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代理記賬的風險!看完這篇文章,再也不相信低價代理記賬了

由於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計算機會計軟件的不斷成熟,以及傳統行業不景氣企業急於尋找新的出路,一大批以“互聯網+”為噱頭的代理記賬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這些企業,除了震天響的低價宣傳口號外幾乎沒有任何其它真正的專業競爭優勢,比如某家代賬公司,在開業初期甚至報出了“

每月幾十元即可為企業完成代理記賬及報稅服務”的口號,期望藉此衝擊市場。時至如今,儘管他們的初衷和做出的承諾已經被證明,並將繼續被證明只能是空中樓閣虛幻一場,但這些形形色色的代理記賬公司,卻誤導和鼓惑了眾多需要代理記賬服務的中小企業,並對這些企業的正常經營產生了不利影響。

基於維護廣大中小企業,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的切身利益,作為行業內的專業人士,我們認為有必要讓大家認識到財務會計和企業賬務處理的特點、規律,認識到形形色色低價代理記賬公司的本質,從而避免盲目跟風,走彎路甚至糟蹋自己苦苦打拼累積的事業基礎。

一、形形色色代賬公司究竟是什麼樣的企業?有什麼樣的特徵?

目前,市場上形形色色代賬公司清一色是所謂的“外來戶”,即原來沒有從事過財務外包或其主業不是財務外包,而因種種原因打著“互聯網+”的旗號進入代理記賬行業的企業。遺憾的是,由於本身業務的多元化,以及對財務外包行業必須具備的專業性和個性化等特點了解不夠,準備不足,以“互聯網+”為噱頭殺入代理記賬行業的企業普遍水土不服、虎頭蛇尾。

代理記賬行業看似簡單、似乎能夠快速標準化,實際情形卻不是這樣。它不像食品、飲料甚至是地產行業,客戶需求可以標準化,服務人員可以大眾化。代理記賬行業的客戶需求千差萬別,個性十足,從業人員也不像快消品從業人員那樣三兩天就可以培養出來。

未來前途堪憂。商業常識告訴我們,任何不盈利的項目都是不可持續的。低價往往是低質的代名詞。低質低價則一定是短命的。互聯網確實厲害,但再怎麼厲害卻只是一個工具和手段。它提高了效率,改善和改變了原有的通路,卻沒有改變事物的本質!如果繼續無視財務外包、代理記賬行業和會計工作本身的特性,繼續盲目宣傳和吸納低端客戶,如果不能找到一個真正的可持續盈利的商業模式和一步步累積強大的專業經驗,無論懷抱什麼樣的豪情和誇下什麼樣的海口,這些形形色色的代賬公司,這些“外來戶”的未來前途是十分令人堪憂的。

二、會計工作及企業賬務處理的特點

創設企業的目的是通過企業經營帶來持續的收益。企業經營是一個持續的,長期性的活動。為了更好地對經營活動進行管理,需要在經營過程中,利用貨幣工具對收入、成本、費用進行計量、核算和監督,從而瞭解管理效果,控制支出成本,找到增加收益的途徑。這個計量、核算和監督的過程,就是會計。而計量、核算和監督的原始依據,是那些伴隨企業經營活動的發生而帶來的各種憑證、票據。

根據業務票據進行會計工作處理,是會計工作的一個特點。但是,當會計人員面對兩張同樣格式,甚至發票內容、發票金額都相同的票據時,能夠用同一種會計科目進行核算嗎?回答是:不能。

因為,雖然會計工作的原始依據是業務票據,但是業務票據並不能完全清晰地反映企業的業務活動真相。比如,兩張金額相等的餐飲發票,一張是施工人員工作時的午餐支出,而另一張是招待客戶時發生的支出。雖然都是企業的正常支出,但會計賬務處理卻是不同的:工作期間午餐支出的屬於成本支出,而招待客戶支出則屬於業務招待費支出,同時,二者在稅收待遇上也不一樣:成本支出可以在所得稅前全額扣除,而業務招待費的扣除卻是有比例限制的,超過比例部分不允許扣除。

如果會計人員不熟悉企業的業務情況,僅是根據票據做賬,那麼在處理會計業務時,極有可能因為對收到的票據所代表的具體業務不清楚,隨意記入會計賬簿,雖然不影響企業的實際支出成本,但是卻會為企業帶來稅收風險。

