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差,影響以後上學?聽從醫生建議,幫孩子學說話

我家小侄子小時候每次喊我“姑姑”都喊“嘟嘟”,現在四歲多了,偶爾還喊“嘟嘟”。

有一天嫂子臨時有事讓我幫忙去幼兒園接他一次,老師聽見他還叫我嘟嘟,就跟我說家長注意糾正一下,如果大人還覺得挺好玩,不糾正孩子不正確的發音,會影響孩子語言發育表達能力,還特別說小侄子的說話是比同齡人顯得很遲緩。

我把老師的話一轉述,嚇了嫂子一跳,第二天讓我陪她帶孩子去兒童醫院掛了個專家號。專家檢查了侄子的聽力情況,又做了些其它的檢驗神經方面的測試,沒有發現異常的狀況。讓我們在診室外面等了一下,說是跟孩子聊聊,怕家長在他不敢說話。

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差,影響以後上學?聽從醫生建議,幫孩子學說話

我們等了一會兒,專家叫我們進去了,仔細的給我們說了一下檢查的指標都沒有問題。排除了聽力障礙音器官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語言環境不良等因素,孩子也沒有明顯出現的語言發育明顯遲緩、語言能力明顯落後於同齡人的正常發育水平,就是不太敢張口,說話有點慢,兒化語比較多。

醫生讓我們以後跟孩子說話要注意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首先家長教孩子說話就不要用重疊詞,什麼吃飯飯、喝水水、做操操之類。等於無形中又一遍強化了孩子的意識,讓孩子認為這麼說是對的。孩子的聽力發育分辨還不成熟,不能正確掌握某些字發音的方法,對於這種情況,父母不要學孩子的發音,應當正確指出寶寶說話時候的錯誤發音,特別是把“姑姑”發成“嘟嘟”這樣的發音一定要糾正,強化一下,寶寶就被糾正過來了。

第二,想讓語速比較慢的孩子說話快點,可以讓他從背誦古詩開始,讓他不斷的重複的過程是對他語言發育的一個很好的鍛鍊方式。要朗讀要背誦,儘量給家長或者小朋友表演,既鍛鍊了語言有鍛鍊了表達能力。有很多孩子當著別人說不出話,不是他不會說,而是他不敢說。

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差,影響以後上學?聽從醫生建議,幫孩子學說話

第三,不要強迫孩子說,對於這種內向的孩子來說,越著急越說不出來話。特別是如果強迫他跟別人打招呼,他就會更加緊張和膽怯。正確的方法是在家裡就跟他說:“今天想不想出去玩啊?小孩子都很好奇,肯定會說”想“那麼就鼓勵他,”今天出去玩要主動跟別的小朋友打招呼好不好“,鼓勵他跟小朋友多說,性格開朗了自然就會慢慢轉變為外向。

第四,不要有壓力,認為語言遲緩會對以後上學造成影響。語言培養是一點一點的積累,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解決的。而這其中最重要的一步是逐步幫助孩子克服緊張和壓力。如果家長心理壓力過大,會給他造成很大的壓力,特別不要言語上帶出來跟別人進行比較或者急躁的情緒,這更加不利於他語言的發育和心理上自卑感的改變。

總之,多數獨生子女家庭因為沒有同齡的孩子,家長的語氣是儘量安撫他的情緒,照顧他。不由自主的就順著他的語氣說,這對於他來說並不是好事。

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差,影響以後上學?聽從醫生建議,幫孩子學說話

家長應該引導他儘量改變表達方式,逐步過渡到正常的語速和語氣,平常多帶他出去玩,跟同齡的孩子,或者稍大點的孩子交朋友,過家家,慢慢就把他的膽小及不敢開口的情況轉變過來了。儘量多訓練他背誦是很好的一種鍛鍊,能讓他在積累沉澱知識的同時強化自己的表達能力,同時也能產生一種自豪感,克服心理上的膽怯和懦弱。

【文/布丁媽媽私享會】勵志職場辣媽,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用愛分享育兒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