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工场 · 从零基础到画进中国美协,他成就自己的“精气神”

艺术工场 · 从零基础到画进中国美协,他成就自己的“精气神”


如果创作可能面临一万次自我怀疑,李云说他的办法是再多画一次就好了

初识李云,大概是在2001年前后,彼时的他还是个优秀的美术编辑。至于究竟有多优秀,用他的话说,“全沈阳比我做得更好的人也没几个,一只手都数得过来”。因为有了这么个铺垫,以至于多年后,在得知他已是一位业内闻名的画家时,我的惊讶之情可想而知。

事实上,从零基础作起点,到一路画进中国美术家协会,李云只用了6年时间。这既得益于他在这些年间远远超出他人的创作热情和执着付出,同时也和他对绘画的理解和认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都说中国画最讲究“精气神”,李云直言自己也有个创作上的“精”“气”“神”,其中既有他对艺术的体悟,也是颠簸不破、坚持始终的原则。


艺术工场 · 从零基础到画进中国美协,他成就自己的“精气神”

《向大师致敬》 2400×1950

入选2017写意中国大美辽宁第二届中国画水墨大展


艺术工场 · 从零基础到画进中国美协,他成就自己的“精气神”

《大德》1950x2400


艺术工场 · 从零基础到画进中国美协,他成就自己的“精气神”


艺术工场 · 从零基础到画进中国美协,他成就自己的“精气神”


正午:从最早的美术设计工作,到后来转型成为职业画家,画的还是传统的中国画,这个跨度有点大,而且等于是零基础。

李云:实事求是地说,我是在很偶然的机会下开始学习国画的,最早我是做平面设计的,开过15年的设计公司,但心里一直有想学国画的念头。2012年的3月5日,是我开始画国画的第一天,就师从于鲁美国画系最优秀的许勇老师,这才成就了今天的我。

正午:怎么解释所谓的“精”字?

李云:最简单来说,就是“精益求精”的意思吧,方方面面的,从作画用的工具、材料到具体操作过程中的每个步骤,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别人不知道,反正我是这样。

艺术工场 · 从零基础到画进中国美协,他成就自己的“精气神”


艺术工场 · 从零基础到画进中国美协,他成就自己的“精气神”

《榜样》1950x2400


艺术工场 · 从零基础到画进中国美协,他成就自己的“精气神”

《海派巨匠.任伯年》1950x2400


正午:这么说来有点抽象,有必要搞得那么高大上?

李云:我从最开始画画就一直非常讲究工具的精细度,用的东西都是国内最专业的生产地去订制的,笔是在江西文岗的,宣纸也是泾县的,包括笔洗、画案、画车都是我自己设计好再交给厂家订做的,甚至画画时如果纸不平顺都不行,必须用熨斗抚平了我才会开始创作,而且我从不叠画,都是卷好了收起来。有人说我仪式感太重,还有人说这是太矫情,其实就是因为我把创作这件事看得挺神圣的,得对得起自己的饭碗,更对得起那些买画的人!

正午:听说只要是你自己感觉不满意的作品,不管已经画了多少,都会扔进垃圾桶。

李云:是的,这不是谣传是真事,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创作主张,就是只要自己觉得有遗憾的作品,该作废就得作废。齐白石说“废画三千”,你没有这个劲头还当什么画家?我的整个创作过程就是不断的画然后不断的改,画如果不出错就没意思了,因为画画也是个遗憾的艺术,就是在这么个不断出错又不断纠错的过程中,你对艺术的领悟才会一点点清晰起来。


艺术工场 · 从零基础到画进中国美协,他成就自己的“精气神”

《生计》1950x2400


艺术工场 · 从零基础到画进中国美协,他成就自己的“精气神”

《巴沙枪手》2400×1950


艺术工场 · 从零基础到画进中国美协,他成就自己的“精气神”


艺术工场 · 从零基础到画进中国美协,他成就自己的“精气神”


艺术工场 · 从零基础到画进中国美协,他成就自己的“精气神”



艺术工场 · 从零基础到画进中国美协,他成就自己的“精气神”



艺术工场 · 从零基础到画进中国美协,他成就自己的“精气神”


正午:这确实称得上是一种“精”了。当然中国人还有句老话,叫“业精于勤荒于嬉”。

李云:这后一个“精”,就是我所理解的“气”了。它不是单纯的气质、气韵,而是一种“心气”,是“不服说”的一股子劲头。

正午:说到“心气”的话,那一定和你的创作经历有关吧?

