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坐上這位置我想哭?我享樂?可是我又很無奈?

太上皇,是皇權政治的特殊產物,在字典上的解釋很簡單,皇帝的父親就是太上皇帝,簡稱上皇。

太上皇:坐上這位置我想哭?我享樂?可是我又很無奈?

在歷史上,第一位太上皇就是秦莊襄王子楚,但他是由他的兒子秦始皇追封的,這開創了太上皇這一稱號;隨後,第一個出名的太上皇,就是劉邦的父親,劉太公成為太上皇,完全是因為自己的兒子成為了皇帝,被封為了太上皇帝。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人們把這個詞更加合理化,太上皇的意思發生了轉變,太上皇就成為了做過皇帝,並把皇位給予自己的兒子或者同族之人,自己則被尊為太上皇。

皇帝的寶座,自古擁有著極大的魅力,借用毛主席的話,便是“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為了皇位,爭得你死我活,但是坐上太上皇,也算是另一種境界吧,跟人“退休”享受生活一樣的概念。

不過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太上皇,也就是“正牌”的太上皇,並像網上大家所說的只有九位,下面就數一數“正牌”太上皇到底都有哪幾位:

太上皇:坐上這位置我想哭?我享樂?可是我又很無奈?

晉惠帝司馬衷;十六國時代後涼太祖呂光;北魏獻文帝拓跋弘;北齊武成帝高湛、後主高緯;北周宣帝宇文贇;隋煬帝楊廣;唐代高祖李淵、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順宗李誦、昭宗李曄;宋代徽宗趙佶、高宗趙構、孝宗趙昚、光宗趙惇;西夏神宗李遵頊;西遼直魯古;明英宗朱祁鎮;清高宗弘曆。

這裡面有很多我們熟知的,他們都坐上皇帝的寶座,但是因為種種原因讓出了皇位,我把他們分為了“想哭派”、“享樂派”、“無奈派”:

  • 想哭派:
太上皇:坐上這位置我想哭?我享樂?可是我又很無奈?

代表人物:隋煬帝楊廣、明英宗朱祁鎮。

想哭?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都是稀裡糊塗的當上太皇的,本來還是皇帝身份,但是稀裡糊塗的自己就坐上太上皇了。

隋煬帝楊廣就是最典型的代表,李淵攻進長安,立了自己的孫子為皇帝,而自己遠在江南地區,就算坐上了太上皇,可在江南地區,自己依然行使著皇帝的權力,可是就在天下都知道自己是太上皇的時候,自己才發現,國家已經不受自己控制了,自己的聖旨都出不了皇宮了。

太上皇做就做了,但也僅僅做了一年,最終自己被手下宇文化及殺死了。

隋煬帝死了,李淵就稱帝了。

隋煬帝九泉之下,是有多想哭,都怪自己太昏庸,連自己成太上皇這事都不清楚呢,就稀裡糊塗死了,最終便宜了自己的親戚李淵。

明英宗朱祁鎮也一樣,本想御駕親征打個勝仗,建立個豐功偉業,可一出去就打了敗仗還被俘虜了,好不容易放回來,自己也只能做太上皇了,幸虧有人幫忙自己復辟,又做了幾年皇帝。

  • 享樂派:
太上皇:坐上這位置我想哭?我享樂?可是我又很無奈?

代表人物:唐高祖李淵、清乾隆皇帝弘曆。

享樂,完全不是因為自己沒有了權力,而是厭倦了,做皇帝都做累了,乾脆讓給自己的兒子吧,讓他們去辛苦吧。

李淵的退位,很多人都說是李世民逼的,說實話,即使是“玄武門之變”後,李淵依然掌管大權,李世民根本就不敢跟自己父親作對,只不過李淵放過了他,這才讓李世民放下心。

只不過李淵看明白了,這皇位遲早是李世民的,早點給他自己去享樂吧,於是李淵不在過問政事,給的感覺就是,“退休”生子去了。

乾隆皇帝,不想超過自己的爺爺康熙,但想想掌權已經六十年了,累不累?想想我都替他累,可是就是放權的時候不願意,畢竟是皇權啊,不過最終還是享樂吧,事讓兒子幹。

  • 無奈派:
太上皇:坐上這位置我想哭?我享樂?可是我又很無奈?

代表人物:晉惠帝司馬衷、唐玄宗李隆基。

無奈?真的很無奈啊!有權嗎?沒有。所有人都指揮不動了,還咋整?

晉惠帝司馬衷,大家可能不太知道名字,但一說受災時,那個“百姓為什麼不食肉粥”的傻皇帝,大家可能就知道了,他的父親司馬炎多精明,卻生了個傻兒子,並且還真的把皇位傳給了這個傻兒子。(晉惠帝智商低)

晉惠帝最終因為不會執政,發生了“八王之亂”。自己也被叔叔司馬倫搶了皇位,一般情況下,晉惠帝應該是腦袋不保啊!可叔叔卻稱自己為太上皇,這讓傻皇帝都沒有想到,更加無奈的是,自己叔叔兵敗戰死,自己有回到皇位上了。

在正牌太上皇這一列,晉惠帝司馬衷那可是真二八經的第一個,在從太上皇到皇帝,那他也是第一個啊。

唐玄宗李隆基,也是無奈。安史之亂後,自己帶著人玩命的往西跑,可是下面臣子和軍隊不服了,自己的愛妃最迫賜死,保不住自己的愛妃,這時候就已經證明了自己失去人心了。

失去人心,這是唐玄宗明白的,但是沒有想到這麼嚴重,自己已經指揮不動軍隊了,於是只好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自己去圖個清閒,唐玄宗沒想讓權,可是不讓已經不行了。

可以看出,無論是皇帝還是太上皇,都是權力的象徵,從皇帝變為太上皇,有的歡喜有的憂。

太上皇:坐上這位置我想哭?我享樂?可是我又很無奈?

皇帝為什麼變為太上皇,無疑因為一下幾點:

一、國事艱難,皇位都成了燙手的山芋,在皇位上坐著都已經感覺到搖搖欲墜、朝不保夕,所以主動摘愁帽、離危座。

代表人物:宋徽宗(金兵南下)

二、受到武力脅迫,不得不讓位太上皇。

代表人物:西遼耶律直魯古(蒙古武力威脅退位)

三、由於健康原因,不能處理朝政。

代表人物:唐順宗李誦(中風不能說話)

四、厭倦政務,欲求清閒。

代表人物:宋高宗趙構(厭倦朝政,當太上皇就25年)

五、為了縱慾享樂去當太上皇。

代表人物:北齊武成帝高湛(騰出時間去享樂)

太上皇:坐上這位置我想哭?我享樂?可是我又很無奈?

總結:瞭解了太上皇的現象,它的出現其實就是封建統治者權力的象徵。

而太上皇與皇帝的地位關係,也完全取決於誰是真正的朝廷實際掌控者,即便你坐上太上皇的位置,依然不想放權,誰都明白,在你眼裡自己永遠是最高統治者。

本文由歷史文武君原創,圖片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