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稈做成育苗基質的步驟,簡單實用的

在農業生產中,蔬菜育苗基質、花卉栽培基質,都離不開草炭,而且用量非常大,然而,草炭是經過數千年的積累轉化而成的,屬於不可再生資源。隨著基質的用量加大,草炭資源逐漸減少,科研工作者經過長時間的研究發現,利用秸稈,經過粉碎髮酵,可以育苗基質和栽培基質,從而來代替日益枯竭草炭資源。

利用廢棄的玉米秸稈生產秸稈基質有機肥,不僅可以減少對草炭的消耗,充分利用解決大量的秸稈資源,而且秸稈轉化成的基質,含有豐富的養分,能夠顯著的提高農作物的品質和產量。

那麼,廢棄的農作物秸稈玉米秸稈等,怎麼才能做成優質的基質呢?秸稈基質的生產技術到底怎麼操作?現在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首先要選擇好場地,最好是選擇背風向陽的地方。北方地區降雨量少,華北華中地區,基本上一年四季都可以露天做。

鮮秸稈的水分含量在60%以上,這個時候就需要把鮮秸稈進行晾曬後再使用。充分晾曬的秸稈後期在水分方面能更好控制含水量。秸稈晾曬時,堆高0.5米,經過2-3天晾曬時間,水分晾曬到30-40的水分就可以了。

玉米秸稈做成育苗基質的步驟,簡單實用的

玉米秸稈

秸稈晾曬到半乾的時候,利用秸稈粉碎機或鍘草機進行處理,粉碎成2-4釐米最合適。秸稈的粗細程度,直接影響到後期基質的製作。如果粉碎的太短太細,發酵腐熟是比較快,但是會減少物料堆捂時候的空隙,透氣性差,容易造成堆體臭。

玉米秸稈做成育苗基質的步驟,簡單實用的

秸稈粉碎

秸稈切碎之後,堆積成5-7米高的大堆,加入RW液體發酵微生物菌、尿素、水,堆垛的時候可以一邊堆垛一邊潑灑微生物菌,1米厚度的時候,加一次尿素和水、微生物,然後再繼續堆垛,再加水、加尿素加微生物菌,如此反覆四五次,堆垛成功。

針對秸稈發酵腐熟的RW液體發酵菌,是經過科學篩選配伍而成的複合微生物製劑,其中有枯草芽孢桿菌、酵母、木黴菌類菌、嗜熱側孢黴等多種微生物。微生物在堆體裡進行分解發酵腐熟,消耗氧氣,放出二氧化碳,同時產生高溫。經過微生物的作用,秸稈裡的纖維素分解成有機酸、醇類物質、二氧化碳和水;半纖維素分解成木糖和多種單糖;木質素分解成腐殖質, 腐殖質是基質營養的儲存庫,也是基質肥力的基礎。

玉米秸稈做成育苗基質的步驟,簡單實用的

枯草芽孢桿菌

秸稈本身的碳氮比是100:1,調節到25:1-30:1時候,是最利於微生物分解發酵的。調節碳氮比也可以加入牛糞、雞糞。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ph值,如果ph值不合適,微生物發酵速度也會比較慢。

接種後第三天開始測量堆體溫度。在堆體50釐米地方插入溫度計進行測量。當溫度在55-70之間時,最適宜微生物的分解。同時殺死病菌、病毒、雜草種子等。當堆體溫度高於75度,要及時翻堆,一般堆捂發酵7天左右翻堆一次。翻堆的作用也是為了讓秸稈裡水分、微生物分佈的更均勻。

玉米秸稈做成育苗基質的步驟,簡單實用的

堆捂發酵7天左右翻堆一次

發酵過程中,注意ph值的監控。微生物發酵分解過程會產生有機酸,這個時候ph值會降低,發酵過程中物料的ph值是呈曲線變化的。發酵到15-30天時,ph值容易變低,這個時候可以加入2-3%的石灰或者草木灰來調節。30-50天發酵完成,發酵完成後,翻堆時溫度不再上升,顏色為褐色、秸稈變得比較柔軟,味道為酸性味道、後期會呈現一種香味或者醇香味。

後期低條跺發酵。這個時候高溫菌失去生存條件,中溫微生物再進一步分解,秸稈基質的低溫腐熟階段或者是陳化階段,用翻堆機翻堆,含水量降低到10%左右,3-5天翻堆,30-50天腐熟好。

腐熟好的基質肥比較蓬鬆,6-8毫米的滾筒篩篩分就可以用了,發酵好的基質ph值6.8-7.5,適宜育苗、栽培基質使用

玉米秸稈做成育苗基質的步驟,簡單實用的

基質肥

育苗時,可以按照秸稈基質30%,草炭土30%,蛭石20%,珍珠岩20%的比例進行添加。土產病害嚴重時,可以全部用育苗基質來代替土壤,90%的基質上面鋪10%的蛭石。可以有效做到儲水保墒提高透氣性保水性的性能。

謝謝大家看完,分享不易點個關注支持,每天都會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種植經驗和技術。有不懂的問題可以留言,我都會一一回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