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但很多人相信他存在的?

逍遥骑士郑义


很多人相信存在但历史上实际不存在的人物很多,像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和杨玉环,就有两个实际并不存在。明末李自成的谋士李岩,长期被认为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但现代的研究证实只是一位虚构人物。

西施

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西施的故事,在《左传》和《史记》中均无记载,最早出现在晚的多的《越绝书》和《吴越春秋》中。《越绝书》和《吴越春秋》都是东汉时的作品,距离吴越争霸的时代要远得多,一些内容明显是后世衍生出来的传闻。

西施的故事,显然就是这类后世衍生出来传奇色彩的传闻,类似小说家言,可信度不高。西施这个人物,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可能性很小。西施施展美人计迷惑吴王夫差,在吴国亡国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说法,显然也是后世附会出来的。

(西施)

貂蝉

西施之外另一位古代四大美女貂蝉,是可以确定的虚构人物。貂蝉完全是三国演义系列评书虚构出来的人物,貂蝉的故事最早出现可能会早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但也不会早太多,顶多最早在宋代。

随着罗贯中版的《三国演义》广泛流行,貂蝉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貂蝉有一定的历史原型,历史上吕布的确曾经与一位董卓的侍婢私通,成为吕布与董卓矛盾的小部分因素。但貂蝉是王允义女,主动以美色周旋与董卓吕布之间,最终让吕布袭杀董卓的传奇故事,则完全是后世评书小说制造出来的。

历史上吕布与董卓翻脸,袭杀董卓,那位董卓的侍婢起到的作用很有限。

(貂蝉)

明末李自成谋士李岩

明末李自成的谋士李岩,长期被绝大多数当做真实存在的重要人物,但现在已经被确定为是一位不存在的虚构人物。

李岩被认为是李自成最重要的谋士,李岩加入了李自成集团后,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李自成采纳之后,才让李自成的力量发展壮大。李岩最后因为功高震主被李自成所杀,李自成的最终失败与李岩的被冤杀密切相关。

李岩的故事被包括清朝编著的《明史》等著作广泛采用,长期被认为是真实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学家顾诚在80年代通过对李岩事迹记载的先后源流进行梳理,确定了李岩是当时远离北京的江南文人根据传闻想象出来的。一位文人加入李自成集团让李自成壮大最终被冤杀导致李自成失败,这种记叙很符合文人胃口,因此在各种著作记载中相互传抄,最终在多数史籍中李岩被视为确定无疑的人物。

李岩相关的事迹自相矛盾之处甚多,顾诚李岩不存在的考证详实严密,得到了绝大多数历史学家的赞同,现在已经是历史学界的定论。不过影视类作品,基本还沿用传统的李岩叙事。

李岩不存在,红娘子自然也是虚构的历史人物。


仁勇校尉


张三丰张真人、沈万三沈首富、李岩李公子都不存在,但古人和今人都愿意相信他们的存在。

1、张三丰张真人

《明史·方伎》记载:“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子其道号也。”张三丰在明朝就很火。

明成祖朱棣就在苦苦寻觅张真人,总想找到他学习一两下,不然怎么会花那么多钱给武当山,甚至修了金顶。

(张三丰)

在后来张三丰传说自然多了,今天的武侠、神怪都会提到张三丰,更是深入人心。大家都觉得这人存在过。

2、沈万三沈首富

大明1566里面有个沈一石,是首富,说不在就不在了。相传在朱元璋时代,有一个首富,有个聚宝盆,给朱元璋修城墙,给皇帝犒赏军队,为大明建立立了很大贡献.

