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社交之路,終究要靠他們自己去闖

閱讀,

是一種習慣,

是一種具有美感的人生方式。

讓孩子愛上閱讀,

從親子共讀開始……


在這裡,

我們為您挑選書單;

在這裡,

我們教您如何閱讀;

在這裡,

讓您和孩子愛上閱讀……


孩子從走出家門開始,幾乎都會遇到與人交往的問題。為什麼有的孩子天生“自來熟”,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和別的小朋友玩成一片;可有的孩子卻顯得“不合群”,不跟人打招呼,遇人往後縮,總是一個人默默玩,很難跨出第一步,沒法加入其他小朋友。


出現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首先是天生性格使然,性格有外向、內向之分,但無好壞之別。


只是內向型的孩子更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對外面的世界沒有那麼關注。與他人交往時,表現得比較慢熱、很難主動跨出第一步。想要他們突破自己,事前需要多鋪墊,需要大人多鼓勵、多引導。


除了性格的內外向之分,孩子的社交煩惱,其實一點都不少:

1、兩歲的時候,剛剛產生自我意識,還不懂得與他人分享,於是經常被大人誤解:“這孩子咋這麼小氣呢?連個玩具都不願意分享……”

2、他討厭自己和別人不一樣,黑了點,白了點,胖了點,瘦了點……某個算不上缺陷的特點,都有可能成為自己格格不入的原因。

3、到了幼兒園大班,群體中就會有孩子被孤立,原因可能只是他得罪了孩子王,怎麼辦?

4、孩子打人了,孩子被打了,各有各的煩惱,到底該怎麼辦?


孩子需要發展社交,他需要在“叢林”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孩子遇到了什麼困難?如何幫助他?


當孩子長大,你不得不去思考這樣的話題。然而,很多父母至今都沒想明白這個問題,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不合群,為什麼不被人接納,甚至有時候,自己都有些討厭自己……


3歲以後的孩子,就不得不面對社交問題,心理學家認為,人生所有的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這是成年人尚未弄懂的問題。今天這份社交書單,或許它可以先治癒你,幫助到孩子們。

孩子的社交之路,終究要靠他們自己去闖

《不吃肉的霸王龍》


關鍵詞:我和大家不一樣,但我決定做自己

孩子的社交之路,終究要靠他們自己去闖

霸王龍雷金是一頭不吃肉的恐龍,他在食肉的霸王龍群體裡顯得格格不入。當其他霸王龍津津有味滴地咀嚼著多汁的牛排的時候,雷金卻吃脆脆的胡蘿蔔蛋糕!小夥伴們嘲笑他,爸爸媽媽也責備他,雷金決定離家出走開始尋找新的生活。

孩子的社交之路,終究要靠他們自己去闖

這首先就給父母提出了一個拷問,

你能無條件接納自己的孩子嗎?小到兒子愛粉色,大到女兒是不婚者,亦或同性戀……總之,他和你期望的不一樣,和身邊大多數人不一樣,你還能無條件接納TA嗎?


是的,霸王龍雷金並沒有打算放棄自己,而變成一隻吃肉的霸王龍,他堅信這個世界上有人能接納愛吃素的霸王龍,也相信自己,雖然吃素,但並不弱小!


尋找新的朋友,並不容易,路途遙遠而艱險……


雷金離開後,他的家人朋友開始反思,雷金是吃素,可是他因此妨礙別人了嗎?相反,他幽默熱心,給大家帶來的全是快樂。他們逼迫雷金變得和自己一樣,真是多麼的愚昧可笑。他們決定出去找回雷金,卻不想在尋找的路上,遇到危險陷入困境,意外之中,雷金突然出現,救了他們。


雷金沒有計較過去,在危險面前毫不猶豫挺身而出,憑藉自己強大的力氣救了身處困難中的夥伴。

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他讓每個人都得到思考。

這本書正是教會所有人,學會接納和自己不同的別人,也讓與眾不同的孩子,學會接納自己。

孩子的社交之路,終究要靠他們自己去闖

孩子的社交之路,終究要靠他們自己去闖

《不可思議的朋友》

關鍵詞:與眾不同、等待、理解、友誼

孩子的社交之路,終究要靠他們自己去闖

“合群”這個詞大家肯定常見,這個詞也常常被用在大人的社交場景中。而丹尼斯看起來就有些“不合群”。

孩子的社交之路,終究要靠他們自己去闖

孩子的社交之路,終究要靠他們自己去闖

我們都知道,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可是“不合群”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依然是個不折不扣的貶義詞,作為父母,當你聽到老師說你孩子在學校不合群時,是何等的焦慮?


