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針菇下床栽培下腳廢料,巧妙再利用栽培草菇技術

食用菌栽培領域裡原材料和後栽培下腳料,一直是菇農心中及須處理的難題,也是我們從事食用菌生產實踐人員的必修課題。為進一步提高食用菌生產原材料

供應鏈矛盾與原料生產的利用率,三農談農藝的作者碧原曙光經過長時間的實踐證明與同行們的切磋,於1993年-2000年間進行了《金針菇下床廢料(棉子殼)栽培草菇技術大規模推廣應用》生產,得到了食用菌菇農的一致好評!生物轉化效率達29.8%-32.6%,與純棉子殼栽培草菇生物轉化率不相上下,現就該技術分亨給廣大食用菌農戶:

金針菇下床栽培下腳廢料,巧妙再利用栽培草菇技術

金針菇下床栽培下腳廢料,巧妙再利用栽培草菇技術

金針菇下床栽培下腳廢料,巧妙再利用栽培草菇技術

金針菇下床栽培下腳廢料,巧妙再利用栽培草菇技術

金針菇下床栽培下腳廢料,巧妙再利用栽培草菇技術

一 , 原料處理與原料配製

我們將栽培收穫金針菇後的棉子殼下床下腳料,剔除黴變、腐爛、蟲害嚴重部分、雜質,脫袋曝曬,打碎筒狀菌棒,乾燥後備用。按下腳金針菇廢料乾重的85%,加米糠(或麩皮)10%、石膏粉1%、三元複合肥1%、發酵幹牛糞粉20%、多菌靈0.1%、乙敵乳油0.06%,按照常規方法拌料。多菌靈、乙敵乳油、複合肥應加適量水稀釋後,隨拌料隨噴灑於料堆中,同時加噴4%的生石灰水調節料的PH值。拌料後的水含量在70%,覆蓋塑料薄膜増溫發酵,或用三農談農藝前期的發表的《生石灰粉在食用菌堆制發酵料中的妙用》一文中的方法進行增溫,當料溫中心溫度達到75℃左右時堆悶36小時翻堆一次,然後復堆後中心料溫再次升到65℃以上時保持24小時,翻散堆,降溫備用。

二 , 栽培與管理

栽培時間選擇在5-6月份,選擇土質比較肥沃、水源近而充足、背陰向陽處作為栽培場地,在場地及四周都要用生石灰粉均勻撒一遍消毒,選擇100㎝寬,18㎝深作草菇播種畦床。播種時,畦床底撒石灰粉,然後鋪料10-15㎝壓實,再撒播一層草菇栽培種,選擇的菌株品種是草菇V35菌株,草菇清職4號,菌齡為20天左右。再鋪一層料、撒一層菌種。然後均勻整平壓實,覆蓋薄膜與草簾。大約一週後草菇菌絲將吃透整個畦床料,掀去蓋膜,即可現草菇原基。這時草菇子實體還未形成前,立急覆蓋一層1-1.2㎝過篩園土,待子實體形成後,每天輕噴霧化水3-4次,當草菇子實體菌蛋肥大堅實,苞未開裂時,即可採收了,生物轉化率可達到29%以上。

金針菇下床栽培下腳廢料,巧妙再利用栽培草菇技術

本文為作者原創,百家號首發,具有版權權益,未經作者許可,任何媒體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抄襲,一經發現將追究版權責任!以上為本人技術觀點,分享給廣大讀者,如有不同觀點或更好方法,請在下方評論區留下寶貴言論,或請關注三農領域優質創作者 三農談農藝的碧原曙光,會給你帶來更多三農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