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孩子養成記#面對困難不會處理?孩子強大的內心需要培養

#聰明孩子養成記#面對困難不會處理?孩子強大的內心需要培養

前段時間看到一則新聞。一名高二男生在英語考試中作弊。老師對他進行了口頭批評,並要求他第二天當著全班的面做檢討。結果這天晚上,他就跳樓自殺了。

《南風窗》雜誌進行過一次不全面的統計,在中國,每年自殺的年輕人達到了25萬。這其中甚至有很多是成績優秀,年輕有為的佼佼者。

造成慘劇的根本原因是這些孩子的內心不夠強大,面對挫折只想著逃避,甚至想到的唯一解決辦法是死亡。而內心強大的孩子,他們面對逆境和挫折的時候,不會被各種消極情緒所淹沒,即使消沉,也會很快振作起來。在他們眼裡,一時的挫折,反而是機遇,是鍛鍊自己的機會。他們能夠把那些外在的打擊轉化成對自己的錘鍊。

為什麼有些孩子的內心不夠強大呢?

一個人的內心不夠強大,80%的原因是他遇到困難不會處理,耐挫能力比較差。用現在比較火的一個詞來說,就是他的“挫折商”比較低。所謂挫折商,就是一個人應對挫折的能力。這個詞是由美國職業培訓大師保羅·斯托茨提出來的,也稱為逆商。

武志紅老師在他的心理學課上曾提到過挫折商。他認為挫折商低的人,遇到困難的時候,啟動的是應付機制,只會選擇種種途徑來逃避現實。遇到一點困難的時候,就感覺遇到了滅頂之災。比如契訶夫的小說《小公務員之死》,故事中小官員伊凡在看戲時,打噴嚏不小心將唾沫濺到了前排文職將軍的身上。當他發現對方的官職比自己大的時候,幾次三番地跟對方道歉。在將軍不堪其擾,朝伊凡喊出讓他滾的時候,伊凡精神上的恐懼達到頂峰,就這樣死在了家中的長沙發上。

雖然我們不知道伊凡的成長環境如何,但他的原生家庭必然沒有給他一顆強大的內心。

作為父母,我們肯定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跟伊凡一樣的。那麼我們要如何培養孩子強大的內心呢?

#聰明孩子養成記#面對困難不會處理?孩子強大的內心需要培養

在我們生活中,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內心強大的人。他們遇到不公正待遇的時候,有能力捍衛自己。他們生活或者工作中遇到壓力的時候,不會被嚇退,反而會正面迎擊。他們也是我們遇到困難時首先想到能夠求助的對象。

然而,他們的內心生來就如此強大嗎?答案是否定的。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是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慢慢發現了自己內心強大的力量。比如有些人在遭遇重大事故或者親人重病、去世時,得到了別人的支持以及自己內心力量的幫助,然後成為了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他們中的另一部分人,是在生活中一次一次的小事裡慢慢成長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第一次去到一個陌生地方的時候;第一次去醫院打針的時候;第一次在講臺上做題或者演講的時候。慢慢地,生活會告訴我們:我可以。

以上兩種方法雖然都有可能會成就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但還是有很多人經受不住而沒有辦法成長。而且這兩種方法是不能推廣用來學習的。

那有沒有第三種方法,一種更好更安全更有利於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方法呢?

《養育女孩》一書就告訴了我們強大的人是可以被培養的。作為父母,這也是我們的職責之一。要培養一個內心強大的孩子,關鍵在於友善地幫助他們學會處理越來越困難的事,而不是為他們製造困難。

首先,我們需要採取適合孩子年齡的方法,教孩子學會幫助他人,成為家裡的一份子。如果你的孩子三、四歲,你可以嘗試著堅持一套固定的睡前程序,比如洗臉刷牙、收拾玩具、講故事、睡覺。如果你的孩子快要上學了,你可以試著教他飯後收拾碗筷,把髒衣服放進洗衣籃。如果你的孩子已經上小學了,你可以培養他自己的作業自己完成,收拾自己的書包,幫媽媽洗碗,打掃衛生。

#聰明孩子養成記#面對困難不會處理?孩子強大的內心需要培養

這雖然都是一些小事,但會在潛移默化中告訴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慢慢地,他們會覺得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人,也是可以獨自完成很多事情的。並且也會覺得自己是這個家裡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其次,教他做對的事。一些兩三歲的小孩子,遇到事情的時候,最常用的解決辦法是尖叫。這個時候,我們不能放任。我們可以把孩子帶到一個不受打擾的地方,蹲下來,對視他的眼鏡,心平氣和地好好跟他談。教會他,面對事情的時候,應該怎麼做。比如有一次我們帶著女兒去商場的滑梯那兒玩。女兒很開心,玩了一次還要玩第二次。但是這個時候滑梯被一個小哥哥霸佔著,不肯離開。女兒就生氣了,開始尖叫。於是我把她帶到一邊,看著她的眼睛,教她說:“哥哥,你能不能讓我再玩一次?”當下次女兒再遇到這樣的事情的時候,我會問她:“你有沒有禮貌、大聲地跟哥哥說呢?”現在她學會了提出自己的要求,而不是尖叫和無理取鬧。

#聰明孩子養成記#面對困難不會處理?孩子強大的內心需要培養

我們在教導孩子的時候,可以先替他們做,然後和他們一起做,看著他們做,最後讓他們自己做。

最後,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方法去教導孩子,最關鍵的核心在於瞭解需求。我們每個人都有需要做的事。對於孩子,需要讓她明白尖叫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會惹別人討厭。想到得到什麼,最有效的辦法是明確表達自己的需求。而作為父母,需要保持保持平和的心態,去傾聽孩子內心的需求,然後去教會他們如何應對。如果只是盲目的發火,孩子的尖叫只會更厲害。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教育的時機。對學齡前孩子的教育,要抓住“此時此刻”的時機。他犯錯了,就這個事情來對他進行教育。這樣的效果會比過後討論來得有效地多。他會比較有場面感,下次遇到類似的事件,就會知道怎麼做了。

作為父母的我們,要給孩子建立一個好的原生家庭。不要在憤怒和不快中為孩子立規矩,一味地超孩子吼,這個不能做,那個不對。我們應該在和諧的氛圍裡,“以身說法”,對孩子充滿耐心,以鼓勵的方式,教孩子去做對的事情。這樣,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孩子就會知道怎麼去處理。他才會成長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