繪本中,丹尼斯表達自己的方式很特別,想要理解他需要擁有想象力,但不是每個人都願意這麼麻煩,所以其他人都不理解他。他覺得自己很孤獨。


不得不說,特別的人,往往有些孤獨,但學會享受孤獨,也是人生重要的一課,尤其有自己獨立見解和思維的人。木心說,一個孤孤單單的人才是真正的精神貴族,孤獨更是一種力量。


但特別的人,並不意味著沒有朋友,只是,他們沒有那麼多人懂他,沒有那麼多的知心朋友。


繪本中,喬伊就是那個懂丹尼斯的人,他們不用說話,喬伊就能理解丹尼斯的表達,從此,他們也成了好朋友。多麼美好啊。

丹尼斯和喬伊之間的默契和快樂,來自於他們在用同樣的方式來看世界。這是種被理解、被共鳴的快樂。雖然懂他的人不多,但一個足矣。


如果我們獨特的小孩,都能堅持愛自己,就一定會吸引那個相同的人成為自己的朋友。


我也是一直這樣告訴小潘潘,你堅持你的熱愛,就總有一天,能吸引到相同的人,成為你的朋友。有一天,我在和孩子的溝通本上,看到他寫下:媽媽說,喜歡歷史就會有愛歷史的朋友,是真的。


當你的孩子與眾不同,教育他要善良,關愛他人,但不要教他放棄自己,迎合他人,堅持自己,總有懂的人被他吸引的!

《小狼孩史蒂夫》

關鍵詞:個性和集體

孩子的社交之路,終究要靠他們自己去闖

這是一個更難的難題,對一些“特殊”孩子來說,很棘手,但這是一本前所未有的好書!

史蒂夫和所有孩子都不同,他由狼媽媽養大的,啊,請容我再說得現實一點,這位狼媽媽看起來有些熊啊,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她教出來的孩子,沒有什麼規矩,好鬥(打架)、欺負弱小、習慣捉弄人(調皮搗蛋)、不懂人類的規矩……啊,你就說,這熊孩子怎麼辦?

我們或許能理解他,因為他是被狼媽媽養大的啊,可是換作人類的孩子呢?呵呵,我覺得後果很嚴重,他媽媽也將揹負巨大的壓力。

入學前,這位狼媽媽說:“我知道,你對上學這事有點兒擔心。雖然和人類相處不太容易,但你只要做自己就好了。媽媽相信,你一定會過得很開心”。

然後,他去了學校,後果你懂的……

胡亂嗷叫,擾亂課堂秩序、破壞公共物品、無端攻擊其他孩子、惡意捉弄其他孩子、吃活生生的小動物……這樣的小孩你能接受嗎?我相信,沒人能接受。

孩子的社交之路,終究要靠他們自己去闖

第一天上學,史蒂夫就帶回來一張紙條:

孩子的社交之路,終究要靠他們自己去闖

完全在意料中啊,太正常了。


但是狼媽媽沒把他打一頓,而是告訴孩子:“你能做自己,我很高興”“不過,你也可以試著與別人和平相處,不是嗎?”(這要是現實中,這種媽媽該被遊街吧哈哈哈)


然而第二天,他吃了同學的作業本,霸佔公共場合的滑滑梯、破壞老師的筆記本、還去馬桶喝水……

孩子的社交之路,終究要靠他們自己去闖

老師不得不去他家裡家訪。那一天,史蒂夫也感覺很沮喪。


狼媽媽依然沒有打他一頓,而是繼續告訴他:“史蒂夫,每個孩子都得去上學,我相信你一定能適應。現在,去好好洗個澡吧!”


