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深知古代“太上皇”大多下場悽慘的乾隆帝,為何還主動禪讓退位

在我國古代有一類非常特殊的人群——太上皇。

這些太上皇大部分都是生前就交出皇位,給了自己的兒子,甚至給了自己的親戚(晉惠帝司馬衷)。而他們的下場也大多十分悽慘,換句話說,在古代封建歷史上,能夠正常死亡的太上皇都是少數。然而在這些人當中還有個最為另類的存在——

乾隆

乾隆的太上皇計劃不僅早有預謀,而且還與眾不同,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深知古代“太上皇”大多下場悽慘的乾隆帝,為何還主動禪讓退位

上圖_ 乾隆皇帝(1736-1796在位)


一、太上皇們的“悠久傳統”

縱觀中國古代兩千年的封建帝王,生前正常傳位給兒子,主動交出權力的皇帝幾乎是沒有的。絕大多數的太上皇是被迫讓出皇權,頭頂無用的名頭,日子過得也是相當悽慘,好一點的如武則天也得交權聽兒子的安排。(然而幾天就老的不成樣子了)

那麼太上皇是怎麼來的呢?太上皇一詞,最早出現在秦朝。秦王贏政統一天下後,自稱始皇帝,也就是秦始皇了。所以他決定追封父親秦莊襄王贏異人為太上皇。

顏師古在古籍中解釋道:

“太上,極尊之稱也。皇,君也。天子之父,故曰皇;不預政治,故不曰帝也。”

可見,太上皇是不參政的,只是一個尊稱,沒有實際上的權力。

深知古代“太上皇”大多下場悽慘的乾隆帝,為何還主動禪讓退位

上圖_ 淝水之戰遺址--八公山麓,壽陽城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後涼太祖呂光是古代歷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太上皇。呂光本來是前秦的大將。前秦就是那個淝水之戰中被東晉擊敗的國家。呂光當時正在西域,就乾脆自立稱帝,建立了後涼,後來他傳位給了自己的兒子,成了太上皇。(值得一提的是,他死了之後,他兒子的皇位被兄長篡奪了)。

從呂光開始“太上皇”不僅僅是個尊稱,而且還代表了皇權轉移給了下一代。從呂光開始,我國曆史上的太上皇多達20多位,而且歷經魏晉南北朝到清朝基本歷代都有太上皇。

皇帝尚未離世,即將皇位傳到自己的皇族手中,一般是父子相傳,在古代稱為“內禪”。畢竟我們都知道,古代的篡位都是打著所謂“禪讓”的旗號,內禪至少從名頭上來說好聽的多。然而,看似和和氣氣的父親傳位給兒子的背後,又有多少當權者的血淚與無奈。這些太上皇們又因何“內禪”呢?

深知古代“太上皇”大多下場悽慘的乾隆帝,為何還主動禪讓退位

上圖_ 唐高祖李淵(566年-635年6月25日)


二、不得不說的“禪讓理由”

要說這幫太上皇們歸政(禪讓皇位),不僅僅意味著捨棄無比尊崇的帝位,同時也意味著喪失無上的皇權,甚至意味著無法掌控自己的未來命運。所以在古代歷史上來講,“內禪”的理由大致有三種。

  • 其一,被形勢逼迫,被迫退位給兒子。

這個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唐高祖李淵了,“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淵被迫傳位李世民;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誅殺韋氏集團後,唐睿宗讓位於李隆基,也就是唐玄宗;金兵大舉進攻,宋徽宗讓位給欽宗(讓他背鍋)。

還有一些比較奇葩的,比如遭受到母后挾持的也有,北魏的獻文帝禪位於北魏孝文帝就是被馮太后逼的;還有迷信天象的,比如北齊武成帝傳位後主高緯。(封建迷信要不得)

深知古代“太上皇”大多下場悽慘的乾隆帝,為何還主動禪讓退位

上圖_ 唐玄宗入蜀避安史之亂 《明皇幸蜀圖》


  • 其二,特殊情況發生,不得不當“太上皇”。

天寶之亂,唐玄宗出逃,肅宗靈武即位,玄宗當時遭遇了馬嵬驛之變,失去了對禁軍的控制權不得不讓位於肅宗;土木之變,明英宗被俘,明代宗(也就是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鈺)雖然最初並不想當皇帝,但還是臨危受命。比較搞笑的是後來代宗當皇帝還上癮了,在英宗回來以後還將他囚禁了很久。

  • 其三,老皇帝主動禪位於其嗣子,為更好的縱情享樂或者退休。

比如北周宣帝宇文贇讓位於幼子宇文闡理由很簡單:他要縱情享樂了,所以他乾脆就禪讓皇位。還有的是厭倦政務,比如宋高宗傳位孝宗,就是因為宋高宗年紀太大根本無法理政。其實看起來乾隆似乎也是屬於這一類。但是實際上,乾隆還有個最特殊的問題——既然乾隆知道歷代的太上皇下次一般都不太好,他為什麼還要當呢?

