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罰孩子難免會有傷害,合格的父母要做到“七不責”

養育孩子是一件關乎到方方面面課題的大工程,涉及到的領域眾多,需要考驗父母的智慧、經驗、見識、心態與格局。

但現實中,我們很多人都是在沒有做好充分準備的情況下成為了父母,導致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問題不斷。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也是孩子的人生啟蒙老師與終身導師,更是孩子生命底色的描繪者,尤其在孩子的重要成長時期——童年,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的人生髮揮著重要的主導與影響作用。

這就是為什麼父母都需要學習。否則,可能你一時的衝動反應對孩子會造成一生的傷害。


責罰孩子難免會有傷害,合格的父母要做到“七不責”

我們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沒有什麼經驗。如果再沒有學習,我們對待孩子的方式常常就是一種本能反應。

這些本能反應其實也是我們曾經在自己的原生家庭裡被父母這樣對待過,經過長期的內化形成的潛意識反應。

比如,沒有經過成長的父母,對待孩子問題的第一反應常常是失控感,繼而憤怒,隨後的本能反應可能是打罵斥責與懲罰。在他們的內心有一種對失控的恐懼,所以恨不得孩子的問題在第一時間消失,這樣一切才能恢復到可控的狀態。

責罰孩子難免會有傷害,合格的父母要做到“七不責”

這應該是最初級的父母:

用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製造了孩子的問題,又試圖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這種解決方式其實是用新的問題代替舊的問題,與此同時製造出更多的問題,並把原來的問題變得更加棘手複雜。

學習對他們是一種艱難的過程。或許開始不難,但堅持太難。所以,他們會喜歡尋找一些技術層面上的育兒經,只想要各種具體簡單的操作,否則就會放棄。

這往往會導致他們的許多侷限性,從而失去處理問題的彈性與靈活性。


責罰孩子難免會有傷害,合格的父母要做到“七不責”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真正的問題並不像行為表面所反應的那樣,而在於心理層面。

但要看到實質,從根源上解決與處理孩子的問題,對於初級的父母來說還有一段艱難的距離。

所以,通俗易操作的一些育兒方式,才是他們目前所需要的。比如,孩子有好的行為就表揚鼓勵,犯錯就要責罰,但我們知道,很多簡單的責罰如果處理不當,對孩子的傷害是很大的。

本能的反應常常是一種衝動,而常言道:衝動是魔鬼。如果不能管住自己的衝動,有些時候會釀成無可挽回的後果。


責罰孩子難免會有傷害,合格的父母要做到“七不責”


因此,父母的情緒管理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前幾天,安徽合肥一對夫妻吵架,妻子失控之下就把孩子扔下樓,令孩子當場死亡。

類似的悲劇有很多,有媽媽因為孩子丟手機把孩子打死,還有父母因為孩子作業或學習成績的問題打死孩子或責罵孩子造成孩子自殺,或者孩子在學校與同學鬧矛盾,在媽媽責罵之下跳橋自殺等。

這些是比較極端的,還有許多看似平常的責罰,也可能導致孩子的身心受到傷害而父母卻不自知。

所以,前人總結了許多血淚教訓,告訴父母,責罰孩子也要講究時機,不是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的。

那麼,究竟哪些情況下儘量避免責罰孩子呢?


責罰孩子難免會有傷害,合格的父母要做到“七不責”

古人有對孩子“七不責”之說,現在看來依然適用,多年的經驗智慧總結,確實是有其道理的。

那麼,是哪七不責呢?

