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健康“脾虛溼困”證,看看你中了幾招

亞健康脾虛溼困證,也就是溼困脾土,俗稱“溼氣重”,指脾虛運化功能失常,導致內生溼氣,阻滯中焦,中陽受困而表現的證候。多由飲食不節、過食生冷、淋雨涉水、居住潮溼等因素引起。在亞健康狀態,脾虛溼困證多見於成年人,而以成年肥胖人群居多。

亞健康“脾虛溼困”證,看看你中了幾招

臨床證候分析:

脾虛溼困有兩個方面的證候特徵,一是脾虛引發的各種症狀,脾虛不能運化水谷,氣血生化不足,不能滋養表現為面色無華,精神疲憊,疲乏無力,食後欲睡;脾主四肢,脾虛四技滋養不足,故見四肢疲乏無力,頭重身困。

二是溼氣重引發的各種症狀,溼氣重又制約脾的運化功能,水液代謝失常則小便短少,甚或浮胂,白帶量多;溼氣阻遏中焦,所以食慾減退,口黏不爽,甚至噁心欲吐;溼氣性質粘膩,所以大便虛溏,粘滯不爽。脾虛的舌相表現為舌質淡邊有齒痕,溼氣重則舌苔白膩。

脾虛溼困證首先表現為脾虛,水液代謝失常又內生溼氣,形成溼氣重的症狀,溼氣重又約束了脾的運化功能(溼困),形成一種惡性循環,而溼氣又會引發很多其他變證,所以要引起重視。脾虛、溼氣重都是亞健康常見的臨床表現。

亞健康“脾虛溼困”證,看看你中了幾招

調理思路

針對脾虛溼困證的病因病機,調理思路圍繞“脾虛”、“溼氣重”兩個方面,健脾祛溼。

1、飲食調理:可用於健脾的食物有蓮子、芡實、山藥、紅薯、黑豆、猴頭菇、胡蘿蔔、鯽魚、豬肚、牛肚、兔肉、鴨子等;

用於祛溼氣的食物有赤小豆、薏米(要炒至金黃再煮湯袪溼氣效果更好)、萵筍、扁豆、冬瓜、玉米鬚等,忌食太過寒涼的食物。

2、中藥:健脾最經典的方子就是四君子湯(黨參、茯苓、炒白朮、甘草),可用於食療。祛溼氣可用平胃散、防已防芪湯、二陳湯等。

3、艾灸:足三里、脾俞(健脾);中脘、陰陵泉(祛溼),兩組交替進行,貴在堅持,效果不錯。

4、自我按摩:可以搓脾俞、揉中脘,按足三里、陰陵泉等穴位。生薑水泡腳也有較好的祛溼氣的作用。

5、適量運動,以健步走為主,避免過分激烈的運動,有健脾的作用。可以做八段錦、太極拳等運動。

亞健康“脾虛溼困”證,看看你中了幾招

四君子湯

本人所發的亞健康中醫分型根據《亞健康臨床指南》,以個人的理解來描述,儘量通俗易懂,如有不妥之處,敬請方家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