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商會垂死掙扎,光是活著就已經竭盡全力

辦個商會有多難?從商會註冊、會長選舉、秘書長培養、人才招聘、發展會員、收取會費到組織活動等等,都是一個個棘手的“難事兒”

。把困難列舉出來,目的讓大家對商會有一個清晰、全面、立體的認識,不為困難找理由,要為成功找方法。這次我們就逐一探究一下,看看都有什麼方法,來解決商會那些“難事兒”。

90%的商會垂死掙扎,光是活著就已經竭盡全力

01

商會註冊並不難,關鍵要具備最起碼的條件

有不少人腦子一熱,或持有某種商業目的,就想成立商會或協會、促進會、聯盟等社團,諮詢過民政部門兩次,就抱怨註冊太難了,條件太苛刻了。其實國家取消了註冊行業協會商會(其它是: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等四類社會組織,必須要有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的環節,而是直接向民政部門依法申請登記。

這也就意味著,和以往相比就等同於沒有了門檻。事實上,能夠符合四類社會組織發起人的單位,可謂多不勝數。民政部門設定的必要辦公場合、運營經費、專職人員、不少於30家會員數量等硬性條件,實際上只是劃定了一個“初級標準”和“基本底線”,如果作為發起人連這些條件都不夠,即使“僥倖”註冊成功,商會的未來也會困難重重。

90%的商會垂死掙扎,光是活著就已經竭盡全力

02

誰當會長都可以,只是大家的要求比較高

如果從理論角度和社會評價來判斷,商會會長被賦予了很多標準。大家心目中的會長往往接近完美,無論個人的學識、修養、眼光、格局、思路、境界,還是自身企業的性質、規模、歷程、文化。其實這只是社會和公眾的“一廂情願”,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商會也沒有完美的會長,甚至還有不少會長讓人“大跌眼鏡”。

商會不論大小,會長的唯一性、稀缺性、代表性,讓人們寄予了過高的期望。會長是可以學習的和培養的,誰都可以當的。發起人式、選舉式、任命式、自薦式等幾種路徑,都有可能成為會長。所以說,當會長並不複雜,只是大家的要求過高,只有全部滿足或部分滿足大家的要求,才會知難行易、心想事成。

90%的商會垂死掙扎,光是活著就已經竭盡全力

03

秘書長是一個熱點崗位,做好需要四點

秘書長(專職)之難,難在責權利不匹配、不對等。會長是解決商會遠近的問題,秘書長是解決商會好壞的問題。商會好不好,就看秘書長。做好了,功勞是會長的、是大家的、是集體的。做不好,主要責任都在秘書長一人。

商會秘書長要做好四點:一是不可替代性。相同一個事情,換作他人,就做不好、做不圓滿,甚至做不成。要同時具備或部分具備:號召力、策劃力、組織力、協調力、執行力等五種能力。二是綜合能力。這是一種集大成的能力,有人總結“官場”四個字:寫、說、喝、捧。商會秘書長不僅要做到四個字,還要會:聽、玩、走、聚、治。三是學習力。學習力就是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和學習能力的總和,沒有學習力就沒有競爭力。

四是高情商的擁有者。情商的價值是無量的,情商伴隨著商會工作的全部。

90%的商會垂死掙扎,光是活著就已經竭盡全力

04

用“不求我有,但求我用”,破解商會人才困局

“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商會都希望能招聘到頂級的人才,又希望不發工資,少給工資,或給“雞肋”待遇,造成了商會招不到人、招不到滿意的人,招到了,又留不住。目前解決方法主要是從“老、青、中”群體裡來,老:離退休公務員群體;青:年輕的剛畢業的學生群體;中:會長或常務副會長企業的部門(中層)負責人。

有的社會組織,用“不求我有,但求我用”來破局,首先探索“以崗定薪、以績定獎、按勞取酬”的薪酬體系,提供明確的成長空間,設置多層次、多類型的員工職業成長階梯。其次以平臺為核心,打造人才池。從志願者團隊中招聘的專職人員,比通過社會化渠道招聘的員工穩定。因為大家的價值觀與理念的趨同。不同組織間也可以搭建資源整合的平臺,緩解商會高端人才、特殊人才、專業人才不足的問題。

90%的商會垂死掙扎,光是活著就已經竭盡全力

05

發展會員也不難,要看有多少潛在會員供你發展

會員問題是頭等大事,尤其是新註冊成立的商會。隨著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省級行業協會商會在近十年內,有了“普及性、填空式、覆蓋式”發展。對於全國性和省級商會來說,會員發展並不難,因為企業基數足夠大。

