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四大家族内斗的最大玄机:不在事件主角,而在无名通风报信者!

公元前540年,晋国韩起来到齐国访问。前一年,赵武去世,韩起随之成为正卿。这次出访,韩起也是为了与各诸侯国联络感情。到了齐国后,韩起顺便拜访了齐国两大公族:高氏和栾氏。高氏、栾氏二族,都是齐惠公之后,正把持齐国国政。韩起到家后,栾氏的子雅和高氏的子尾都将自家嗣子叫了出来,共同来会见霸主之国来的贵宾。不见还好,在见过两位嗣子后,韩起却评价道:“这不是保家之主,不像个臣子。”齐国大夫听了,大多嗤之以鼻,不以为然。唯有大夫晏婴极为赞同:“韩先生可是位君子;君子讲究信用,他们说话都是有根据的!”

齐四大家族内斗的最大玄机:不在事件主角,而在无名通风报信者!

公元前539年冬,齐国大夫司马灶来见晏婴,向他通报了一个不幸消息:子雅去世了。六年前,子雅与高氏、鲍氏、陈氏合作,将专政的庆氏推翻,成为了齐景公身边的宠臣。如今,子雅却不幸先走了一步。听说了这个消息,晏婴忍不住长叹道:“可惜啊!子旗将难免于祸,栾氏危险了!姜族愈发衰弱,妫姓将在齐国昌盛。高氏与栾氏一起,还可敌过陈氏,现在又弱了一家,姜族真危险了!”

晏婴提到的子旗(即栾施),就是子雅的嗣子。去年晋国正卿韩起访问齐国时,就说他不是保家之主。现在子雅已死,子旗又不是保家之主,栾氏就必将衰落。栾氏衰落后,高氏独木难支,妫姓的陈氏又正处冉冉上升状态,姜太公的后人怎能不危险?

晏婴是社稷忠臣,对于四大家族的此消彼长趋势,能预测到其最终结果,却无力阻止这种结果的到来,所以才会发出这种力不从心的哀叹。

可作为齐国公族的高氏和栾氏自身,对这一危险趋势却视而不见。

还是在这年中,韩起再次来到齐国,为晋平公迎娶夫人。原本晋、齐两国商定,晋平公要娶齐国公室之女为夫人。但子尾见刚去世的齐女少姜如此受晋平公宠爱,便想尝尝作江湖霸主老丈人的滋味,就用自家女儿换下了齐景公女儿嫁到了晋国!有人向韩起告发:“子尾如此欺骗晋国,为什么要接受?”韩起却极为现实:“晋国想亲近齐国却疏远其宠臣,那齐国还能归附于晋吗?”

齐四大家族内斗的最大玄机:不在事件主角,而在无名通风报信者!

虽然晋人没有追究齐人偷梁换柱之罪,但子尾作为公族却公然以权谋私,又谈何姜姓的兴旺呢?


公元前534年7月,子尾也去世了。因为栾氏与高氏都是齐惠公之后,栾氏的子旗就自作主张,前去插手高氏家政。见子尾嗣子子良(即高强)年纪还小,子旗毫不客气地代为清理门户:不但杀死了子尾的家宰梁婴,还把子尾部属子成、子工、子车都驱逐到鲁国去了。随后,子旗又重新为子良选定了家宰。

虽然是都齐惠公所出,但高氏与栾氏早就已分家。子旗在高氏家旁若无人地清理门户,高家人心里能好受吗?

齐四大家族内斗的最大玄机:不在事件主角,而在无名通风报信者!

见子旗这么插手高家事务,高氏的家臣都极为不满,说:“高强已经长大了,子旗却插手高家事务,这明显是想吞并我们!”于是在家臣怂恿下,高强就向家丁分发武器,准备去攻打栾氏。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高氏准备攻打栾氏的消息,却先传到了陈桓子耳中。陈氏与栾氏向来交好,陈桓子得知此事,也给家人分发武器,准备去助栾氏一臂之力。

就在这时,子旗也听说了这一消息,但他却认为这不过是谣言,就对此置之不理。虽然子旗想不动如山,可前来通风报信的人却越来越多。这让子旗坐立不安起来,决心到高强家里去亲自查看实情。就在他前往高家的路上,又有数人前来警告子旗。俗话说,三人成虎。这时子旗才慌张起来,改道来到了陈桓子家中。

陈桓子正准备率兵外出,听说子旗到了家门口,他赶紧又换成便服,出来迎接子旗。看到陈氏如此大动干戈,子旗赶紧问他有什么事。

陈桓子说:“听说高强正分发武器要攻打您,您听说了吗?”

子旗答道:“没听说啊!”这明显是在撒谎!

陈桓子信以为真,当面警告他道:“您为什么不赶快武装家丁?我可以跟你一起对付高强!”

齐四大家族内斗的最大玄机:不在事件主角,而在无名通风报信者!

