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飼料世界第二,到發力養豬賽道:新希望往事


作者 | 章舟


金融世界是一個精妙但複雜無比的系統,在這個龐大的經濟體系裡,無數家奮力拼搏,各領風騷的公司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它們或許低調,或許兇猛,或許張揚,每一家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印記。


“公司志”,是我們撲克投資家深入到大宗商品產業鏈上下游各個領域的經典公司之中,發佈精選出來的公司深度報道,幫助讀者開拓眼界、增進視野,更加了解大宗商品世界的廣博和積澱。


該欄目按照一定節奏發佈,只要這些公司和大宗商品有關係,是自己所在領域的翹楚,或者有著自己獨到的一面,都會是我們的報道對象。如果您覺得您的公司有足夠理由在撲克投資家平臺傳播,歡迎和我們取得聯繫,微信號:puoker。

雞肉,對於我們的生活可以說是司空見慣。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漢堡王……雖然都起源於國外,但在中國市場打拼了幾十年後,這些“洋快餐”的供應鏈早已完全實現了本土化。以肯德基為例,不僅其原料供應已經完全本土(95%以上雞肉來自國內),而且其產品口味也已經向麻辣轉型,變得完全適合“中國胃”。


公司志 | 從飼料世界第二,到發力養豬賽道:新希望往事

【圖】肯德基的最新“王牌”產品——泡菜肥牛雞腿堡,用酸辣泡菜取代了傳統的生菜(圖片來源:徽聲徽色)

中國,進口了多少雞肉?

的確,以中國的消費體量,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滿足中國的雞肉需求,因而這麼多年來,自給是中國雞肉主要的來源。從2006年到2018年,國內的雞肉產量和消費量大體處於平衡狀態。不過還是有少量的缺口,需要靠進口填補。2018年中國雞肉進口量約50.39萬噸,佔全年消費量的比例不到5%。而據海關總署統計,近5年中國雞肉進口量維持在40萬噸~50萬噸,而2019年上半年進口量已經接近35萬噸,進口量迅速增加。


公司志 | 從飼料世界第二,到發力養豬賽道:新希望往事

【圖】2006——2018年,國內雞肉供應始終略有缺口(圖片來源:新食材)

中國的雞肉進口來源國,主要為巴西、泰國、波蘭、法國、俄羅斯等,2018年中國雞肉進口量約50.39萬噸,佔全年消費量的比例不到5%。由於政策以及禽流感疫情等因素,自2013年以來,中國從美國雞肉進口的佔比逐步下降,並在2015年1月美國發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後,禁止從美國進口包括雞肉在內的禽肉。


公司志 | 從飼料世界第二,到發力養豬賽道:新希望往事

【圖】2015年以來,中國從美國進口雞肉的量逐漸下降(圖片來源:新食材)

不過上月以來的消息稱,海關總署和農業農村部已經解除美國禽肉對華出口限制。

美國是全球最大肉雞生產國,產能佔全球比例超20%。根據USDA數據,美國雞肉2018年產量約1900萬噸,出口量約315萬噸。從全球產能來看,美國雞肉產量佔比達到約21%,超過巴西、歐盟等。但是美國生產的雞肉,絕大多數用於國內市場消費,外銷只佔很少一部分:數據顯示,美國每年養殖總數達90億隻雞,其中只有19%的雞肉用於出口,。

在美國成千上萬的養雞企業中,約40家公司是“產供銷”一體化模式。

不光雞肉,在美國,所有肉類的生產都是高度集約化的,因而誕生了一家又一家的肉類企業巨頭。其中,泰森食品是美國最大的肉類生產企業。2018年,這家公司的營收達到400億美元,毛利潤51.3億美元,淨利潤則達到了30.24億美元,是當之無愧的肉類巨頭。


公司志 | 從飼料世界第二,到發力養豬賽道:新希望往事

【圖】1990年以來,泰森食品的業績穩步上升(數據來源:泰森食品年報)