史蒂夫想了又想。

孩子的社交之路,終究要靠他們自己去闖

第二天,他再去教室時,大家驚慌失措,對史蒂夫感到很害怕。


正在這時,大家發現班級裡的寵物倉鼠雷吉不見了。


突然,史蒂夫狼一般的本能啟動了,他嗅著鼻子到處爬,爬過桌底、大廳、自助餐廳、最後找到冰箱,找到了寵物倉鼠,全班都歡呼了起來,多虧了史蒂夫!


史蒂夫終於明白了媽媽的話,什麼叫“融入集體”。

孩子的社交之路,終究要靠他們自己去闖

孩子的社交之路,終究要靠他們自己去闖

是的,他與眾不同的個性,給集體帶來了完美生命力,他真的既可以做自己,又可以融入集體!!


看到最後,眼淚都要流下,多少人類父母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啊。

孩子的社交之路,終究要靠他們自己去闖

這本書真正給到我很多啟發,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孩子,他們看起來“很熊”,沒什麼規矩,媽媽看起來也像個“熊媽媽”,一點都沒有威嚴,不兇不吼。怎麼辦?


狼孩子史蒂夫還好有一個狼媽媽,她只是先講了幾次道理,但是講道理就有用的話,教育就太簡單了,孩子始終不明白怎麼“做自己又融入集體”。


直到有一天,他發現,可以用自己的“特殊一面”去“幫助他人”,這樣就能融入集體!


多麼簡單的道理,可是孩子卻一定要經歷了才會懂。

《我是彩虹魚》

關鍵詞:孤獨、分享、幸福



孩子的社交之路,終究要靠他們自己去闖

彩虹魚是整個海洋中最美麗的一條魚,他有著彩虹般閃閃發光的鱗片,有著別人都想擁有的漂亮的外表,但卻總是孤零零一個人,沒有朋友,也不快樂。


彩虹魚怎麼也想不明白,大家為什麼都不喜歡接近他呢?直到有一天,他把自己的煩惱告訴了章魚奶奶,章魚奶奶對彩虹魚說:


“海浪把你的事情都告訴我了。我建議你把你的閃光鱗,分給每條魚一片。這樣一來,你雖然不是一條最美麗的魚了,但你卻能體會到 什麼才是幸福,如何獲得幸福。”


彩虹魚小心翼翼、小心翼翼地把一片最最小的鱗片,送給了小藍魚。


“謝謝!太謝謝了!”


“咕嘟咕嘟......”小藍魚開心地吐出了一串泡泡。把閃光鱗貼到了自己那藍色的鱗片當中。


彩虹魚的心中湧起了一種奇妙的感覺。


他久久地凝望著小藍魚閃動著的新的鱗片,在水裡游來游去。


小藍魚閃動著鱗片在海里這麼一遊,彩虹魚立刻就被別的魚團團圍住了。


誰不想要一片閃光鱗呢!


彩虹魚送了一片又一片,越送心裡越快樂。身邊的海水都銀光閃閃了。說不出為什麼,他就像回到了家裡,和大家在一起非常快樂。


終於,只剩下最後一片閃光鱗了。彩虹魚把自己最寶貴的東西都分給了大家,可他卻覺得非常幸福。


書中的“彩虹魚”就像是我們身邊的一個小夥伴,他並不完美,會犯各種各樣小朋友也容易犯的小錯誤,但總是努力去嘗試和學習……

《大衛不可以》

關鍵詞:規則

孩子的社交之路,終究要靠他們自己去闖

這是本非常受孩子歡迎的圖畫書,曾經得到1998年的凱迪克榮譽獎。作者及繪者大衛·香農 (David Shannon) 以自己小時候製作的圖畫書為藍本,刻畫出一個調皮搗蛋的小男孩兒形象。