(沈万三)

然而朱元璋把他杀了。今天顾诚先生已经考证明朝没有沈万三,但大家都相信他存在。

3、李岩李公子

相传李岩是秀才,跟着闯王起兵,是制将军。后来由于牛金星陷害被杀。故事有鼻子有眼。但顾诚先生经过严格考证,李岩不存在。但现在很多人都相信,许多著作还在说有。

(李岩质疑)

历史上有好多人不存在,但大家喜欢相信他存在,女神貂蝉、女神西施、甚至女神杨玉环都传说去了日本、潘金莲也不存在。

(四大美女)

参考文献:

顾诚:《明朝没有沈万三》、《李岩质疑:明清易代史事探微》、《明末农民战争史》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王二小

《歌唱二小放牛郎》大家都唱过。“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

很多人认为,有王二小这个人,其实不存在。

大家看看以下的资料:

《歌唱二小放牛郎》的词作者方冰,曾这样回忆这支歌写作时的情景:“反扫荡以后,我们又回到原来的驻地。”

“我和劫夫坐在房东家已被烧破了的房前的台阶上。劫夫说:‘我们写点故事歌颂不好吗?歌颂那些在敌人面前不屈的英雄们,使他们的事迹得以流传,教育后来的人。’我与他有同感。”

“于是我在两小时之内,写出《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词来。劫夫很快就谱出来了,很快就传唱开去。”

其实在方冰的脑子中,当时并没有一个真名实姓叫“王二小”的孩子,但是却有不少叫“二小”的。

所谓“二小”就是指当地的那些孩子。

在中国人民进行的艰苦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不分男女老幼、团结一致抗击外敌,随着抗日根据地和各种群众抗日组织的建立,广大儿童也有了自己的抗日组织。

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到处都活跃着儿童团员的身影,最小的七岁,最大的不过十五六岁。

他们当中有严格的纪律:不给敌人带路,不给敌人送信,不吃敌人的糖,不念敌人的书,不告诉敌人藏粮的地方。

除了这“五不原则”,还有许多儿童团员为执行任务或者保护老乡而牺牲,正是他们的英雄事迹给了方冰和劫夫创作这首歌的灵感。

至于为什么要写放牛的“二小”,是因为在反扫荡中,冀中的老百姓为了对付敌人,保护自己,发明了一种消息树,如果消息树立在山头上,就说明没有敌人,如果消息树倒了,就说明有敌情,得赶快转移。

而看护和掌管消息树的,一般都由放牧的孩子来担任,这些“二小”一边看护牛羊,一边看守消息树。

至于歌中的“二小”为什么姓王?

“因为王姓比较通俗、普遍”

创作歌词要贴近生活。


萨沙


我来两个比较特别的吧。

1、屈原是不存在的——胡适/《历史》:

第一,《史记》本来不很可靠,而屈原、贾生列传尤其不可靠。 (子)传末有云:“及孝文崩,孝武皇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 而贾嘉最好学,世其家,与余通书,至孝昭时,列为九卿。”司马迁何能知 孝昭的谥法?一可疑。孝文之后为景帝,如何可说“及孝文崩、孝武皇帝立”?

二可疑。 《屈原传》叙事不明。

三可疑。传说的屈原,若真有其人,必不曾生在秦汉以前。 (子)“屈原”明明是一个理想的忠臣,但这种忠臣在汉以前是不会发 生的……

略。

2、大禹是虫——顾颉刚/《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

《商颂·长发》:“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在最初的记载里,禹不是作为凡人出现,而是一个下凡的神;直到鲁僖公时,大禹才开始作为一个人间之王被传颂,《鲁颂·閟宫》:“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稚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在这里,大禹成为“奄有下国”的人王,并有后稷继承其统绪。

《说文》:“禹,虫也,从厹,象形。”《说文》对“厹”的解释为“兽足蹂地也。”

禹故是虫也。

各位怎么看?


無風即風


符合题目要求的“历史人物”太多了,这些不存在的“著名历史人物”大多都出自文学作品。不卖官司,先拿美女开篇吧!<strong>

貂蝉。

一提到貂蝉大家可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貂蝉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怎么可能没有其人呢?但是,查遍华夏所有正史资料,确实没有貂蝉这个名字。貂蝉只是小说《三国演义》中出现的文学人物。

也有一种说法是,貂蝉的人物原型叫任红昌,是汉宫一宫女,主管官员们帽子上待的饰品——貂尾,蝉羽,因此得名“貂蝉“。 “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其中闭月说的就是貂蝉。不管在《三国演义》中貂蝉有多么漂亮,但是在现实中,没有任何史料记载过貂蝉的事迹。