一、對眾不責:保護孩子自尊心

在大庭廣眾之下責備孩子,會讓孩子產生嚴重的低自尊,沒有什麼比一個人失去自尊更可怕。

因為,這對孩子是一種羞辱,會讓孩子產生強烈的羞恥感,這是一種對自我否定的情感。

心理學家們認為,人類最負面的情感既不是悲痛,也不是無法壓抑的怒火,而是羞恥感。在羞恥感中,一個人的自我意識是"分裂"的,它只會使人變得內心虛弱。對於認知發展並不完善的孩子而言,早期的羞恥感很容易寫進他人生中的一種底色,一旦如此,就是一種可怕的摧毀性的打擊。

責罰孩子難免會有傷害,合格的父母要做到“七不責”

二、愧悔不責:知恥近乎勇

如果孩子已經為自己的過失感到慚愧後悔了,大人不責備孩子,這樣才能給孩子自我反思與自我教育的機會。如果此時,父母還在喋喋不休地指責孩子的錯誤,結果可能會適得其反。

每個人都需要自我消化與自我教育的空間,內心才能產生力量,獲得強大與成長。每個人都希望做自己,心中都有一個自我的邊界,過多的介入與侵犯,會激起他們的抵抗。

有一個心理現象叫超限反應。當一個人受到某個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就會變得極不耐煩,產生逆反心理。

我們常常聽到一些孩子說,本來他們打算主動做某事或改掉某個不好習慣,結果聽到了父母的嘮叨與責備,反而不想改變了。這就是超限反應導致的逆反心理,也是孩子自我意識被傷害的一種本能反應。

三、暮夜不責:情緒過夜會形成潛意識

晚上睡覺前不要責備孩子。此時責備他,孩子帶著沮喪失落的情緒上床,要麼夜不成寐,要麼噩夢連連。

讓孩子為今天的錯誤揹負上沉重的心理壓力,產生過夜影響,讓明天甚至今後的日子來為今天的過失買單,是一種最大的得不償失。

心理學上說,情緒過夜會形成潛意識。當負面情緒變成一種潛意識,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是深遠的。

責罰孩子難免會有傷害,合格的父母要做到“七不責”

四、對食不責:影響消化系統

吃飯的時候不要責備孩子。這個時候責備孩子,很容易導致孩子脾胃虛弱。心理學研究證實,人的消化系統與情緒密切相關。

人在壓力狀態下,脾胃受到的影響最大。可以說,情緒的好壞和消化的好壞是成正比的。

五、歡慶不責:避免身體傷害

孩子特別高興的時候不要責備他。這是因為,人在高興時,經脈處於暢通的狀態,如果孩子忽然被責備,經脈會被立即憋住,這樣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

六、悲憂不責:否則只會讓孩子雪上加霜

孩子難過哭泣的時候不要責備他。

哭本身就是一種情緒的宣洩,讓孩子痛痛快快哭出來,負面情緒就能得到釋放,內心會獲得一種療愈。

此時責備孩子,只會加重孩子的情緒負擔,讓孩子雪上加霜,更加壓抑委屈,覺得連父母也不能真正關心與瞭解他。

從而在內心切斷與父母連接,產生心理隔閡,從此向父母封閉內心。

這時責備只會引起阻抗與傷害,起不到教育作用。只有先理解孩子,讓孩子把情緒釋放出來,才能在內心騰出空間,來接受父母的教育。

責罰孩子難免會有傷害,合格的父母要做到“七不責”

七、疾病不責:為了孩子更好地康復

孩子生病的時候不要責備他。生病是人體最脆弱的時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關愛和溫暖。這比任何藥物都有療效。

人在最無助的時候,特別容易感覺到自己沒用和無價值感,此時責備孩子,比平時的傷害要大幾倍,甚至讓他感覺絕望與自卑。

此時是孩子最依賴父母的時候,也是父母增進親子關係的最佳時期。雪中送碳的溫暖感覺是最讓人終身難忘的。

問題,在關係中產生,也在關係中結束。童年時,孩子與父母的關係模式,深深影響到他們長大後處理其他關係的方式。

所以,父母對孩子成長的責任重大,一言一行都不能太隨意。

責罰孩子難免會有傷害,合格的父母要做到“七不責”


[素質教育觀察]

致力於教育領域優質圖文創作,與大家一起成長,讓孩子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