子旗这才不紧不慢地解释道:“为什么要这样呢?高强还是个小孩,我教诲他,担心他不能成才,所以才为他立了家宰。如果攻打他,我怎么对得起他的先人?请您告诉他,即便是他不成器,我仍然愿意教诲他!”

陈桓子见子旗心胸竟然如此开阔,自愧不如,居然向子旗磕起了响头,感叹道:“顷公、灵公在护佑着您,我也有望得到庇护!”随后陈桓子在子旗拜托下,出面调解高氏与栾氏之间的误会,终于使两家人和好如初了。

一场迫在眉睫的齐国四大家族血腥大残杀,就这么消弭于无形了。


子旗的大度,令栾、高二氏和好如初,又让陈氏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四大家族中的三大家族都如此和谐,齐国政坛从此也应该太平无事了。韩起说子旗不是“保家之主”,从子旗的表现看,似乎确实是看走眼了。

然而,在高、栾两家生隙的过程中,那些给陈氏、栾氏通风报信的人究竟是什么人?他们是通风报信,还是煽风点火?从这些通风报信之人的表现看,是恨不得三家立刻展开血腥杀戮——他们会甘心看着四大家族如此和平相处吗?

齐四大家族内斗的最大玄机:不在事件主角,而在无名通风报信者!

时间慢慢流逝,转眼间两年又过去了。这两年来,齐国四大家族之间又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子旗与子良二人都嗜酒如命,而且多听信女人之言,让齐国上下都颇有怨言。而栾、高二氏实力强盛,足以与陈、鲍二氏相抗衡,也遭到了陈、鲍二氏的嫉恨。

公元前532年夏,突然有人上门警告陈氏与鲍氏:“子旗、子良将要攻打陈氏、鲍氏。”陈桓子听了,立刻向家丁分发武器,然后立刻前往鲍氏家主鲍国家中,准备联手。半路上陈桓子刚好碰到了子良,他正喝得醉气醺醺,驾着马车在路上狂奔。陈桓子一步也不敢停留,到了鲍国家,才发现鲍氏也正在给家人分发武器!两人一商议,先派人去查探栾氏与高氏的现状。结果,发现子旗、子良都正准备饮酒作乐,根本就没有准备动武的迹象。很明显,给两家人传信之人提供了假情报,是别有用心!

可到了这种地步,已经容不得他们后退了。

陈桓子对鲍国说:“通风报信者虽然不可信,但栾、高二氏听说我们分发了武器,必定会驱逐我们。还不如趁他们正在饮酒,先发制人!”鲍国深以为然,就与陈氏联手,前往攻打栾、高二氏。

齐四大家族内斗的最大玄机:不在事件主角,而在无名通风报信者!

作为齐国公族,栾、高二氏的实力也不容小视。得知陈、鲍联手来攻,子良便提议:“先控制住国君,陈、鲍二氏还能逃到哪去?”子良之计,是想“挟天子以令诸侯”:只要能保证齐景公站在栾、高二氏一边,陈、鲍二氏就在齐国失去了立足之地。子良的计划虽好,奈何齐景公居然拒绝与他们合作!一气之下,子良就率军去攻打齐景公宫殿,却没能攻下来。

四大家族的大混战已正式拉开帷幕,到底谁将获得最后胜利?


就在子良率兵攻打齐景公宫殿之时,齐国著名的贤人晏婴穿上了朝服,等在宫殿的虎门外。栾、高、陈、鲍四家之人都派人来召唤他加入,希望能得到德高望重的晏婴支持。

见此情形,晏婴随从问道:“我们要去帮助陈、鲍家族吗?”

齐四大家族内斗的最大玄机:不在事件主角,而在无名通风报信者!

虽然陈氏与鲍氏明显更得人心,但晏婴却对他们有天然防备心理,因此他答道:“那有什么善义?”

随从们又问:“那么去助栾、高一臂之力?”

晏婴向来就更倾向于栾氏、高氏,但栾、高二氏派兵攻打齐景公,在道义上已失去了立足点,所以晏婴也不能去帮他们,只能无奈地感叹道:“栾氏、高氏能获胜吗?”

随从们见晏婴两边都不愿帮,那呆在这就纯粹是多余了:“那么我们回去吧!”留在是非之地,却又保持中立,随时会成为无辜的牺牲品!

可晏婴却异常坚定说:“国君正在遭受攻击,我们怎能回去?”乱世之中,最容易吃亏的就是晏婴这样的中立派:自身实力不济,却又想着护佑社稷,常常最先死于乱刀之下!就在这万分危险时刻,齐景公也看到了晏婴,急忙命人将晏婴召入宫内,这才让晏婴脱离了险境。

在宫中,齐景公已看清了局势,命令大夫王黑竖起灵姑秤旗,率兵出宫平叛。灵姑秤旗,就是当年周天子赐予齐桓公的龙旗;齐景公在此时祭出灵姑秤棋,足见他平叛的决心,更可见当时情况之紧急!