泰森固然屬於世界頂尖的肉類巨頭,但是我們也不必妄自菲薄:在國內,也有一些企業抓住了機會,在農業的某一細分領域深情耕耘,不但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也為中國農業的現代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例如,最近豪言“20萬年薪招聘養豬大學生”的牧原股份,以及今天本文的主角,要將中國養殖業帶向世界的新希望。


月亮,不一定是外國的圓——“中國的泰森”正在升起

說到新希望,可能很多人還停留在牛奶上:的確,在過去的十幾年,通過不斷買買買,新希望乳業最終成為國內奶製品的一匹“黑馬”。當前新希望在四川、河北、江蘇、浙江等省已控股了13家乳製品生產型子公司。很多人“小時候的味道” ,現在終於變成了貼上了同一種味道家品牌(有了同一個爸爸)。


公司志 | 從飼料世界第二,到發力養豬賽道:新希望往事

【圖】全國多地的地產牛奶品牌,近年來都被新希望納入麾下(圖片來源:新希望年報)

新希望的產業版圖不僅是牛奶,而是涵蓋了多方面:下面這張圖,就展示了新希望目前覆蓋的領域。由此可見,現在的新希望已經覆蓋了農業的全產業鏈,成為真正的農業帝國。


公司志 | 從飼料世界第二,到發力養豬賽道:新希望往事

【圖】新希望的產業版圖(圖片來源:新希望官網)

覆蓋了全產業鏈,進賬自然也不會少:2019年,新希望在全球30個國家和地區成立了分公司,年銷售收入1300億元,並與全球多家國際知名企業形成了良好穩定的合作關係,已經成為一家跨國的農業巨頭。而新希望六和,就是她旗下從事養殖的王牌企業。


公司志 | 從飼料世界第二,到發力養豬賽道:新希望往事

【圖】遍佈全球的新希望六和旗下企業(圖片來源:新希望)

“一流企業定標準”,在農業行業,只有擁有了掌握全局的能力,才能擁有行業話語權。新希望六和能有今天這麼大的規模,靠的絕不是盲打莽撞的野蠻生長,而是對行業週期的深刻把握,以及對科學技術的強力擁抱。下面,我們就走進這家養殖企業的發展史。


1.新希望六和究竟有多強?

如果問起來究竟有幾個人知道新希望六和這家企業,恐怕屈指可數,但如果說到它的客戶,現在的年輕人大部分都如數家珍:很多風靡全國的網紅品牌——周黑鴨、海底撈、漢堡王都是新希望六和的客戶。儘管消費者在超市貨架上不常看到“新希望六和”,但幾乎都每個人直接或間接地吃過他們家的產品幾乎入駐了每個人的胃。


公司志 | 從飼料世界第二,到發力養豬賽道:新希望往事

【圖】紅遍大江南北的周黑鴨,背後是新希望六和的原料供應(圖片來源:網絡)

綜上所述,雖然六和在toC上並不為人所知,但在toB方面,卻是行業內的翹楚。據統計,2018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691億元,控股的分、子公司500餘家,員工6.2萬人。在2019年《財富》雜誌評選的中國企業500強中位列第131位。而六和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掌門人——劉暢的貢獻。

時間,回到1982年,劉永好兄弟們丟掉鐵飯碗白手起家,靠賣飼料賺到第一桶金。1987年,投資了400萬元的希望飼料公司落成,又投入400萬元作為科研經費,企業轉型果斷的開始了。1989年,“希望牌”飼料開始推向市場。

1995年,希望集團年銷售收入20億元。劉氏兄弟開始第二次“分家”。佔領全國飼料市場的過程中,劉永行認識到,他和劉永好在經營理念、投資方向等方面還是存在許多分歧和差異,為了不對兩人關係和公司未來產生負面影響,他們進行了產權明晰化,根據“資本平分”的原則,將27家公司一分為二,劃分為東北與西南兩個區,兩人均分了共同創造出的資產約2億元的財富。

