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渡劫:去地產化的萬達和“一無所有”的前首富!

一首《一無所有》和“一個億”的小目標,讓王健林“紅極一時”,但在首富光環和網紅兒子的加持下,過得卻一點都不輕鬆,一度藥丸的萬達,在其勉力操持下,也逐漸恢復了生機,64歲的王健林,終於可以稍微輕鬆一點。

先來看最新公佈的2018年的業績數據:

萬達集團2018年收入為2142.8億元,完成年計劃的101.6%,同比下降5.7%,其中:

萬達商管集團收入376.5億元,完成計劃的101%,同比增長25.9%;

萬達文化集團收入692.4億元,完成年計劃的101.3%,同比增長9.2%;

萬達地產集團收入540.2億元,完成全年計劃的105.8%,同比減少34.9%;

萬達金融集團收入433.6億元,完成全年計劃的101%,同比增長28.6%;

萬達集團其他收入100.1億元,完成全年計劃的101.8%。

3年渡劫:去地產化的萬達和“一無所有”的前首富!


從收入結構來看,似乎正如王健林所說,“文化產業已經成為萬達第一大產業,地產收入佔比不到四分之一,應該說萬達集團已經不是房地產企業”。

確實,相比萬科、碧桂園等房地產業務收入佔比超過9成的房企不同,萬達2018年地產業務收入佔比僅為4成,確實不能算純粹的地產企業,但這顯然還沒達到王健林的預期。

靠地產當的首富,卻主動去地產化

命運的轉折點,發生在2015年,萬達和王健林都是。

2015年,王健林在哈佛大學演講時,說到:“萬達的錢既不是偷的搶的,也不是自己印的,完全是我們自己辛辛苦苦賺出來的,愛往哪兒投就往哪兒投。”

後來的事實證明,他產生了一個錯覺,犯了一個很嚴重的錯誤,這個錯誤,讓網紅兒子王思聰的微博停更了107天,萬達集團也只能通過“賣資產”來度過危機。

不管是出於這個嚴重錯誤,抑或是憑藉地產30年老兵的深刻洞察,萬達終於開始了轉型——2211戰略。

簡言之,2211戰略指的是在五年之內要讓資產達到2000億美金,市值超過2000億美金,企業收入達到1000億美金,企業利潤至少要超過100億美金;

其中最重要,也是最難的,就是要將來自房地產的收入降到30%以內。

於是,在2016年的萬達集團年會上,王健林宣佈要逐漸退出房地產行業。

而要達成這些戰略目標,一方面需要做大非地產業務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選擇變賣手中的地產業務,從而將其比重降低。

對非地產業務來說,收入佔營收的比重逐步提升,已然成為萬達集團最重要的收入來源。

光看2018年的數據,以影視、體育、兒童為主體的文化產業集團收入達629.4億元,收入佔集團的比重達32.3%,首次超過商管、金融、房地產營收,成為萬達第一大營收來源。

對地產業務來說,搞不了,那就賣掉。

其中,最震驚的同行的,想必是萬達與融創的那次“世紀交易”:

2017年7月,萬達商業以438.44億元的價格將旗下13個文旅項目91%的股權和債務一同轉讓給融創中國,同時還轉讓了6個價值199.06億元的酒店,總交易金額高達637億元,堪稱“世紀交易”。

與此同時,海外地產項目,也頻頻轉手。

2017年6月,以2.72億歐元出售西班牙大廈項目,2018年1月,以3560.93萬英鎊出售倫敦物業項目60%的股份。

隨著一系列舉措的落地,2018年,萬達地產集團的收入為540.2億元,同比減少34.9%,地產業務佔整個集團收入的比重僅為25.21%,地產化轉型的目標,確有成效。

主動降負債,轉型輕資產

重資產模式下,萬達揹負著巨大的債務壓力,但是欠債,總是要還的。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萬達商業地產總資產為7511億元,負債合計5278億元,資產負債率為70%。其中,短期借款為12億元,一年內到期的流動性負債達233億元;長期借款和應付債券分別為1183億元和817億元。

光喊降低負債率的說法可不夠,實際行動中,也在通過“賣賣賣”來推進這一目標的達成:

1月,出售萬達商業14%的股份給騰訊、蘇寧、京東和融創,獲得資金340億元;

2月,轉讓萬達電影12.77%的股權給阿里、北京文投,獲得資金70億元;

9月,萬達旗下AMC影院出售22%股權給銀狐資本,獲得資金5億美元;

9月,萬達處置了4個海外地產項目,收回18億美元現金。

完成上述交易後,2018年萬達有息負債同比下降約30%。王健林更表示,“應該是國內大型企業中,有息負債率下降最多的企業之一。”