而新成立的地市級、縣區級商會,還有鄉鎮街道商會、樓宇商會,潛在會員基數固定的情況下,有多少空間供你發揮,有多少時間讓你揮霍?不同層級的商會在發展會員方面,方式方法技巧,都不一樣。河水是流淌的,井水是靜態的。一定要著眼長遠、慎之又慎。

90%的商會垂死掙扎,光是活著就已經竭盡全力

06

無論你再討厭會費,都要面對它、“研究”它

商會會費不會消亡,會費意味著責任、付出和基本門檻,也是商會“職位等級”的重要砝碼。會費區分等級,等級對應權利,權利意味著責任,有責任就要有付出。商會會費必須光明正大、理直氣壯、合情合理合法地收取。

會員該繳的不繳,意味著退會,可以終止服務;商會該收的不收,或收不上來,則是商會工作不力,為會員服務不夠。保持會費收支平衡或持續增加會費收入,是衡量商會秘書處工作績效的重要指標。

90%的商會垂死掙扎,光是活著就已經竭盡全力

07

商會沒有永遠的會員,只有永遠的服務

商會的“產品”就是服務,無法質量追溯,難以量化,更談不上標準。商會服務適用於模糊控制理論,更多的是一種感覺。人對了,感覺對了,一切都對了。新時代環境下,商會服務既要跟進時代發展,又要融合諸多需求,越來越多地向標準化、程序化方面發展。

一是解決會員普遍性和共性的問題,通過平臺搭建、資源嫁接、關係互動、項目合作,謀求共贏。二是提供定製化服務產品,提供會員個體的差異性問題解決方案,進行精準服務,“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尤其是急事、難事、麻煩事,一次雪中送炭,勝過十次錦上添花。

90%的商會垂死掙扎,光是活著就已經竭盡全力

08

凡是感覺活動難的商會,都是負責任、有擔當的商會

時令化、同質化、程式化是商會活動普通現象。如果感覺到開展活動難,說明這個商會是負責任、有擔當,真正為會員考慮的商會。只有不滿現狀、挑戰傳統、改變過去、勤于思考,讓活動不斷創新、超越、走心,讓會員有“儀式感、參與感、存在感、認同感、獲得感、歸屬感、成就感”,才能凸顯商會的作用和價值。

把活動做好也不難,把每一場活動都作為年終最後一場來做,圍繞主題、形式、內容、時間、地點、人物(嘉賓)幾個要素,就會盡善盡美。一場活動的完美謝幕,只是另一場的起點。要做到持之以恆、常做常新,不斷地從勝利走向勝利。

90%的商會垂死掙扎,光是活著就已經竭盡全力

09

只有破產倒閉的企業,沒有資不抵債的商會

有些商會喊出,打造一個永不收會費的商會,那麼“零會費”商會靠什麼活著?以商養會,以會促商。目前,以商養會路徑有四種:開辦實體企業型、成立基金或參股投資等資金主導型、商務合作和項目合作型、利用平臺服務獲取收益型。對於省級商會及省級以下商會組織來說,四條路都在“摸爬滾打”的階段,成功者極少,無法複製和經驗推廣。其成功的案例基本都在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層面(這也是離岸社團、山寨社團和非法組織,重點關注的地方)。

企業就是企業,商會就是商會。把商會做成企業,靠商會放大商業行為,淡化社團性質,一心鑽到錢眼裡,本身就是本末倒置。商會的功利性、商業味太濃,則對商會的磁場效應“消磁”,吸引力下降或無引力。退一萬步說,全國數以萬計的商會,只有組織建設、治理能力、換屆選舉等方面出過重大問題,幾乎看不到有資不抵債的商會。商會有多少錢辦多少事兒,沒有錢也一樣辦事兒。

因此,商會的家底厚薄、經費多寡並不是核心。核心是人,不是錢。

90%的商會垂死掙扎,光是活著就已經竭盡全力

10

學會欣賞自己,商會活著就是成功

全國真正“一流”的商會宛若金字塔尖,少之又少。最大的未必最好,最多的未必最強。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商會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都是正常的、合理的、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從一紙批文到一個社團,從一盤散沙到一呼百應,從幾人醞釀到民主辦會,從無力到聚力,從孤島到通衢,從情感到規則,從大政府到大社會。

商會的出現,是社會進步的標誌。商會的成熟,是社會治理的成功。商會“有”比“無”好,“多”比“少”強,“大”比“小”優。任何一個商會都不容易,任何一個商會會員都值得尊重,任何一個從事商會的工作者都是這個時代的“推動者”。

任何困難都是前進者的墊腳石,方法總比困難多。真心地祝福天下所有的商會,都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90%的商會垂死掙扎,光是活著就已經竭盡全力

欄目總編 | Tim Wang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