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解读诸子百家,对易经、道德经、论语、佛学全新梳理

诸子百家的学问庞大而复杂,必须有人要全面的进行梳理才能找到中国的文化,理解中国的文化,而不是片面的理解和看待。

下文是我对诸子百家学问的全面梳理解读!

《世界论》解读诸子百家,对易经、道德经、论语、佛学全新梳理

《世界论》解读诸子百家,对易经、道德经、论语、佛学全新梳理

【解读诸子百家(一)之学术分类】

世上的学问分“学”和“术”,学也称道,有道无术不行,有术无道也不行,学与术合一的。

【一】最早的学和术要从群经之首《易经》讲起。

《易经》的学是“象、数、理”,讲的是万事万象的规律和道理;

《易经》的术就是“占卜”,占卜就是《易经》的用途和方法。

《易经》的作为群经之首,学和术是统一的,是合起来的。

【二】学又分阴学和阳学,阴学偏消极,阳学偏积极,它们是对立和统一的关系。

1、最早的分类从老子和孔子开始。

老子的《道德经》,讲的是无极。道生一是无极生太极,一生二是太极生两仪,二生三是两仪生天地人三才,物是演化的万事万物,庄子同属一脉。《道德经》讲无为而治,偏消极,无极属阴学;

孔子的《论语》,讲的是太极。太极就是孔子命名,孔子读《周易》而后做《易传》,道理写在了《论语》里,论语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应的是学道、传道授业、解惑,进而实现孔子的理想世界大同。《论语》讲授业解惑,偏积极,太极属于阳学。

故无极和太极既统一又对立;

2、韩非子讲“刑法”,墨子讲“兼爱”。一个阴一个阳,既统一又对立;

3、荀子讲“性恶说”,孟子讲“性善说”。一个阴一个阳,既统一又对立;

4、汉朝大儒董仲舒讲“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宋朝大儒朱熹讲“天人分开”(存天理,灭人欲)。一天人合一天人分

,一阴一阳,既统一又对立;

5、儒家王阳明讲心学“致良知”,儒家李宗吾讲心学“厚黑学”。一阳一阴,即统一又对立;

6、杂家代表吕不韦,佛家代表释迦摩尼。吕不韦把所有学问融合成《吕氏春秋》,向外求合是阴学;佛家代表释迦摩尼因观察生老病死的痛苦,进而顿悟,达到心灵上的圆满,向内求和是阳学。一向外求合一向内求和,一阴一阳,既统一又对立。

【三】术也分阴术和阳术,向内、防守、口辨外交属阴。向外、主战、打仗兵法属阳。

1、鬼谷子和孙子,一个外交思想,一个军事思想。一阴一阳,既统一又对立;

2、苏秦和张仪,一个合众,一个连横。

一阴一阳,既统一又对立;

3、孙膑和庞涓,一个仁义偏防守,一个残忍偏主攻。一阴一阳,既统一又对立。

4、李斯和商鞅,一个向外助统一,一个向内助变革。一阴一阳,既统一又对立。

5、医家代表扁鹊和农家代表农业官吏。黄帝、华佗、阴阳家邹衍,黄帝内经阴阳五行同属一脉;农家出自农业官吏。一个向内治身一个向外治田,一阴一阳,既统一又对立。

6、小说家无代表(民间街谈巷语)和名家代表公孙龙、惠子、邓析一个向内著述一个向外论述,一阴一阳,既统一又对立。

【三】术要从学中去总结,找到了规律和道理,就可以总结出用途和操作方法。用现代的语言,

伟大军事家毛泽东主席的话,就是战略和战术,提出有著名的主张“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两者既统一又对立的,对应的就是学和术但是战术能打赢一场战役的胜利,却解放不了全中国,靠的还是毛主席的战略思想,“动员群众依靠群众、农村包围城市、建立革命根据地、论持久战、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等的思想战略。

【四】深入理解。对所有的学问分类以后就会发现为什么有的学术是消极的。有的学术是积极的,适度的消极是包容,就会有道德(道德经);适度的积极是传道,就会有仁义(论语)。学术一旦过于消极就会变得阴暗(阴学从道德经发展到了厚黑学),过于积极就会变得残忍(阳学从论语发展到了存天理灭人欲)。