花木兰。

又是一个在中共家喻户晓的女性。花木兰替父从军、保家卫国,最后终成正果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木兰从军的事迹被多次拍成影视作品,甚至好莱坞都曾经制作过花木兰的动漫。

花木兰这个人物的唯一出处是一首《木兰辞》,而且这首诗被编进语文课本,这也是花木兰家喻户晓的重要原因。但是花木兰和貂蝉一样,只在文学作品中出现过,并没有正式史料的记载。

李元霸。

西府赵王李元霸,金翅大鹏转世,能举千金之鼎,双臂有四象不过之力,手中一对八棱金锤重达八百斤,坐骑“万里云烟罩“日行一万,夜行八千。是隋唐十三条好汉之首。

李元霸在各种影视作品中出镜率很高,即便是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是炙手可热的人物,《隋唐演义》《瓦岗英雄》《兴唐传》等小说中都有李元霸的身影。但是在历史上并没有这位”金翅大鹏转世“。只有人物原型唐高祖三子李玄霸,因病早夭被杜撰成小说中的战神。

高宠。

“高宠挑滑车”是一段传统戏曲,这段名戏让高宠的名字广为人知。在小说《岳飞传》中,高宠是岳飞帐下第一号猛将,有南宋第一枪之称,其先人是五代十国名将高思继,高宠继承了祖传的“錾金虎头枪”。但因没有宝马良驹,最终因马失前蹄死在滑车之下。

很多人都为高宠的死惋惜,甚至在一些穿越小说中,作者想方设法的给高宠安排一匹宝马帮他续命。由此可见,高宠在人们心中还是很有存在感的。但是,这位”民族英雄“只是小说中的人物而已。

宇文成都。

隋唐第二条好汉,隋朝的“天宝大将”。手中“凤翅镏金鎲”重达四百斤,胯下黄花马日行千里,是隋炀帝的惊天保驾之将。之后跟着父亲宇文化及造反成功,拥立宇文化及登基。最终死在李元霸之手。

但是这一切,都是小说《隋唐演义》中的情节而已,历史上根本没有宇文成都这个人。

《隋唐演义》中,很多家喻户晓的人物都是虚构的,例如:雄阔海、罗成、裴元庆等等。就不一一细说了。

穆桂英。

又是一位巾帼英雄,只可惜也是虚构的。穆桂英是明代小说家熊大木笔下的文学人物,在小说《北宋志传》(又名《杨家将传》)中,穆桂英巾帼不让须眉的形象深入人心,但也只是文学形象,历史上并无其人。顺便说一下,穆桂英的丈夫杨宗保也是虚构的。

林冲。

《水浒传》的代表人物之一,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命运悲催。在水泊梁山108将中是名列前茅的好汉。多次在紧急关头把宋江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但空有一身武艺,在权势面前不得不低头,最终憋屈而死。这一切还是小说情节,历史上没有林冲这个人。

梁山108将中,绝大多数都是虚构的。在历史上,宋江并没有占据八百里水泊作为根据地,宋江的淮南盗集团只有三十六人,而且只是流寇,最终被朝廷招安,这已经是他们最好的结局。

很多文学作品都深入人心,作者把小说中的人物写的活灵活现,再加上这些小说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而且影响力很大。就让很多读者都把小说中的人物当成了历史人物。<strong>

像这样的文学人物还有很多,例如:楚霸项羽帐下五虎大将虞子期;自称三刀把吕布斩于马下的刘三刀;甚至连霍元甲的大弟子陈真都只是传说而已。

短时间内只能想到这些名字,如有补充欢迎评论区交流。


无笔史官



第一位、李元霸

李渊的儿子,李世民的弟弟。被称为“天下第一好汉”,相传是上界大鹏金翅鸟转世,力大无穷,击败当时的第一好汉宇文成都,最终也是死于非命。

历史上,没有这个人物。但李渊确实有第四个儿子,可惜死得早。
第二位、裴元庆

同样是《隋唐演义》的重要人物,不服李元霸,但实力确实打不过,最后也是年纪轻轻就挂了!
第三位、王朝马汉张龙赵虎

这四位是包青天的四大侍卫,原是农民,会些武艺。本来是占山为王,后来投靠包拯,做了包拯的侍卫,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但在真实历史上,并没有他们的记载,纯粹杜撰出来的人物!



