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抓住溝通的有效密碼,離孩子更近一點

親子溝通:抓住溝通的有效密碼,離孩子更近一點


寫在前面:

溝通是長輩和孩子間相互瞭解、增進情感的重要方式。親子間若出現了溝通障礙,或者家長根本不知道自己和孩子的溝通方式有問題,那孩子可能會變得喜歡“鬧彆扭”、“跟父母唱反調”,抑或“大發脾氣”等等,家長們若不重視溝通問題,將很難走進孩子的內心。


日常中,有一些溝通方式和內容並不適合孩子,家長們切勿陷入溝通誤區。

以下這些親子溝通的誤區你有嗎?

01

單向溝通


親子交流時,有的家長說話的比例遠遠大於孩子,或者用命令式的語氣進行批評教育,甚至在發生語言衝突時不許孩子申辯——

這種單向性的溝通一般效果較差,容易“培養”孩子的逆反心理。


親子溝通:抓住溝通的有效密碼,離孩子更近一點


02

溝通內容過於狹隘


有些家長平時比較忙,和孩子交流的時間比較少,只要一開始溝通,就查問他在校園裡的學習情況和表現,例如:今天學到什麼新知識,有沒有被老師表揚等,溝通內容較為狹隘。這種重複性刺激容易讓孩子的大腦皮層產生保護性機制——話說得越多,越聽不進去。


親子溝通:抓住溝通的有效密碼,離孩子更近一點


03

隨意給孩子貼標籤


每個孩子都具有多面性,有優點也有缺點。“馬虎”、“淘氣”、“自私”之類的負面標籤,如果被“貼”在孩子身上,會對他造成消極的心理暗示,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孩子難免有犯錯的時候,此時家長可以“就是論事”,避免盲目指責。比如,寶貝不小心打翻了湯,弄溼了衣服,父母可以提醒他下次打湯的時候更加小心,而不建議給孩子貼上“粗心大意”的負面標籤。如此一來,孩子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不意味著自己是個不好的人。


親子溝通:抓住溝通的有效密碼,離孩子更近一點


可見溝通技巧真的很重要,以下有幾個親子溝通的技巧可以分享給大家:

1

問小不問大


孩子們對於事情的綜合歸納及評價能力有限。當家長們詢問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時,不妨從具體的、範圍“小”的事情問起,比如“今天吃什麼水果?”“畫了什麼畫?”孩子可以相對輕鬆地回答。如果問他“在幼兒園過得怎麼樣”這種籠統的“大”問題,他估計就不知如何回應了。


親子溝通:抓住溝通的有效密碼,離孩子更近一點



2

不輕易指責,聽完孩子的話


在溝通時,有的家長不等孩子說完,就打斷孩子,對他表述的行為進行否定性的評價,這種做法往往會讓孩子散失交流的興趣。試想下,如果成人在談話時被打斷或否定,心裡會覺得很不舒服,孩子也一樣。

比如,孩子回家後說中午有小朋友老做鬼臉,擾得自己沒睡好覺。若家長一開始就否定孩子:“那是別人的事情,你不用管。”孩子可能再也不往下說了,甚至會因不滿而發脾氣,家長也將失去了解孩子的機會。

如果換一種方式問他:“那個小朋友為什麼做鬼臉?”“你當時在想什麼呢?”……那麼孩子可能就會一直往下說。只有孩子願意說,溝通才能延續下去。


親子溝通:抓住溝通的有效密碼,離孩子更近一點



3

關注孩子感興趣的內容


人們喜歡談論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孩子們也不例外。家長們可以多抽出一點時間,和孩子交流他喜歡的人和物,諸如好玩的、好吃的、好看的,說一說卡通王國裡面的故事……這些話題豐富而有趣,孩子們都有說不完的想法呢!


親子溝通:抓住溝通的有效密碼,離孩子更近一點



4

“蹲下來”跟孩子說話


當家長們做到身體和心理“蹲下來”,把自己的心態和想法放到與孩子同樣的水平線上,擺脫“權威”、“架子”,將心比心,家長們才能感受到孩子的真實想法,走進他的內心世界,實現親子間的高質量溝通。


親子溝通:抓住溝通的有效密碼,離孩子更近一點



重視每一次的親子溝通,形成良好的溝通方式——這將有益於孩子溝通能力的不斷增強,更好地與人溝通交流。


親子溝通:抓住溝通的有效密碼,離孩子更近一點




世界再大,也要出發,

夢想再小,也要表達。

勇敢向前一步,你的世界將大不相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