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唯一非帝脈直系的鐵帽子王,前半生備受多爾袞打壓,終得善終

所謂“鐵帽子王”, 是指世襲罔替的王爵,它源於清代的封爵制度。鐵帽子王和其他親王相比,享有的特權一是“世襲罔替”,隔代不降爵;二是俸祿優厚,歲俸銀1萬兩,祿米1萬斛;三是賜予世襲罔替王府,又叫鐵帽子王府。清代共有12位鐵帽子王,其中大家熟知的十三爺允祥就是其中一個。

清朝唯一非帝脈直系的鐵帽子王,前半生備受多爾袞打壓,終得善終

圖片

其實,在清代初期,就已經有八位鐵帽子王了,不同於後期受恩封的鐵帽子王,這八位鐵帽子王,都是清初立下汗馬功勞的皇室中人,屬於軍功冊封。這八位鐵帽子王,都是王爺皇子,屬於帝系直系血脈,除了鄭親王濟爾哈朗。

濟爾哈朗是清太祖的侄子(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齊六子),也是唯一非帝王直系子孫。其他的諸如禮親王代善,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等人,都是努爾哈赤的直系兒子;而像是肅親王豪格這些,又都是努爾哈赤的直系孫子,都是帝王直系血脈。只有濟爾哈朗,是努爾哈赤的侄子。

雖然是侄子,然而濟爾哈朗在清朝的地位卻一點也不低,並且,深受皇太極的信任。

清朝唯一非帝脈直系的鐵帽子王,前半生備受多爾袞打壓,終得善終

圖片

濟爾哈朗從小就生活在努爾哈赤的宮裡,由努爾哈赤撫養,所謂生恩不及養恩,或許正是因為這樣,濟爾哈朗和努爾哈赤的關係也很不錯。當然,從小一起長大的原因,他和努爾哈赤的兒子們的關係也都很好,尤其是和皇太極的關係。

正是因為有這層關係在,所以後來,即便濟爾哈朗的父兄,舒爾哈齊和阿敏,先後反叛,濟爾哈朗仍然能保持自己的地位,深受皇太極的信任和重用。他在青年時期就跟著努爾哈赤南征北戰,軍功受封為和碩貝勒。是努爾哈赤時期共柄國政的八大和碩貝勒之一,也是皇太極時代四大親王之一。成為清朝歷史上除多爾袞外惟一一位受“叔王”封號的人。後入享太廟。

清朝唯一非帝脈直系的鐵帽子王,前半生備受多爾袞打壓,終得善終

圖片

這樣看來,濟爾哈朗似乎很順,即便發生了父兄反叛的這種事情,依然順風順水。然而,這看似很順的人生,卻在皇太極駕崩後改變了。皇太極駕崩以後,皇位懸而未決,睿親王多爾袞和肅親王豪格相爭不下,最終只好退了一步,選擇了皇太極的九阿哥福臨繼位,即便此時的福臨還是個六歲的孩子。但他畢竟是皇太極的血脈。濟爾哈朗內心也是偏向福臨的,因為他和皇太極關係很好,並不想擁立皇太極子嗣以外的人為皇帝。

因為福臨登基時尚且年幼,由多爾袞和濟爾哈朗共同輔政,同為攝政王。然而,濟爾哈朗比起多爾袞來,實在是弱勢多了。因為父兄的原因,濟爾哈朗本就養成了謹小慎微的個性,等到阿多爾袞共同執政的時候,他受盡了排擠,最後又被擠出決策機構。這還不算,緊接著又被多爾袞羅織十多條罪狀興起大獄,將其定為死罪。最後雖然被免去死罪,卻由親王降為多羅郡王,被罰銀五千兩。

清朝唯一非帝脈直系的鐵帽子王,前半生備受多爾袞打壓,終得善終

圖片

可以說,在多爾袞在世時期,濟爾哈朗一直處於一種很憋屈的狀態,一直被打壓,毫無還手之力。然而,他足夠幸運的是,命比較長,熬到多爾袞英年早逝的時候,濟爾哈朗仍然身康體健。才終於迎來了他的柳暗花明,在政治上得以解脫。

對於這個支持過自己的人,順治也很是尊敬,順治十二年,濟爾哈朗病重,彌留之際順治還專程去看他,並且為濟爾哈朗悲傷痛哭。相比於死後被掘墓鞭屍的多爾袞,順治對濟爾哈朗,可以算是很真心實意了。濟爾哈朗死後,葬在北京西直門外的白石橋。順治對濟爾哈朗的死,悲痛不已,詔令休朝七天(僅有濟爾哈朗享此殊榮),贈祭葬銀萬兩,置守陵園十戶,併為他立碑紀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