第四位、展昭

虽然展昭的形象深入人心,但是,抱歉,历史上没有找到展昭的相关记载,他是一个神秘的侠士,保护包拯于危难!


第五位、锦毛鼠

作为御猫展昭的死对头,他也是不存在的,有点难以接受,但事实就是没有历史记载!
第六位、香妃

《还珠格格》里面美艳动人的香妃,在真实的历史上也是不存在的,但她是有原型的:容妃,乾隆的妃子!
第七位、陈真

霍元甲的弟子,武艺高强,不畏强敌,独闯日本道场,不做东亚病夫。但在历史上,霍元甲并没有这个弟子,他是被杜撰出来的!
第八位、许文强

小时候,一直以为是真实存在的。但现在才发现他是小说的杜撰人物。但也是有原型的,是上海青帮大佬杜月笙!
第九位、李元芳

这个人物虽然存在过,但他不是狄仁杰的助手,本身也与狄仁杰没什么交集!


风中有我


苏轼的妹妹苏小妹这个人就是不存在的,但是,因为历史上有很多关于苏小妹的故事在流传,这就导致了大家都觉得,苏小妹这个人是存在的。

流传中的苏小妹还嫁给了苏轼的学生大才子秦观。

我们说个苏轼和苏小妹之间的故事,因为他们都是有才的人,所以,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也很有趣。

苏小妹的额头很大,苏轼为了嘲笑她,就做了一首打油诗。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也不甘落后,她灵机一动,张口就给了苏轼一个有力的回击。因为苏轼的脸比较长,为了讥讽苏轼的脸长,她赋诗一首。

去年一滴相思泪,今日方流到腮边。

你看苏小妹是不是很厉害。

话说苏小妹出嫁的那一天,等新郎把客人送走之后,苏小妹关住了房门不让新郎秦观进屋。但是,想进屋的话,就要答对她出三个问题。

秦观那可是大才子,他觉得自己肯定能对答如流的。

可是,就在他答到第三个问题的时候,他傻眼了,这是一个对子,上联:闭门推出窗前月,就是苏小妹出的,让他给出下联。

这下可是难住了秦观,他着急呀,毕竟这个题答不完,他就不能完成洞房花烛夜了。

正在他苦思觅想的时候,苏轼来了。

苏轼知道苏小妹肯定会为难秦观的,所以他来解救秦观了。

当秦观把题给苏轼看了之后,苏轼拿了一块石头,向水里投去,以此来给秦观带来启发。

秦观当然明白苏轼的意思了,他张口就来下联:投石冲开水中天。

真是完美的对子,秦观在苏轼的帮助下,终于通过了苏小妹的测试,在那一夜成功的拥着没人入睡了。

很可惜的是,这些故事都是杜撰的,真是的历史上苏小妹上不存在的。


史学达人


接下来我们介绍两位很多人以为实际上存在但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人物,这两个人物一个是西方历史中人们口口相传的傅满洲博士,一个是存在于韩国神话中但是却被当成真实存在的檀君。

在西方的说法中,傅满洲博士是一个中国人,大量活跃在西方的小说以及电影中,是上个世纪西方人专门用来抹黑华人形象的一个特殊角色。

而檀君则是韩国传说中开创了庞大王朝的神话君主,是韩国人借以增强文化自信的一个产物。


傅满洲博士角色的出现

傅满洲博士最开始的时候是一个小说角色,是由一个英国小说家在欧洲有着强烈排华情绪下通过自己手中笔书写出来的人物。

小说中,傅满洲博士是一个长得非常阴险、有着一脸坏相的瘦高华人。

他阴险的面庞上,吊着两根如同罗汉眉毛一般的胡子,鼻子挺拔如同鹰钩,再加上一双绿油油的眼睛,简直符合了所有西方人对华人的讨厌形象。

小说家所写第一本关于傅满洲博士的小说名叫《傅满洲博士之谜》,是在我们民国开始之后的第二年出版的。

在他的小说里,傅满洲博士是一个阴险毒辣而又聪明无比的华人,他凭借着自己远超当地“单纯”白人的聪明,专门在欧洲这个白人世界从事着各种破坏工作,俨然就是一个恐怖分子。

