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謊”的孩子更聰明?

“說謊”的孩子更聰明?

曾經有網友提問:孩子出現哪些行為,讓你覺得最不能接受的?而在五花八門的答案中,“說謊”這一條被提及最多。

對於父母來說,最擔心的就是孩子德行有虧,走上歪路。所以常常在孩子一出現說謊行為時,就採取絕不姑息的態度,想要堅決把這個苗頭扼殺在搖籃裡。但事實上,對於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來說,“說謊”行為透露出的是不同的訊號。

“說謊”的孩子更聰明?

1)2~3歲:說謊是孩子“更聰明”的標誌

有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在2歲左右說謊的概率為20%,3歲左右,說謊的概率達到50%。“說謊”行為其實是一個較為複雜的邏輯思維過程,需要孩子的大腦在極短時間內快速運轉,不僅要有知曉他人的“讀心術”,還要能“自圓其說”,所以說“說謊”不僅是孩子語言能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也是孩子智力發展的必經階段。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對孩子正在探索的“說謊”行為大加干涉,可能會阻礙孩子的思維發展。

2)3~6歲:“有意說謊”與“無意說謊”並存在前段時間播出的《爸爸去哪兒》中,小小春Jasper也有過“說謊”的經歷。一次,陳小春假裝“喇叭之神”與Jasper對話:“你爸爸在哪兒,我跟他聊聊天”。Jasper一秒變爸爸,說著:“我就是陳胤捷Jasper的爸爸。”這個時候,孩子的說謊,很可能是“無意說謊”。3~6歲的孩子,想象力極其豐富且快速發展,他們常常混淆想象世界和真實世界,然後把自己想象中發生的事情當做真實發生的事情表達出來。這個時候,父母不要給孩子貼上“說謊”的標籤,可以引導孩子區分想象世界和現實世界,幫助孩子逐漸學會以:“我希望……、假如……”這樣的句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還有一些時候,孩子的說謊是有意的,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謊稱自己做了沒有做的事情。或者做錯了事不承認,推卸給別人,以及故意隱瞞一些事實等等。趨利避害,通過說謊來保護自己,這其實可以說是人類的一種本能了,對於6歲以前的孩子來說,他們更是把這種本能發揮到了極致。對於孩子的“有意說謊”,我們可以採取一些較為委婉的方式,明示或暗示孩子,我們已經知道了事情的真相。然後和孩子一起分析說謊可能導致的結果,給孩子機會想辦法來承擔責任。

3)6歲以上:說謊背後藏著深層次的原因

澳大利亞資深記者伊恩·萊斯利在他根據多年採訪和研究撰寫的《天生會說謊》一書中寫道:如果7歲的孩子依然愛說謊,說明他的內心深感不安。我在知乎上曾經看到一位父親分享了他的困惑。一次,他10歲的孩子在班上進行心理測試,測試中有一條是:你是不是從來沒撒過謊?孩子給出的答案是:“經常說謊”。而班上少數幾個孩子給出的答案是“從未說謊”。這位父親十分焦慮自己孩子的說謊行為,但其實,能夠坦誠自己說過謊的孩子,我想他的內心,是不願意說謊的。而我更擔心的,是表示自己“從未說謊”的“完美小孩”,假如孩子是在刻意隱藏曾經說謊的真相,則其身上很有可能揹負著沉重的心理包袱。因為在這樣的孩子心中,不夠完美的自己是不被接納、不受歡迎的,內心安全感的缺失,讓他隱藏起了真實的自己。

“說謊”的孩子更聰明?

說謊的感受是怎麼樣的呢?

我們都有過說謊的時候,但極少有人覺得說謊時自己是快樂的,除了一些善意的謊言之外。大部分時候,我們會因為說謊而覺得不安、愧疚,產生害怕被發現真相的擔憂。

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樣。我小時候有過一次讓我印象很深的說謊經歷。那時候我大概8、9歲的樣子,因為特別喜歡一個玩具,又確定父母一定不會給我買,於是我決定說一個謊。我告訴爸爸:“學校裡要求交8元的書本費。”爸爸給了我10塊錢,並告訴我剩下的2元錢給我做零花錢。雖然後來爸爸一直沒有發現這件事情,但我也並沒有因為說謊得逞得到甜頭而再去欺騙他。相反,爸爸當時的信任和那份多出來的慷慨,讓我覺得無地自容,並時常懊悔自責,以至於到現在對此事記憶猶新。大部分說謊的孩子,其實都有過類似的心理歷程,說真話其實比說假話更容易的多,而選擇說謊的孩子大多是出於壓力。

“說謊”的孩子更聰明?

為了防止孩子迫於壓力而習慣性說謊,我們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1)不輕易懲罰說了真話的孩子

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犯錯,當孩子像我們坦誠他所犯的錯誤時,即使我們很生氣,也需要盡力剋制。一般來說,6歲以上的孩子在犯錯之後,坦白之前,一定做出過複雜的心理鬥爭,很多孩子都已經想好了解決方案。此時,如果我們不急於責怪孩子,只是問他:“你打算怎麼辦呢?”孩子往往都會給出我們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承擔了錯誤發生的自然後果,自身責任感也得到了建立,便不會輕易再犯同樣的錯誤,也知道了無需說謊來隱瞞事實。

2)不以質問誘導孩子說謊

很多時候,孩子選擇說真話還是說假話只在一念之間,而決定他做何選擇的關鍵在於父母提問的語氣。當我們遇到一些明確是孩子做的事情時,質問他:“這是你乾的嗎?”常常會讓孩子下意識的逃避性說謊:“不是”。可這卻落實了孩子說謊的“罪名”。此時,我們可以明確的告訴孩子:“我已經知道了這件事情,你可以把詳細經過告訴我。”過度嚴苛的教育方式和父母表現出對撒謊行為的極度痛恨,其實不僅無法避免孩子說謊,反而會更加的激發孩子的說謊行為。

3)不透支與孩子之間的信任關係

對於我們懷疑是孩子做的事情,也不要去“詐”孩子:“這件事是你做的,對不對?”,這種方式會嚴重傷害親子間的信任關係。更糟糕的一種情況是,如果孩子否認,父母在查實真相之前就輕易的給孩子扣上一個“你說謊”的標籤。信任關係是相互的,要讓孩子不對父母說謊,前提是他對父母有信任感存在。撒謊不是孩子的天性,而是孩子為了適應成人世界的規則而產生的自保行為。如果真實的語言能夠獲得理解,真實的自己能夠被接納,誰又願意戴上虛假的面具,去扮演一個完美的“別人”呢?

“說謊”的孩子更聰明?

孩子選擇撒謊的時刻,往往是他內心最脆弱、最不安的時刻,也是最需要接納和理解的時刻。此時,來自與父母的一份寬容、一個擁抱,就是孩子保持赤誠之心最好的勇氣來源。

父母與孩子的緣分,註定一段情深深、路漸遠的旅程,孩子羽翼漸豐,我們逐漸退去。但在相伴的時刻裡,我們的愛與支持,終將化成孩子精神世界裡的圖騰,讓他勇敢做自己,放肆去逐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