希望集團的產權明晰後,劉氏兄弟各管一方,希望內部不僅又煥發了新的創業熱情,也為公司日後的上市和現代管理制度的推行奠定了基礎。進入21世紀後,“希望”也是越做越好,最直接的證據就是劉氏四兄弟一直是富豪榜上的常客,儘管他們行事極為低調,但絕對是不容忽視的人物。1996年,劉永好開始籌建新希望集團。

到了1998年,新希望集團,同年開始探索在海外設立市場。在對多個國家考察之後,新希望決定在東南亞佈局,進一步增加規模優勢。但新希望一到越南,就遇到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各行各業都遭遇衝擊,同時還有其他方面的不利因素。

公司志 | 從飼料世界第二,到發力養豬賽道:新希望往事

【圖】近年越南經濟飛速發展(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1999年,集團剛到越南的時候,連續遭遇了三年的虧損。很多人不認可中國生產的產品,覺得其是假冒偽劣的代名詞:當地一家經銷商表示,

不管是衣服、冰箱、音響,相同的質量,中國製造的價格只有歐美企業的1/3。

中國製造印象的轉變,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新希望如何破局?劉永好選擇了用產品質量說話,並擬定了兩種發展方向,一是走成本優先的路線,二是做差異化的優質產品。

他在越南和大用戶簽訂協議,飼料免費試用了兩年,之後對比跟美國貨、日本貨、泰國貨的效果,假設效果差不多,農民還可以得到10%的折扣,要是效果不好,一分錢都不用給。

通過這種最原始的營銷手段,新希望終於得到了大批用戶支持,價格慢慢也上來了。20年後的今天,新希望終於打敗了昔日高高在上的洋飼料,成為越南的飼料第一品牌,甚至進軍下游產業:今年4月,新希望宣佈投資11億元在越南養豬,項目建成後,將每年最多為越南提供93萬頭的生豬,而越南也成為新希望在海外開展生豬養殖業務的首個國家。

公司志 | 從飼料世界第二,到發力養豬賽道:新希望往事

【圖】新希望旗下的越南永隆公司(圖片來源:川報觀察)


2.是富家女,也是商業鉅子——帶領六和攀登高峰的掌門人

在新希望拓展越南市場的同時,2002年,劉永好董事長的獨生女兒——劉暢剛從美國學成歸來後,就在新希望任辦公室主任,邁開了“女承父業”的第一步,也標誌著一個新時代正在醞釀之中。

雖然生意越做越大,截至2004年的新希望,還只是一家飼料巨頭,在下游的養殖業上並無多少產業佈局,對劉永好而言,這絕不是他的終點——他要的,是一家農業巨頭,是中國的ABCD(全世界最有名的四大農業企業)。

2005年4月起,飼料巨頭新希望,開始與養殖業巨頭,總部位於青島的山東六和強強聯合,並在2011年重組形成“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成為一家集飼料、養殖、食品加工為一體的中國最大的農牧上市公司,並在農牧飼料產業基礎上,開始涉及其他領域的業務。

兩年之後,劉暢正式成為新希望六和集團的董事長,這一年,她只有33歲。對於她的上任,很多人起初並不看好,認為她之所以執掌六和,完全是靠著她老爸的庇廕拼爹。確實,此時此刻的劉暢,最缺乏的證明材料,就是過硬的業績。

這位家族企業的80後接班人沒有另起門戶,而是繼續走父親的“老路”——做農牧業,提出了公司從飼料大王到養豬的轉型計劃,這也是新希望自創始以來的首次核心改革。從餵豬到投餵人這是一個巨大的跨越。

劉暢之所以提出轉型,和當時的產業經濟大環境密不可分,既有內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