在那个时代,因为华人劳工普遍吃苦耐劳、善于干活的原因,所以在华人大量涌入欧洲后,他们的工作饭碗被抢走了不少。

再加上历史中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先后入侵欧洲,给欧洲带来了无尽痛苦的历史回忆。

当时他们可不管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是从哪里来的。

在他们看来,这些游牧民族都是从我们土地上入侵到欧洲的,所以自然就把这个锅给扣到了我们身上。

种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了英国小说家书写的傅满洲博士在欧洲开始拥有了市场。


这个小说家拥有着很敏锐的市场嗅觉,在发现傅满洲博士在欧洲如此受欢迎后,他接下来马上写了一个关于傅满洲博士各种邪恶故事的小说系列。

在他众多关于傅满洲博士的小说出版后,他的小说很快风靡了全欧洲。

最后这本小说的影响力蔓延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在1924年被美国的好莱坞搬上了大银屏,开始通过电影的媒介广为传播起了这个角色。

相比于欧洲,美国人当时对华人的情绪同样不是特别好,甚至当时他们还出台过相关的排华法案来限制华人在美国的工作。

从这方面来说,傅满洲博士在美国同样是有着巨大市场的。

在小说转换成电影之后,傅满洲博士的形象彻底深入了许多西方人的内心中。

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下,因为对事实不够了解,所以不少西方人就产生了以为傅满洲博士在历史中确有其人的错误想法,以为历史上真的有这么一个邪恶的人存在。


其实这种现象也是可以理解的,就拿我们武侠电影中的陈真来说吧,在历史中,霍元甲这个人确实存在过,但是霍元甲的弟子陈真在历史中却是不存在的。

只不过在上个世纪许多香港电影的狂轰乱炸下,使得陈真这个形象深入了人们的内心,然后才使得一些人产生了以为陈真在历史中确实存在的想法。

这种潜移默化、深入人心的效果是非常巨大的,由此我们也不难想象为什么那么多西方人会产生出以为傅满洲博士在现实中确实存在的想法。

傅满洲博士在20世纪的西方广为流传,除了二战爆发、西方和我们走在同一战线时有所消停之外,在20世纪的中早期以及后期,傅满洲博士这个角色一直在他们的各种电影中出现。

一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傅满洲博士的电影才慢慢在历史中减少了起来,一直到现如今,虽然西方的各种媒体上一直有着傅满洲博士的形象出现,但是已然没有了早前那般庞大的曝光率。

这就是西方很多人以为历史中存在、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韩国人口中曾经统治了我们大半土地的檀君

接下来我们再了解一下存在于韩国神话中但是被韩国人当成了真实历史人物的檀君。

在韩国人的教科书记载中,檀君是一个大概出生于4000多年前的历史人物,大概在我们传说中的唐尧时期出生,是韩国历史中檀君朝鲜的开创者。

檀君所开创的王朝统治区域非常庞大,在4000年前到公元前几百年前的时代里,一直长期统治着我们的东北、北方、中部以及日本岛的大部分地区。





在他们的说法中,这位檀君活了大概1000多岁,在退出权力巅峰之后,前往一座山中做起了山神。

在他们上个世纪开启了寻找文化自信的热潮后,这些事情就被他们明确记载在了自己的教科书中。

虽然可能活了1000多岁的记载并不会在教科书中写明,但是关于檀君以及檀君朝鲜的事情却是实实在在写了下来。

在他们自己的说法,檀君的历史是韩国历史中一位和尚通过我们三国时期的魏国史书记载,摘录到他们国家的,但是无论人们怎么翻阅三国时期的史书,都一直找不到韩国人所说的这个记载。