與此同時,針對核心資產萬達廣場,輕資產模式轉型也在逐步推進。

此前,萬達廣場都是通過萬達自己拿地投資,通過開發周邊的住宅地產來反哺萬達萬達廣場的投資和運營,說白了,就是拿地—開發—運營全部由萬達自己解決,是典型的重資產模式。但是,這種方式對於資金的消耗巨大,全流程運作對於萬達的壓力也很大。

在輕資產模式下,萬達只負責建設和運營管理,拿地、資金來源等,都通過尋求第三方來參與,租金收入三七分成,萬達三,第三方七。

值得注意的是,轉型輕資產戰略,也是經過仔細計算的,並非王健林的一時心血來潮。

據王健林估算,在輕資產模式下,兩到三個萬達廣場的收入抵得上一個重資產模式的萬達廣場,因此,只要多開業幾個輕資產廣場,財務報表依然可以做得好看。

作為王健林口中的核心資產,賣什麼也不能賣的萬達廣場,其毛利率是所有業務中最高的。

按照2018年萬達商管半年報的數據,上半年萬達廣場的租金收入為143億元,營業成本為26.4億元,毛利率高達81.48%。

從這個角度上看,開業的萬達廣場越多,也就越能為萬達提供源源不斷的穩定的現金流,可說是含金量十足的現金奶牛。

這樣就不難理解王健林的計劃,即自2018年起,10年之內建成1000座萬達廣場,這將成為萬達堅實的護城河,提供的收入還可以支撐其他業務的投入和拓展。

只是,理想總是美好,現實卻並不容易。據招商蛇口某投資部人士表示,“輕資產模式下,萬達是把風險轉嫁到了合作方開發商頭上,而當地開發商在拿地和跟政府的博弈能力上肯定不如萬達,導致風險加大,而合作模式又會牽涉到雙方的權責歸屬問題,因此在開發進度上可能不如此前萬達自己建的快”。

負債降低或許容易,但在輕資產模式下,萬達想要跑得很快,未必能夠如王健林所願,起碼,現在並沒有那麼快。

終極難題,新的增長點在哪?

拼命想要去地產化的萬達,跟無數的房地產企業一樣,都面臨一個終極難題:不靠地產之後,靠什麼支撐營收和利潤?新的增長點在哪?

以地產起家,最終成功轉型的模範,當屬李嘉誠帶領的長和。從地產主業發展到成為集港口、零售、電訊、能源業務為一體的綜合集團。

從業務結構上看,形成了多個利潤來源,擺脫了業務單一可能帶來的增長放緩和集中度風險,從區域分佈看,遍及全球的生態,足夠分散,能夠捕捉的機會也更多。

依據官網的資料顯示,長和目前已經在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以港口、零售、基建、能源及電訊等五大核心業務。


3年渡劫:去地產化的萬達和“一無所有”的前首富!


從長和的經驗來看,全球化和多元化是其兩個轉型方向,而從萬達“出海”的經歷來看,全球化顯然是失敗的嘗試,並不適合,由此,只能押注多元化。

但問題是,房企們,如恆大,瘋狂想要造車,如碧桂園,想要搞機器人,萬達呢?

答案,王健林在年會上已然給出,那就是進軍大健康產業。

他表示,今年力爭5個一線城市大健康全部落地,至少3個項目開工。同時要儘早完成單個國際醫院管理合同,並設計出世界一流的花園式國際醫院。

的確,王健林選擇的大健康,不僅是抗週期性行業,更關鍵的是,其市場體量足夠龐大。

據中國科學技術戰略研究院預測,到2020年,生物醫療行業將成長為規模約8萬億元的支柱型長夜,整個大健康產業的規模將超過10萬億元。

在這個行業,恆大、萬科、綠城等房企也早已有所佈局,典型的如恆大旗下的恆大健康,已單獨剝離出來並實現在港交所上市。

萬達在2018年才與美國匹茲堡大學醫療中心簽訂協議,打算在中國5個一線城市投資建設國際一流的綜合醫院,通過3年時間開創中國大健康產業新模式。目前,萬達已落地成都、廣州兩項目。

起步晚的萬達,在一個別的房企很早就進駐且並未做出成績的領域,能押寶成功嗎?我們並不知道答案,但素以執行力強,敢想敢幹出名的王健林,並不會輕言放棄。

三年蝶變,王健林和萬達仍在渡劫。

2016年年會上,他高唱著《一無所有》。

2017年年會上,他和員工一起合唱《歌唱祖國》。

2018年,他為萬達30週年寫了一首《萬達之歌》。

王健林說,“中國三千萬企業,還沒有幾個公司歌曲能傳唱久遠,希望我們《萬達之歌》能傳唱下去!”

萬達能嗎?王健林能嗎?時間,終會回答!

來源:陸家嘴算命先生,公眾ID:ljzsmx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