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房子“有價無市”的看法


對於房子“有價無市”的看法




有價無市最通俗的解讀就是有市場價格,確沒有成交量或者說成交稀落。房子作為商品,出現有價無市的情況,不能一概而論地說是因為房價偏高造成的。具體得分市場環境,一分為二地來看待這種現象。和尚對此談點看法:

1、正常的樓市環境,有價無市有可能是房價偏高,背離了購買力

房價過高的市場,在消費者購買力不足或嚴重不足時,就會出現有價無市。若持續出現購買力不足,房子賣不出去,依市場經濟規律,房價應當下跌,直到有消費者願意購買為止。

在現實生活中,若某地房價高達3萬/平米,而當地居民工資收入水平僅有2萬元/年,這樣的情況居民想買房也是買不起,此時就出現了有價無市的現象。若房價降到0.5萬元/平米,這時就會有消費者願意購房了,因為居民的購買力已合適這個市場房價。

當然房價偏高,背離了當地的購買力,也可以反過來說,是當地的購買力水平偏低,消費不起那麼高的房價。

2、正常樓市環境,有價無市往往呈現階段性週期表現

在一個長期的市場週期裡,房價呈現穩中波動,而成交量也會出現階段性週期變化。也就是說房價沒什麼變化,可成交量有時會很少或沒有的情況,這種現象的有價無市,一般不能說市場變壞了。

經常看到媒體有披露,說某城市上個星期成交量大,而這個星期沒有成交或成交下跌80%,此時的註解就會說“有價無市”。這種短週期的成交變化,和尚認為並不是有價無市,房子作為大宗商品,價款額比較高,想買房的人在時間上,不可能不約而同的去正態分佈。因此,房子有價無市必須是長週期的持續下去,才算有價無市。

3、在人口增量缺乏的市場環境下,也會出現有價無市

我國房價已走牛了二十年,現在“房住不炒”的市場定位已深入人心,房子不能炒房價較低,是不是就會有價有市呢?也不全是這樣的。

在一個人口流量充沛的城市,其購買力是不缺乏的,拼六個口袋也一樣要購房。但是在人口增量嚴重缺乏的城市,儘管房價很低,也一樣沒有購買力,也會出現有價無市的現象。東北——鶴崗,就是個典型的例子,3~5萬元就可以買一套大房,現在還一定有人買,這就是市場的窘態。

4、在金融(經濟)危機時,也會出現房子有價無市

眾所周知,金融/經濟危機發生後,由於市場嚴重缺乏流動性,所有大宗高品價格腰斬,但市場依然沒有購買力去消費。

2008年美國金融海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全美國的房子價格被腰斬,但是無人問津都躲得遠遠的……價格較危機前低了不知多少,一樣有價無市。

總而言之,房子有價無市的現象,需植入不同的市場環境和因素,不能一概而論。商品的有價無市,其實背後隱含的經濟邏輯或政策因素都是有的。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