所以通过这方面,我们可以明确知道历史中是不存在檀君这个人物的,这只是一个野史、神话中的人物。

但却因为韩国人寻找文化自信的原因,从而被他们在教科书中当成了事实存在的历史人物,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非常令人感到搞笑的问题。

甚至我怀疑,韩国人现如今那么热衷于和我们抢文化、抢历史,可能就建立在这种把传说当成历史的基础中,才会变成如今这般的模样。

所以说这就是历史中实际上并不存在,但是很多人相信存在的人物,一个是西方人口耳相传的傅满洲博士,一个是韩国人明确记载在历史教科书中的檀君,虽然他们一个存在于西方,一个存在于韩国,但或多或少都与我们有着一些关系。


孤客生


看到这个问题,贫道食指大动,忽然想起了白洁…在我心目中,她是一位白衣少女,银装素裹的外表、衬托着一张冷峻高傲的脸,而她的内心,却是如此的火热。


透过寂寞的分割线,将上面那段话统统划去!贫道如此正经的人,为何会联想到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人?划去划去!下面开始正经回答。

貂蝉

一说到貂蝉这个人,想必大家都会想到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与其他三人相比,貂蝉的唯一遗憾就是,在各种史籍里,均无记载。唯一对她有描述的《三国演义》,也是虎头蛇尾,待董卓死后,便飘然不见了。

《三国志》记载:常使布守中阁,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从这段话来看,吕布这个不要脸的家伙,堂堂董太师的干儿子,什么样的姑娘找不到,竟然低三下四的与一名婢女私通!

在这里,我们并不需要关注吕布与这名婢女有着怎样的故事。我们只需要知道,这名与吕布私通的婢女,连个姓名都没有留下!她或许是叫貂蝉,或许是叫貂绒、或许还叫金蝉子呢!

貂蝉具体是个什么玩意儿?根据史书记载,或许只是帽子上的装饰品罢了。

然而,就是这么个小玩意儿,到了罗贯中笔下,就成了绝唱古今的四大美人之一!如此看来,演义小说对我们的影响,真的不是一般的大!

苏小妹

别以为写在演义小说里的人物就是虚构的了,传说中的苏轼的妹妹、三难秦观的苏小妹,也是虚构的。

这位同样传奇的女子,与董卓的婢女一样,连个名字都没能留下。不过,纵观诸多野史杂谈,我们可以得知苏小妹名叫苏轸。她是传说中秦观的妻子、又是苏轼的亲妹妹,在传说中,她是才情与美貌一体的苏小妹!

苏小妹这个名字最早出现,是在南宋时期的一本《东坡问答录》。里面记载了一句话:东坡之妹,少游之妻也。在这里,东坡就是苏轼,少游就是秦观。除此之外,关于苏小妹的记载,尽皆野史了。

自此东坡问答录钦定了东坡之妹与少游之妻的关系之后,各种牵强附会的传说,一个接一个出现。到最后,竟然真的被人当做苏轼的小妹了。

事实上,根据林语堂的考证,苏东坡第一次遇见秦观时,秦观已是40多岁高龄了,而且也已娶妻生子。如此妙龄壮汉,怎么配得上苏小妹?苏小妹真要嫁给秦观,岂不是一树梨花压海棠?

其他

就像上面说的一样,演义小说里的很多人物都是杜撰。

比如说那个被气死的王司徒,大家都知道他是王朗。可是,真实的王朗在历史中,却是一个高才博雅、严整慷慨、恭俭节约的大好人。他怎么会去和诸葛亮对骂?

王司徒同志位列三公,乃是国之栋梁!不仅深受皇帝信任,百姓也很爱戴他。这样一个有着高尚人格的大臣,皇帝舍得把他派往前线?舍得让他不顾仪表,于两军阵前与人对骂?不能够的嘛!

