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歲育兒經# 打破“溺愛蛋殼”,孩子才能獲得健康的成長

處於2歲的圓圓最近開始很多事情都想自己動手來幹,自己開始學會了脫襪子,脫鞋子,脫外套,今天晚餐給圓圓準備了雞蛋,平時都會剝好,但是今天來不及也就直接把蛋放在餐桌上,圓圓坐在餐桌上就搗騰了起來。我說是雞蛋,她疑惑了一下,磕了一下桌子有點硬,然後蛋殼裂了,她悄咪咪的掰一塊,突然發現裡面有點軟,是“雞蛋”!新大陸一樣兩眼放光的眼神,開始很認真很認真的剝雞蛋,自己一個人安安靜靜把整個雞蛋剝了下來。


#0-6歲育兒經# 打破“溺愛蛋殼”,孩子才能獲得健康的成長


#0-6歲育兒經# 打破“溺愛蛋殼”,孩子才能獲得健康的成長


#0-6歲育兒經# 打破“溺愛蛋殼”,孩子才能獲得健康的成長


雖然是一件我們看來再日常不過的事情,但是靜靜看著她操作,我也是有莫大的感慨,可能我們剝個雞蛋也就幾十秒,圓圓花了1分鐘,但是放手給她去執行,我很願意。

想起來之前的一個熱搜新聞:《45個初一學生剩39個雞蛋,老師:很多人根本不會剝!》開始老師以為是大家不想吃,結果發現雞蛋發到手裡後,有很多學生竟然連蛋殼都不會剝。


#0-6歲育兒經# 打破“溺愛蛋殼”,孩子才能獲得健康的成長


溺愛的本質是控制,控制的背後是不信任


其實,孩子長到兩三歲就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家長利用這機會,從培養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開始,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多讓孩子嘗試自己做。但是現實是父母心疼孩子,怕他們做家務會影響學業,能幫助他們幹一些就儘量多幫,覺得等他們長大自然就好了。


自理能力是孩子生活最基本的保障。不能自理就如同光腳走路,路途那麼遠,光著腳又怎能走完全程?


成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管理孩子,其背後的心理基礎是恐懼和不信任。


小到穿衣吃飯,大到擇業擇偶,很多家長有說不完的“我是為你好”“你要聽我的”—— 表面上看,是為孩子付出了很多。


#0-6歲育兒經# 打破“溺愛蛋殼”,孩子才能獲得健康的成長


如何區分愛和溺愛呢?

愛和溺愛一字之差,“愛”就是給孩子自由、寬容和欣賞,是陪伴孩子慢慢獲得生活的經驗。爸爸媽媽整一個陪伴孩子的過程是先與幼齡孩子親密,呵護孩子的成長,這段時期的關愛及時回應都要到位,增加孩子的安全感,等到差不多2歲左右就要開始與孩子分離,慢慢培養自身的獨立性。適當的時期做適當的事情。


#0-6歲育兒經# 打破“溺愛蛋殼”,孩子才能獲得健康的成長


愛要有原則,更要教規則


美國育兒專家西爾說:愛孩子需要恰如其分,表達愛也有尺度和界限。只有如此,愛才不會成為變態的掩飾。

寵愛兒女是父母的本能,但愛要有原則,要給孩子樹立規則,孩子才不會有出格的行為。

當我們希望孩子做我們要求做的事情,遵守指令,不做任何質疑權威或提出疑問的事情,這時候往往是我們管教上要亮起紅燈的時候,因為那並不是我們希望培養的責任感,我們只不過是要求孩子成為一個“服從權威”的人。

很多時候,能夠激發孩子意識到自己有責任感,往往是我們鼓勵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因為這點可以讓孩子從被動執行任務,轉為主動思考自己可以如何去做,只有當孩子獲得了自我成就價值,對自己的行為感到由衷自豪的時候,我們才能夠真正地孵化“責任感”。


#0-6歲育兒經# 打破“溺愛蛋殼”,孩子才能獲得健康的成長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育家陳鶴琴說:凡事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

不能凡事總依賴父母,教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走向獨立的第一步。

在這裡我們也要適度來區分下孩子做事的成熟程度,決定了我們應該幫助孩子多少。成熟度包括孩子完成特定任務的能力和意願,一共有三個級別:

• 低成熟度:孩子沒有動力或者能力

• 中成熟度:孩子有能力或者動力,但還不能兩種能力都具備

• 高成熟度:孩子既有動力也有能力如果她是個小寶寶我們另當別論,但是等到2歲左右,舉個例子,孩子的如廁訓練,一個孩子可能可以獲得大量的訓練,但自己本身的生理控制機能並不成熟,另一個孩子可能生理上已經做好了準備,但卻沒有太大的動力去掌握這個技能,這兩者其實都會阻礙了孩子真正能夠獨立如廁。


我們的協助就是確保他處理的方式一定是一個“好的結果”,這時候他也是處在“沒有動力或者能力”的階段。

當孩子處在中成熟度階段,有能力或者動力,但還不能兩種能力都具備,孩子更需要的是落地的指導,孩子可能願意去做這樣子的事情,但是卻需要我們跟他們一起研究,怎麼樣的做法更有效。

而當孩子處在高成熟度階段,有能力也有動力,那麼更多的時候我們只需要委託項目,信任孩子,讓孩子有獨立完成活動的機會,哪怕結果並不是最完美的,但這個過程對孩子內在的責任感來說,都是很積極的影響。


#0-6歲育兒經# 打破“溺愛蛋殼”,孩子才能獲得健康的成長


接納孩子的不成熟,失敗

在每一件具體事務面前,不要控制,要引導;不要太有痕跡,儘量無痕;

不要懷疑,要相信;不要插手,要接納。

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去嘗試,相信她有能力進行選擇和自我修正。

哪怕有些事情孩子做得很不精彩,哪怕孩子真的錯了,你也要允許她犯錯,平和地接納她的不精彩。不要害怕失敗,因為失敗經常是有價值的。

不去犯錯,孩子哪裡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不可以的?


多一份耐心,請允許孩子“慢點”長大


很多時候我們的家長都急於求成去幫助孩子完成家庭瑣碎事,覺得等孩子去完成的太浪費時間了,還不如自己快手快腳去完成,還不會出錯。但請慢下來,請耐心地陪他一起慢慢獲取生活的體驗,在心理上,要給孩子最堅定的支持。當孩子第一次剝下完整蛋殼的時候,你會看到她眼睛裡面的光是跟你拿一顆剝好的蛋給她有所不同的,堅信每個孩子都是完美獨立的個體,堅信在這個孩子的內部,早已具備了“成為他自己”的所有要素。


對於孩子來說,長大的標誌之一,是他們逐漸意識到自己可以為自己的生活、期望和問題去負責任,不是希望別人來幫忙解決問題,而是自己是需要思考解決問題的人。


願每個父母,都有這種正確愛孩子的能力,能引領孩子幸福地長大!


#0-6歲育兒經# 打破“溺愛蛋殼”,孩子才能獲得健康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