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要小心背後這9種疾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臨床常見的功能性胃腸疾病,是指持續存在或反覆發生的症侯群,主要包括上腹部疼痛或燒灼感、上腹脹悶或早飽感或餐後飽脹、食慾缺乏、噯氣、噁心或嘔吐等症狀,但上消化道內鏡、肝膽胰影像學和生化檢查均未見明顯異常。

我國健康體檢者(15-75歲)中,FD患病率為23.5%,

意味著平均每5人就有超過1人存在FD。

但是,如果同樣存在上述症候群,而胃鏡、肝膽影像學有異常的,則叫器質性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要小心背後這9種疾病

以下這些疾病也會出現消化不良症狀


臨床上,多種疾病可以表現出消化不良的常見症狀,需進行鑑別診斷。

1、慢性胃炎

特點:有進食誘因,受情緒影響小


慢性胃炎的症狀也以上腹部不適、疼痛、上腹飽脹為主,常發生於餐後,或餐後加重,並伴有噯氣、早飽、食慾下降、上腹隱痛或灼痛、噁心嘔吐等,多規律反覆地發作,其症狀與體徵均很難與FD鑑別。但慢性胃炎症狀可有進食誘因,受情緒因素影響較少,部分患者有長期應用損傷胃黏膜的食物及藥物的病史。

此類患者最好行胃鏡檢查,若發現胃黏膜明顯充血、糜爛或出血,甚至隆起糜爛及萎縮性改變,則應診斷為慢性胃炎。


2、消化性潰瘍

特點:多為週期性和節律性發作


臨床上,消化性潰瘍除典型的節律性上腹部疼痛外,也可以表現為上腹飽脹、噯氣、反酸、燒心、噁心、嘔吐、食慾減退等消化不良的症狀,且可多年反覆發作。但在消化性潰瘍患者,這些症狀多有明顯的週期性,多於秋冬及冬春季節交替時發生;也會有節律性,胃潰瘍多於進餐後半小時左右發作,十二指腸球潰瘍多於餐前空腹時發作,或夜間凌晨時空腹疼痛,與情緒等因素無明顯相關性。

若有此類規律性腹痛,應行內鏡檢查,若能觀察到潰瘍病灶可明確消化性潰瘍的診斷。

消化性潰瘍反覆發作可有併發症的發生,如黑便提示消化道出血,嘔吐隔夜宿食提示幽門梗阻,若伴隨腹肌緊張的體徵提示潰瘍穿孔,若伴隨報警症狀提示胃潰瘍惡變應及時行胃鏡檢查。


3、胃癌

特點:常伴有消瘦、乏力、貧血


胃癌早期常無特異的症狀,但隨著腫瘤的不斷增長,影響到胃功能時會出現消化不良的類似症狀,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上腹部疼痛或不適感、食慾減退、噁心、嘔吐等。

但胃癌的發病年齡多>40歲,會同時伴有消瘦、乏力、貧血等提示惡性腫瘤的所謂“報警”症狀。通過胃鏡檢查及活組織病理檢查不難確診胃癌。


4、糖尿病性胃輕癱

特點:有糖尿病史,胃排空延遲、自主神經受損


糖尿病性胃輕癱是糖尿病胃腸神經病變常見的症狀。臨床表現為慢性胃炎、胃弛緩與胃瀦留,典型症狀為反覆的腹脹、早飽、厭食、噯氣、噁心、嘔吐、體重減輕,症狀通常在餐後較為明顯,嚴重者可於餐後數小時仍嘔吐大量食物,症狀持續反覆,不受情緒影響,症狀可進行性加重,多伴隨長期的糖尿病病史及糖尿病在其他系統的併發症表現。