因此,《三国演义》里的王司徒,绝非历史中的王朗!故而也是虚构的。


祗树


历史上有哪些实际上并不存在,但很多人相信他们存在的人物?其实这样的人物是有很多的,不仅中国有,其它国家也有,而且凡是这样的人物,还基本都带有挺明显的文化属性,在不同文化里都是某种精神的象征。所以某种程度上,今天桃花石杂谈写的这篇内容可能也是带有一些“毁童年”的意味了。


貂蝉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的虚构人物里,名气最大的肯定就是貂蝉了。因为她很早就被视为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而且成为了每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里的人物,也就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里能够使月亮都光彩尽失(闭月)的人。

但和其它三大美女都是真实历史人物不同的是,其实正史里并不存在貂蝉这个人。当然貂蝉故事的原型还是有的,《三国志》里曾记载“布与卓侍妾私通,恐事发觉,心自不安”,也就是说吕布曾经和董卓的一个侍妾私通。但书里却从未提及这个侍妾的名字,王允献貂蝉使连环计更是连历史原型都没有的。所以貂蝉这个名字和她故事的核心其实可以说都是后人根据《三国志》里这一句记载想像出来的,其中当然也包括貂蝉的美貌了。

亚瑟王

亚瑟王是英国地区凯尔特人传说中缔造了不列颠的国王,在西方文化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文化形象,因此也曾被多次搬上电影银幕。除了2004年的那个以他为主角的《亚瑟王》电影,这个形象甚至在前两年好莱坞科幻大片《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里也成为了其情节的核心元素。

亚瑟王雕像

在传说里亚瑟王被魔法师格林养大,在追随自己的圆桌骑士的拥护下击退了入侵不列颠岛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统一了不列颠,后来甚至征战整个欧洲大陆,并远征罗马。甚至到今天,在英国的民间仍然有亚瑟王是不列颠守护神的传说,有人仍然认为当不列颠陷入危机时亚瑟王就会回归世间,以不列颠之王的身份拯救其人民。但现代历史学界普遍认为亚瑟王其实连比较接近的历史原型都没有,是不列颠民间把不同传说人物的故事揉合在一起创造出来的一个纯粹的传说人物,虽然历史上也不排除有个别方面和他类似的人,但关于他传说的主体完全是虚构的。

花木兰和杨门女将

把花木兰和杨门女将放在一起是因为这些形象其实非常接近,都是在国危家难之时,挺身而出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但其实这些形象也很难说是真实历史人物做支撑的。花木兰的形象最早出现在北魏时期的叙事长诗《木兰辞》里,说的大约是在北魏抵抗柔然入侵的战争中,有民女替父从军的故事。但里面只有一个木兰的名字,而没有说木兰姓什么。花木兰这个名字其实出现得很晚,到明朝时徐文长把《木兰辞》改编成剧本才给木兰加上了个姓。而且木兰的形象在正史里没有任何记载,唯一的依据就是民谣。

花木兰的戏剧形象

而以佘太君和穆桂英为代表的杨门女将也可以说都是虚构的人物了。当然经过现代一些历史学家的考证,佘太君这个人其实还是有历史原型的,她就是杨继业的历史原型杨业的夫人,但她并不姓佘,而是姓折。因为在北方方言里“折”很多时候会被读成“shé”,所以在后来的戏曲等艺术创作里被误会成了“佘”。而穆桂英这个形象可能也有原型,因为正史记载杨延昭的儿子(注意是儿子不是孙子)杨文广的夫人姓慕容,穆桂英这个形象很有可能是从杨文广的夫人慕容氏身上演绎出来的。不过虽然姓名上还大致能找到形象来源,但传说里杨门女将的事迹却是完完全全没有任何历史记载作为支撑的了。所以杨门女将的形象也可以说是虚构的。不过具体形象虽然是虚构的,但在历史上类似的英烈女性为国尽忠却也不是没有过的,所以花木兰和杨门女将也和其它传说人物一样,可以理解成民间对那些真实历史形象的一种归纳,这些形象所代表的精神也是不应被否定的。