從內部而言,新希望六和自飼料起家,經過三十多年發展,具有領先的飼料製造能力和飼料產品。年報顯示,2014年其飼料銷量1570萬噸,飼料銷量位居全國第一,世界第三,飼料生產銷售覆蓋全國26個省份。

從外部而言,2014年底豬肉價格邁過W型底部,開始進入上升區間,同時,國內開始實施嚴格的環保禁養規定,著力提升生豬養殖業的規模化程度,導致大量散養戶退出市場,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開始進入持續性的下降通道中,2015年上半年爆發豬丹毒疫情等使得豬肉供給減少,豬肉價格上行至2016年5月。


公司志 | 從飼料世界第二,到發力養豬賽道:新希望往事

【圖】從2014年底到2016年初,豬價見底後開始持續攀升(圖片來源:恆大研究院)

在這段時期,養豬行業的主旋律是——散戶逐漸退場,集團養殖漸漸成為主旋律!

2014、2015年兩年,中央財政均安排獎勵資金35億元,專項用於發展生豬生產,具體包括規模化生豬養殖戶(場)圈舍改造、良種引進、糞汙處理的支出,以及保險保費補助、貸款貼息、防疫服務費用支出等。在這樣的背景下,新希望六和決定,向養殖業進軍!

正如表所言,2015年年中以前,由於豬價的持續走低,生豬市場經歷了兩年多的虧損、且幅度很大,一頭豬虧損可以達到350元。新希望養豬如何抵抗這些壓力?劉暢有自己的思路:

“養殖行業一定是有波動的。小企業抵抗不過這種風險,但是大企業好,因為有技術保障,有產業鏈整體優勢。疫情來的時候,氣候條件不佳的時候,我們有很多種預案。公司接下來要從飼料盈利變成養殖盈利,養殖本身是不打算盈利的,要從賣豬肉上盈利,從賣飼料賺錢變成賣好肉賺錢。”

從劉暢董事長的話中,我們可以捕捉到一個鮮明的信息:新希望要賣的不僅是肉,而且是好肉!那麼什麼是新希望認定的好肉呢?

如今談到吃,我們越來越沒有安全感了。有些經驗老到的消費者在市場上買肉都有獨特的技巧,比如看看色澤、摸摸手感等等,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但老江湖也有不靈的時候。80、90後消費者們更是厭倦了這樣的鬥智鬥勇,並對食品安全深深擔憂。而新希望,就是要讓這種擔憂一去不復返。

新希望六和通過統一供種、統一供料、統一管理、統一防疫、統一回收的“五統一”打造了100%閉環的高科技產業鏈,實現了食品安全可控,讓消費者吃的每一塊新希望肉,都能確保品質的安全可控。

新希望六和推出的品牌豬肉“知初”,從“養”的源頭開始,就選用自主繁育的優良抗病豬種,在自建的國際先進養殖場中,使用自產生物環保飼料科學餵養,全方位保護豬豬們的安全健康成長。


公司志 | 從飼料世界第二,到發力養豬賽道:新希望往事

【圖】新希望“知初”豬肉的生產過程(圖片來源:新希望官網)

憑藉著對品質的嚴格要求,新希望六和不僅在養殖行業上闖出了一片新天地,同時也有力促進了原先新希望主業飼料業的市場。從2016-2018年,新希望飼料銷量穩步增長,到了2018年,年飼料生產能力達到了2600萬噸,位居中國第一、世界第二;還擁有25萬用戶,具有強大的技術與經營優勢。

公司志 | 從飼料世界第二,到發力養豬賽道:新希望往事

【圖】從2015-2018年,新希望的飼料銷量穩步增長(圖片來源:豬易數據,黃色為未來數年預測)

在銷量增長的同時,新希望六和的收入也在同步增長。在經歷了2014-2015由於“禽流感”等因素造成的低谷後,從2016年到2018年,新希望六和的收入也在穩步上升。今年前三季度,則實現了營收569.17億元,同比增長12.01%;實現淨利潤30.72億元,同比增長111.73%。


