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尼拔的戰爭,翻越阿爾卑斯山

儘管時間已經過去了2200多年,但是漢尼拔究竟是在哪裡翻越的阿爾卑斯山,至今為止眾多學者仍然在努力探索。目前來說主要有六種說法,在古代有兩種說法。

關於翻越阿爾卑斯山的歷代說法

希臘歷史學家波利比烏斯認為漢尼拔翻越的地點是在現在的聖伯爾納鐸山,羅馬歷史學家李維則認為是在聖伯爾納鐸山以南的蒙吉內夫羅。

按照波利比烏斯的說法,漢尼拔離開格勒諾布爾之後,行軍路線轉向東北,從海拔2110米的聖伯爾納鐸山進入意大利,自北攻入都靈。

按照李維的說法,漢尼拔向正東方向前進在海拔1854米的蒙吉內夫羅翻越阿爾卑斯山之後,沿蘇薩的峽谷,向東攻入都靈。

漢尼拔的戰爭,翻越阿爾卑斯山

在阿爾卑斯山上艱難的行軍

拿破崙曾經說過,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真正的困難應該是象群翻過山。在歷史上,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後,凱撒曾經在160年後帶兵翻越過阿爾卑斯山,只是與漢尼拔方向相反,是從意大利出發。

就各家的說法而言,拿破崙的說法顯然最具有權威性,因為拿破崙與漢尼拔一樣都是軍事大家,且都實際翻越過阿爾卑斯山,拿破崙曾經帶兵翻越過,所以路途中真正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他心中是最為清楚的。因此我們也可以想象,實際上帶著大象翻越阿爾卑斯山才是漢尼拔真正困難的地方。

自古以來,山地民族大多封閉多疑,儘管漢尼拔的大軍已經到了阿爾卑斯山的山腳下,但是真正影響漢尼拔大軍的並不是高山,而是居住在山上的高盧人,他們明顯帶著敵意,手持著刀劍,隨時會衝出來和漢尼拔的大軍交戰。

上山

漢尼拔不喜歡做無謂的犧牲,來到阿爾卑斯山腳下的時候,他主動用金錢去籠絡了當地的高盧部族,他告訴高盧人,自己不是來攻打他們的,而是要路過這裡,他的目標是羅馬人,並不是高盧人,不少高盧部族被他的誠意所感動,在漢尼拔大軍上山的時候主動送來了毛皮斗篷,給他們防寒保暖。這些物資對於漢尼拔來說是雪中送炭,但是對於他來說最為重要的還是要確定上山的路線,對於高盧部族的人,漢尼拔並不是完全信任的。

漢尼拔的戰爭,翻越阿爾卑斯山

寒冷是翻山最大的障礙之一

開始上山後,漢尼拔命令大象走在最前面,用於嚇唬高盧人,讓他們不要試圖靠近行進中的隊伍。橫渡羅納河的時候有些大象落入了水中,此時尚存30頭大象。緊跟在象群后面的是運輸糧草的輜重隊和步兵軍團。後衛由騎兵擔任了,漢尼拔走在他們的中間。有山民不相信他們只是純粹的路過,認為他們是入侵的隊伍,在懸崖上堆起了石塊,在他們路過的時候一塊塊地推了下來。也有人在轉角的地方設了埋伏,在他們路過的時候突放冷箭。每當這個時候衝在最前面的總是總指揮漢尼拔。

此時的山上雖然只是9月,但已經堆起了雪,不知道是否是第一次看到大象,高盧人嚇到了,沒有直接攻擊漢尼拔大軍。但是阿爾卑斯山對於生在南國的大象來說非常不適應,象群也經常狂躁不安,安撫他們的騎手也是第一次走這樣雪花紛飛的地方,更可怕的是山上有些路非常地狹窄,一個不小心就會落入萬丈深淵。

漢尼拔的戰爭,翻越阿爾卑斯山

翻越阿爾卑斯山,是史上最為艱難的行軍之一了

大象憑著動物的直覺一直猶豫不前,全靠後面的步兵推著它們前進,這樣一來落入山谷的概率就大為增加,失足的大象會連帶側翻的輜重帶著士兵一起消失在谷底。每次山下傳來絕望的叫聲的時候,也讓遠處的士兵心中不禁感到膽寒。

山上沒有提供宿營的地方,也沒有讓部隊歇腳的地方,當他們找到了山上山民用的臨時避難所或者要塞的時候會覺得這簡直就是神的恩賜。很多時候找不到合適的地方搭建帳篷他們只好燃起篝火,用帳幕裹住身體抵禦寒冷。即便這樣也無濟於事,漢尼拔身先士卒,他和僱傭兵一起吃冷凍的食物,與僱傭兵睡在一起。他比僱傭兵要辛苦的多,他還要統籌考慮全軍的運作,並對各種突發狀況迅速做出判斷。

