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第三章

《道德經》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易解】

不崇尚賢才異能,使人民不至於炫技逞能而爭名逐利。不看重稀貴之物,使人民不做盜賊。不顯露足以引起貪慾的物事,使人民的心思不至於被擾亂。因此,聖人治理天下的原則是:排棄充斥於人民心中的各種成見,滿足人民的溫飽需求,軟化人民的犟執趨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通常使人民不執成見、不生貪慾,使那些"智者"不敢為所欲為。從事於無所成為的作為,即可以得到全面的治理。

不尚賢,使民不爭。這是個到處上賢的世界。在工作單位,每年要評比先進個人,在學校期中期末考試要進行排名,國家要通過考試的手段進行選拔人才,各個企事業單位都在進行人才的競爭。。。這一切都是尚賢的表現,過於尚賢的結果是造成社會競爭和混亂的結果, 在整個社會一片尚賢的氛圍之中,人人都有了一顆“尚賢之心”,家長們也不例外。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相互比拼,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加重孩子的課業負擔,致使孩子沒有了課餘樂趣,沒有時間看自己喜歡的課外書,沒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甚至沒有時間鍛鍊身體,可憐的孩子完全成了考試的機器!完全失去了童年的樂趣和生機!

“ 別人家的孩子”,曾一度高頻轉發成為熱帖:在茫茫宇宙中有一種生物,這種生物不玩遊戲,什麼都不做,天天就知道學習,回回年級第一。。。這種在父母眼中令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他們沒有童年,沒有快樂,所有的成長記憶只有一次又一次的考試。。。

有不少相當優秀的孩子,他們從小勤奮學習,獲獎無數,考進最好的大學讀書,這樣的孩子也曾經引起無數家長的羨慕,但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成長之路並不快樂,最常見的是抑鬱和焦慮,有的甚至發展成精神疾病而不得不中途放棄學業,這不能不說是人生的悲劇。但直到這時父母們才如夢方醒,才明白孩子的身心健康勝過一切榮耀!過於尚賢會讓人們失去理智,人格扭曲,甚至造成人間悲劇。

我很慶幸接觸了新教育,學習了道德經,讓我們的人生少走了很多的的彎路。現在我明白了知識的學習只是全部人生的一小部分,而更重要的是健康的身心,正確的價值觀,清晰的思維和良好的心理行為習慣。而不少家長在尚賢的心理扭曲之下會把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看成是人生的全部!可悲可嘆呀!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現在的大街小巷和廣播電視、網絡廣告中到處都是永恆唯一的廣告詞,什麼“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一直有同品,從未被超越”,“愛她就給她最好的”,等等,太多了。。。這些赤裸裸的廣告詞無時無刻不在勾引著人們的慾望,刺激著人們的消費,促使著庸俗的人們相互攀比,房子、車子、票子成了親朋好友同事之間永恆的話題。“貴難得之貨”,使人們生活在純粹的物質之中,失去了靈魂,完全成了物質的奴隸,這樣的人生猶如行屍走肉,又與動物何異?

在新教育的影響之下,我們現在的生活有了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以前也總是有意無意的和周圍的人們進行著攀比,追求著所謂的時尚的有品味的生活,吃穿用都儘量買最好的,而現在就不一樣了,知道簡樸,物盡其用的道理。在吃上,儘量吃簡單,天然無害的食物,讓自己和全家人的生活儘量符合天地自然之道。現在我們不再去和奢嗜的人相比,而是以道相衡量,這樣的生活簡單而快樂,並且內心有一種平靜篤定的力量感,感覺真的很好!

俗話道:說的容易,做起來難。是啊。所以在我們生活中要有一個標尺:“無為”。要時時警醒自己。無論是工作、生活都要遵循“道法自然”。不要違背常理,要是能做到這點,何嘗你的心不靜呢。心靜了,處泰然之了。何達不到心如止水呢,心如止水了,心境平靜,毫無雜念。

最後我想說說寫這篇文章是的一點體會,總有一種難以擴展的感覺,就是寫不出更廣更深的內容來了,這應該就是我平時疏於思考的原因吧,這就促使我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更要用心,多去體會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就是去體道悟道,把道德經用於生活之中,同時把生活中的點滴事件聯繫起道德經,檢驗是否合於道。只有這樣學以致用,知行合一才會產生真正的改變和提高。

以上內容,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