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丨該拿什麼拯救你,應聲而破的安全帽

2019-04-18 19:23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評論員 周宇晗

时评丨该拿什么拯救你,应声而破的安全帽

江蘇響水重大爆炸事故暴露出的安全生產與監管缺失問題猶在昨日,一段反映一線工人安全帽問題的視頻,再次“刷新”工地生產環境的安全下限。視頻中,一位工人師傅拿著黃色的一線工人安全帽與紅色的領導安全帽相撞,黃色安全帽的帽殼直接被撞碎。沒有爆炸聲,沒有火海,卻一樣令人觸目驚心,因為這很可能就是埋伏在一線工人作業中的“深水炸彈”。

工人的安全帽每天都要戴,是隻值五六塊錢的雜牌;領導的安全帽巡視時才戴,值二十塊,連磚頭都砸不破。十幾塊的價錢差,無形之中暴露了某些管理者和商家對人命三六九等的劃分。記者在走訪建材市場時,一些店主聽說是給工人買安全帽,首推售價5元的安全帽。部分安全帽還沒有生產日期,也沒有“四項永久標誌”,只貼著無許可證的廠家都可以批量生產的“安鑑”標籤,有店主稱:“很多包工頭都買5元或者8元的,一般沒有人檢查質量,只會檢查工人是否佩戴安全帽。”

《安全生產法》規定,“從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應當……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安全帽是工地上最基本的安全設備,保護著人體最重要的部位之一,工人佩戴安全帽也是安全監管和巡視時要確認的最低標準。儘管如此,卻依然存在這樣的“潛規則”和“燈下黑”,其他安全設施和設備的使用和落實情況就更加無法想象。

工地安全生產規章制度能否真正起到保護工人合法權益、反映工人心聲的作用,有待商榷。畢竟,面對掌握著資金、權力、飯碗的企業和包工頭,工人群體長期以來都處於弱勢乃至失聲的狀態。而流程式抽查和媒體曝光,似乎也還缺點威懾力。早在2007年,央視就曾報道“奪命”劣質頭盔問題;各地市場監督管理局也多次通報安全帽抽查有不合格產品,但問題始終存在。

安全生產無小事,今朝抱著僥倖心理,對安全帽上的裂痕熟視無睹,明日就可能釀成大禍。無論是相關部門還是企業,都應把這段視頻視作將功補過的機會,把劣質安全帽視作頭頂高懸的“利劍”,將工人的生產安全和生命安全牢記在心。一方面,市場監管部門要多些狠勁和力度,嚴厲打擊和消滅勞保市場上的劣質產品,加大對違法違規廠家和商家的處罰力度;另一方面,生產企業須嚴格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通過專人專事、組織定期或不定期巡視抽查、開通工人意見反饋渠道等方式深入作業一線,多些主動“砸安全帽”的行為。

體制機制的完善和落實手段的改革迫在眉睫,掐滅“脆皮”安全帽們的誕生源頭卻不能止步於此。

本應擔負起工人信任的採購方,本應在進貨過程中嚴格把關的商家,想必都對三無低劣安全帽的質量心中有數,卻在各自的利益面前,非常有“默契”地無視了工人的人身安全。尊重人的生命應該是社會最基本的底線。冷冰冰的法律是最後一道防線,而經濟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已經從強調速度和效率轉向強調質量和公平,水平和要求已經提高,那麼道德倫理建設也應當儘快跟上腳步。讓無敬畏之心或悲憫情懷者受重罰、大出血固然十分必要,如何讓傷疤始終隱隱作痛以致不敢再犯,如何樹立管理者和負責人的自我監管意識和責任心,也是必然要探討的課題。

奮鬥在工地一線的工人群體,為中國的城鎮化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些人依然無法真正融入城市,享受真正的國民待遇和公平的社保福利。那麼至少應當營造一個安全的生活生產環境,讓他們毫無後顧之憂地在工作崗位上實現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