湖北省红安县有哪些历史名人?

老虎大王1


不知道小伙伴们听没听过湖北省红安县这个地方呢?有的小伙伴可能不知道红安县,但是黄安县大家应该听说过吧。其实黄安县还有一个别称就叫“将军县”,那么红安县这响亮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原因自然是这个县城出的将军数目很多,这个小小的县城究竟出过多少将军才获得如此美称?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大名鼎鼎的红安县吧。

在这块神奇土地上,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任国家领导人。走出了韩先楚、秦基伟、陈锡联等223名将军。其中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有8人、中将军衔的有13人、少将军衔的有58人,是全国将军人数最多的县。所以就有了“中国第一将军县”这响亮的称号。

先来介绍一下我们党的创始人董必武(1886-1975),他也是湖北省地区革命运动重要领导人之一。1968年10月董必武以国家副主席代行国家主席职权。1972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代主席。后并历任中共中央第八、九、十届政治局委员。是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之一。

李先念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1983年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协主席。他毕生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韩先楚(1913-1986)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任职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首任军长,原福州军区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军衔,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的革命先辈之一。

秦基伟(1914-1997)中国中产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至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常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邓小平国庆阅兵时,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作为阅兵总指挥随行,他指挥得当屡战屡胜被誉为“神将”。

右一为秦基伟

陈锡联(1915-1999)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七大代表,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二、十三届中顾委常委。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解放事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事业。

由此可见红安县中孕育出了许多革命前辈,他们都为国家奉献了毕生精力,成就了中国的繁荣。可以说红安县是孕育出党的“圣地”

当然红安县的历史名人可不仅仅是这些。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当地了解一下更多的历史信息。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出你们家乡的历史名人哦。喜欢的小伙伴点个赞加下关注。

文:约修亚


史之策


湖北红安原称黄安,是革命老区,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由黄改红。也造就了第一将军县,开国将军最多的县就是红安,光是上将就有六位:韩先楚、郭天民、周纯全、陈锡联、谢富治、王建安。这里重点介绍一下郭天民、周纯全、谢富治三位上将,其他几位在别的题目中有所介绍了。

“郭铜墙”——郭天民(1905-1970)

郭子仪的后代。黄埔军校六期生。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参加了根据地反围剿和长征,任红九军团参谋长,后来任西路军30军参谋长,与程世才、李先念等到达新疆迪化。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作战局局长、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冀察军区司令员等,参与指挥百团大战、收复军事重镇张家口等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任纵队司令兼政委、兵团副司令等。在1946年的河北怀来阻击战中,指挥四个团阻击全美式装备的国民党两个军11昼夜进攻,歼敌万人,被敌军称为“郭铜墙”。建国后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等。



“周辖子”——周纯全(1905-1985)

早年参加工人运动,1927年参加了黄麻起义,土地革命时期,任红四方面军师、军政委,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长、四野后勤部第二部长等。建国后,任志愿军后勤部政委,总后第一副部长兼副政委,武装力量监察部第一副部长等。因在战争年代右眼负伤失明,得“周霞子”绰号。



曾是“功臣”——谢富治(1909-1972)

曾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长,八路军129师285旅政委,纵队司令,太岳兵团政委,与陈赓搭档,二野三兵团政委等,参加了长征、百团大战、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西南战役等。建国后,历任云南省委第一书记,昆明军区司令、政委,武警司令兼政委,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长,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军区第一政委等职务。1980年被开除dang ji 。此人前半生功勋卓著,作战勇敢,打仗动脑筋,带部队和治理地方都有较强能力。


