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茅臺跌停!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貴州茅臺跌停!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茅臺跌停,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 真話財經(ID:zhenhuacaijing)原創

昨天,被稱為“東方神水”的貴州茅臺跌停,股價跌破600元,收於549.09元,回到一年前的水平。

因為是跌停,我昨天特意看了一下茅臺這兩年的股價走勢,不知是不是巧合,茅臺股價在600元以上正好維持了一年。

2017年10月27日,茅臺股價收於638.63,突破600元大關,昨天是10月29日,茅臺股價跌破600元大關。

茅臺跌停,關注度極高,很多人忙著分析跌停的原因及之後的走勢,看了很多,說茅臺三季度業績不及預期導致下跌的最多。

這個理由,我也贊同,但這都不是本質原因,業績下跌充其量只是導火索,茅臺下跌作為資本市場上一個標誌性事件,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01

既然大家都說業績不及預期導致茅臺跌停,還是一起來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10月28日晚間,貴州茅臺發佈三季度財務報告,共實現營收522.42億,同比增長23.07%;實現淨利潤247.34億,同比增長23.77%。

然而,第三季度茅臺的營收增速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至個位數,茅臺當季實現營業總收入197.18億元,較上年同期僅增長3.82%。而這個增幅在去年同期則高達115.95%。

看一眼這個財報,數字確實不是很漂亮,尤其對已經習慣了高速增長的貴州茅臺來說,更重要的是,之前茅臺一直被冠以“國酒”的名號,不管在消費者還是投資者心理,都是神一樣的存在。