公司志 | 從飼料世界第二,到發力養豬賽道:新希望往事

【圖】2010——2018年新希望六和的收入和淨利潤數據(圖片來源:豬易數據)

而年內新希望六和業績最為輝煌的,當屬第三季度,新希望六和的淨利潤接近15.1億元,相當於今年前兩季度的總和;同比增幅則在150%左右,甚至超越了此前市場預期(123.25%-139.79%)的上限。據業內普遍預計,2019年全年新希望六和的利潤可能超過40億元。

2019年,新希望還憑藉著690億元的營收榮登《財富》中國財富500強榜單第131位。而在上榜的6家農林漁牧企業中,新希望六和是2家進入200強的企業之一,因而已經完全可以稱得上是“養殖巨頭”。而六和的掌門人劉暢,也和其母一起,以265億元身家,排名當年胡潤財富榜第18位,比2018年上升10位。


公司志 | 從飼料世界第二,到發力養豬賽道:新希望往事

【圖】2018年,劉暢母女排名胡潤財富榜第18位(圖片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3.新希望六和為什麼能成功?


新希望六和之所以能夠做到這麼大的規模,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不是偶然的,而是做到了以下三點:


1)重視細分市場

商場裡有這樣一句格言:“最好的競爭就是避免競爭”。

正如前文所言,新希望六和不在低端飽和市場上大肆廝殺,而是發揮自身的全產業鏈的優勢,將食品業務細分為生鮮肉食、調理食品、預製菜系和包裝食品四個門類,每個門類下面又有不同的品牌,無形中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值。


公司志 | 從飼料世界第二,到發力養豬賽道:新希望往事

【圖】新希望旗下部分食品品牌(圖片來源:新希望官網)

新希望六和在細分市場上的發力不止於此:它還通過總部位於四川,精通巴蜀飲食文化的優勢,結合現代人飲食偏向於麻辣的特點,近年來推出多種川渝火鍋半成品材料,如“美好小酥肉”“新希望六和鴨血、鴨腸”等,征服了全國各地人民的胃,以及無數海外留學生的鄉愁思鄉情緣。

公司志 | 從飼料世界第二,到發力養豬賽道:新希望往事

【圖】四川名吃小酥肉,新希望六和將其做成了標準化產品(圖片來源:中國冷凍網)

事實上,新希望六和的這一發展路徑並非獨創:早在20多年前,一家上海的養殖企業大江集團就已經立足本土,憑藉自身的王牌——大江漢堡及周邊產品享譽滬上。但由於宏觀經營環境,以及企業自身策略的原因,大江之後也走過了非常曲折的道路。


2)對品質嚴格要求

在對市場的精準把握基礎上,新希望六和對品質的要求也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以肉製品為例,由新希望的工廠提供原料,通過安全合理的加工製作,最終產品裡的微生物很少,配合著保鮮性能較好的包裝,並採用全程冷鏈配送,最大程度保持產品的新鮮。

公司志 | 從飼料世界第二,到發力養豬賽道:新希望往事

【圖】新希望六和的“知初”高端肉品(圖片來源:新希望六和官網)

不僅原材料精益求精,新希望六和還聯合餐飲專業人員,對所有產品的質量嚴格把關。仍以小酥肉為例,據新希望六和介紹:

“小酥肉採用20餘人的研發團隊,研發週期長達240余天,高級營養師、星級大廚等大神助陣,15次口味反覆調整,130餘場口味測試,正宗川材川味,充分還原傳統工藝的小酥肉口感。”

要實現最佳的口感,需要的不僅是精緻的工藝,還有背後的科技實力支撐。從某種程度上說,新希望六和不僅是一家養殖企業,也是一家科技企業。


3)對科技研發重視

近年來,新希望六和不忘初心,大力投入科技研發與創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成立了飼料、養豬、養禽、食品、信息五大研究院,參與的6項創新技術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其中包括今年1月10日,新希望的“豬抗病營養技術體系創建與應用”這一養豬業急需的技術。


