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贵州,惠水黑糯米,原生稀有稻种,黑珍珠

黑糯米是一种地方稀有糯稻,是中国唯一地区收集的原地原生稀有稻种 。米皮紫黑、内质洁白、煮后黝黑晶莹色泽鲜艳、浓郁芳香、口感清香自然、绵软而有弹性,因其品质好而稀有珍贵,被誉为云贵高原的“黑珍珠”。

舌尖上的贵州,惠水黑糯米,原生稀有稻种,黑珍珠

黑糯米

惠水黑糯米营养价值:

惠水所产黑糯米,经化验分析,蛋白质比一般白米高6.8%,粗脂肪高20%,赖氨酸、苏氨酸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平均比一般白米高15.86%,其中赖氨酸高3—3.5倍。具有重要医疗价值的精氨酸含量高达1.15%,为一般白米的2.12倍,同时还含有维生素B1、B2、E和锌、铁、镁等微量元素,素有“补血米”、“长寿米”、“药米”、“神仙米”等美称。 [1] [5]

药用价值:

惠水黑糯米营养丰富,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长期食用能补血益气、补脑健肾、收宫健身。中医记载:黑糯米具有补血益气、补脑健肾,使肌肤细嫩,体制增强功效的功效。有内服滋补、外用接骨生肌之效,故又有“药米”之称。中医研究所验证,对于多汗症、贫血、神经衰弱有一定疗效。

在旧社会时期,医疗条件差,惠水当地的产妇在坐月子期间都要吃黑糯米,俗称“月婆饭”,因为黑糯米有收宫健身之功。在惠水,当媳妇有身孕时,婆婆和丈夫都会提前准备好上好的黑糯米,中医理论有黑入肾,肾强则青春焕发、精力充沛。在惠水黑糯米的主产区摆金镇、雅水镇一带,当地人个个头发乌黑、精神抖擞,就与他们长期食用惠水黑糯米有着很大的关系。

舌尖上的贵州,惠水黑糯米,原生稀有稻种,黑珍珠

黑糯米稻谷

惠水黑稻产地环境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位于贵阳市正南面,东接平塘,西连长顺,南邻罗甸,北与贵阳、龙里相壤,介于东经106°22′—107°06′,北纬25°41′—26°18′之间,总面积2470平方千米。

惠水属喀斯特盆地地貌,涟江纵贯全境,涟江冲积平原面积90平方千米,土地肥沃,阡陌纵横。县境位于苗岭山地南端,北连黔中山原,南接黔南峡谷,是苗岭山地向广西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1100米。惠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气候宜人。

惠水县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其中优质黑糯米盛产于该县海拔1500米高寒地区摆金、摆榜、雅水等乡镇,适生土壤类型为水稻土,黄壤,砂质土等。 [4-5]

历史渊源

惠水黑糯米已有四、五千年历史 [4] ,是贵州六大贡米中历史最悠久的贡米。据《定番州志》记载,宋朝时期,南宁州(今惠水)土司龙彦韬带领一千余人,历时两月专程向朝廷进贡黑糯米,深得皇帝赞赏,自此黑糯米成为南宁州各番向朝廷进贡的地方特产。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木》中所载之“乌稻”、“血米”即为此稻。

清代,惠水黑糯米在汉族和其他民族中开始大规模种植,据光绪年间《贵州通志》记载:定番仲家,广值黑稻,味香糯弹,汉族广植。 [1]

1973年,为提高黑糯稻产量,惠水县农业局对黑糯稻品种进行杂交选育,历经十年,培育出黑糯138、黑糯141、黑糯142、黑糯187等四个品种,亩产达700余斤。

1984年,惠水县政府在本县摆金、斗底等乡镇建立黑糯米生产基地。

生产情况

2015年,惠水县优质杂稻种植面积15万亩,其中黑糯米种植面积1万亩,年产1000吨以上的大米加工企业15家。

舌尖上的贵州,惠水黑糯米,原生稀有稻种,黑珍珠

中国黑糯米之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