总结:有道无术不行,有术无道也不行,道术兼修才能长久;道术又生阴阳,过阴过阳都不可取,注重阴阳调和与平衡,即取中,就是“中道”思想。

详解如下图所示:

《世界论》解读诸子百家,对易经、道德经、论语、佛学全新梳理

【解读诸子百家(二)之主要含义】

世界的主要组成结构“天地——自然——社会——人(身)——心”,接下来对主要结构体的作品进行深入解读。

【一】规律的起源:

《易经》源自观察天地万象;

《道德经》源自领悟自然的变化规律;

《论语》是治理家国天下的智慧(家国天下是社会的组成部分);

《黄帝内经》源自体会(人)身体的运行规律;

《佛学》源自感悟体会心的本相,追求心灵的圆满。

【二】规律的含义:

《易经》的寓意是天人合一,讲的是天地规律;

《道德经》的寓意是自然合一(道法自然),讲的是自然规律;

《论语》的寓意是人圣合一(知行合一才能达到人圣合一),讲的是社会规律;

《黄帝内经》的寓意是形神合一,讲的是生理规律;

《佛学》的寓意是心性合一(多心经: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讲的是心理规律。

【三】三生万物:

道是无极,一是太极,二是阴阳,三是天地人三才,物是演变的万事万物,所以根据“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原理,任何一门学问要想解读万事万物的规律,领悟其中的道理,必须要有“三”。

接下来看“三”在哪里:

《易经》的天人合一生成了“天、地、人”合一,天地人三才,三就是地;

《道德经》的自然合一生成了“人、物、自然”合一,自然合一是包含人的,三就是物;

《论语》的人圣合一生成了“人、圣、贤”合一(知行合一的行,行成功了就是贤),三就是贤;

《黄帝内经》的形神合一就生成了“气、形、神”合一,三就是气(黄帝内经讲气运论);

《佛学》的心性合一就生成了“空、心、性”合一,

三就是空(心空才能顿悟,领悟佛道,心灵才能圆满)。

【四】东西方文化差异:

自古到今,中国的学问都是用于人世的,讲究与人合一的(人和),以人为本,中国更注重“人文”,中国讲“情——理——法”的原因;

西方的学科则是分门别类,研究个体与个体、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西方更注重“科学”,西方讲“法——理——情”原因;

还有一些地区国家更注重与心的关系,与心合一(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注重心),这些国家更注重“信仰”,也是这些国家讲“宗教(教主、教义)高于一切”的原因。

这样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当初哥白尼的“日心论”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问世后,遭到宗教的强烈抵制,宗教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人类是上帝创造的,为此很多科学家惨遭极刑,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只是为了维护真理,宗教有强烈的排他性。

【五】国家的差异:

中国更注重人文,我们就成了人文国家;

西方注重科学,就成了科技国家;

还有一些国家更注重心,注重信仰,就成了宗教国家

不过,随着世界的逐渐发展融合,中国已把科技当成第一生产力,人文国家、科技国家、宗教国家都在相互融合,世界在走向一体,逐渐成为地球村。

总结:找到每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就能了解文化之间的差异,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就言行文明的不同,有更深的了解。

如下图所示:

《世界论》解读诸子百家,对易经、道德经、论语、佛学全新梳理

《世界论》解读诸子百家,对易经、道德经、论语、佛学全新梳理

【解读诸子百家(三)之核心思想】

诸子百家的学术都有自己的核心思想,核心思想是什么,是我们解读传统国学、传统文化的关键!

我们知道世界的主要组成结构“天地——自然——社会——人(身)——心”,先解读结构里的代表作品。

【一】《易经》核心思想是“中”。体现在太极八卦里,八卦里的中间五卦叫中宫,八卦运行的核心是中宫。其核心思想就是“中”。

【二】《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是“中”。体现在《道德经》里“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多言数穷对应的是道可道、非常道,不如守中就是万变不离其宗,宗就是指中,有些人讲“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句话简直幼稚至极,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中”——万变不离其中。其核心思想就是“中”。

