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互聯網思維”?

什麼叫互聯網思維呢?我們首先要從傳統思維說起。

比如說,傳統思維的武大郎做生意賣炊餅,追求的是單品利潤,所以就要控制成本,加快工作效率,提升炊餅的口味,還要滿大街的叫賣,非常幸苦,能掙的錢也不多,利潤有上限,還要擔心家裡的潘金蓮跟人跑了。

互聯網思維的西門慶接手賣炊餅,那就不是這麼幹了,他會直接燒錢開個大茶館兒,炊餅不要錢,白送,買一杯茶,白送一個炊餅,老百姓貪便宜,必然門庭若市;這麼一搞,其他賣炊餅的還能活得下去嗎?只能倒閉,或者成為他的廉價供應商,滴滴就是這麼幹死傳統出租車和黑車的;餓了麼就是這麼幹死傳統外賣的。


什麼叫“互聯網思維”?



其實互聯網思維並不稀奇,古已有之,就是不去做小生意,而去做大平臺,不追求利潤,而去追求流量,追求用戶,追求壟斷市場。

茶館的顧客越來越多了,大家排隊買茶領炊餅,西門慶推出新服務,買了一個月會員的,可以直接插隊去領炊餅,買了一年會員的,還能上二樓觀看潘金蓮、李瓶兒獨傢俬密舞蹈表演,喝茶吃餅一下午.....這就叫建立會員體系,每一個會員,都得登記註冊,留下你的姓名、地址、職業、受教育程度.....這就叫“大數據”,方便日後“精準營銷”。

西門慶把茶館擴大化,改成大商場,提供攤位讓其他商戶賣點小商品,放點易拉寶打小廣告,大家排隊買茶的時候領炊餅的時候,不妨同時逛逛街,買點小玩意兒,看看小廣告,這就叫“流量變現”。

西門慶買斷武大郎們的配方和工藝,炊餅變成工業化流水線產品,口味單一,有人抱怨,但更多的罵:“不識好歹,白送的炊餅,你還想怎樣?要啥自行車?不是西門大官人的偉大創意,你們現在還在吃武大郎的高價地溝油黑心產品,被他們小攤販收智商稅。”

忽然有一天,王婆抄襲了西門慶的商業模式,開了個婚介所,買服務送炊餅;西門慶立刻跟進,不但在茶館裡開了“社交模式”,還把原有的送炊餅服務升級了,拿一個炊餅不但不要錢,還送兩文錢,這就叫“補貼大戰”。

西門慶茶館的“社交模式”也火了,因為西門慶開始講故事,講他當年去喝茶,被潘金蓮一根掛杆打到腦袋的故事......喝茶,不再是喝茶,吃炊餅,不再是吃炊餅,這都是“社交”,廣告語打了出來《西門家的茶,只為一次最美麗的邂逅》。

對於核心產品炊餅,西門慶也會改進配方和工藝,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推出新品炊餅,比如貓爪炊餅、狗尾巴炊餅,這些網紅單品雖然也是免費的,但你買不到,你得連夜排隊去搶,搶不到還會打起來,最後花天價從黃牛手上買。這就製造了社會新聞,這時候西門慶就會僱一些軟文寫手、北宋大V來寫10W+爆文,在清河縣到處張貼,比如《貓爪炊餅的奧秘,潘金蓮玉手親調?》、《狗尾巴炊餅的妙用:西門大官人為何金槍不倒?》——這叫什麼?這就叫

網絡營銷。

西門慶還會在茶館裡設一個“自動做炊餅機”,客官們排隊排到不耐煩了,就可以花錢自己去做個炊餅,形狀、口味、功能都可以自己定製,3D打印。這叫什麼?這就叫“人工智能定製化服務”。炊餅是不要錢的,但是我西門家賣的是“體驗”,你自己動手通過人工智能完成炊餅的美妙體驗。

有的客官不想等了,那就直接買杯茶喝了,然後留下姓名地址門牌號,西門物流給你送上門去,西門家的炊餅不掙錢,就掙個快遞費,這就叫“線上線下O2O”。

西門家的東西,除了炊餅不要錢,其他全部要錢!這就叫”互聯網+炊餅“。

西門茶館的商業模式成熟了,就可以批量複製,連鎖經營,下沉到景陽崗這樣的小地方去,加盟商出錢,來清河縣培訓學習,開個互聯網企業家速成班,他們把西門茶館的這一套方法全部帶過去,每年給西門大官人上繳入駐費就行了,這就叫

“產業賦能、渠道下沉”

西門物流越做越大,不但給自家的炊餅服務,還服務於水泊梁山、曾頭市、祝家莊等實體經濟,給他人送貨運貨,這就叫“社會化開放式物流”。西門物流甚至可以發貨發到北宋最邊遠的農村,滿足最後一公里的需求,而邊遠農村的農產品,也可以被西門家買下來,再賣到清河縣、汴京去,這就叫“農村電商”。

客人越來越多,加盟商戶越來越多,蹭流量的廣告商也來越多,西門慶覺得時機到了,他宣佈在咱們西門茶館平臺註冊的用戶,可以擁有信用體系,不必經過北宋的各大錢莊,直接刷臉支付,刷臉貸款,刷臉投資,“西門寶”產品正式推出,一切交易,都得經過西門寶。這就叫“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思維下的西門茶館,表面上是什麼都不控制的,但其實控制到了骨子裡,他通過燒錢擴展、補貼競爭、會員體系、增值服務,培養了用戶、商戶,乃至於所有人的習慣,並且掌握了整個群體的大數據,最後還建立了以西門平臺為中心的信用體系,這就大而不倒了。

互聯網思維,說到底,就是金融大托拉斯的壟斷思維,要麼加入我,要麼被我吃掉,除此之外,沒有第三條路。

所以,有時候,我們還是很懷念武大郎手工小作坊炊餅的味道。

互聯網思維其實很好,幹啥都不錯,但千萬不能去拍電影,不能搞文娛產業,為什麼呢?因為互聯網思維的人,控制慾都太強,對於藝術的東西,喜歡用互聯網經驗指手畫腳,導致很不受歡迎。

你想想,如果在北宋的時候,互聯網思維的資本家西門大官人,強迫蘇軾用“大數據”去創作,強迫李師師用“補貼模式”去唱曲兒,用“大ip+流量明星"去拍水泊梁山的故事,豈不是要完犢子?


什麼叫“互聯網思維”?


什麼叫“互聯網思維”?


什麼叫“互聯網思維”?


什麼叫“互聯網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