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版」在灞橋影劇院看戲曲片,文

「語音版」在灞橋影劇院看戲曲片,文/杜益茂

上世紀50年代初,灞橋區灞橋街西頭有個生產隊飼養室,足足有四五個籃球場那麼大,彼時裡面還搭建著一個簡易劇場,時常有來自西安城和外縣的劇團在這裡演出秦腔或眉戶,引得方圓十多里的農民紛紛前來觀看。到了上世紀70年代,電影在農村興起,灞橋街中間最繁華的地段建起一座“灞橋影劇院”。影劇院坐北向南,裡面擺放著城裡一個劇團淘汰下來的長條椅子,一行20多個座位,前後30排,可容納六七百人。灞橋影劇院既是劇院也是電影院,劇團演出一般分早晚兩場,以秦腔為主,我在這裡看過華陰、涇陽、高陵秦劇團演出的秦腔《周仁回府》《三孃教子》《遊西湖》,以及眉戶《李亞仙》《張連買布》等。倘若沒有劇團來演出,舞臺上就掛起幕布,變成了電影院,每天定時放映幾場電影。

灞橋影劇院落成時,我尚在與灞橋街一橋之隔的市34中任教,那時我常約家人或同事去灞橋影劇院看電影,我在這裡看過《我們村裡的年輕人》《李雙雙》《南征北戰》《紅色娘子軍》等。各類電影裡,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戲曲片,比如黃梅劇《天仙配》、豫劇《朝陽溝》等。我是一個秦腔迷,特別愛看秦腔和眉戶,諸如1958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秦腔電影《火熖駒》,1960年和1980年西安電影製片廠拍攝的秦腔《三滴血》和眉戶《屠夫狀元》等,每當灞橋影劇院上映這些經典戲曲片時,我定不會錯過,片中那高亢激昂、婉轉動聽的秦聲秦韻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我至今記憶猶新。電影《火熖駒》的片段中,只見滿園春色、亭臺樓閣;艾謙騎馬飛奔北國報信,殺場救人的情節扣人心絃。電影《屠夫狀元》的故事就發生在我們這,屠夫胡山幾次路過灞橋,救過黨金龍和其母、其妹;後來他又在灞橋上把認賊作父的黨金龍拋於灞河喂鱉。影片中滔滔灞河、依依垂柳,灞橋牌匾再現,那形象生動的景物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格外親切……這是電影特有的效果,舞臺上難以呈現。

上世紀九十年代,灞橋影劇院因經營狀況不佳,日益蕭條,最後只好關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