公司志 | 從飼料世界第二,到發力養豬賽道:新希望往事

【圖】“豬抗病營養技術體系創建與應用”獲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圖片來源:新希望官網)

新希望六和強大的科技實力,不僅幫助它開發了無數的產品,也幫它在行業寒冬時度過了難關。這就要從去年下半年,養豬行業的“災難”說起。


4.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細心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了,從2017年到2018年,新希望六和雖然收入增長,但是淨利潤卻有所下滑。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非洲豬瘟也是其中的一環。


席捲全國的非洲豬瘟,讓全國的養殖業損失慘重,新希望自然也難以完全避免受到波及。而非洲豬瘟的肆虐,讓大眾深刻理解到畜禽疾病對養殖產業和肉類供給的重要影響。


公司志 | 從飼料世界第二,到發力養豬賽道:新希望往事

【圖】非洲豬瘟,一場來勢洶洶的災難(圖片來源:南安市廣播電臺)

但是和一些企業陷入虧損,甚至瀕臨破產相比,在這場天災面前,新希望六和卻並沒有傷筋動骨。正如其創始人劉永好公開表示的“新希望在非洲豬瘟傳播過程中損失很小”。那麼這其中究竟有什麼絕招呢?

原來,這是由於早在三四年前,新希望就大膽創新,推出了新好的養殖模式,用新型的、科學地、現代化與環保相結合的方式科學養豬,甚至“在全國做到養豬場過濾空氣”,場外員工要進入到生產區,需經過至少72小時(三天整)的消毒隔離,並要幾次換上不同顏色的衣服。就是在生產區內部,每進一道門,都有專門的洗消通道,衛生程度堪比大醫院ICU。

公司志 | 從飼料世界第二,到發力養豬賽道:新希望往事

【圖】潔淨如新的新希望六和養豬場(圖片來源:現代畜牧網)

為了讓二師兄們過上乾淨的豬生,新希望六和可謂不惜重金,甚至不被同行理解,認為是“拿錢打水漂”。結果在這場罕見的非洲豬瘟面前,這套“武裝到牙齒”的養豬設備終於發揮了威力,成為新希望六和度過危機的“護城河”。而在前文所提到的新希望首個越南豬場,更是將全套設備如數搬了過去。

度過了這場危機後,新希望六和的養豬計劃更加雄心勃勃,努力使養豬業務在中、長期成為公司的新的增長極。據最新披露,在2018年行業不利的大環境下,新希望六和依舊2018年共銷售生豬255萬頭,同比增幅為49%,出欄數已保持在全國養豬上市公司的前5位。養豬部分實現營業收入32.25億元,同比增加7.03億元,增幅27.85%。

雖然和新希望六和一年600億的總營收相比,養豬依舊算是新興部門,但這樣的發展勢頭表明,新希望,做養豬是認真的。這麼大的銷售量,顯然滿足不了新希望六和的野心。其在財報中甚至公開宣稱:未來銷售目標是“2019年達350-360萬頭,2022年要衝擊2500萬頭”

從上面的這種豪言壯語中,給人一種深深的感覺:可以體會到,新希望,在與時間賽跑,未來一定充滿希望!


參考文章

1. 併購和聚焦成就泰森食品全球肉類龍頭企業地位;不止投資,2019

2. 新希望六和:轉型第6年,如何走向食品巨企?FBIF食品飲料創新,2019

3. 新希望六和尋找的新希望;靜書,豬易大數據,2018

4. 新希望的養豬大業,離2500萬頭還有多遠?文軒財訊,2019

5. 新希望劉永好:發力高端肉類蛋白的“四大糧商”;張旭,21世紀經濟報道,2016

6. 新希望在非洲豬瘟傳播過程中損失很小;劉永好,正和島,20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