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獨立第二堂:被尊重是獲得獨立人格的起點

尊重孩子,適當的讓他自由發揮,我們只需要給建議和鼓勵。

有些家長往往什麼事都替孩子做決定,這樣做非常不好,人的一生會有進行各種各樣的決定,小到今天穿什麼衣服,吃什麼飯;大到將來上什麼大學,幹什麼樣的工作,確立什麼樣的人生觀,如果剝奪了孩子的選擇。

至少有兩種弊端:第一,使孩子在心理上養成嚴重地依賴,一旦孩子依賴的人由於種種原因不能替其包辦一切的時候,孩子就會陷人不知所措,甚至陷入崩潰的境地。

第二,會讓孩子缺乏主見,不自信。不管大事小事,他都不願意去做選擇,去思考,並且對已經想好的東西猶豫不決,這都會十分影響孩子以後的發展。

所以在培養孩子獨立性上,家長要認識到孩子是獨立個體,不能一味地強加自己的意識到孩子身上。

那麼如何尊重孩子,讓孩子自由發揮呢?

1

以身作則、形成影響

我們經常說作為家長要以身作則,孩子就是你的一面鏡子,他會隨著與你的日積月累相處,習慣你的做事方式、做事原則、做事判斷等等。這是天然的。那麼要想孩子獨立,我們家長就必須要先具備獨立的能力,成為孩子的榜樣,並且讓孩子也通過模仿形成他自己的獨立方式。

首先家長要走向思維和行動上的獨立能力。我們自己先要有主見,不能受周圍的環境的影響,不能看見別人怎麼樣自己就跟著怎麼樣。將思維和行動上的獨立方式影響給孩子。

2

有耐心夠忍心

很多的時候我們的孩子都是願意去做事的,比如掃地,拖地,收拾自己的東西呀,可經常是孩子做得不夠好,而有時是方法不對呀,而導致家長不讓孩子去做了,久而久之孩子也就習慣成自然了,也懶得去做了。其實在好多時候是我們缺少了耐心、或者不夠忍心,讓孩子獨立去完成事情。

3

鼓勵但不能取而代之

孩子在獨立完成事情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部分孩子會中途放棄,作為家長應該要鼓勵孩子,並支持他堅持做完,但是絕對不能取而代之。如果難度已經超過他自身的能力範圍,作為家長可以給他傳授解決問題的經驗與方法,或者與孩子一起完成,孩子做主角,家長做配角。但是絕對不能全部取代,這是不可取的。

另外家長不要讓孩子對自己的夢想失去信心。有些大人喜歡說:就憑你,還能當畫家,簡直是痴心妄想,你想把那件事完成,呵呵,我看你早點放棄好了。你不是那塊料兒。如果你永遠不學會去鼓勵他,讚揚他,那麼他遲早會對自己放棄希望。

4

讓孩子自己拿主見

儘量創造讓他自己拿主見的環境,多給孩子“自己作主”的機會。信任孩子,大膽放手讓他們去設計、去安排,去實踐。多讓孩子換位思考,“如果讓你去組織這次活動,你會怎樣安排?”“如果這事發生在你身上,你會怎麼去想?”有了良好的思維習慣,孩子將會慢慢從“無主見”轉變到“有主見”。

在家庭的一些共同活動中,有時候我們可以讓孩子來主導我們,讓他策劃我們活動怎麼開展,比如這次家庭要搞一個聖誕晚宴,可以讓孩子來策劃。或者要看爺爺奶奶,帶禮物,可以讓孩子來精心挑選等等。

5

家長要換位思考

孩子畢竟對事物具有“易相識而難相知”的特徵,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和思考方法與成年人相比必然不“成熟”。

爸爸與孩子交談,不僅要有平等和民主的意識,而且要以童心與孩子交談,才能深入細緻地瞭解孩子的心理,走進孩子的世界,商量行事。

父親和孩子溝通,還需要學會一件事,那就是經常從孩子的觀點來思考,從孩子的角度來觀察、決定事情,這是對孩子最大的尊重,因為孩子逐漸長大,其獨立傾向逐漸顯露出來,他們越來越需要獲得他人的尊重,需要別人把他當作大人看待。

“商量”,這是通向孩子內心世界的“鑰匙”。遇見問題時父親如果能心平氣和地與孩子“商量”,許多親子間的對抗或矛盾都將迎刃而解只要父親能平等地面對孩子

最後,家庭教育本質上是情感教育,但是愛不是溺愛,是有度的愛,有規則有方法,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慢慢成為更加獨立的個體。真正尊重他們,由衷地讚美他們,家長越是尊重孩子,孩子會更自信,越注意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更加贏得別人的尊重,孩子能發揮其活躍的思維、超強的理解、開闊的視野。這才是家長應該給予孩子最好的愛。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第二堂:被尊重是獲得獨立人格的起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