上山後的第九天全軍才登上了山頂,此刻馬匹和大象都已經精疲力盡。幸好山頂有一塊空地可以休息,漢尼拔下令全軍休息兩天。儘管得到了休息,但全軍的士氣依然低落,於是這位29歲的司令官指著東方給大家鼓起,發表了即興演說:

哪兒就是意大利。只要我們進入意大利,就意味著我們站在了羅馬的城門前。接下來,我們走的是下坡路,下了阿爾卑斯山,我們只需要一兩次戰鬥,意大利就會投降,我們將會是意大利的主人。

於是士兵們低落的情緒一下子就調動了起來,不知道是不是看過歷史史實,當2000年後拿破崙帶領大軍翻越阿爾卑斯山,到達山頂的時候,他也同樣發表了演說,對著士兵,他也講了同樣一番話。(英雄所見略同)

漢尼拔的戰爭,翻越阿爾卑斯山

2000年後的拿破崙也曾經翻越過這裡

下山

其實,下山比上山還要難。拿破崙對此也是深有體會。作為兩位幾乎從同一側翻越阿爾卑斯山的軍事大家來說,很多時候他們對於阿爾卑斯山的看法,都是驚人的相似。

漢尼拔的戰爭,翻越阿爾卑斯山

狹窄的道路會經常有墜下深淵的大象和士兵

下山的時候,高盧人已經明白他們只是路過不是要進攻他們,襲擊事件也就明顯減少了。但是這個時候的阿爾卑斯山已經進入了冬季,寒冷一天比一天嚴酷,路上都結了冰,在冰路上走,別說是大象,就算是人也要萬分地小心。為了等待開路的士兵敲開冰凍的路面,全軍也不得不經常停下前進的腳步。冰雪上又落了新雪的地方更為危險,敲開了地面上的第一層冰,以為可以走了,但是剛把步子邁上去,就被下面的冰所滑倒,路上還經常遇到雪崩,一旦發生雪崩前面的路就會被堵住,全軍又不得不停下來,有時候甚至一整天都挪不動步子。還有些地方極為狹窄,只有人和馬能夠通過,輜重和大象根本無法通過,這個時候就只能在峭壁上面拓寬路面。耐不住寒冷和疲勞一頭栽在地上起不來的人以及失足墜入深淵的人,比上山的時候還要多,好幾頭大象都遇到了與士兵相同的命運。

漢尼拔從開始攀登阿爾卑斯山到從山上下來,據說一共用了15天的時間,根據漢尼拔自己留下來的記錄,從阿爾卑斯山上下來後,他還剩下步兵2萬人,騎兵6000人,合計2.6萬人。渡過羅納河的時候,全軍4.6萬人,翻越阿爾卑斯山,他付出的代價是損失了2萬人,從走下比利牛斯山開始到阿爾卑斯山,一路上漢尼拔留下了多達3.3萬具屍骸。

漢尼拔的戰爭,翻越阿爾卑斯山

一路上艱難重重,這需要極大的意志才能完成此等壯舉

他在嘗試著前人沒有做到的偉業,但是付出的犧牲也是巨大的。

從卡塔赫納出發到下了阿爾卑斯山,一共用去了4個月的時間,下了阿爾卑斯山是一片開闊的峽谷。漢尼拔命令全軍休息,這一歇,就是15天。

參考文獻:《羅馬人的故事》 鹽野七生

ADCOCK,F.A.,The Roman Art of War under the Repiblic,Cambridge,1940.

ASTIN,A.E.,Scipio Aemilanus,Clarendon Press,Oxford,1967.

AYMARD,A.&AUBOYER,J.,Roma e il suo impero,Firenze,1958.

BADIAN,E.,Foreign clientelae 264-70 B.C.,Oxford,1958.

BARBAGALLO,C.,Classi,partiti e legge nella repubblica romana,Pisa,1974

CICCOTTI,E.,La guerra e la pace nel mondo antico,Torino,1901.

EARL,D.C.,Tiberius Gracchus:A study in Polotics,Latomus,Bruxelles,1963.

HALL,U.,Notes on M.Fulvius Flaccus,1977.

ROMANELLI,P.,Storia economica e sociale dell'impero romano,Firenze,1933.

ZANCAN,P.,Mitridate Eupatore,Venezia,193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