荷马以及特洛伊诸人物

在西方文化里,《荷马史诗》是和基督教《圣经》以及莎士比亚的作品一样,具有基础地位的文化符号。但按照现代标准,《荷马史诗》里的主要人物乃至被认为是《荷马史诗》作者的荷马这个人都没有任何真实存在的证据。所以在17世纪以后,西方比较严肃的史学界也开始倾向于认为荷马本身也是个虚构的人物,是古希腊时期大量失明乐师阶层的一个象征,而《荷马史诗》也是在比较长的历史过程中,由不同诗人创作的作品揉合形成的,并不是哪一个人独自创作出来的。

描绘荷马的近代欧洲油画

所以在荷马本人是否存在过都已经成为了争议很大的问题之后,《荷马史诗》里所描绘的人物是否真实存在也就更加无从考证了。当然根据现代的一些考古发现,特洛伊战争或者与之类似的战争应该是存在的,因为在当地确实发现了战争的遗迹,但是主流观点认为战争纯粹是为了争夺当地的资源与控制权,跟什么美女海伦以及《荷马史诗》里的主题没有关系。

《水浒》里的各位好汉

四大名著里,其实《水浒》也塑造了许多非常生动的人物形象,以至于在现代还有人以《水浒》里的人物作为自己人生的榜样。但既然是文学作品,《水浒》里那些好汉其实和其它文学形象一样,多数都是虚构的,特别是那些最为生动的形象,比如鲁智深、李逵和林冲等。但这里桃花石杂谈就不说这些完全虚构的形象了,而是说两个有一些历史原型基础,而且也深入人心的形象。

明朝时宋江的戏曲形象

首先是宋江,这个是很多朋友都知道的。史书《东都事略》里确实曾经记载“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所以有人建议“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这里就把《水浒传》前后核心的情节给勾勒出来了。但历史上关于宋江这个人的记载也基本就这么多了。其它那些他的江湖义气和威名,以及他如何盼望招安,最后被毒杀之类的内容,也都是文学创作了。而另一个可能有历史原型的人物是武松。根据《临安县志》等史料记载,北宋时杭州知府衙门里确实有一个名叫武松的提辖,而且他曾经为民打抱不平,把太师蔡京的儿子,欺压民众的杭州知府蔡鋆(yún)给杀了,但也因此被投入大牢,最后被拷打致死。所以虽然他和宋江也差不多是同一时期的历史人物,但他们两人其实是没什么交集的,不过《水浒》里的武松确实应该是以历史记载里的武松为原型,其性格特征是完全一致的。但要说明一点,县志作为历史文献其实可信度有时候并不算高,所以关于《临安县志》里的这些关于武松的记载,其实也是存疑的。

罗宾汉

和《水浒传》里的各位好汉差不多,英国的历史传说里也有一位侠盗好汉,就是在中国也有很多朋友知道的罗宾汉。相传罗宾汉是公元13到14世纪活跃在英格兰中部诺丁汉雪伍德森林里的一位好汉。关于他的传说丰富多彩,也有很多版本。有的说他出身贵族,曾参与十字军东征,回到英国之后不屑与腐败的贵族为伍,落草为寇,成为侠盗。也有说法说他本身是个自耕农,所以反抗贵族权贵。不过这些传说的共同点是他在里面都是武艺高强,而且喜欢身穿一身绿装。

传说中罗宾汉的形象

罗宾汉也曾被认为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因为英国的古籍里确实出现过这个名字。但现代观点一般认为他也是很多绿林好汉形象的化身。因为从公元1227年开始,英国一些法官的案卷上就开始出现了“Robinhood”(罗宾汉)以及与之类似的名词,但现代解读一般认为这个名词并不是指特定哪个人,而是当时对逃犯和亡命之徒的简称,以至于200年之后英国还有文件将一名重犯称为“罗宾汉”。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这个名词也等于英国版的“江湖豪杰”了。


所以在世界历史上,名气很大,很多人以为真实存在,但其实却并不存在的人物其实哪都有。而这些形象的存在,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不同历史时代不同的文化情怀,所以这里说明这些形象是虚构的只是让大家更多地了解一些历史事实,而并不是要让大家轻视这些形象,或者将其所代表的精神彻底否定,这些形象在各国历史上曾经起过的正面作用也是不可能被否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