大衛最常聽到的話就是“不行”、“不可以”,書裡列舉出媽媽禁止他做的事情,不過不是用文字,而是用大面積的圖畫模擬各種情境,孩子們從大衛身上看到了自己,進而產生共鳴,大人也會發現自己就像大衛的媽媽一樣,不時地對孩子說“不可以”。

生活中有許多的“不可以”,社交場合中也一樣有需要遵守的規則。

孩子的社交之路,終究要靠他們自己去闖

《圖書館獅子》

關鍵詞:規矩、懲罰、愛

孩子的社交之路,終究要靠他們自己去闖

一頭獅子,進入了圖書館。它在館裡走了一大圈,嗅嗅目錄盒,蹭蹭書架,趴在故事區睡覺,跟孩子們一起聽故事,不吵不鬧,人們都很喜歡守規矩的獅子,把它當館內最舒服的靠墊。守規矩的獅子,當然人人愛啦!


正如整個繪本里,圖書館館長一直在問:有沒有人違反規定?為什麼要有規矩呀,是為了大家都能好好看書。


如果破壞規矩了呢?要接受懲罰。


有一天,發生了一件事,安靜的獅子不顧一切地大吼起來……獅子就要被趕出圖書館了。

孩子的社交之路,終究要靠他們自己去闖

因為在圖書館這樣的公共場合,任何人都不能大聲喧譁,包括獅子。獅子卻在大聲吼叫,驚擾了所有人。因此,破壞規則的獅子理應受到懲罰,儘管它不是故意的。


人們懲罰獅子,不代表不愛它!


獅子為什麼突然吼叫呢?原來是因為有個人摔倒受傷了,獅子在向他人求救,所以吼叫,他是善意的。當大家都知道這個原因後都很感動,終於圖書管理員在一個雨天找到了蹲坐在圖書館門口渴望進門的獅子。


《圖書館獅子》同樣是一本關於社交規則的繪本,從孩子們的角度出發,帶了孩子們比較熟悉和喜歡的動物——獅子,然後,從獅子身上的故事,給孩子們帶來關於規矩的啟發,讓孩子們感受到遵守規矩的好處,同時,在給孩子們講規矩的時候,也會讓孩子們感受到愛。

《艾薇的禮物》

關鍵詞:禮物、付出、感恩

孩子的社交之路,終究要靠他們自己去闖

兩歲左右的寶寶,總是對自己的東西特別珍惜,不願意跟別人分享。《艾薇的禮物》讓寶寶看到了分享的快樂——當別人收到自己的禮物、自己的祝福時而露出的由衷喜意,自己也會滿足得窩心快樂!


正文的最後,艾薇和女孩緊緊抱著一起!想想書中艾薇的朋友吧,也許這是她得到的最珍貴的禮物——擁抱!是姐姐的擁抱!


那女孩應該是艾薇的姐姐!她有美麗的舞裙,她要跳她的舞蹈!爸爸要上班,媽媽抱弟弟,奶奶忙家務,處在中間的艾薇在嘗試著找到自己在家中快樂生活的方式!她處在熱鬧而孤獨的家中,她與動物交朋友,她也盼自己快點長大或者嫉妒姐姐有裙子!她慢慢懂得怎樣讓家人回覆秩序,開始懂得怎麼送禮物,最後也才懂得什麼才是最好的禮物!


姐姐給予艾薇一個大大的擁抱,這是剛脫離爸媽懷抱的艾薇最渴望的禮物。相信,她也一定會把姐姐心愛的舞裙送還給她,哪怕自己有多喜歡!


艾薇也只有在最後才送出了自己真正的禮物:最喜歡的東西給最需要的人!

孩子的社交之路,終究要靠他們自己去闖

《手不是用來打人的》

關鍵詞:打人、溝通、解決問題



孩子的社交之路,終究要靠他們自己去闖

這本書實用性超強,孩子打人也是生活中常見的問題,有時候他可能是無意識的,或者只是模仿大人的動作,有時候是生氣了……面對不同的情況,該如何在事前引導孩子呢?