說到這突然想起一件事。

去年12月份,因為是雪球自媒體作者,受邀參加了雪球嘉年華,當時的會議有五千多人參加,在場的不管是嘉賓還是普通投資者,都在談論一支股票——貴州茅臺。

當時茅臺的股價已經突破600元,但是很多人預計,上700沒問題,更有激進一些的券商把目標價調高至800元以上。

比如,中泰證券。該機構認為,未來三年茅臺的量和價複合增速均可達10%左右,依此推算預計2020年茅臺收入有望達到1000億元,淨利率也會提升2個百分點。

因此,考慮利息收入以及系列酒的增長,2020年茅臺淨利潤有望達到550億元以上,屆時市值也有望突破1.4萬億,上調目標價至810元。

中金去年10月份也稱,中國正在進入高端消費的爆發期,白酒作為最具備品牌稀缺性和價值感知力的品類,其爆發性需求才剛剛開始。

另外,茅臺的渠道繼續下沉,挖掘大國消費潛力,拓展到中國的三四五線城市,拓展到互聯網,直接面對消費者,都會增加茅臺的利潤。當時中金給出的目標價是845元。

正如證券公司所預測的那樣,茅臺股價去年10月末突破600元大關後,就一路上漲,絕大多數時候的走勢和A股都是背離的。

今年6月18日,茅臺股價創下歷史新高,離800元僅一步之遙。當日,貴州茅臺上漲3.07%,達到792.50元/股。

茅臺在一個弱勢的市場中能獨樹一幟,一方面是因為茅臺公司的硬實力(壟斷帶來可預期的利潤),另一方面,也和投資者的過度追捧有關,通俗說就是買漲不買跌。

整個過程中,高利潤是投資者追捧的基礎,反過來,一部分投資者的追捧會引來更多投資者加入,道理和房價泡沫一步步被吹大是一樣的。

現在,茅臺的業績突然不行了,再加上早些時候茅臺還被去掉了“國酒”稱號,在投資者心中的地位轟然倒塌,早已嗅到風險的機構投資者出逃,股價被砸。

02

說業績不及預期是茅臺跌停的導火索而不是主要原因,是因為在A股市場上,有很多公司的股價和公司業績關係本來就不大,前幾年靠講故事的樂視就是鮮活的案例。

要做出更合理的解釋還要從大環境著手,有一個最簡單的道理,上證指數已經跌了這麼長時了,為什麼貴州茅臺就不能有一次像樣的下跌。

一年多來,絕大多數股票都沒能獨立於指數,但以白酒、醫藥、食品飲料為代表的消費股則逆勢上漲,這些股票被投資者稱為“白馬股”。

什麼是白馬股?就是指長期績優、回報率高並具有較高投資價值的股票,這些股票的特點是業績較為明朗,同時又兼有業績優良、高成長、低風險的特點。

因為很多投資者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白馬股,都選為自己的投資標的,所以“羊群效應”就出現了,這些品種成為資金流入的重點領域,股價自然就上漲。

從投資的角度講,這些領域經過長期上漲,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獲利盤。在市場調整的初期,投資者往往會保留一些白馬股,但是一旦市場出現大幅下挫,投資者也會拋售一些獲利盤較多的白馬股。

市場為什麼不好,稍微瞭解一些宏觀經濟的人都知道,經過一輪強力去槓桿,大家都沒錢了,就連一直是經濟支柱的房地產都不行了,別的行業可想而知。

“傾巢之下,安有完卵”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白酒股可能和經濟基本面或者指數走勢背離一段時間可以,但長期背離是不可能的,所以白馬股也要補跌。

03

茅臺跌停了,除了解釋原因,很多人更關心下一步茅臺的走勢以及股市的走勢。有人說這是股市見底的表現,也有人說這是不好的預兆,我本人更傾向於第二種。

很多人都在細究茅臺跌停的原因,但很少有人反思,為什麼茅臺能在不斷下跌是市場中長期上漲?其內在邏輯就是大量資金的湧入。

牛市的時候,由於板塊輪動,這段時間這個板塊漲,再過一段時間另外一個板塊漲,所以資金在各個板塊分佈會比較均衡,而在熊市的時候,絕大多數資金會集中在上文中所說的白馬股板塊。

貴州茅臺就是白馬股的“馬頭”,所以更受資金的青睞,投資者合力把股價一路抄到最高接近800元/股。但這些資金都是真金白銀,在泥沙俱下的環境中,他們堅守也是要虧錢的。

現在就是泥沙俱下的時刻,大家都要逃,但逃得越早獲利越多,所以有機構提前就跑了,有人跑,就有人恐懼,恐懼感越強,逃的人越多,股價跌的也就越厲害。

說到這,不得不提一下最近國家的救市行動,為什麼要救市,不就是要煞住股市的恐慌情緒嗎?不管是高層表態還是投入真金白銀,都是為了穩定投資者信心。

但是,救市能否成功,就要另當別論了。我資歷淺,不好下結論,直接引用我非常佩服的一位首席分析師的觀點,他是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研究部主管、首席策略師洪灝。

洪灝昨天(10月29日)發表了一篇題為《救市會成功嗎?》的文章,他說高層的一系列演講,以及迅速推出並陸續執行的一系列短期應對的政策,都表明了“救市”的決心。但這一系列的短期應對政策會奏效嗎?

他認為,這些應對的政策可能會舒緩市場低迷的人氣。但它們沒有觸及中國股市所面臨的問題的本質:中國股市並非始終是一種包容性致富的投資追求。

股市的目的,並非總是通過參與上市公司的增長,讓普羅大眾都有創造財富的機會。相反,中國股市更像是一場“擊鼓傳花”的遊戲,富人收割窮人,有閒階層收割無閒,局內人收割局外人。

在近代歷史上,中國股市有過兩次大牛市——一次是在2005年年中至2007年末,另一次是在2014年年中至2015年年中。這些牛市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當時的市場結構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以至於包容了中國的散戶投資者,讓他們一起參與到創造財富的過程裡。

洪灝說,在短期政策的應對性操作下,中國市場將試圖修復,但在看到“觸動靈魂”的結構性變化之前,大牛市的迴歸仍在那遙遠的彼岸。

看完這段,估計會讓很多人恍然大悟,其實茅臺跌停才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