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巖茶的葉底,該是什麼樣?


好巖茶的葉底,該是什麼樣?

《1》

下午,和老友A君喝了泡半天妖。

喝到最後,他揭開了蓋,看了眼葉底,問麻花:

“這是不是**山場的茶?”

說實話,這泡半天妖,麻花也還不知道具體山場。

只是茶農在寄茶樣過來時,特意提了句,“裡面的半天妖可以好好喝一喝。”

於是,今兒早上剛收到茶樣,就特意選在下午泡來喝。

聽了A君的問題後,給茶農打去了電話,瞭解具體情況。

根據茶農的回覆,麻花這位老朋友,答案沒猜對,其實是正巖裡另外的山場。

放下電話,麻花對A君恭維了番,“你現在喝巖茶,很厲害嘛,能從葉底裡看出山場了。”

“哪裡的話,我這不是從葉底裡看出來的,是喝出來的。”

“畢竟,喝了這麼多年茶,喝出正巖的茶,那不是很容易嘛。”

原來如此!

話又說回來,通過看巖茶的葉底,到底能看出什麼呢?

好巖茶的葉底,該是什麼樣?

好巖茶的葉底,該是什麼樣?

《2》

將一泡巖茶喝到最後,就可以到看葉底的環節。

通常,品質好些的巖茶,在使用蓋碗沖泡時,起碼得泡上八九衝,才能稱得上葉底。

若一泡巖茶,才出了一、兩道茶湯,就將其稱為“葉底”,未免太過殘忍。

畢竟,這時候茶葉內部裡還有著不少的茶味物質,尚未解鎖。

經過一兩回的熱水沖泡,相當於剛剛進行了熱身,茶味物質的釋放,正當芳華。

這時,將其視為葉底,未免太過浪費。

一泡茶,唯有茶味徹底泡淡,內部物質已經大量釋放後,才算是葉底階段。

往往,到了這會兒,茶葉裡面的內質物,隨著一沖沖的注水出湯,逐漸的釋放了出來。

巖茶乾燥緊結的條索,已經徹底吸收足了水分。葉片重新舒展開了,能讓人看得真真切切。

那麼,巖茶的葉底,該怎麼看呢?

最直接的,端起泡茶的蓋碗,揭開杯蓋,就能湊近觀察。

稍微講究一點兒的,可以將葉底倒出來後,再認真細看。

合上蓋碗的杯蓋,進行翻轉,將葉底倒置在杯蓋上。

然後,像是蛋糕脫模那樣,取出蓋碗,將杯蓋倒扣。

於是,就能看到,圓鼓鼓一團狀的葉底,靜靜的呆在了蓋子上。

像一朵碩大的蘑菇,也像剛出爐的竹炭海綿蛋糕。

好巖茶的葉底,該是什麼樣?

好巖茶的葉底,該是什麼樣?

《3》

經過多番的沸水沖泡後,巖茶的葉底洗淨了鉛華,顯出了本色。

那,透過巖茶的葉底,能看出什麼呢?

答案是,這款茶的製作水平。

徹底卸了妝的巖茶葉底,製茶工藝的好與壞,一眼就能讓人看清。

走水是否通暢,揉捻是否到位,焙火是否得當,都能從葉底上,透露不少的訊息。

巖茶在初制階段的走水,顧名思義,就是將茶葉內部的水分“趕”走。

工藝到位的巖茶,講究走水順暢,葉片莖脈活泛。

若走水沒做好,巖茶茶青得不到及時的攤晾,葉片莖脈會發生部分“梗阻”。

這時,茶青內部的水分以及部分的苦澀物質,難以順暢的排解出葉片外,而是淤積在內部,影響後續的製茶工序。

通常,這樣走水沒做好的茶,湯感容易苦澀。

並且,在觀察葉底時,也能看出端倪,葉片色澤不均勻。

巖茶製茶過程中,焙火對於品質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焙火不當,徹底把茶焙壞,出現“病火”的巖茶,葉片內部的已經徹底失去活性,養分大為受損。

並且,由於葉片內部的纖維受到破壞,會導致葉底徹底失去鮮活軟亮的質感,並且,條索還不易泡開。

像被大火吞噬過後的枯枝與焦葉,硬挺挺的,行將就木,沒有了半點生機。

這類形如焦炭般的條索,不論再怎麼沖泡,都難以泡開!

好巖茶的葉底,該是什麼樣?


好巖茶的葉底,該是什麼樣?

《4》

通過看巖茶的葉底,能看出山場嗎?

一個字,懸!

說得再直接些,這不可能。

哪怕是山場主人,在鬥茶賽上盲喝,也不能單單憑藉葉底,就能認出自家的茶。

畢竟,火功相近,品種相似的巖茶,經過焙火後,單是條索外觀上細辨,分別也不大。

更何況,將它們泡開之後,從葉底裡再去觀察呢?