書的一開始就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一雙手。手有大有小,形狀和顏色也大不一樣。你的小手可以用來做很多事。比如,跟別人打招呼,握手說你好,寫字,畫畫,繫鞋帶。但是,不能用來打人。因為打人是很不友好的行為,打人會弄疼別人,還會讓人心裡特別難受。

所以,如果不小心打人了,一定要跟對方說:我很抱歉。

孩子們之所以會打人原因有很多:

有時是因為別人不跟你玩,你覺得傷心;

有時是因為別人有的玩具你沒有,你覺得嫉妒;

有時是因為喜歡捉弄你的人又來了,你覺得害怕;

有時是因為別人拿走了你的東西,你覺得生氣;

有時沒有任何原因,就是想對別人指手畫腳,所以就忍不住動手了。

但是,你可以用其他方式表達你的情緒,而不是打人呀。當你和別人發生衝突時,你可以和他們一起想想辦法,聽聽別人的意見,想辦法處理問題。

要是你的朋友欺負你,你就要選擇找別人幫忙。像是老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

豐富的內容,把孩子打人和被打這件事分析得相當透徹。對孩子來說,它很全面。對家長來說,它很貼心。

這本書既能幫助孩子搞明白打人的原因,又告訴了孩子發生衝突時應該怎樣處理以及被別人欺負後的應對辦法,甚至還教會孩子如何才能正確地管理自己的情緒。

孩子們會明白多使用語言與人進行交流,而不是隨時跟別人幹架。這樣才能避免衝突,收穫一大堆的友誼。

孩子的社交之路,終究要靠他們自己去闖

《小一步,對不起》

關鍵詞:對不起、道歉、勇氣



這本書圖畫簡單,萌萌噠的小動物和小朋友造型可愛。內容簡單,沒有過於曲折的情節。

小貓咪們高高興興地在一起玩,他們在地上滾來滾去很開心,小烏鴉高高興興地在一起玩。

孩子的社交之路,終究要靠他們自己去闖

他們站在樹梢上唱歌聊天,小一步和小來歐也在一起。他倆拿著勺子、鏟子和小桶正在高高興興地玩沙子。可是也不知道到底怎麼了,兩個人突然為了爭搶一個黃色的小桶吵了起來。


他們全都大喊著,這是我的,這是我的。還打了起來,而且誰也不讓步。結果, 小一步和小來歐越來越傷心,兩個人難過地哭起來。


就在這時,機智的小烏鴉想了個好主意。


突然砰砰的兩聲,從樹上掉下了兩個橡樹果,砸在了兩個寶寶的腦袋上。小一步撿起了一個橡樹果,對小來歐說,剛才對不起了。小來歐也對小一步說,對不起。


就這樣,兩個小夥伴重新和好了。他們高高興興地在一起玩。數數橡樹果,玩玩沙子,然後和媽媽一起回家了。


小一步和小來歐這樣的故事,幾乎每天每時每刻都在小區裡、公園裡、幼兒園裡不斷地發生。只要有小朋友的地方,就會有爭執。


為了一丁點兒小事鬧彆扭、吵架、大哭,看起來天都要塌下來了,大人急得差點上天。可是小朋友們呢?眨眼又重新和好。


孩子的世界,不就是這麼簡單和單純嘛。很多媽媽生怕自己的寶貝受委屈,結果越管越亂。這邊大人都快上手了,寶寶們卻破涕為笑牽著手玩去了。


聰明的媽媽,應該像故事裡的小一步和小來歐的媽媽。其實她們一直就在孩子身邊,但在孩子發生衝突的時候一直沒露臉。


因為她們知道,小寶寶的情緒,來得快,也去得快。幾顆橡樹果就能讓他們握手言和,根本用不著你替他們打抱不平。


小一步,既是主人公的名字,也是指孩子們成長路中不斷邁出的小小一步。所以,媽媽應該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在社交中成長與收穫。

我是牛媽彭小蹦,兩個孩子的媽媽,美國註冊正面管教家長講師,國際鼓勵諮詢師,30歲自學漫畫,推送了600多篇原創育兒漫畫,關注我,一起讓育兒更從容,讓媽媽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