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模式

滴灌玉米水肥一體化技術模式

水肥一體化技術是將灌溉技術與配方施肥技術融為一體的農業技術,通常以滴灌系統為載體,根據玉米需水需肥規律、土壤狀況、氣候條件,將玉米所需的各種養分和灌溉水按比例混合後輸送到玉米根部土壤供給其吸收,適時適量滿足玉米對水肥的需求;從而達到精確控制灌水量、施肥量和時間的作用,具有節水節肥、節省勞力、減輕病蟲草害、提高品質和產量等作用。

1 品種選擇與合理搭配

根據氣候條件和栽培條件,選擇高產、優質、抗性強的耐密型優良品種。同時要求株型緊湊,穗位上各葉片上衝,穗部以下葉片平整,莖節間粗短,以利於密植。

新疆天山以北——準噶爾盆地南緣的帶狀區域可選用鄭單958等耐密品種。

2 整地

選擇土層深厚、肥力中等以上地塊,清除前茬作物根茬,合墒耕翻,深度以20~30cm 為宜,耕後及時耙耱,整地。

3 播種

3.1 播種日期:

4 月20 日至5 月5 日,當5~10cm 土層溫度穩定通過8~10℃即可播種。採用地膜覆蓋栽培,播種時間可比露地種植提早一週,以4 月中旬為宜,爭取在4 月底以前播種完畢。

3. 2 播種方式

2行1管寬窄行種植,寬行90cm,窄行30cm,株距依密度確定。採用機械精量點播,播深3~4cm,播後及時澆出苗水,確保全苗。播種量根據留苗密度、選用品種的種子大小及種子質量等因素綜合確定,一般播種量可控制在2~3kg/畝。

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模式

3. 3 地膜選擇及覆膜方式

最好選用幅寬為70—80cm,厚度0.007mm 的微膜或線型膜以降低成本覆膜方式有先播種後覆膜和先覆膜後播種兩種,有條件可選用播種覆膜一次完成的機械。

3.4 合理密植

建議播種密度7000~8000 株/畝

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模式

4、科學施肥

4.1 施肥原則

堅持“滴施為主,基施為輔,氮磷鉀配施”和“氮鉀全部滴施,磷肥大部分滴施”的原則”,配方施肥、以產定肥。

4.2 施肥量

施肥量根據玉米生長特性、土壤肥力狀況、氣候條件及目標產量確定總施肥量和各種養分配比。在新疆天山以北——準噶爾盆地南緣的帶狀區域的中上肥力的農田,目標產量1100kg/畝,每畝施用磷酸一銨22~24kg;硫酸鉀25~30kg或者氯化鉀20-25kg;尿素45~50kg。

4.3 基肥

在冬前或早春深耕之前,可將30%磷肥作為底肥,撒施後翻入土壤。每畝施用三料磷肥6kg。

4.4 追肥

全生育期隨水施肥6次。具體施肥時期見(表1),可以根據土壤肥力條件和玉米生長狀況,適當調整施肥總量和時期,適當添加中量元素肥料和微肥。

5、科學灌水

全生育期灌溉350-380m3/畝,灌水8-9次;播種後及時滴出苗水,拔節水適當後移,具體灌溉時間及比例見(表1),可以根據降雨等氣候條件,適當調整灌溉量。

表1 高產滴灌玉米不同時期水肥管理表

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模式


6、病蟲草害綜合防治

6.1 防治地下害蟲

採用種子包衣或每畝用50%辛硫磷乳油200-250克加細土25-30千克拌勻後順壟條施, 或用3%辛硫磷或毒死蜱顆粒劑4千克對細砂混合後條施防治地下害蟲。

6.2 苗期害蟲防控

苗期害蟲以防治黑戎金龜子、灰象甲為主。每畝用25%毒死蜱60~80 毫升或1%甲維鹽10~12 毫升或用20%毒·高氯乳油80~90 毫升或6%阿維·高氯20~25毫升噴霧。

6.3 防治玉米螟

大喇叭口期用殺螟靈1號顆粒劑、3%辛硫磷顆粒劑、毒·氯顆粒劑750~1000 克在大喇叭口期撒入新葉內防治玉米螟。赤眼蜂防治:當田間百株玉米有1~2 塊玉米螟卵塊時開始第一次放蜂,5~6天后放第二次蜂,兩次放蜂總量每畝1.5-2 萬頭。

7、田間管理

7.1 苗期管理(出苗~拔節)

玉米苗期是長根、增葉、莖葉分化的營養生長階段,決定了玉米的葉片和節數。到拔節期,基本上形成了強大的根系,葉片雙是地上部分生長的中心。因此,管理的重點是促進根系發育、培育壯苗,達到苗早、苗足、苗齊、苗壯的“四苗”要求。

  查苗、補苗、定苗,及時放苗,防止燒苗,確保全苗。3~5葉期定苗,去弱苗留壯苗,如果發現缺苗,就近留雙株。

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模式

7.2.中期管理(拔節~抽雄)

玉米拔節後,莖節間迅速伸長、葉片增大,根系繼續擴展,雌穗和雄穗分化形成,由營養生長轉向營養和生死生長並進時期。因此,管理的重點是促進葉面積增大,特別是中上部葉片,促進莖稈粗壯墩實。此期要注意防治玉米頂腐病、瘤黑粉病、玉米螟等。

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模式

7.3.後期管理(抽雄~成熟)

玉米後期以生死生長為中心,是決定穗粒數和粒重的時期。管理的重點是防早衰、增粒重、防病蟲。保護葉片,提高光合強度,延長光合時間,促進粒多、粒重。肥力高的地塊一般不追肥以防貪青

8. 收穫

當玉米苞葉變黃、葉色變淡、籽粒變硬有光澤,而莖稈仍呈青綠色、水分含量在 70% 以上時及時收穫。根據實際需求選用根茬還田型、秸稈回收型自走式玉米聯合收割機收穫。收穫後及時晾曬,防止淋雨受潮導致籽粒黴變,待充分乾燥水分含量降至13% 以下後脫粒貯藏或銷售。收穫後用根茬殘膜回收機或茬地殘膜回收機清除殘膜,減少殘膜汙染。

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模式

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模式

該技術玉米採用寬窄行進行播種,窄行中間用於鋪設滴灌帶,根據土壤質地選擇滴管帶的滴頭流量,統一滴出苗水;儘量延遲第一水灌溉時間;控制玉米不同生育期的土壤含水量,施用不同配方和用量的玉米滴灌專用肥。寬窄行種植的方式減少了灌溉面積和行間蒸發;統一滴水出苗解決了長勢不一致的問題;延遲第一水灌溉時間,克服了中後期倒伏問題;寬窄行與生育期供肥解決了的養分運移和損失以及養分供應不平衡等問題,促進了玉米生產的高產、優質、節水、節肥。僅在2014年到2016年間,累積推廣102.6萬畝,玉米增產量13.15萬噸,增加產值199814萬元,玉米平均增產12.8%以上。

目前團隊以滴灌玉米為研究主體,先後開展了滴灌玉米品種選用、株行距配置、滴灌系統優化、需水需肥規律、專用肥開發、水肥一體化方案、根水肥協同調控,開展了十幾年研究。形成了以上面五個發明專利為主體的一系列研究成果。

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模式

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模式

如果有技術需要和可以作者進行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