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李白的狂热迷弟,可李白却最崇拜司马相如

唐朝最著名的两大诗人就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了,而李白和杜甫之间也有着“深厚”的友情,小14岁的杜甫在他的多首诗中表达了对李白的崇敬之意和思念之情,放到今天可以说是李白全球粉丝后援团的团长了,不过李白对杜甫却没那么感冒,我们从他们的诗中就可以看出。

在现存的诗中,杜甫写给李白表达崇拜之情的就有将近20首,李白给杜甫的赠诗却只有4首 ,其中2首还存疑,是否确为李白所写还有待考证。

杜甫:

《赠李白》(二年客东都)

《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

《梦李白》

《天末怀李白》

《春日忆李白》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冬日有怀李白》

《不见》(不见李生久)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送孔巢父谢病归由江东兼呈李白》

李白(后两首存疑):

《沙丘城下寄杜甫》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戏赠杜甫》

杜甫是李白的狂热迷弟,可李白却最崇拜司马相如

李白

李白最崇拜的却是司马相如。

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司马相如是汉赋的代表人物,恰如屈原之于楚辞。李白以司马相如为榜样,也成为了引领一代文体——唐诗的灵魂人物。

李白五岁时,父亲教他诵读司马相如辞赋,为之树立了崇拜的偶像:“经商可致富,但诗文比经商更有意义,能留下永恒的精神财富。我希望你将来能像司马相如一样,成为文化名人。那比像你爹这样只是做个商人要活得值。

杜甫还曾为李白的怀才不遇打抱不平:“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与李白的不幸遭遇相比照,司马相如绝对属于幸运儿:有生之年已是文学界的顶级名牌,不仅有人千金求赋,甚至模仿者冒名顶姓伪托相如之作,也能借助其名人效应而被争相抢购、流传于世,同样一篇文章,境遇天壤之别。也就是说,司马相如实现了诗人作家最梦寐以求而又最难得的理想:不仅死后拥有千秋万岁名,而且生前也一点不寂寞。他创造的这一纪录,后世越来越难以打破。

李白十岁开始作赋。《李太白全集》,开卷第一篇就是《大鹏赋》。之后不久,李白就不仅仅满足于向司马相如学习了,而是把司马相如作为赶超的对象。“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是李白在《赠张相镐》诗中流露的“野心”。李白诗文十六处提及了司马相如。

杜甫是李白的狂热迷弟,可李白却最崇拜司马相如

李白

等李白到了长安,接见他的是唐玄宗而非汉武帝,可他仍然觉得自己成功地复制了司马相如的成功。李白奉诏入宫,原本跟司马相如一样梦想做帝王师的,辅佑唐玄宗治国平天下,最好能靠自己的锦囊妙计把唐朝版图再扩大一圈儿。他理想中与唐玄宗的关系,比司马相如与汉武帝要进一步,甚至比东方朔与汉武帝的关系还更上一层楼。

杜甫是李白的狂热迷弟,可李白却最崇拜司马相如

李白

可事实是:司马相如曾经的失落,也在李白身上重演了一遍。唐玄宗安排给李白的,尽是些该弄臣干的事情。充其量算是给帝王做了一回家庭教师,而且仅仅是文学艺术类的师傅,跟李白想实现的政治抱负相差太远。唐玄宗尊敬李白的方式,简直跟汉武帝对待司马相如同出一辙:是把这个大文学家给养起来,不是用来在工作上帮忙的,而是在业余生活上用来“帮闲”的。直到遭遇“赐金放还”而“下岗”,比司马相如被汉武帝撤职好听点,却强不到哪里。宫庭的大门无情地对诗仙关上了。

虽然仕途不顺,在文学上,他们各领风骚数百年,永垂青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