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御駕親征,戰敗被俘,回來後竟成了太上皇

明朝歷史上有這麼一段歷史,皇帝出征禦敵,結果被俘虜,回來後竟然成了太上皇。這個皇帝就是明英宗朱祁鎮。公元1449年7月,瓦剌入侵大明,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決定御駕親征,估計明英宗是想學習先祖一般,建立赫赫武功,很快一隻20萬大軍的軍隊組浩浩蕩蕩的開動起來了。然而事與願違,由於準備倉促,糧草不濟,明軍大敗,於是撤退。在行至土木堡的時候,被瓦剌軍追上,兩軍會戰,明軍全軍覆滅,明英宗被俘。

皇帝御駕親征,戰敗被俘,回來後竟成了太上皇

瓦剌俘虜了明朝的皇帝,竟然要挾著皇帝去攻打明朝的城池,每次都把明英宗推到陣前。明軍投鼠忌器,十分被動。國不可一日無君,兵部尚書于謙領著百官向孫太后請命,希望立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為皇帝,以解戰時之急。而此時,我們知道明英宗是有兒子的,為何百官要立明英宗的弟弟為皇帝而不是立他的兒子呢?主要是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皇帝御駕親征,戰敗被俘,回來後竟成了太上皇

第一是此時朱祁鎮的兒子才兩歲,一個兩歲的孩子如何能管得了天下呢?當然這個觀點後世有不少人反對,認為由朱祁鈺監國,讓朱祁鎮的兒子當皇帝也是可以的啊。歷史上也是有幼主登基,權臣輔佐的例子的,不一定非要讓朱祁鈺上位吧。

皇帝御駕親征,戰敗被俘,回來後竟成了太上皇

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妥的,因為一個皇帝代表著的是一批人的利益,如果讓朱祁鎮的兒子上位了,那麼他的生母是否會干政呢?還有孩子的外戚呢,又是否會干政呢?還有太后呢,是否也會干政呢?如果放在和平時期,這些事情,可以慢慢調節,可是戰時,這就是內耗,外憂內患,那國家恐怕就真的不行了。因此,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是讓一位成年人當皇帝,這樣才能控制得了局面。於是于謙等百官才向孫太后請命立朱祁鈺為皇帝,而孫太后也是個明白人,也同意了百官的建議。於是朱祁鈺就上位了,而一年後,朱祁鎮被放回後就成了太上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