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也曾作为侵略者,对国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1840年是中国历史大转折的一年,这一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霸主英国,用自己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国门,自此,中国的历史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朝也曾作为侵略者,对国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2年清朝灭亡,中华民族陷入了长达七十多年被资本主义列强欺凌的苦难史。据学者统计,自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到1912清朝灭亡的72年间,清政府与各国列强先后签订了超过40个不平等条约。

被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轮番蹂躏的清朝,从此有了一个响亮的称号"东亚病夫"。但"东亚病夫"也不是对谁都忍气吞声,任人宰割的。

就在1882年,也就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前三年,清朝居然强迫了一个国家和自己签订了一个不平等条约,借此攫取了在那个国家的许多利益。

而这个比清朝还脆弱,被清朝"不平等"的倒霉蛋国家,就是我们的近邻朝鲜。

清朝也曾作为侵略者,对国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朝鲜,长期以来是中国的藩属国,从元朝开始,一直到清朝,无论朝鲜的政权叫什么名字,朝鲜的君主是谁,在大部分的时间里,朝鲜都臣属于中国。

在这几百年的时间里,朝鲜先后经历了王氏高丽政权和李氏朝鲜政权的统治,但和中国元、明两朝的关系一向十分和睦,在明朝万历年间,明朝曾经派军远征朝鲜,帮助他们打败了日本的入侵。

明代灭亡以后,李氏朝鲜政权慑于清朝的武力,被迫继续向清朝称藩,但他们在骨血里并不真正臣服清朝,甚至在朝鲜国内,还继续使用着明朝末代皇帝的年号—崇祯。

一方一直以宗主国对藩属国的姿态高高在上,另一方忍气吞声但内心不服。

清朝也曾作为侵略者,对国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到了19世纪70,80年代,朝鲜国内政局出现了动荡,在统治集团高层中,出现了以当时的朝鲜国王朝鲜高宗的父亲大院君为首的"保守派"和以高宗的妃子闵妃,也就是电视剧《明成皇后》中的明成皇后为代表的"改革派"两派势力,两拨人相互攻击、博弈,国内冲突、政变不断。

在这种形势下,清朝开始关注朝鲜局势,清朝高层的一些人物如李鸿章、袁世凯等人甚至提出了,调整对朝政策,把臣属、藩属变为直接控制这样的方案。

到了1882年,朝鲜国内发生了惊天剧变。朝鲜首都汉城的京军武卫营和壮御营的士兵因为一年多没有发到饷银,以及对当时执政的闵妃外戚集团的严重不满,发动了兵变,很多汉城市民也随之加入兵变队伍中,他们焚毁日本公使馆,杀死几个民愤极大的大臣和一些日本人,并且攻入王宫,闵妃逃走。这就是著名的壬午兵变。

壬午兵变之后,闵妃集团暂时瓦解,兴宣大院君李昰应的势力重新执掌朝鲜国政。

作为保守派代表的大院君,一向主张在朝鲜实行闭关锁国,最大程度上切断和清朝关系的政策,这个人主政朝鲜,显然不是清朝愿意看到的。

于是,1882年7月,清朝派吴长庆、丁汝昌及马建忠等官员及3000军队进入朝鲜,于8月26日扣留了前往中国军营拜访的大院君,并用军舰将其运回中国,软禁在保定,并镇压了起义士兵。闵妃集团遂在清军的扶持下重新掌握朝鲜政权。

清朝也曾作为侵略者,对国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作为对宗主国的回报,清朝强迫朝鲜签订了《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唯一一个对中国有利,中国强迫其他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该条约共计八条,主要内容为中朝开放海禁,允许边民在鸭绿江两岸的栅门、义州和图们江两岸的珲春、会宁自由贸易,两国互相派员驻通商口岸,中国在朝鲜享有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权等特权

这些看起来有些眼熟的条款,正是中国被西方国家打开国门之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清朝人有样学样,拿来制裁朝鲜。

借助这个条约,清朝对朝鲜的控制空前加强,清朝成为了朝鲜真正意义上的主人,不但在朝鲜的首都汉城设立了办事机构,留有大量的驻军,可以随时监控朝鲜局势,还取得了大量的经贸特权。

但令人遗憾的是,清朝这种享受让别人接受不平等待遇的幸福感,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日本控制了朝鲜政府,并强迫其与清朝断交,废除《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到了甲午战争之后的1899年9月,中国和新建立的大韩帝国恢复邦交,以平等的《中韩通商条约》取代《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彻底失去了在朝鲜的全部特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