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的上海車展,新能源汽車成了絕對的主角。
無論展品數量還是質量,都創下了歷屆上海車展之最。
車展外,在當下車市整體出現負增長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更宛如一枝獨秀。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30.4萬輛和29.9萬輛,同比增長102.7%和109.7%。
然而不得不承認的是,這些數據多多少少是受到了補貼退補的刺激。
資本寒冬、補貼下降,已成事實,也成了鍊金石——究竟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誰在PPT造車,誰是真的在幹實事,想必也將見分曉。
1、依舊火熱的賽道
儘管從去年開始,很多人都在說寒冬,但新能源汽車領域,卻還是一片火熱。
2019上海車展,就是一個縮影。
尤其引人矚目的,是那些造車新勢力,一口氣來了二十多家,例如蔚來、威馬、小鵬、理想智造、零跑、奇點等等。
這些造車新勢力,平日在網上的聲量就不小,自然不會錯過在車展秀肌肉的機會。
不過在刀哥看來,真正能檢驗成果的地方,永遠不會是在車展上。
到底你造的車行不行,沒有比用戶用錢投票來得更能反映真實的了。
然而今年第一季度的銷量排行,卻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因為今年第一季度造車新勢力的銷量排行,殺出了一匹黑馬,以累計交付4085輛的成績,成功超越了蔚來的3989輛。
這匹黑馬,就是威馬汽車。
作為第一梯隊的一員悍將,威馬在造車新勢力中,來頭並不小。
2015年,沈暉創立威馬汽車集團,帶領團隊僅歷時16個月就建成了新造車企業中首個自主建成投產的工業4.0智能製造整車工廠。
因此對於威馬,刀哥首先一個印象是:務實。
威馬在創立之初,就有了所謂的“三步走”戰略,即:1. 做智能電動汽車的普及者;2. 成為數據驅動的智能硬件公司;3. 成長為智慧出行新生態的服務商。
當下來說,肯定是第一步為主。說它務實,因為它的確在朝既定的方向努力。
去年9月,威馬旗下首款全車交互智能純電SUV威馬EX5正式開啟交付,成為了造車新勢力中率先實現批量交付的頭部企業之一。
今年4月12日威馬汽車品牌之夜,威馬發佈智行2.0版威馬EX5,搭載了功能最全的L2級別智能駕駛輔助系統,以及數十項標配和改進升級。
而在上海車展,威馬則帶來了EX5系列的高端車型EX5 Pro。同時,EX6 Limited和EVOLVE CONCEPT兩款量產概念車也一併亮相車展。
然而要真做到普及者的高度,光具備有量產實力這個硬性條件,還遠遠不夠。所以沈暉一直有個口號,“讓普通大眾都能‘用得爽,用得起’”。
但造車不能光有口號,那是PPT車企乾的事。造車,是個浩大的工程。
2、造車,憑什麼?
造車不是件容易的事,對於新勢力而言,高門檻、重資產、智能化,都是它們的壁壘。
第一關要過的就是錢。業內甚至有個共識——燒錢造車需要200億元,才能實現量產。何小鵬此前曾表示,以前看別人做車覺得100億太誇張了,現在自己跳進去才知道200億都不夠花。
而截止目前,威馬汽車累計融資金額已近230億元人民幣,名列前茅。
但真要將車推向市場,讓用戶樂於接受,還有比融資難得多的挑戰。
1. 規模化、平臺化生產
沈暉說,“作為整車來講,要一炮打響,做出來必須是規模化,沒有規模什麼都沒有。實現規模化之後,你所有的研發能力,運營能力全都會成倍體現出來。”
所以威馬很早就確立了定位——要做具備規模化生產能力的新造車成員,“我們不僅追求科技感,更追求規模化,有了規模化,才能做真正的普及者。”
因此威馬選擇自建工廠。通過將零部件配套與整車製造集於一廠,威馬能夠在實際製造中不斷打磨產品精度,並通過“走量”快速達到盈虧平衡點,再利用擴大的規模經濟反哺工廠建設,形成產銷良性循環。
這樣一來,便能更好地做到供應鏈管理和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更是被威馬的高級副總裁陸斌視為重中之重,他表示,“只要把成本做到在行業領先,我們就有很強的生存和發展能力。”
在這方面,除了規模化外,還少不了平臺化。
陸斌解釋:“進入出行領域,要平臺化,千萬不要每款產品有一個單獨的平臺,這樣成本會很高。我們要向豐田、通用學習,通用在一個平臺上發展出將近六七款車,所以綜合成本不斷下降。”
2. 技術儲備
汽車不僅是資金密集型行業,更是技術驅動型產業。
威馬的核心技術矩陣,是被他們稱之為“3個Living”的Living Motion三電動能系統、Living Pilot智行輔助系統、Living Engine全車交互智能引擎。
以前不久上市的智行2.0版威馬EX5為例。