X線鋇餐和胃鏡檢查可無明顯黏膜損傷,但可有較多隔夜食物瀦留於胃內。

胃排空的延遲、自主神經受損可診斷胃輕癱。

消化不良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要小心背後這9種疾病


5、胃粘膜脫垂症

特點:反覆間歇性上腹疼痛


胃黏膜脫垂症最常見的臨床症狀是上腹部疼痛,並無消化性潰瘍的節律性或夜間痛的特徵,部分患者有腹脹、噁心、嘔吐、體重減輕等症狀。症狀可反覆,上腹痛由於脫垂間歇出現症狀亦可呈間歇性。

本症抑制胃酸藥物不能緩解,但可因體位變換(左側臥位或床腳抬高)所緩解。

診斷主要依靠X線鋇餐檢查示十二指腸球部有“蕈樣”或“傘狀”缺損陰影。


6、慢性肝損傷

特點:有肝損害病史和症狀


慢性肝損傷是常見病,常無臨床症狀,部分患者可能會有乏力、噁心、食慾不振、腹肋脹滿等表現,多無上腹痛、上腹脹、早飽等消化不良常見症狀,後期發展成為肝硬化及肝癌風險高,嚴重威脅人類健康。

這些患者可能會有飲酒、用藥、肝炎等既往病史,後期若發展為肝硬化,會有黃疸、肝掌、蜘蛛痣、腹腔積液、腹壁靜脈曲張等體徵,可與FD等鑑別。

肝功能、腹部B超等可協助診斷。

消化不良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要小心背後這9種疾病


7、慢性胰腺炎

特點:油膩食物後出現脂肪瀉


輕度胰腺炎可無明顯臨床症狀或僅有輕度消化不良,而中重度慢性胰腺炎可有多種臨床表現,主要有反覆發作性腹痛、腹瀉、糖尿病等胰腺內外分泌功能不全以及併發症的表現。體徵表現為腹部壓痛與腹痛程度不相稱,多僅有輕度壓痛。

因此與FD有時不易區別,但此類患者多進食油膩食物後腹痛及腹瀉發作頻繁,且腹瀉為脂肪瀉,可助鑑別。

胰腺增強CT及磁共振膽胰管造影等可協助明確診斷。


8、慢性膽囊炎

特點:吃油膩食物後上腹痛明顯加重


慢性膽囊炎可長期無症狀,也可出現反覆的上腹飽脹、噁心、噯氣等消化不良症狀,但多伴厭食油膩,症狀發生於進餐後,油膩飲食後症狀明顯加重,多為右上腹部或中上腹疼痛,可放射至後背部及右肩部,有時還有右肩背不適或在夜間或晚餐後右肩部疼痛等症狀,與消化不良不同。

腹部B超、口服膽囊造影、CT等影像學檢查多能發現膽囊炎徵象,可與FD鑑別。


9、膽石症

特點:有相關膽囊結石病史


多數膽石症患者並無臨床症狀,若合併有慢性膽囊炎症,可出現反覆的上腹飽脹、噁心、噯氣等消化不良症狀。但患者多有相關膽囊結石病史,且症狀與油膩飲食等相關,可急性發作劇烈腹痛,抗感染、控制油膩飲食有效,可與FD相區別。

腹部B超、口服膽囊造影、CT等影像學檢查多能發現膽囊結石和(或)膽囊炎徵象,可與FD鑑別。

消化不良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要小心背後這9種疾病

總結


總之,消化不良是一種臨床常見病,對有“報警症狀和體徵”且年齡大於40歲者,必須進行徹底檢查直至找到病因,以免誤診、漏診。

>40歲,近期出現消化不良症狀,有消瘦、貧血、嘔血、黑便、吞嚥困難、腹部腫塊、黃疸等,消化不良症狀進行性加重。

年齡<40歲且無“報警症狀和體徵”者,可以從症狀上初步與器質性疾病相鑑別。

若無器質性疾病的提示,可經驗性治療2~3周觀察症狀。

若有相關器質性疾病的提示,應針對性地選擇檢查如血常規、尿常規、大便隱血試驗、血沉、肝功能試驗、胃鏡、腹部B超(肝、膽、胰)等協助明確診斷,指導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