所以,不僅根據業務票據,更要在瞭解真實的業務活動基礎上進行會計賬務處理,這是會計工作的第二個特點。

反觀那些打著“互聯網+”技術噱頭的低價代賬公司,其工作流程的所謂“亮點”,就是通過快遞公司將客戶企業發生的各種票據收集到代賬公司,然後再通過網絡發包給那些在網上註冊的會計進行賬務處理。很難想象,在這種兩頭不見面的業務模式中,當會計人員見到企業傳遞過來的那些業務內容相似、發票種類相同的業務票據時,他是如何將各種票據按業務類型進行正確地分類歸集。不過我們能夠肯定的是,這些會計唯一能做的就是按照最簡單、最常規的做法進行處理,比如上述的餐飲發票,就全部歸類到“業務招待費”裡,至於後續是否給客戶企業帶來稅收風險,就不管他的事了。

會計工作的第三個特點是持續性。

現在一些新興低收費代理記賬公司,之所以報出令人震驚的低價格,根源在於他們將企業的會計業務工作,以月為單位,放在網上,然後由眾多的會計從業人員進行搶單。由於這些形形色色的代賬企業並不對這些會計從業人員進行日常管理,這些從業人員就如同散兵遊勇一般在互聯網上游蕩搶單。相比正規的財務外包企業,其人工成本自然低廉。然而,這樣的代理記賬工作能滿足企業的需要嗎?這樣的代理記賬工作能為企業的成長髮展保駕護航嗎?

企業的經營活動是持續進行的,同樣地,反映企業經營效果的會計工作也是一個持續性工作。如果把會計工作按月割裂開來,這個月是A會計搶單做賬,下個月可能是B會計搶到了業務,再下個月可能是C會計做賬……這樣一來,最極端的情況就是企業一年賬務是分別由12個不同的會計人員進行處理的。這樣操作,對委託企業是極不負責任的!其危害體現在:

一是會計單純地根據企業的業務單據做賬,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得不到保障,會給企業帶來嚴重的稅收風險;

二是眾多會計的業務素質參差不齊,難免在處理中會出現錯漏。更為可怕的是,前後會計人員之間並無工作交接程序與手續安排,一旦給企業帶來稅務風險,責任人都無法找到。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網絡約車服務,今天可以約甲司機開的車,明天可以約乙司機的車……,司機雖然不同但並不影響我的出行需求,因為不同出行需求之間的關聯性幾乎為零。但是,企業經營活動的連續性和高度關聯性,決定了會計工作的連續性和關聯性。這種連續性並不僅僅表現在持續地處理業務單據上,更重要表現在於它要求有專門的相對固定的會計人員持續性地對企業經營活動進行跟蹤、瞭解並利用會計語言將其反映出來。

因此,碎片化的、片斷式的會計處理,違背了會計工作的實質,為接受這種代理記賬方式的企業帶來了嚴重的稅務風險,甚至對企業的正常經營帶來毀滅性的後果。

四、代理記賬公司真能低價嗎?

其實,這是一個不需要回答的問題。放眼世界,無論從商業常識出發,還是從企業發展歷史來看,有幾個公司能夠靠低價生存發展?

事實上,不僅提供低價服務的企業不能持續,一味選擇低價服務的公司也沒有好的發展前景。這就好比“人際圈”效應,好的企業聚集在一起,分享著好的產品,好的服務,好的價格,好的效益和好的前景。而差的公司也湊在一堆,劣質的產品,低價的服務,慘淡的效益帶來的總是暗淡無光的未來!

從推銷的角度來說,低價僅僅是推銷的前奏。先提供某種低價的服務,然後利用人們的心理慣性推銷高價的服務。因為已經接受了低價,得了好處,人們往往很難拒絕隨後的推銷。這種做法就是利用心理慣性鎖定客戶。現在的低價是為了將來的高價,而且收費更多、更貴,從而將前面的低價彌補回來。比如“某代賬公司”成立初期提出了“幾十元誘人低價”的針對零申報納稅人的代賬服務,但是,僅僅兩三個月的時間,該公司這項服務價格已經上漲到了“200元”。某個號稱全部“99元”的“互聯網+”代賬公司很快就將服務費上漲到“300元”了。這些現象說明,長期的低價並不能維持企業的正常經營發展,一時低價反映出的恰恰是這些藉助互聯網技術進行炒作的公司的行為本質:吸引眼球!

零報稅報低價吸引客戶,企業有收入後代賬價格上漲,各種費用隨之而來,都是套路。長期零報稅,是最大的財稅風險!支付的代理費用不得不漲。

此外,相當多的低價提供者是初入代理記賬行業的“外來戶”,為了搶活而低價。企業界的朋友們需要警醒一下自己:企業的重要事務交給一個缺少經驗的初入行者,能夠放心嗎?低價是為了推銷,如果低價不能帶來高價的業務,不能彌補成本的支出,低價就缺少持續的支持,低價最終就會停止、低價的服務質量就會下降。而對連續性要求很高的財務會計工作來說,服務質量的下降還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