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抓著孩子的“成績”不放嗎?比起考高分,成才的孩子才更優秀

很多家長見到老師的第一反應就是問孩子成績,問哪次考試得了多少分,排名如何。如果只關注成績你終將耽誤孩子一生的!難道我不應該關心孩子的成績嗎?有家長這樣問。答案當然是應該,但不是隻關心成績。試想一下當你問孩子考了多少分的時候孩子是怎麼回答你的?是怎樣的態度?什麼表情?我想一定是粗暴、不耐煩、懶得理你。

還在抓著孩子的“成績”不放嗎?比起考高分,成才的孩子才更優秀

還在抓著孩子的“成績”不放嗎?

心理專家說:只問學習成績而不問過程的關注不叫關心,而是在給孩子施加壓力,最終得到的結果往往是南轅北轍。當你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他們也會只關心最後的分數。於是孩子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已經發生了轉移,沒有了學習的原動力和獲得知識的快樂。人們常說“知識改變命運”,記住是“知識”改變命運,而不是“分數”改變命運!

還在抓著孩子的“成績”不放嗎?比起考高分,成才的孩子才更優秀

分數是升學的敲門磚,分數當然重要。但分數是知識的積累,是獲得知識後的結果,你只問結果,卻不問過程,孩子能做到嗎?關注成績,一定要先關注過程,幫助孩子去尋找學習中的樂趣,讓他愛上學習,喜歡學習。關注學習過程就要讓孩子在學習中尋找成功、獲得自信。

很多家長都非常看重孩子的學習,認為如果孩子在學習上落後於人,就意味著這輩子完了,只能碌碌無為,過下等人的生活,成為最可憐的弱者。所以,不少家長都為孩子的學習而瘋狂。

還在抓著孩子的“成績”不放嗎?比起考高分,成才的孩子才更優秀

比起考高分,能成才的孩子才更優秀

把孩子培養成一個考高分的人,不如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真正的人才

目前還是有很多的家長只看重孩子的成績,認為孩子在上學的時候就應該專注於考高分,只有考高分才能有出息,只要考高分就能成功,這個觀點實在是很片面,考高分才是王道?當然不是,分數固然重要,但並不能成為孩子生活的全部,更不能成為束縛孩子的枷鎖。

家長們不妨認真的想一下,只會拿高分的孩子,將來就一定會有出息嗎?他不過是變成了拿著高薪的工作者,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童年,也失去了自己生活的樂趣,這樣的教育也並不高級。真正成功的人是在學習、生活、工作甚至是思想上都有著自己的獨特性的人,比起考高分,能成才的孩子才更優秀,未來才會有更多的可能性。

還在抓著孩子的“成績”不放嗎?比起考高分,成才的孩子才更優秀

那怎麼才能培養成真正的人才呢

1、別用嚴苛的規矩折磨孩子

人們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在兒童教育中,則是“規矩太多,難成方圓”。童年是一段特殊的時光,每個兒童都是一個純美的原生態世界,具有謎一樣的潛能和無數的發展可能,教育的任務就是要開發這種潛能,並努力保護個人的幸福感。幸福感是生命最大的營養品,“孩子和成年人之所以幸福,完全在於他們能夠運用他們的自由”。所以無論從潛能的挖掘還是幸福感的擴容,童年的首要任務不是“學規矩”,而是發展自由意志,這要求家庭生活必須減少約束。

還在抓著孩子的“成績”不放嗎?比起考高分,成才的孩子才更優秀

一個孩子,如果他最初接觸的世界不能讓他輕鬆自在,而是小心謹慎,就是被拋入一場能量消耗戰中。天性要他擴展自我,探究世界,環境又處處約束和限制,讓他小心謹慎。他既本能地想聽從內心的召喚,又要被動地迎合別人的要求,這令幼小的孩子疲於招架,不知所措,成長正能量被無端消耗,心理秩序被擾亂,嚴重的甚至會無法完成自我成長。

還在抓著孩子的“成績”不放嗎?比起考高分,成才的孩子才更優秀

2、自由意志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自由是規矩存在的土壤,自由的孩子才能成為自覺的孩子。自由意志就是要打破對規則的盲目膜拜。美國著名教師雷夫認為:“如果要我們的孩子達到相同的境界,就要在教導他們瞭解規則之餘把眼光放遠,不受教室牆上的班規所限。人的一生中有時並無規則可循,更重要的是,有時規則根本就是錯的。”

還在抓著孩子的“成績”不放嗎?比起考高分,成才的孩子才更優秀

成人可以給孩子呈現規則,卻不能強迫孩子執行規則。如果有什麼規則特別需要孩子服從配合,要想辦法,通過合理的方式,讓孩子看到規則之美,心悅誠服地接受。在規則教育中,家長的榜樣作用和包容心遠比強制力更能讓孩子學到守規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