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評孩子就頂嘴,找準原因是關鍵,拉近親子關係只需這4步

"家有熊娃"讓家長十分頭疼的問題之一就是自家孩子太能頂嘴。輔導作業,指出哪裡有問題,要頂嘴;做家務,告訴TA怎麼才能做好,也要頂嘴;

最可氣的是,很多時候孩子做錯了事,不但不接受批評,反而忙著頂嘴。

家長也進退兩難:不批評吧,孩子不知道改進,況且有的時候孩子犯錯了不加以管教恐怕日後會造成更大的問題;可是批評呢,會迎來孩子更激烈的反抗,你強他更強!

為了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不讓"頂嘴"成為孩子的攔路虎,作為家長應該首先明白孩子頂嘴的原因是什麼。

一批評孩子就頂嘴,找準原因是關鍵,拉近親子關係只需這4步

一.為什麼要頂嘴?

1.維護面子

其實和大人一樣,孩子也是"要面子"的小人兒。教育界有句話叫"當眾不責",不是說有外人在就息事寧人對錯誤忽略不計,而是不要當著很多人的面過分責罵孩子,讓孩子"下不來臺"。

比如在學校罵孩子"你怎麼這麼笨?考試都不及格,你可丟死人了!"孩子也有自尊心,被這樣嘲罵,他們會出口維護自己,"你小時候不也考不及格嗎!"然後呢,結局就是兩代人就這樣"槓"上了。

而有的時候孩子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卻因為面子不得不和父母一槓到底,問題得不到解決,雙方還都氣得夠嗆。

2.發現了父母的漏洞

湖南衛視的《放學啦》節目中,有個小女孩和輔導自己的爸爸發生了爭吵

。原來爸爸讓孩子抄寫字母,第一遍孩子敷衍,爸爸看到後說"不寫好不許玩"。

於是第二遍,小女孩認認真真地抄完了,起身準備去休息的時候,爸爸忽然說:"再來一遍!"小女孩這時不幹了,說什麼都不寫,爸爸說"讓你再進步一點不行嗎,不要總想著玩!"

結果小女孩一句話就堵住了爸爸的嘴:"我剛才那遍寫的不夠好嗎?你說了寫好就讓我走,大人就可以不守承諾嗎?"看,有時孩子頂嘴也可能是家長先做錯了,"憑什麼家長要求我們這麼多,當他們自己都做不到的時候?"

一批評孩子就頂嘴,找準原因是關鍵,拉近親子關係只需這4步

3.為自己辯解

"你橡皮怎麼又丟了?這都第幾回了?""我哪裡知道,橡皮就放在桌子上了,我上廁所回來就不見了!""你還頂嘴是不是!"

這個場景是不是還挺熟悉?這個家長聽到孩子的話第一反應是孩子在頂嘴,可有沒有可能,孩子說的是事實,他真的沒發現橡皮是怎麼丟了呢?

或者在這件事情上,孩子也很困惑,面對問題也很無力呢?

一批評孩子就頂嘴,找準原因是關鍵,拉近親子關係只需這4步

4.對錯誤有負面的認知

有的孩子因為受大人的影響,對於錯誤的認識也偏向於負面,"我犯了錯就不是好孩子,沒人會喜歡我了",即使父母是在溫和地指出可能改進的方向,但孩子依舊會將其視為"批評",如臨大敵。

比如家長看到孩子掃地時將掃帚揮得虎虎生風,說"別那麼用力揮掃帚,你看,灰弄得到處都是!"孩子聽了,立刻扔掉掃帚,"我不幹了!"

其實是很簡單的事情,場面卻變得很尷尬。

可以看得出來,孩子頂嘴有一大部分原因和家長的態度以及做法有關,像是某種"應激反應"

弄清楚了孩子頂嘴的原因,家長是不是也應該反思下自己的做法呢?

一批評孩子就頂嘴,找準原因是關鍵,拉近親子關係只需這4步

二.如何批評才能有效?

1.控制自己,尊重孩子

比如前文提到的"當眾不責",當孩子在公共場合做錯了事情,必須要大吼大叫地責罵他嗎?

這樣做,到底是為了孩子認識錯誤並改正,還是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看,孩子做錯了跟我沒關係,我都管教他了"!

孩子有錯誤,家長著急上火情有可原,但是多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孩子的人生閱歷還很淺,很多情況下犯錯是因為真的不知道怎麼辦。

家長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引路者,是同伴,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審判者,不要想"他怎麼這都做不好"而是要多想"我怎麼才能幫他做好"。

一批評孩子就頂嘴,找準原因是關鍵,拉近親子關係只需這4步

2.耐心傾聽,聽得好才能說得好

伏爾泰說過:"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孩子頂嘴的時候,先聽一聽他是如何說的,讓他們發洩情緒的同時,也給自己一個深呼吸的時間。

雙方沒有緩衝上來就硬碰硬,當然不會有好的結果。

其次,還是那句話,多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聽一聽孩子的辯解,其實能更準確地發現孩子做錯的原因,從而給出更好的引導。

一批評孩子就頂嘴,找準原因是關鍵,拉近親子關係只需這4步

3.和孩子一起養成成長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是由斯坦福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提出的。

她認為,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會將錯誤看作是提升的機會,積極地面對他人的建議或者職責。

家長應該在生活中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錯誤並不是事情的終結,提出錯誤給出批評也不是對他的否定,而是希望他能做得更好。

成長型思維的養成可以藉助語言的藝術。

想一想孩子頂嘴最兇的的時候,家長都是怎麼和他說話的?"你看你做的什麼東西?""我說不行就不行!"

"你怎麼這都聽不懂?"這些話語暗示著孩子"你不行、你沒用",從此必然逃避面對批評。

一批評孩子就頂嘴,找準原因是關鍵,拉近親子關係只需這4步

家長可以換一種說話的方式,既讓孩子容易接受也讓他們能夠從中認識錯誤所在。比如面對掃地掃的灰塵滿天飛的孩子,家長可以說"哇,你掃地好努力啊,灰都飛起來了!"

玩笑似的開場,既表明了自己已經看到孩子的努力,也點明瞭問題。"我們想個辦法讓灰都進到垃圾桶裡面去好不好?"

這樣孩子不會如臨大敵,產生放棄的心理,反而是覺得這就是一件只需要一點點改進的小事情,積極響應。

4.原則性問題嚴肅對待

允許孩子頂嘴,是為了做到"公平",但是卻必須讓孩子明白,頂嘴不是討價還價的技巧針對原則性問題,比如小小年紀就大把花錢、欺負同學等等,必須拿出家長的權威,告訴孩子:"你的做法不對,立刻停止!"

一批評孩子就頂嘴,找準原因是關鍵,拉近親子關係只需這4步

孩子頂嘴著實讓人頭疼,但是家長要看到頂嘴背後的動機,多瞭解孩子一點,多從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時刻提醒自己批評是為了孩子的進步,而不應該是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或是跟孩子"找茬"發洩自己情緒的通道。

同時要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積極看待批評的能力,將其視為提升的機會,而不是直接否定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