深知古代“太上皇”大多下場悽慘的乾隆帝,為何還主動禪讓退位

上圖_ 郎世寧所畫乾隆皇帝大閱圖(局部)


三、十全老人和天選之子

在眾多太上皇中,清高宗乾隆無疑是最特別的一個。在位達到六十年,江山也非常穩固,而且退位的時候已經是八十五歲高齡,還做到了主動禪位。在古代歷史上,在位六十載的大一統皇帝除了乾隆,也就康熙一個,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外加上中國歷史只有五位君主超過了80歲,梁武帝 宋高宗 武則天 忽必烈外加乾隆。更何況乾隆是主動禪讓,所以三項合一說乾隆是最為特殊也毫不為過。

從上文中我們可以知道各朝太上皇退位以被逼讓位為主,從內心裡面決定自己要退位的是絕對少數,然而,乾隆就是這些為數不多者之一。

乾隆是我國封建史上最後一位太上皇,他非常清楚各朝太上皇的命運,知道一旦自己大權旁落恐怕會下場十分悽慘,但是他仍然選擇退位為“太上皇”。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其甘願主動退位呢?

深知古代“太上皇”大多下場悽慘的乾隆帝,為何還主動禪讓退位

上圖_ 乾隆帝的後宮妃子


其實有三個原因:

  • 首先,為了兌現即位時的承諾。

雍正十三年九月初三(1735年10月18口),乾隆帝剛剛即位的時候,即焚香默禱上天:

“昔皇祖御極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彎蒼眷佑,至乾隆年乙卯,予壽躋八十有五,即當傳位皇子,歸政退閒。”

這是乾隆帝剛登基時,自己定下的退位時間。這個承諾,既表達了他對康熙皇帝(也就是自己爺爺)在位時文治武功的敬慕,也是為了向上天祈求可以讓自己增福增壽,讓自己能夠像康熙一樣長壽(事實證明他壽命更長)。

深知古代“太上皇”大多下場悽慘的乾隆帝,為何還主動禪讓退位

上圖_ 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1722年),即康熙皇帝


乾隆這個如意算盤打的非常響:

1) 自己能繼位稱帝主要就靠當年康熙喜歡自己傳位給了雍正。所以這個爺爺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那是非常高大。

2) 乾隆非常清楚,自己要是能活到85歲那簡直太不可能了(畢竟皇帝平均壽命在那擺著),所以這玩意也就算個空頭支票,根本不用兌現。誰知道他真的活到了85歲,估計乾隆也覺得自己有些神秘力量加持,所以不敢不兌現承諾。

深知古代“太上皇”大多下場悽慘的乾隆帝,為何還主動禪讓退位

上圖_ 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735年)


  • 其次,為了政權的平穩過渡。

一方面,乾隆生前就自行傳位太子,實際上是把自己老爸雍正帝的秘密建儲制度發揚光大了。也就是乾隆剛即位就把將來誰繼承皇位定好,寫在密盒裡面,然後放在乾清宮牌匾後面。乾隆提前傳位也可以防止有人在自己死後篡改遺詔(似乎是暗示他爹當年的做法),而且在傳位的過程中“明頒詔旨,親御殿廷,託付神器”,這樣的做法也能有效的防止了大臣、嬪妃和太監藉機篡權,在維護清朝安定方面也有著重要作用(慈禧微微一笑)。

另一方面,乾隆也可以讓自己生前的一切大政方針在身後得以繼續下去,避免自己的心血隨著自己的去世付諸東流。(雖然實際上他也沒什麼心血能留下來)

深知古代“太上皇”大多下場悽慘的乾隆帝,為何還主動禪讓退位

.

深知古代“太上皇”大多下場悽慘的乾隆帝,為何還主動禪讓退位

上圖_ 乾隆御筆《白塔山記》局部


  • 最後,受儒家禪讓思想的影響,希望獲得一個好名聲。

上古的唐堯虞舜作為聖君,一直被儒家津津樂道,雖然後世從來沒人真正實現過(所謂實現的都是篡位)。

乾隆當時已經登基稱帝超過達到了六十年,成就了所謂的 “乾隆盛世”,四海昇平,國泰民安,在獲得了極大成就感的同時,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可以成為千古第一人。所以他才搞了所謂的“十全武功”和“十全文功”,希望成為儒家所稱道的聖君,被永載史冊。

不過要是唐堯虞舜聽說了乾隆的操作,估計得被氣死。

可以說歷代的太上皇的大多以悲劇收場,不過乾隆好歹還是喜劇收場,然而乾隆的喜劇背後卻有著另一個人的悲劇——和珅,這位乾隆朝的寵臣在乾隆死後立刻被繼任者嘉慶帝所殺,可以說某種意義上最後的這位太上皇一樣沒能逃脫這輪迴的命運。

參考文獻:

【1】第一歷史檔案館:《嘉慶帝起居注》

【2】《清高宗純皇帝實錄》

【3】《清仁宗睿皇帝實錄》

【4】司馬光等 《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