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熊孩子”多可怕?媽媽:若不是親生的,真想一輩子不見他

每每和周圍人聊起孩子這個話題,總有家長會有一肚子的牢騷,認為現在的孩子

“簡直就一個三無產品”

這個“熊孩子”多可怕?媽媽:若不是親生的,真想一輩子不見他

哪“三無”呢?

無羞恥感:作業做不做無所謂,老師因為他的“不聽話”喊家長,他感覺就和自己沒關係一樣,該吃吃,該睡睡,該玩玩,吃父母的喝父母的認為都是理所應當的!

無理想:整天在家就知道打遊戲,你問他將來想幹什麼,他總是嫌這個累,那個苦,活脫脫一個廢物!

無動力:學習,他不覺得是在為自己,更像是在為父母,整天就想著怎麼玩怎麼盡興!

最近在天涯上,看到一個非常火的貼子,是一位即將上高二的孩子的媽媽,在哭訴自己的“三無產品”!事情是這個樣子的,媽媽的自述:

“你們見過這樣的熊孩子嗎?

早晨起床,我從六半就開始叫,一直起到八點以後。吃飯不吃家做的,看見家裡做好的麵條,就偷偷到掉。穿衣服要穿名牌,不給買,在家裡就各種耍脾氣。

學習,唉別提了,一學習就各種不自在,一會兒上廁所,一會兒去吃東西。還不能說,一說就更不學了。要不就直接趴桌子上裝睡覺。

直接愁死了,這馬上就高二了,還這個樣。真愁死”

這個“熊孩子”多可怕?媽媽:若不是親生的,真想一輩子不見他

隨後,這位媽媽更是發出感嘆“若不是親生的,真相(想)一輩子不見他”↓↓↓

這個“熊孩子”多可怕?媽媽:若不是親生的,真想一輩子不見他

看到貼子後,網友也是議論紛紛!

比如,這位網友就指出:↓↓↓

這個“熊孩子”多可怕?媽媽:若不是親生的,真想一輩子不見他

“應該是青春叛逆期吧,有自己固執的想法和追求,可以在這段時間儘量和他心平氣和的說話,儘量能順著他,過去這一段就好了”

但更多的網友覺得,是家長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

比如這位網友就認為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應該:

這個“熊孩子”多可怕?媽媽:若不是親生的,真想一輩子不見他

“一手胡蘿蔔,一手大棒,我就這樣教育兩個孩子”

甚至有激烈的網友,更是指出還是爸媽打得不夠狠“過去皇帝家的兒子夠金貴吧!為什麼見到皇帝老子就嚇得發抖。打啊,往死裡打,打到他怕為止。皇子真心知道皇帝老子是敢殺的!”

雖然對此類網友的話不敢苟同,但是有一點,網友說得對,這個熊孩子背後的家庭教育肯定是出了問題!

雖然說“人之初,性本善”未必是正確的,但也不一定就是“人之初,性本惡”,其實,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更像是一張白紙。

這個“熊孩子”多可怕?媽媽:若不是親生的,真想一輩子不見他

這張白紙,後來慢慢變成了“熊孩子”,成長的環境因素絕對是關鍵點,而家長日常教育就是關鍵中的關鍵!

那麼,

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會養出一個“熊孩子”來呢?

1.過分的溺愛孩子

都說孩子是家庭的快樂來源,當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身邊的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當然還有八大姑,七大姨等,都將萬千寵愛加孩子一身!

這個“熊孩子”多可怕?媽媽:若不是親生的,真想一輩子不見他

如果不懂得什麼分寸,就會造成孩子從小就養成“小霸王”心理:“家裡家外我最大,其他人都是我的服務生”

像孩子要什麼給什麼、不問是非的包庇孩子、不讓孩子動手,所有的事情全都家長包辦,等等,都是過分溺愛孩子的表現!

當孩子這樣的心理一旦形成,就根本停不下來!孩子越大,就越來改正,父母就越來管得住孩子!

所以,那些潛意識裡抱有“孩子還小,現在任性一點也沒啥,等長大了再管也不遲”這種思想的家長,一定要早早斷了這個念頭!

逛超市遇到熊孩子:

記得上次我在超市就遇到了這麼一個熊孩子(9歲),我本來走的好好的,可是這熊孩子跑過來就給我一巴掌,我當時就火了,走上前去就準備揍他。

當時他媽媽見我過來,看我氣沖沖的樣子,一臉無奈的表情,然後跟我說“你打他,你打他,打他一頓。這孩子,我也管不住了!非要外人來好好收拾他一下”。

這個“熊孩子”多可怕?媽媽:若不是親生的,真想一輩子不見他

我一聽,被氣樂了,沒好意思下手,就走了!但回頭想想,這個媽媽教育孩子是多麼的失敗,自己都管不住孩子了,竟然只能盼著別人來收拾自己的孩子。

所以說,更多的時候,溺愛更像是在害孩子,而這種感覺就像“溫水煮青蛙”,愛的越久,孩子可能毀掉的可能越大!