【三】《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中”。体现在《论语》里讲,子曰:“过犹不及”,子曰:“不二过”,过和不过都是不行,就是取“中”。最早的中道思想是孔子提出来的,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这句话是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应的,意思就是你的身还没修成,当没有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而盲目行道,“中”的道就会偏废。其核心思想是“中”。

【四】《黄帝内经》核心思想是“中”。体现在《黄帝内经》的五行之“土”,五行来解读身体的运行规律,金木水火就是《易经》太极里的四象(后面会单章解读),而土就是调和、中和的意思,古代中国称中原,又称中土,西域则称我们为“中土”,土就是指“中”。其核心思想是“中”。

【五】《佛学》的核心思想是“中”。佛学万经之首《阿含经》多次提到中道,佛教把中道定为佛教的教义,是最高真理。其核心思想是“中”。

总结:中国人之所以叫中国人,不是单纯的指我们地处中原,而是“中”有它的特殊含义。

“中”是世界结构体的核心,是宇宙万事万物的核心,是万事万物相互关系的核心,是万事万物变化规律的核心。物极必反,盛极而衰,否极泰来,都是“中”的作用。找到我们文化的核心,我们文化里的很多事情就可以得到解释,不像某个名人写了一本书称中国人是差不多先生,简直是垃圾,因为我们回答问题可以是“好、行、中”,这么回答就符合太极思想,中的思想,这三字含有太极阴阳。绝对不可以回答“是非、对错”的问题,逼我们回答是非对错就回答“差不多”啦,就是太极思维,就是中的思维,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所有的文化核心都是“中”。

如下图所示:

《世界论》解读诸子百家,对易经、道德经、论语、佛学全新梳理

【解读诸子百家(四)之主张、用途方法、理念、作用】

诸子百家的主张、用途方法、理念、作用是解读传统国学、传统文化的关键,接下来对影响中国文化学问进行解读!

【一】论世和救世。

《易经》主张是乾坤(乾坤定则天下定);用途是论世,也含有救世,方法天人合一(象数理是论世,占卜是救世);理念是一切皆有定数;作用是趋吉避凶

【二】有论世,必然有出世和入世

(1)《道德经》主张是道德;用途是出世,方法自然合一;理念是道法自然;作用是无为而治

(2)《论语》主张是仁义;用途是

入世,方法是知行合一;理念是学而时习(学是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智慧),时是天时,习是实习实践,意思就是学道选择适合的时机去传道,体现的是知行合一);用途是世界大同(世界大同是包容,不要求一致,道不同不相为谋,和而不同)。

【三】有入世必然有行世和治世

(1)《墨子》主张兼爱;用途是行世,方法人道合一;理念是以人为本(墨子讲“君是君,臣是臣,父是父,子是子,夫是夫,妻是妻”皆平等);作用是平等博爱

(2)《韩非子》主张刑法;用途是治世

,方法天道合一;理念是天道自然(君权天授,中央集权,韩非子讲“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作用是依法为教(就是依法治国,韩非子虽提出三纲,却提倡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行世治世结果好则是盛世,盛世应该提高生产力,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行世治世结果不好则是乱世,乱世一出,必然出现避世和救世。

(1)《佛学》主张慈悲;用途是避世,方法心性合一;理念是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作用是修行解脱。

(2)《孙子兵法》主张

不战(不战方可善战,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用途是救世,方法己彼合一;理念是知己知彼;作用是奇胜(出奇制胜)。

总结:《孙子兵法》救世之后,又与《易经》的救世衔接,形成一个循环系统,周而复始的循环,类似太极的结构,所以中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有道理的,最终是世界大同。

《佛学》的避世则是与《道德经》出世一致,形成一个循环系统,一个去参禅,一个去悟道。参禅悟道就可以避世出世嘛,恰恰相反,宗教国家事实却是战乱最多、最持久的国家,因宗教具有强烈的排他性,缺乏包容。

而对应的理念和作用则是相辅相成的,有理念才有作用,理念是基石,作用是目的

如下图所示:

《世界论》解读诸子百家,对易经、道德经、论语、佛学全新梳理

以上是对诸子百家的全面梳理解读,如有不解,作者有更详细的视频讲解,可收看!

《世界论》解读诸子百家,对易经、道德经、论语、佛学全新梳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