李云:你说的没错。因为我等于是零基础入行的嘛,第一次上课我就意识到问题了,人家国画研究生班里都是20多岁的小孩,就我一个40多岁的中年人。当时跟同学借了张纸,同学说这纸挺贵的,一张纸就75块钱,我还觉得也不贵呀!可我画第一笔就画错了,当时人就傻掉了,75块钱就这么一笔就给画没了,这时我才明白国画真的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宣纸太难控制了,绝对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驾驭的。

既然已经意识到差距了,那就得有心气啊,得想着尽快追赶上人家。学画的第一年,我每天画2幅大概2平米的画,铆足了劲地练。别人一天画几个小时我不知道,反正我每天都要画12个小时以上。一个月下来,我就画了60多张画,画到两年的时候,我已经可以在鲁美办个人画展了,当时美术类的核心期刊《美苑》杂志还约我发了9页的作品。

艺术工场 · 从零基础到画进中国美协,他成就自己的“精气神”

《晨光》180x140


入选全国第十二届美展辽宁省优秀作品


艺术工场 · 从零基础到画进中国美协,他成就自己的“精气神”

《心事》2400×1950


入选2017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艺术工场 · 从零基础到画进中国美协,他成就自己的“精气神”

《修行》1800×1400


艺术工场 · 从零基础到画进中国美协,他成就自己的“精气神”

《雪域子民》2400×1950


艺术工场 · 从零基础到画进中国美协,他成就自己的“精气神”

《漫漫朝圣路》


艺术工场 · 从零基础到画进中国美协,他成就自己的“精气神”


艺术工场 · 从零基础到画进中国美协,他成就自己的“精气神”


艺术工场 · 从零基础到画进中国美协,他成就自己的“精气神”


艺术工场 · 从零基础到画进中国美协,他成就自己的“精气神”


正午:看你的作品有时候会有种矛盾的感觉,这可能源自作品中既有真正见深度见素养的难度很大的作品,也有一些明显偏市场的更接地气的创作,造成这种矛盾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李云:有人说我的画俗,也有人说我的画雅,确实存在这个现象。但我觉得,作为一名成熟的画家,就是要雅的俗的都得画,只画俗的接地气,同行会瞧不起你,一提到你就会说他呀,就是一江湖画家,这样你在同行中就找不到位置了,不行!但如果只是一味的高雅,老百姓干脆不知道你是谁,看你的画也看不懂,这也不行。我倾向于二者都要有,但保证活下来还要活得好的基础上,去追求自己心中的那个目标。但那种画了就卖、快速成名的路子,肯定不是我想要的,因为那样就体现不出你的人生价值了。难道画画就是为了那点钱?一个画家,画一辈子画就为了老了以后能换点钱?我不想做那样的人。

艺术工场 · 从零基础到画进中国美协,他成就自己的“精气神”


艺术工场 · 从零基础到画进中国美协,他成就自己的“精气神”


艺术工场 · 从零基础到画进中国美协,他成就自己的“精气神”


艺术工场 · 从零基础到画进中国美协,他成就自己的“精气神”


艺术工场 · 从零基础到画进中国美协,他成就自己的“精气神”



艺术工场 · 从零基础到画进中国美协,他成就自己的“精气神”



正午:有了“精”作为基础,有了“气”作为助力,那么“神”又体现在哪里?

李云:在我看来,“神”就是作品的神韵,是画家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形成的极具个人标签意义的气质和特点。熟悉我的朋友们都知道,我对人物的面部表情是极力刻画的,有些脸是我熟知的,有些则是和我擦肩而过的,这些人物表情一直都存储在我的记忆里。作为记录一个人状态及生命轨迹的最重要的浓缩图像,不管是美的丑的,刚毅的柔和的,都是上天赋予这个人的独有的形,再加上岁月刻画的线,这就成为我极力捕捉并加以探索和阅读的创作素材了。

艺术工场 · 从零基础到画进中国美协,他成就自己的“精气神”

《祈祷》


艺术工场 · 从零基础到画进中国美协,他成就自己的“精气神”


艺术工场 · 从零基础到画进中国美协,他成就自己的“精气神”


艺术工场 · 从零基础到画进中国美协,他成就自己的“精气神”


艺术工场 · 从零基础到画进中国美协,他成就自己的“精气神”


正午:说到人物的脸,在你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藏民人物,为什么要择取他们的生活作为主要的创作素材?

李云:因为藏族人的面部仪表以及服饰都很有特点,包括那些极具色彩饱和度的纱质布料,都是最好的创作元素。在那样的一张张面孔背后,寄予了我作为一个创作者的感同身受,那种发自内心的人文关切,是因为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有和他们共同的成长记忆,那些面孔中牵引出个人的、历史的、文化的讯息,在我看来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正午:那你是怎么看待这种国画传统与现代风格间的矛盾问题的?如何去协调二者间的关系?

李云:我说我是反传统画画的人、不是说传统的东西不好,而是要强调我们除了继承更要注重发扬。国画也要与时俱进,要有时代感,如果总是抱着传统的东西不放,那就失去了画画的意义。传统的国画很容易形成模式,成为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东西,那也是我接受不了的。如果画画都不能达到完全自我的状态,那这件事还有啥意义?中国画的精髓就在于它要有考古和收藏价值,还要有文化的内涵和属性,缺一不可。




艺术工场 · 从零基础到画进中国美协,他成就自己的“精气神”




2018年,作品《师风国范》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国风盛典——首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8年,作品《生计》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邮驿路 运河情”中国画作品展;

2017年,作品《向大师致敬》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写意中国·大美辽宁——第二届中国画水墨大展;

2017年,作品《心事》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2017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当代中国画的创作生态与时代走向;

2015年,作品《香烛人生》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悲鸿精神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4年,作品《战士》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梦·强军梦军事题材美术作品展;

2013年,作品《红苹果》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2013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王恩泽 首席记者│乐水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艺术工场 · 从零基础到画进中国美协,他成就自己的“精气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