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讓三公,荀彧正式與曹操宣戰

分道揚鑣,到底是曹操野心還是荀彧的愚忠

十讓三公,荀彧正式與曹操宣戰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藉著當年官渡大戰的勝利曹操已經基本統一北方,同年劉表病死,曹操接受了劉表兒子劉琮的投降。在曹操看來,天下初定,似乎已經沒有人能阻礙他的霸業了。他治世之能臣的初心,也徹底變成了慾壑難填的野心。一代亂世梟雄正式開始了他“挾天子以令諸侯”權臣之路。

曹操有自己的算盤,他想要徹底分化瓦解漢獻帝身邊的勢力,自己由齊桓公“尊王攘夷”的角色向秦昭襄王滅亡周王室的角色轉換。對於皇帝身邊的紅人,最早跟隨曹操的“王佐之才”荀彧,曹操本想讓他回來。但,荀彧和他身後的潁川士族似乎更願意效忠名正言順的大漢皇帝,漢獻帝。

十讓三公,荀彧正式與曹操宣戰

曹操想要通過行政手段逐步瓦解荀彧和他背後的潁川士族,這曹操不光是戰場經驗豐富,爭鬥方面更是造詣頗深。

曹操想到了一個和平的方案,給荀彧升官。荀彧的官職本來是尚書令、侍中、光祿大夫這些貼近漢獻帝的官職,相當於漢獻帝高級幕僚、私人顧問和老師秘書。曹操想讓荀彧離開漢獻帝,把他明升暗降。表面上讓他升任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但實際上卻是分化瓦解漢獻帝身邊為數不多忠臣的險惡手段。給荀彧一個沒有實權的三公,荀彧自然明白是什麼意思。

《三國志》記載,曹操曾十多次表奏荀彧升任三公,但每次荀彧都委婉的拒絕了曹操。曹操很生氣啊,官渡之戰後,曹操的很多借天子之口的政令居然在荀彧的阻礙下沒有發佈。你說你荀彧本來是我曹操的人,我派你去漢獻帝身邊臥底,你荀彧倒好,居然被漢獻帝收買了。居然反過來對付我,曹操真是一臉委屈。

反過來看荀彧這邊,他真是為數不多保護漢獻帝的漢室忠臣了。他十多次拒絕曹操,已經表明了自己的決心,在政治上與曹操宣戰。

十讓三公,荀彧正式與曹操宣戰

曹操也沒有辦法,眼下還要處理荊州事務。並沒有為難荀彧,此後也多次試圖拉攏效忠漢獻帝的荀彧。但歸根到底,這次荀彧的宣戰確實已經給他和曹操的關係結下了樑子。

曹操把荀彧的兒子調到鄴城,曹操一統北方之後的新首都。言下之意,你荀彧別太過分,你兒子在我眼皮子底下。曹操也是見招拆招,把自己的女兒都嫁給了漢獻帝。一方面向外界表忠心,一方面利用女兒刺探漢獻帝的消息,以此監視他。此時曹魏的勢力的政治中心已經分裂成兩個,一個是曹操繼承袁紹經營多年的鄴城,另一個就是此時遠離曹操,逐步恢復實力的漢獻帝所處的許都。

曹操自知取而代之此生難成,只能效仿陳平霍光成為權臣影響政局。荀彧的宣戰,也徹底斷了曹操效仿齊桓公“尊王攘夷”的後路。畢竟他僭越的醜惡嘴臉已經被荀彧揭露了出來。

十讓三公,荀彧正式與曹操宣戰

曹操絕對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的發生,你漢獻帝搞你自己的,我曹操另起爐灶,不跟你玩了。這一時期的曹操繞過漢獻帝,把鄴城變成了自己的新根據地。旁人看來,許都的漢獻帝似乎成了歷史博物館裡的過時展品。

赤壁大戰前後,曹操在軍事上雖然受到了重大打擊。但在政治上卻一路高歌猛進,從司空到丞相,從魏公到魏王。他自己的政治願望幾乎全部達成,漢獻帝的流亡小朝廷成了他大魏國的國中之國。此時此刻,誰說得清大魏是大漢的附屬,還是大漢是大魏的附屬。

荀彧最後的抗爭就是拒絕曹操的稱魏王,畢竟漢高祖劉邦曾說非劉不王,天下群起而攻之。就是不姓劉的不允許封王,如果有,誰都可以去討伐他。但,荀彧雖然在政治上有能力和曹操一較高下,卻在軍事、經濟各個方面對曹魏勢力捉襟見肘。

荀彧十讓三公的宣戰過了沒多久,還是被曹操調離了漢獻帝。至此徹底被曹魏勢力雪藏,退出歷史舞臺。在歷史書上最後一次見他就是他的悲慘病死,或者《三國演義》小說裡的曹操送空盒子逼荀彧自殺。

十讓三公,荀彧正式與曹操宣戰

十讓三公,荀彧正式與曹操宣戰

潁川士族世受皇恩,骨子裡都是董仲舒獨尊儒術之後的“仁義禮智信”。大漢皇帝是他們的命,曹操來了,想要取而代之。在他們的拼命阻擋之下,曹操這一代居然沒敢,推遲了大漢滅亡幾十年。他們其中最知名,或者說最後一位說得出名的大人物,便是荀彧。

荀彧的死,死於曹操逐步變大的野心以及潁川士族的“愚忠”。如果大漢的滅亡是歷史前進的必然進程,他們的愚忠就真的是在阻礙歷史的前進。

(創作不易,感謝您一直以來的關注和支持。歡迎轉發和引用觀點,嚴禁自媒體搬運洗稿抄襲。希望自媒體抄襲者能找到一條光明合法的賺錢途徑,給原創者一條活路,你剽竊別人多次翻閱史書總結出來的觀點真的很缺德,時不時還歪曲原作者的觀點,簡直令人髮指。只能祝你抄襲死全家)

(本文僅在 歷史挺好玩發佈,如果發現抄襲歡迎私信原作者,第一位舉報成功並截圖的朋友發1元紅包,感謝您對版權事業作出的貢獻)

《三國志.卷十》

《三國志.卷一武帝紀》

《三國演義》

《典略》

《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