Living Motion是威馬與世界頂級品牌一同打造的,比如英飛凌的核心電控部件IGBT,以及寧德時代的三元鋰電池等,在性能、安全性等方面很是可靠,比如高達93%的電能轉化效率,低於5%的電池衰減率,一次性通過世界最嚴格的電池包測試......至於很多用戶關心的續航,它採用的是“搭積木”方式堆疊的電芯,續航可選性很高,最低也在300km起步,最高460km。
Living Pilot,則是同級別中唯一功能最全,真正L2級別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值得一提的是,它是針對中國路況以及用戶駕駛習慣,基於長達10萬小時、800萬公里路試數據定製開發。
具體功能,比如有第四代ACCA帶停走功能的自適應巡航、ICA高速巡航車道中央行駛輔助、TJA低速跟車隨行輔助,等等。
ACCA帶停走功能的自適應巡航
為確保精準和抗干擾,Living Pilot智行輔助系統還採用了1個前置單目高清攝像頭、3個毫米波雷達、4個全景攝像頭和12個超聲波雷達。
而Living Engine,則能按毫秒級頻率,不間斷採集覆蓋全車22個控制器的671種信號的車輛運行數據。這些數據將為未來威馬研發新一代智能駕駛艙提供支持。
另外,基於完善的Living ID體系,威馬與百度、騰訊、小米等生態合作伙伴,實現賬號和服務體系的打通,跨平臺整合了信息娛樂、車輛服務、衣食住行等主流應用的海量數據。
以此,車、網、用戶形成數據服務生態之間的三者閉環。
3. 產品為王
從一開始,威馬就立了個Flag,“要讓普通大眾‘用得爽,用得起’”。這個理念的唯一評判標準,就是產品的好壞。
因此,從始至終,必須以用戶為核心。
上面的“三個Living”,其實就是在深度解決用戶需求,提升駕駛體驗。但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因素能影響用戶對產品的評判,比如產品的設計、生產。
沈暉表示,威馬放棄代工模式而選擇自建工廠,原因就是“一個產品的質量一定是設計出來的。汽車是個綜合工程,必須牢牢掌握核心關鍵技術,才能在汽車製造的每一環節確保質量,而且,這樣做的好處還在於,能及時從用戶和市場吸取各種反饋,並第一時間應用到產品上。”
另外,沈暉認為,只有把整個生產流程掌握在自己手裡,才能嚴格做好品控。“如果代工,我真的會睡不著覺”。
而為了真正做到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威馬在建工廠時,就從零開始考慮C2M模式(即Customer-to-Manufactory,客對廠),讓每個用戶定義自己想要的產品,再規模化生產出來,既能實現自由選配,又能保證成本可控。
即使在汽車交付至用戶手中後,還要考慮到用戶用車的完整生命週期。所以威馬提供諸如新車免費首保、免費充電樁私享服務、7x24小時終身救援保障、車機平臺上無限流量且終身免費,等等服務。
這些,就是“用得爽”的基礎。
而“用得起”,無疑與價格關聯更大。這方面,威馬算是汽車界的小米了。
例如這個月發佈的智行2.0版威馬EX5,在數十項標配和改進升級的情況下,補貼後售價最低僅12.98萬元, 四款智行2.0車型率先搭載功能最全的L2級別智能駕駛輔助系統。
因此不少人都稱之為同等價位最高性能、同等性能最優價位的智能電動SUV。
3、“補貼少了,不是壞事”
補貼退坡,是現在繞不過去的話題。但對於有志於、並有能力造出適合大眾的智能電動車的企業,這不該是個大問題。
說到底,補貼減少,影響最大的是從始至終就奔著補貼去的企業。反之,一直把重點放在產品上,並得到用戶正面反饋的企業,沒什麼可慌的。
從一開始,產品就是威馬的重心。沈暉說,“我們團隊從第一天開始造車就說必須造一款用戶體驗好,大家用得爽、用得起的車,而不是靠補貼。靠補貼,誰都知道遲早會斷掉的。”
因此威馬選擇了自建工廠,選擇與博格華納、英飛凌、寧德時代等頂級品牌合作,也選擇不斷挑戰,譬如率先提出放棄NEDC標準,採用更為嚴苛,更加符合真實的車輛行駛情況的WLTP標準,並計劃在2021年推出WLTP續航里程超過600公里的車型。
此外,威馬汽車還與百度達成面向L3以及L4級別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並計劃在2021量產L3級別的自動駕駛汽車。
對於用心做產品的人,他的挑戰永遠不會有終結的那天。這樣的人有多少,直接影響了這個市場未來到底能做到多大。
當然,造車沒法一蹴而就。對於用心做產品的人,他的挑戰永遠不會有終結的那天。這樣的人有多少,直接影響了這個市場未來到底能做到多大。
所以有關未來的形勢,沈暉的態度很直接:“要麼出色,要麼出局。”
《爆品實戰60講》是爆品專家金錯刀與今日頭條協力打造的全新線上課程,深入解讀小米、瑞幸、喜茶等高成長公司的爆品打造方法,讓你不拼資金、渠道、低價、背景,就能一針捅破天,低成本打爆市場,讓你獲取商業第一生死能力!江南春、賈國龍等大佬力薦,小米、騰訊都在用的爆品實戰課,點擊試聽→→→
更多資訊/合作請關注金錯刀公眾號(名稱:金錯刀,ID:ijincuodao)
閱讀更多 金錯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