磨史作镜


董必武 李先念 王建安 陈锡联

周纯全 郭天民 韩先楚 谢富治

王近山 刘飞 刘昌义 李天焕

吴先恩 张天云 张仁初 胡奇才

秦基伟 徐深吉 徐斌洲 詹才芳

马忠全 王诚汉 甘思和 卢燕秋

刘福胜 江波 江腾蛟 李世炎

吴振廷 何德全 邹国厚 闵学胜

况玉纯 汪运祖 张竭诚 陈美藻

罗应怀 罗厚福 金世柏 周世忠

郑国仲 胡正平 贺健 袁克服

徐绍华 涂锡道 韩卫民 程悦长

程儒珍 谢正荣 黎锡福 熊应堂


四面云山738


湖北红安,中国第一将军县。开国将帅中,红安共有61人;如果加上1965年后授衔的将军,红安更有多达223名将军,被徐向前元帅称为“两百个将军同一故乡”,更走出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

黄麻起义在这里爆发,鄂豫皖苏区在这里建立

红安位于湖北省东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属大别山南麓,南可直下武昌三镇,北可以直抵中原腹地,东邻麻城,西接黄陂、大悟,战略位置重要,革命基础较好。

1927年11月13日,黄安、麻城爆发了著名的”黄麻起义”,红旗漫卷,枪炮齐鸣,前赴后继,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军旗,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当地一名书法家挥毫泼墨,写下一幅震撼人心的对联:“痛恨绿林兵假称青天白日黑暗沉沉埋赤子;光复黄安县试看碧云紫气苍生济济拥红军。”红军即由此得名。

为纪念这次意义非凡的起义,黄安被更名为红安,红色代表流血、牺牲和革命,红安成为仅次于延安、井冈山的革命圣地,为后人所瞻仰。

黄麻起义诞生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方面军,也走出了众多著名将军。

董必武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辛亥革命、护法运动,后转向信仰共产主义,成为最早的共产主义者之一,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董必武是党和国家的元老功勋、卓越领导人,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奠基者,建国后曾任政务院副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政协副主席,副主席、代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李先念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早年参加黄麻起义,成为红四方面军著名将领;抗日战争期间,开辟豫鄂边抗日根据地,领导敌后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指挥中原突围,为革命胜利做出重要贡献;新中国建立后,主要领导全国经济工作,参与粉碎“四人帮”;改革开放时期,李先念曾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主席、全国政协主席,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开国上将6名——韩先楚、陈锡联领衔

1、韩先楚,韩先楚有勇有谋,解放战争在东北战场打出"旋风司令"的名堂,令国民党军闻风丧胆;面对琼州海峡,韩先楚坚决主张提前解放海南岛,避免海南岛成为另一个台湾;参加抗美援朝时,韩先楚担任志愿军副司令,指挥二次战役,迫使美军停战;建国后,韩先楚先后任福州军区、兰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虽是上将,却有大将之才,元帅之能。

2、陈锡联,英勇善战,抗战时期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解放战争率部挺进军大别山,先后从单价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攻占重庆,战功卓著。建国后,陈锡联担任炮兵司令员兼炮兵学院院长,为新中国炮兵和战略导弹部队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3、王建安,长于智谋,擅打猛将,与许世友并称“山东双雄”,指挥济南战役,活捉国军名将王耀武,建国后先后沈阳军区、济南军区、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4:郭天民,早年参加广州起义,后参加反"围剿"和万里长征,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先后参加"百团大战"、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红安籍开国将帅中唯一的黄埔军校毕业生。

5、周纯全,早年参加黄麻起义,成为红四方面军著名将领,尤其擅长军队后勤保障,建国后曾任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第一副部长兼副政委、武装力量监察部第一副部长等职。

6、谢富治。曾参加黄麻起义,红4方面军著名将领,先后和陈赓、陈锡联搭档,主要从事军队组织和政治工作,建国后曾任公安部部长、副总理等职。

开国中将11名——秦基伟、王近山领衔

1、秦基伟,早年参加黄麻起义,后成长为红四方面军、八路军和四野名将,以作战英勇著称;抗美援朝时期,任副司令兼19兵团司令员,指挥震惊世界的上甘岭战役,打出中国军队威风,回国后任成都军区、北京军区司令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等职。