可見,若還沒認真喝過茶,就能通過葉底,打包票肯定具體山場。

那不是真本事,而只是在吹牛!

那,可以通過葉底,盲猜具體品種嗎?

這個,也不好說。

武夷巖茶裡,品種眾多,花樣繁雜。

光是知名的品種,就讓人數不過來。

列位看官們若不信,不妨一口氣讀完巖茶裡十大名叢的花名。

這,就已經能讓舌頭,轉好幾個彎。

雖說,世界上沒有完全相似的兩片葉子。

但,若想從葉底上,直接看出具體品種,難度不小。

除非,是像老叢水仙等,小喬木型樹種,葉張較大,條索較為粗長獨特的品種,才比較具備獨特的辨識力。

不然,直接光看條索,或是看葉底,要想看出具體品種,太難。

丁是丁,卯是卯,是丁是卯?還得認真喝過,才能知分曉!

好巖茶的葉底,該是什麼樣?

好巖茶的葉底,該是什麼樣?

《5》

一泡好巖茶,葉底該是什麼模樣?

提到這,可以用不少的通用詞彙形容。

色澤均勻,軟亮鮮活,有葉底香,有彈性……是一泡優質巖茶,葉底所具有的共性。

那麼,在觀察巖茶的葉底時,要著重留意哪些方面呢?

麻花竊以為,巖茶葉底的二三事,大致離不開四個方面。

好巖茶的葉底,該是什麼樣?

好巖茶的葉底,該是什麼樣?

首先,是看葉底的顏色。

一泡工藝到位的巖茶,葉底的顏色以均整為佳。

焙火程度不同的葉底,顏色上會有所區分。

焙火不高的巖茶(輕火、中輕火),它們的葉底,具有典型的“三紅七綠”特徵。

喝茶的時候,到了最後,可以用茶夾,挑出葉底,仔細觀察。

將葉片輕輕展開後,可以看到所謂的“三紅七綠”,紅色出現在葉片邊緣,而黃綠色出現在中間。

而焙火程度較高,達到(中火,中足火)級別的巖茶,顏色會更均勻。

著色均勻,呈現出油潤的軍綠色,並且,還帶著幾絲墨綠色。

焙火程度高,(高火以及高火以上)的巖茶,葉底顏色要更深沉,更為整齊劃一。

然,不論哪種火功的茶,葉底顏色過分花雜,都是不應該的。

這,往往意味著製茶工藝太差勁!

好巖茶的葉底,該是什麼樣?

好巖茶的葉底,該是什麼樣?

其次,得看葉底的彈性。

優質的巖茶,往往彈性極佳。

像是膠原蛋白滿滿的肌膚,輕輕一捏,可以快速回彈。

通常,一款山場好,工藝到位的巖茶,在將葉底倒出來觀察時,用手輕輕往下壓,能夠回彈恢復原樣。

用茶夾,夾起一片茶葉,輕輕展開,用手揉搓,不易軟爛,而是微微有著韌勁。

那些生硬無彈性,沒有半點鮮活感的葉底,根本經不起這樣的折騰。這樣的茶,往往是品質不佳的表現。

好巖茶的葉底,該是什麼樣?

好巖茶的葉底,該是什麼樣?

再則是,得看葉底的油潤光澤度。

好的巖茶,葉底是鮮活的。

就像真正的美女,哪怕是卸了妝,直接素顏出鏡,肌膚狀態也是極佳的。

經過多個回合的沸水考驗後,巖茶的條索在充足的水分浸潤下,能發出油潤的光澤感。

像杉菜的那一頭秀髮,烏黑亮麗有光澤。

而品質不佳的巖茶,葉底通常就是死氣沉沉的狀態。暗啞,且無光!

好巖茶的葉底,該是什麼樣?

好巖茶的葉底,該是什麼樣?

最後,得留意葉底的香氣。

優質的巖茶,香甘清活特徵凸顯,茶葉內部芳香物質積累充足。

哪怕是經過多輪沖刷,泡茶泡到尾聲時,葉底裡依舊能留下不少的香氣。

湊近一聞,茶香舒適,沒有雜味,也沒有酸味。

而品質不到位,或者出現返青的茶,通過聞葉底香,能看出不少端倪。

往往,不是雜味多多,就是酸味明顯!

好巖茶的葉底,該是什麼樣?

好巖茶的葉底,該是什麼樣?

《6》

葉底裡,藏著一泡好巖茶的秘密。

通過觀察葉底,進一步判斷巖茶的品質,不是件難事。

再說了,一款茶喝到最後,茶已經喝過了起碼五六杯。

這時,已經和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的概念,沒有太多區別。

一款茶,裡面滋味已經七七八八的喝下了肚。

這時,若還沒能判斷出這款茶的好與壞。

那,這喝巖茶的功力,還得再多多提升哇!

不然,要等到看葉底,才能知品質。​

那豈不是,得白白喝下很多的劣茶麼?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旗下巖茶課堂李麻花(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