2.喜歡攀比

現在很多家長喜歡拿自己家的孩子跟人家的比,看見別人家在朋友圈曬孩子成績好,他就曬孩子各種大賽獲得的獎狀獎盃,看見別人家的孩子穿名牌,他就非要給孩子買比別人家更好的······這類家長從來不會考慮給予孩子的東西到底適用不適用!只會考慮,自己不能輸了面子!

這個“熊孩子”多可怕?媽媽:若不是親生的,真想一輩子不見他

有這樣的大人做榜樣,小孩子自然也不好落下!久而久之,小孩子也會養成和別人比的念頭:別人有的我也要有!別人沒有的,我更要有!

這樣的觀念培養的孩子,能不是熊孩子嗎?

3.經常性抱怨

經常發現一些父母,喜歡當著孩子的面抱怨這個,抱怨那個。有的是對生活的抱怨,有的是對工作的抱怨,有的是父母彼此雙方的抱怨,有的是對孩子行為的抱怨······

要知道,一個負能量的父母是不可能養育出一個陽光的孩子的。父母整日的抱怨,只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沒有用”,而自己“特別煩躁”,就會產生逆反心理!

再來說說,之前我遇到過的一個案例:

孩子的媽媽為了孩子預防近視,那是操碎了心,整天在孩子面前嘮叨,遊戲不能玩,手機、電視要少看。

可是呢,孩子壓根就不聽!只要媽媽的手機被他偷到,就會藏在家裡某個拐角“一玩就是一整天”,孩子每個月近視度數都往上增加,最近一查視力“雙眼近視500度”

這個“熊孩子”多可怕?媽媽:若不是親生的,真想一輩子不見他

於是,我就建議這個媽媽不要經常在孩子面前抱怨他玩手機之類的話。

如果孩子想玩手機,你就把手機給他,讓他大大方方的玩,但是每次和他約定一個時間,時間一過就不能玩,必須和自己去戶外運動運動!

這個媽媽在聽取我的建議後,回家做了嘗試,下次再來查視力時,度數沒有再往上漲了

所以說,教育孩子,光靠父母反覆的嘮叨和抱怨,沒有任何用處,反而會導致孩子反感自己,把他推向“熊孩子”!

4.很少陪孩子

當熊孩子出現在自己家裡,當很多人指責父母沒有管教好自己的熊孩子時,很多家長會覺得委屈:“這也不是自己想要的結果”。

這個“熊孩子”多可怕?媽媽:若不是親生的,真想一輩子不見他

但是,父母問過自己沒有,一年365天,我們陪在孩子的身邊是多少時間?

當孩子渴望和父母一起去逛街、一起打籃球···一起做各種親子游戲的時候,我們曾以“忙”的藉口,拒絕過孩子多少次?

孩子在他成長的過程中,尤其是青少年兒童,內心比較脆弱,思想不成熟,更需要父母的給予足夠的陪伴,父母如果常常在孩子的身邊缺失,會讓他們覺得缺少愛,會留下心裡陰影!

你看新聞報道中,報道過的那麼多問題小孩,有幾個不是因為父母平常很少管他們的原因?

5.夫妻關係不和諧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成才成器,每一位家長都為孩子的成長操碎了心。但是父母自身如果出了問題,比如夫妻關係不和諧,經常夫妻之間吵架,甚至大打出手等等,也是會影響到孩子的,造成孩子心理陰影,讓他們變得孤僻、任性、暴躁、甚至自暴自棄!

6.家庭氛圍很差

我有一次去一個同事家做客,就發現孩子爸爸在看書,孩子媽媽也在看書!8歲大的女兒放學回到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把老師佈置的作業完成,然後自覺得去看一會兒課外閱讀,這期間孩子根本沒有提看電視或者玩手機的意思!

這個“熊孩子”多可怕?媽媽:若不是親生的,真想一輩子不見他

而一次去另外一個同事家做客,則是截然相反的。爸爸在玩手機,媽媽在忙著刷屏追劇,10歲大的兒子一放學回到家,書包一扔,就開始玩手機!作業壓根就沒想起來要做,到了晚上10點多,孩子磨磨蹭蹭的寫作業,更要命的是,聽說,第二天老師一查作業,不是這個沒做,就是那個題做得稀裡糊塗,老師都快氣死了!

所以說,家庭氛圍不好,也容易造就“熊孩子”!父母也不能總是把責任推給孩子,自己都沒有給孩子做好榜樣,孩子怎麼能學好呢?

這個“熊孩子”多可怕?媽媽:若不是親生的,真想一輩子不見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