2、王近山,我军著名猛将,指挥果断决绝,打仗勇敢顽强,敢打硬仗、恶仗,打得兴起,经常按耐不住,带头冲锋,极具战斗激情,人送外号“王疯子”、“二野朱可夫”,又与陈锡联并称为“二野两朵花”,在军中享有盛誉。

3—11:张天云、张仁初、刘飞、刘昌毅、徐深吉、徐斌洲、李天焕、胡奇才、詹才芳。详细事迹略。

另有开国少将44名,具体名单略。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红安县原来叫黄安县,我党领导的“黄(安)麻(城)”起义就是在这里发生的,这里也是鄂豫皖和红四方面军诞生的摇篮。因此,黄安县被改为红安县。有一首特别著名的歌谣“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

红安县被称为“将军乡”,比较出名的将军如下:

开国上将:韩先楚、谢富治、周纯全、陈锡联、郭天民、王建安。

开国中将:王近山、刘飞、刘昌毅、李天焕、吴先恩、张天云、张仁初、胡奇才、秦基伟(55年中将、88年上将)、徐深吉、徐斌洲、詹才芳。

开国少将:刘华清(55年少将、88年上将)、马忠全、王诚汉、甘思和、卢燕秋、刘福胜、江波、江腾蛟、李世焱、李定灼、吴振挺、何德庆、邹国厚、闵学胜、况玉纯、汪运祖、张天恕、张志勇、张竭诚、陈炎清、陈美藻、罗应怀、金世柏、周世忠、郑国仲、胡正平、赵鹤亭、贺健、秦光远、耿锡祥、袁克服、徐绍华、殷国洪、涂锡道、韩卫民、程启文、程悦长、程儒珍、谢正荣、詹少联、熊应棠、黎锡福、戴克林、戴克明。

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共五老之一的董必武,前国家主席李先念,未授予军衔的郑位三等都是湖北红安人。


湖北红安还有哪些名人,欢迎各位网友补充!


历史军魂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将领杜聿明、陈诚、卫立煌先后在东北战场遭遇惨败。他们无一不提到一个令他们倍感头痛的强劲对手,称其部队如同旋风一般,出其不意,最难对付。他就是“旋风将军”―韩先楚。

韩先楚是湖北红安人,出身贫苦。1930年他参加了游击队并加入了党组织,在孝感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先后任独立营营长、团长等职。后任红25军224团连长、营长等职。

1934年11月26日,红25军在方城独树镇遭到敌1旅和1骑兵团阻击,前方敌阻击,后有敌优势兵力追击,部队陷于危境之中。在战斗中,韩先楚率部坚守阵地,并与敌展开肉博恶战,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独树镇一役,韩先楚一战成名,军领导吴焕先赞叹“唯楚有才,先楚为例!”28日,部队在通过澧河时,又遭遇敌重兵围堵。韩先楚率部在吴焕先的指挥下,强渡澧河,夺占制高点,以重火力压制敌军,掩护大部队成功渡江。

1935年9月,红25军在陕北与陕甘红军改编为15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韩先楚参战了第3次反“围剿”。11月,他率部参战直罗镇战役,战后升任75师团长。

1936年春,韩先楚率部东征山西。在战斗中,以一营兵力牵制敌五个团,成功掩护毛泽东、彭德怀指挥部,之后升任78师副师长。1937年进入抗大二期学习。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韩先楚任115师344旅688团副团长,后随徐向前开辟冀南抗日根据地。1938年8月,南下参战漳南战役,后任115师344旅代旅长、 新3旅旅长兼冀鲁豫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

1946年2月,韩先楚被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南满第4纵队副司令员。5月,延安命令南满部队选择进攻几个有战略意义的城市,把进攻北满的敌军分散至南满。此时,4纵刚结束沙岭子战斗,部队损失很大,对攻打大城市信心不足。韩先楚从东北战势全局考虑,认为此役必须打,不能等敌军把北满部队吃掉,再回头吃南满部队,必须在此时把进攻北满的敌军分散至南满。