齐四大家族内斗的最大玄机:不在事件主角,而在无名通风报信者!

5月,齐国公室军队与栾氏、高氏之兵在稷门之外展开了决战,栾氏与高氏战败。随后,在临淄城内的庄,栾、高二氏再次战败,已溃不成军了。齐国人痛打落水狗,在临淄东南的鹿门彻底击垮了栾氏与高氏的军队。彻底失败之后,子旗与子良只得灰溜溜地逃到鲁国去了。

陈氏、鲍氏二族趁乱抢占了高氏、栾氏的家产,然后两家平分了。


这时,晏婴找到陈桓子,对他说:“一定要上交给国君!谦让是美德的根本,称为懿德。凡是有气血的人,都有争夺之心。因此,利益不可抢夺,心有道义即可胜之。道义,才是利益的根本。积累利益就会滋生祸害,不要让祸害累积!这样您的家族才能长盛不衰。”

齐四大家族内斗的最大玄机:不在事件主角,而在无名通风报信者!

这场四大家族的内斗,为何而爆发,就有些不明不白。陈桓子是聪明人,听了晏婴这番话后,立刻察觉到其中暗藏玄机。因此,他顺从地将抢来的栾、高二氏家产都献给了齐景公,并请求在剧邑(山东寿光南)养老。

不但如此,陈桓子还做得更多。

陈桓子把当年子旗驱逐出去的齐国公子子山、子周、子商等人都召回,并将他们的封邑归还给他们,还增加了他们的俸禄。此后,凡齐国公子、公孙没有俸禄之人,陈桓子都私分城邑给他们,齐国贫困孤寡之人,都私下赠与粮食。

陈桓子“挥刀自宫”,将自家土地都分给了齐国公族人士,这让齐景公大为感动。为表彰陈桓子,齐景公主动提出把剧邑周边的城邑都赐给陈氏,可陈桓子却坚决地拒绝了。齐景公母亲穆孟姬也对陈桓子此举赞赏不已,亲自出面为他请封高唐(今山东高唐东),陈氏才得到了安身立命之地。

陈桓子将自家土地献出,给诸公子私分城邑,纯粹是为了收买人心吗?

齐四大家族内斗的最大玄机:不在事件主角,而在无名通风报信者!

当高氏准备攻打栾氏时,有人主动前往陈氏和栾氏家中通风报信;但由于子旗的宽宏大量,使得这场迫在眉睫的血腥杀戮消于无形。两年后,又有人煽风点火,诬告栾、高二氏将攻打陈、鲍二氏,陈、鲍二氏先发制人地掀起了这场四大家族之战,栾、高二氏从此被逐出了齐国。

这两次事件中,暗藏玄机之处在于:究竟是谁这么大胆,在两次内乱期间不断上门煽风点火,怂恿四大家族互相残杀呢?最终,还让栾、高二氏出逃鲁国,陈氏惧而献地?这才是令人细思极恐之处。


《左传》中对怂恿四大家族互相残杀之人,用的是“或告”、“数人告”、“有告”等等说辞。也就是说,史书并没有记下这些煽风点火者的姓名。虽然史书中未明确谁是幕后主谋,但只要明确谁才是四大家族内斗的受益人,就可揭开这一谜团。

两年后,即公元前530年,齐景公、卫灵公、郑简公前去朝见晋国新君,晋昭公设宴款待各位诸侯。席间,主客们玩起了投壶的游戏。晋昭公先投,投之前晋卿荀吴高呼:“有酒如淮水,有肉如高丘,寡君投中,统帅诸侯!”结果,晋昭公一投中的!

齐四大家族内斗的最大玄机:不在事件主角,而在无名通风报信者!

齐景公依序而投,却先说出了一番令晋人震惊的话:“有酒如渑水,有肉如山陵,我投中此箭,将与晋君交替而兴!”也一投即中!

平定栾、高之乱时,齐景公祭出了灵姑秤旗;在访问晋国时,他又提出了“与君代兴”的口号;足见,齐景公确实有称霸江湖的雄心!然而,四大家族的存在,对齐国公室却是一大掣肘。不剪除四大家族势力,齐景公哪能安心地走上称霸之路?因此,挑动四大家族内斗、以削弱他们的实力,就成了齐国公室的必然选择。四大家族两次内斗期间,上门煽风点火之人,很可能就是齐景公故意指使!这才是齐国四大家族两次内斗的最大玄机——不在事件主角,而在这些无名的通风报信者。

陈桓子是看穿了这点,才会感到害怕,为了避祸只能主动献出自家土地,以向齐景公表明自己没有叛心。

齐四大家族内斗的最大玄机:不在事件主角,而在无名通风报信者!

因此,让栾、高二氏出逃鲁国,又令陈桓子惧而献地的幕后主谋,除了齐景公,还会有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