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節奏有多重要,直接影響你的韻味兒

從太極拳的特點上看,打拳時不僅要求做到“輕鬆柔和、連貫均勻、圓活自然、協調完整”,而且還有個節奏問題。否則,一味地慢或一味地快,缺少生機變化,自然也就很難展現太極拳的特點和風格。

太極拳的節奏有多重要,直接影響你的韻味兒

再從太極拳編排套路組合的規律上看,整個套路從平穩的起勢,到套路的高潮,之後又趨於平穩,或從起勢後,到中間部分,至收勢前都有高潮。當然,在走架子的過程中所體現的虛實、快慢、鬆緊、張弛等是交替進行的,這樣的富有節奏的變化,才能展現出太極拳的韻味來。

初次涉足太極拳者,無論照著教學視盤學練的,還是跟隨眾人、在太極拳音樂帶伴奏或動作指令下學習者,因為動作生疏很難體現出太極拳的節奏。

前者還能通過反覆的重放動作,注意到身型、手型、步型以及身法、手法、步法、腿法和眼法的動作規格,但充其量不過是依樣畫葫蘆;而後者,只跟在別人後面,大概其地比畫動作,型與法也就無從說起。

無論前者還是後者,長此以往練習下去,都很難達到“‘神為主帥,身為驅使”,“意動身隨”的富於節奏感的太極境界。

太極拳的節奏有多重要,直接影響你的韻味兒

說起節奏,要從動作的開合、快慢的變化中體現出來。比如:由一勢轉到另一勢,重心由支撐腿過渡到另一條腿上時,動作應輕靈、緩慢些,定勢時要松沉、穩定。掌握節奏是個複雜的過程,多數修練者開始注重腳下的虛實變化了,卻往往忽視上肢動作的虛實變化,自然很難打出節奏來。

以掤、捋、擠、按四個分動作為例:掤出時,兩臂呈圓孤形、對拉拔長,周身充滿張力,力發在小臂外側;定勢時肩微微前順,然後轉入捋式,後手與前手相合時稍緩慢,兩手向下向後由慢而快捋轉時要充分,定勢時松腰沉胯,似把物體牽引發放出去後兩臂微沉;當搭手完成、由虛而實地擠出時,肩松沉、肘松垂,兩臂撐圓,力發在前臂、腕外側;按式,當雙手沿弧線向上、向前由虛而實地推到位時,微沉腕,展指舒掌。

所謂節奏是指四個分動作自然銜接在一起,節節貫串,動作間仍保持節奏感不斷勁,這樣的剛柔相濟,鬆緊、張弛才能達到辯證統一。全套動作要有節奏感,每個動作都有個起、承、蓄、發的過程,它正是體現開與合、虛與實、快與慢、輕與沉等等的對立統一。

起和承是一個動作的虛的階段,身法要舒松,勁力要輕柔。而蓄的過程是勁力前的蓄力階段,由虛轉實,在意識支配下,精神、勁力要輕輕內斂。而發則為實階段,勁力要沉穩、充實。每個動作“剛柔相濟”、“快慢相間”,就會打出“沉而不僵、輕而不浮”的節奏。

太極拳的節奏有多重要,直接影響你的韻味兒

陳式太極拳在周身處處螺旋纏絲的作用下,運動中既有掤、捋、擠、按四正手,又有采、挒、肘、靠四隅手,要求每個動作都要快慢相間、轉到摺疊、頓挫處要慢,然後逐漸加快,到了方點處後復又轉慢,加之拋物線型形的運動路線,節奏是十分鮮明的。

此僅以“退步壓肘”為例。從“轉身旋掌”到“轉體擺掌”,腰胯、兩臂纏絲的快慢相間的幅度比較大;然後環抱合位,從而形成卷放的蓄而後發之勢;待至“撤步橫擊”時,合位的雙臂在後撤震腳的剎那間,形成前掌後肘的開勁。右腳後撤時由慢而快,震腳與左掌彈性發出協調一致,周身勁力完整,節奏自然鮮明。

無論哪個拳種,定勢時,注意向四肢、頭頂稍稍貫力的意念,切不可過分流露,或做出弓腿下沉的起伏的錯誤動作。

太極拳的節奏,並非像音樂那樣強弱、長短嚴格要求、只要依照拳理、動作規格要領一招一勢地摸索,感悟體會,意識貫注在動作上,久而久之,才有可能步入太極拳更高層面的殿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