韩先楚决定进攻鞍山、海城。驻守两地的守军是国军184师。25日,韩先楚指挥4纵主力攻占鞍山公署大楼,全歼鞍山国民党守军第60军第184师55团。27日,继续挺入海城。韩先楚军事、政治两手抓,海城守军184师师长潘朔端率部起义,国军从进攻北满的部队中抽调了4个师的兵力支援南满作战。这样,实现了鞍海战役的战略意图。


10月,韩先楚率部参战新开岭战役。在战斗中全歼国军第25师,这是东北战场首例在一役中全歼对方精锐师,此次战绩受到中央军委的嘉奖。

此后,韩先楚参与指挥了四保临江作战。在国民党军队第4次进犯临江时,韩先楚和3纵领导的作战计划产生分歧。3纵领导认为先打中路侧翼战斗力较弱的暂20师,而韩先楚主张先打中路主力战斗力较强的美械师89师。最后陈云、肖劲光同意了韩先楚的作战方案。此役89师被歼,其他援军纷纷溃逃。四保临江,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独霸东北的意图,使我军在东北战场由守势转入反攻。

在1947的东北夏季攻势中,韩先楚指挥5个团占领梅河口,重建的184师再度被歼,东北民主联军的南北通路被打通。此后,韩先楚任3纵司令员。在秋冬季作战中,全歼敌116师;辽沈战役中,歼灭范汉杰兵团指挥部、参与歼灭廖耀湘兵团。韩先楚率部灵活机动,作战勇猛,令国民党军队生畏,称其为“旋风部队”。

1949年4月,韩先楚任12兵团副司令员,先后率部解放武汉、长沙。后参战衡宝战役、两广战役。


在研究解放海南岛事宜的时侯,韩先楚亲自走访渔民,了解气候、海况。他认为时不我待,必须在雨季来临之前,跨海解放海南。1950年4月16日,韩先楚率40军、43军4个师向海南岛发起冲击。17日成功登陆海南岛,当时国军负责守卫海南岛的是薛岳将军。3天之后,海南岛解放。

朝战爆发后,韩先楚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入朝作战。回国后历任中南军区参谋长、福州军区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福建省委书记处书记、兰州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86年10月3月,这位功勋卓著的开国上将在京病逝,终年73岁。


岁月是一条河流


湖北红安县,原名黄安,是全国著名的革命根据地发源地之一,从土地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诞生了两百多名将军,被誉为“中国将军第一县”,其中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之一的红四方面军就成立于湖北黄安七里坪,下辖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这两个军出了两位著名的将军,分别是“疯子战将”王近山和“旋风司令”韩先楚。

疯子战将——王近山中将

王近山,亮剑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原型人物之一,湖北黄安高桥镇人。1931年鄂豫皖苏区红军成立红四方面军后,徐向前任总指挥,王近山任红四方面军总部直属部队倪志亮第十师第二十八团下一名排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由于作战勇猛、舍生忘死被称为“王疯子”,之后凭战功一路晋升为第二十八团团长,年仅19岁,可谓英雄出少年呀。1936年10月红军陕甘宁会师后,王近山任红31军第93师师长,参加了彭德怀指挥的山城堡战役。


抗战爆发后,王近山任刘伯承129师386旅772团副团长,王近山在团长叶成焕的率领下奉命在娘子关伏击日军第20师团部,歼敌四百余人并缴获大量的装备,“疯子战将”名声大振。1938年3月参加了神头岭战斗和响堂铺战斗,772团团长叶成焕在神头岭战斗牺牲后,王近山接任团长。1941年后,为了适应战争需要,386旅改为129师机动部队,王近山接替陈赓任386旅旅长。

抗战胜利后,王近山任晋冀豫鲁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先后参加了上党战役、进军大别山、襄樊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西南战役等,其中在襄樊战役中,王近山率领第六纵队活捉国民党第15绥靖区司令官康泽,为配合粟裕淮海战役围剿黄百韬兵团奠定了基础,得到了朱德总司令的高度赞扬,建国后任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副司令、重庆警备司令等职。

