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娃的爷爷在北京开了火锅店,桌桌爆满,等位几小时!

这两年餐饮类网红店慢慢兴起,看它们装修精致,疯狂营销,人气火爆,遍地开花,心里就是越来越不喜欢。

每当看到人们拿着号牌等位,心里便不屑。不是因为高傲,而是有着本能的反感,认为网红店“华而不实”

直到昨天,我遇到了真的能够打动我的“网红”小店-在大众点评排名第二葫芦娃牛板筋火锅店。


葫芦娃的爷爷在北京开了火锅店,桌桌爆满,等位几小时!



它能神奇的将“网红”和“接地气”融为一体,还透着一股隐于浮世的真正滋味儿。经久不衰的人气,被食客们口口相传的美味,全都在一个狭窄胡同里,在这个只能放七八张桌子的小馆儿里。

静谧vs喧嚣

小店在鼓楼胡同里。胡同静悄悄的,没有鸣笛声和交谈声,只有几个住户慢慢溜达着。那时候已经十一点半,正是饭点儿,小小的门洞和窗户里已经传来饭菜的香味。

葫芦娃的爷爷在北京开了火锅店,桌桌爆满,等位几小时!


我们直走大约300米,就找到这家小店。掀开厚厚的门帘,一股热气顿时扑面而来。那时候店里就已经坐满了人,很是热闹。

虽然前一天已经预定,但因为我们来晚了半小时(店铺十一点开门),又等了一小时。



葫芦娃的爷爷在北京开了火锅店,桌桌爆满,等位几小时!


有空位了,老板娘便招呼我们过来坐。

“你俩就来这个98元的双人套餐就够吃了,先给你们上火锅了啊!”

我们还想点点儿别的,可店里忙得竟然没时间点单,真是哭笑不得。

质朴vs现代感


店内很小,只能放下七八张木头桌子。

掉落的墙皮见证来往的食客,倾听独一无二的故事。



葫芦娃的爷爷在北京开了火锅店,桌桌爆满,等位几小时!


房梁上挂着几串七彩葫芦,屋内也有很多葫芦娃的相框。这里每一处景色,每一个物件,都透露着质朴和年代感。

葫芦娃的爷爷在北京开了火锅店,桌桌爆满,等位几小时!


店里三四个服务员,里面年纪最大的就是一位老爷子。胡子、眉毛、头发都白了,身体却依然健壮,来回招呼着食客们。

“照看这些葫芦的爷爷没有被蛇精抓走,他在这胡同开火锅店了!”有食客打趣道。

葫芦娃的爷爷在北京开了火锅店,桌桌爆满,等位几小时!


靠窗的那桌操着一口京片子笑得正欢,原来是几位好友来叙,便拉他们来这儿。“老爷子,再加点汤吧,要不把您这锅得废喽~”


葫芦娃的爷爷在北京开了火锅店,桌桌爆满,等位几小时!


老爷子笑了笑,转手儿拿壶加汤去了。

胡同小,却有豪车驻足;门店小,却迎八方食客。


葫芦娃的爷爷在北京开了火锅店,桌桌爆满,等位几小时!


坐在旁边等位的是一对山西情侣,坐在犄角儿的是一桌北京人,刚进门儿的几个学生模样打扮,跟老板娘交谈的是拿着相机的摄影师。

葫芦娃的爷爷在北京开了火锅店,桌桌爆满,等位几小时!


小小的店铺把五湖四海的人聚在一起,只为了追求静谧巷子里的喧嚣,寻求食物本身的鲜香滋味儿。

在这开了近十年的小店里,质朴与现代感产生着强有力的碰撞。

深居胡同的顶级味道


上餐很快,坐下不到五分钟,老板娘就端上来一大锅,陆续又把其他配菜上好了。


葫芦娃的爷爷在北京开了火锅店,桌桌爆满,等位几小时!



牛板筋火锅的直径比平常的火锅还要大一点。里面装满大块的牛肉/牛板筋/卤水豆腐,还有两种不同的鱼豆腐

牛肉是已经被腌制酱香过的,所以颜色要深一些。牛板筋也被切片卤过,只要火锅煮开就可以吃了。


葫芦娃的爷爷在北京开了火锅店,桌桌爆满,等位几小时!


98元的2-3人套餐里配有蔬菜沙粒秘制小料蔬菜拼盘。我们又要了牛蹄筋和牛肚的双拼,一份烙饼片。


葫芦娃的爷爷在北京开了火锅店,桌桌爆满,等位几小时!



锅开了,把牛肚和牛板筋齐刷刷放入,让微咸甜的锅底再加一股滋味儿。


葫芦娃的爷爷在北京开了火锅店,桌桌爆满,等位几小时!



火锅很快煮开了,热气越冒越多,汤汁也咕噜噜冒泡,这预示着可以吃了。

最先吃的是牛肉。舌尖触碰/牙齿咀嚼的刚好是一个合适的程度。肥肉软烂不腻瘦肉充满了酱汁,不柴,入口满口酱香味道,鲜嫩入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