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鄉明

中國人對故鄉,總有一種特別的情愫在裡面,是牽掛,是懷念,抑或是不捨。各種複雜的心緒在胸中不斷萌發、鬱結、發酵,最後落在筆尖的就是每個人的思鄉情。而見月思鄉,則是不少文人墨客傾訴情感最常見的表達方式之一,古往今來,不勝枚舉。“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一輪明月承載了不知多少人的情感寄託,也因此,月亮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一個經典的美學意象。

從孩童朗朗上口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到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再到張若虛的“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歐陽修的“江南月,如鏡復如鉤。似鏡不侵紅粉面,似鉤不掛畫簾頭。長是照離愁。”……

古人將借明月寄託思念的情感發揮得淋漓盡致。

季羨林老先生曾說:“每個人都有個故鄉,人人的故鄉都有個月亮。人人都愛自己故鄉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是的,事情就是這個樣子。每個人心中都有故鄉的一輪明月,不管身處何方,這輪明月始終照亮自己前行的路。

小時候,喜歡夏天,最喜歡的是有月亮的夏天的晚上。西北黃土高原的夏天是不怎麼炎熱的,尤其到了晚上,涼風習習,好不愜意。左鄰右舍的大嬸們吃過晚飯,三三兩兩的聚到村頭的那顆大柳樹下拉家常,孩子們更是撒了歡,迎著月光,各種嬉鬧奔跑。

玩累了回到家,躺在炕上,月亮透過窗戶的縫隙照進來,那麼白,那麼亮。現在想來,正是故鄉的月亮照著童年的童貞與快樂,照著鄉鄰們之間的簡單與純樸,才覺得那一輪月亮是如此的明亮、皎潔。

長大後,總覺得遠方有詩有夢想,因此毅然背起行囊,踏上離鄉之路。

“夢裡不知身是客,直把他鄉做故鄉”。這是我們今天多少人的情感體驗和共鳴。如今,雖然我們去過很多地方,看到過許許多多的月亮,但沒有一輪,如故鄉的月亮那般親切。故鄉,已然不僅僅是一個地理上的空間座標,更多的時候,是我們於塵世之中靈魂的寄放所在,而故鄉的那輪明月,是我們心頭永遠的亮光。

席慕容說:“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

月是故鄉明。(張莉)

美文 | 月是故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