旋风司令——韩先楚上将

韩先楚,湖北黄安县人,与“疯子战将”王近山一样出身红四方面军,参加过黄麻起义,红军时期一直在徐海东的红二十五军下任职,是徐海东、叶成焕得力战将,1934年跟随红二十五军参加的河南恶战——独树镇战斗,韩先楚英勇表现而崭露头角,从红二十五长征开始到陕北历任224团连长、营长。1935年徐海东以红二十五组建红十五军团后,韩先楚任75师团长,参加了第三次反围剿、榆林桥战役等担任主力突击任务,红军西征时任78师师长。

抗战爆发红军接受国民政府改编后,韩先楚任林彪115师下、徐海东344旅688团副团长,1938年率部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伏击战,8月参加了由344旅副旅长杨得志指挥的漳南战役,歼灭了大量的日伪军并缴获大量的装备,1939年由于旅长徐海东病倒,韩先楚继任344旅代旅长,1940年担任新3旅旅长兼任冀鲁豫第3分区司令员,成为了独当一面的悍将。

抗战胜利后,韩先楚任东北民主联军南满第四纵队副司令,为打破国民党趁苏联撤军后吞并东北的企图,韩先楚作为延安第一批部队挺进东北,开始“旋风司令”的军旅生涯。1946年10月指挥新开岭战役,以伤亡四千人的代价全歼杜聿明指挥下的第52军、号称“千里驹”李正宜第25师八千余人,并俘虏五千余人,也开创了东北联军第一次全歼国民党整编师的先例。1947年初,韩先楚率领第四纵队进行了几十次大小战役,拔掉了敌人几十个据点。

1947年秋,韩先楚接替曾克林任第三纵队司令员,正当国民党东北局势进入僵局,韩先楚兵行险招,率领第三纵队夜奔百余里直插国民党重点防守区域的威远城堡,仅经十几个小时的战斗全歼国军53军第116师,师长刘润川也被活捉,奇袭威远堡成为了我军奇袭战里最经典的战例之一,韩先楚一手成功策划此战而被称之为“旋风司令”,韩先楚的辉煌战绩也成了林彪四野的主力战将。


赛门军略


作为身处大别山南麓的一个山区小县,红安却因为新中国贡献了249位将军,成为中国第一将军县。而且,这200多名将军,并不含1988年以后新授予的将军和国民党籍的将军。由于红安县对革命的巨大贡献,徐向前元帅曾亲自为红安题词:“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

作为著名的黄麻起义发源地,作为红四方面军、红25军、红28军的诞生之地,只有几十万人口的红安县,在在革命年代里,贡献了14万英雄儿女的生命。仅查明登记在册的烈士,就有2万余人。从红安这块土地上,走出了无数为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士。



陈锡联

1955年新中国授衔时,陈锡联被授予上将军衔,而此时陈锡联年仅40岁,是新中国最年轻的上将之一。而在这之前,陈锡联已经创造了无数个“第一”。1915年生于湖北红安的陈锡联,在14岁时就已参加了游击队,并在同年被编入了红11军。



1930年,陈锡联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陈锡联刚参军不足一年,就已经成为了连指导员,随后,接连担任了营政委、团政委、副师长、师政委等职。能够不断升迁,完全得益于陈锡联赫赫战功:他作战勇敢,又极善于用脑,善打巧仗。

全面抗战爆发后,陈锡联担任了129师769团团长。开赴抗日前线后,他率部率先打响了129师抗战的第一枪。陈锡联并没有选择在正面战场与日军死磕,相反,他率部奇袭阳明堡日军机场,一举击毁了日军飞机24架,极大的支援了忻口会战。而取得如此大的战果,陈锡联部损失却很小,堪称我军以弱胜强、出奇制胜的典范。



新中国成立后,陈锡联历任重庆市委第一书记、军委炮兵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等职。1999年因病去世。


王近山

王近山和陈锡联都是1915年出生,同岁又同属红安老乡,但是,两个人打仗的方式却截然不同。陈锡联善打巧仗,而王近山却以善打硬仗、恶仗闻名全军。王近山有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著名外号——“王疯子”,就是形容他打仗身先士卒、悍不畏死、勇冠三军。

1930年,不满15岁的王近山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军中历任连长、团长、师长等职。三大方面军主力被改编为八路军后,王近山先后担任了八路军772团副团长、769团团长、385旅副政治委员、386旅旅长等职。



抗日战场上,王近山先后参与了神头岭战役、响堂铺战斗等多场战役。1943年,担任太岳军区第二分区司令员的王近山,奉命率一个团返回延安。在途经临汾韩略村时,他抓住战机,伏击了日军战地观察团,击毙了日军少将一名,大佐及以下军官120余人,极大的配合了太岳军区反扫荡战斗。


此后,王近山历任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等职。1978年因病在南京逝世。


鸢飞九天2018


红安县,原名黄安县,别名将军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红安是一个山川秀丽,人杰地灵的地方,曾养育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人才出来。

董必武(1886年3月5日-1975年4月2日),原名董贤琮,又名董用威,字洁畲,号壁伍。湖北黄安(今红安)人。曾任中共六届中央委员,七、八、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韩先楚(1913年2月 - 1986年10月),湖北省红安县(原黄安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上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首任军长,福州军区原司令员和兰州军区原司令员。1955年,韩先楚被授予上将军衔。1986年,在北京病逝,享年73岁。


王建安(1907-1980)原名王见安,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上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曾历任第八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委,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顾问。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中纪委常委。在1956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0年病逝于北京,享年73岁。

红安县这个山川秀丽,人杰地方,在抗战中出现了不少的将军,名副其实的将军县。




萌妹子软软


近代的名人已经有许多答主涉及,我就不多述,我来说说古代的名人(或者说望族)。

谈及红安县,当然不能不提及“建县之父”耿定向,耿定向是明代嘉靖年间进士,官至户部尚书。他有一个很好的朋友,但后来反目成仇,但最终又和好,他叫李贽,为明代著名思想家。耿定向还有一个弟弟,叫耿定力,是明代隆庆年间进士。他还有一个弟弟耿定理,虽然没有功名,但确是理学名家。耿定向的侄子汝怘、汝思、汝忞,均为明代举人,五世侄孙昭需亦是清代举人。耿定向的学生焦竑,还是明代万历十七年状元。新中国少将耿锡联也是耿氏族人,为锡字辈。因为耿定向、耿定理等,黄安在明代也是思想的中心,李贽、焦竑等一大批思想家在此聚集。

耿定向(图片源于网路,不过可能不是耿定向本人,其画像不好找)

耿定向的母亲来自红安秦王秦家族,该支秦氏本系宋代秦观后裔,后因王姓入赘,遂称秦王秦,该家族在明清两朝也有数位进士和举人,明代治河名臣、官至户部尚书的刘天和,其母亲亦是秦王氏族人,黄安建县的发起人秦钺也是秦王秦氏族人。近代新中国上将秦基伟也是秦王秦后人。

秦基伟

除了耿、秦两族之外,还有卢氏、吴氏等家族。卢氏有明代进士卢尧臣,其子尔慥亦举人,其孙卢经为清顺治进士、卢綖为清顺治举人,卢绛、卢纬为清康熙举人,曾孙建中为清康熙进士。卢绛孙国彬、国榆均为清乾隆举人。国彬孙鸿远为清道光进士。陡山吴氏,吴之珍为清顺治联捷进士,其子吴宏初为清康熙举人。吴宏初孙吴汧为清乾隆进士,曾孙吴大杬、吴大柷为清乾隆举人。大柷曾孙景福为清光绪举人。

红安县,初名新安,后更名黄安,革命战争年代,这座小小的县城仅查明登记在册的烈士就有二万多人,1952年,为了褒奖黄安籍人士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的贡献,将其更名为“红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