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首富沈万三究竟拥有多少家产?最后结局如何?

周秦帆


沈万三是为什么这么有钱,结局又如何呢?

沈万三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巨富,他主要活动的时间处在元末明初。根据后世记载他的家产达到21亿白银,换算成现在的人民币,大约相当于14000多亿。即便现在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沈万三面前也是小巫见大巫。但是在资源相当匮乏的古代,沈万三又是如何积累到如此多的财富呢?今天就带大家来聊聊,这位中国古代传奇富豪,如何实现他的资本积累之路?

其一,种地买房。在沈万三的孙子沈博西的墓志中,可以看到类似的描述。说其先祖是以种田起家。而根据历史杂志的记载,沈万三其人极有头脑,而且富有创造力,经常会提出一些超前的想法。在沈万三起步前期,大面积的开垦荒地,而且在种地过程中注重灌溉和施肥。原本古人种地大多是凭天,风调雨顺则是丰收,年景不好很可能就是颗粒无收。但是经过沈万三的改革之后,不管丰年还是灾年都有比较好的收成,这是他完成财富积累的第一步。沈万三在挣到钱以后继续购房买地,扩大规模。

《明初巨富沈万三的致富与衰落》:"躬稼起家","好广辟田宅,富累金玉",,"资巨方万,田产遍于天下"

其二,资本运作。现在诸多乡野偏史上记载,沈万三当时得到了江南首富陆氏的大量金钱馈赠。可是这种说法不合逻辑,一个有钱人为什么要把自己的钱,平白无故的交给沈万三。更靠谱的说法则是沈万三帮助陆家理财,就像现在的操盘手一样。陆家是当时江南的首富,资产非常雄厚。史书记载陆家掌门人在晚年将资产交给两个人来管理,按照收益分配薪资,这其中一个人就是沈万三。此举除了帮助沈万三获得了大量的金钱之外,同时也让其在经商方面的才能得以展露出来。

《周庄镇志》卷六·杂记":沈万三 秀之富得之于吴贾人陆氏,陆富甲江左…尽与秀"。

《苏谈》:"元时富人陆道源,皆甲天下……暮年对其治财者二人,以资产付之","其一即沈万三秀也"

其三,发展国际贸易。做国际贸易是真正让沈万三实现巨富的途径。明朝时期开放了私人对外贸易,沈万三大胆的把自己的商业版图扩展到了海外,以他当时建立的周庄为中心,通过运河把国内的货物运输出去。然后和国外的商人交换物资,源源不断的获得财富。

关于沈万三最后的结局,历史上的表述扑朔迷离,没有定章。一说是他投到朱元璋的门下。南京城建设费用的1/3都来自出沈万三资助。根据《明史》记载,沈万三除了掏钱帮朱元璋建设南京城之外,还私自掏腰包犒赏当时的军队。这一举动惹怒了朱元璋,本来朱元璋是准备把他除掉,但是在马皇后的劝解之下,把沈万三流放到了云南。所以沈万三人生中的最后几年,都是在云南边境度过。

《明史》记载:奉诏出资建南京廊庑千余楹,筑京城洪武门至水西门段。以请犒军触怒太祖,流放云南,家产充公。

另有一种说法是沈万三在张世成占领吴会之时,就已经生病去世,财产都被张世诚占有。所以他根本就不可能遇到朱元璋,又怎么可能帮助朱元璋建设南京呢?

《吴江志》记载"张士诚据吴时万三已死,二子茂、旺秘从海道运米至燕京"

具体哪一个说法更为准确,历史并没有给出准确的答案。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在皇权社会,皇上才是最大的赢家,除了皇上之外,所有人只不过是一个工具而已。


格子说历史


第一点:沈万三是一个有野心的商家,首先他也是从底层做起,在给苏半城打工的情况下,他心里的想法就是:我要拥有自己的店铺,我要当掌柜。后来算计苏半城,拿到了人生第一间店铺仓桥八号,开始经商之路。

第二点:沈万三很有经商头脑,别人不要的垃圾,他能废为宝。他刚开始的生意在小镇上,然后慢慢发展到全省全国,最后发展到国外,体现出他的能力与魄力。

第三点:沈万三是一个有原则的商家,他的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当老百姓有需要时,他会为老百姓提供帮助。比如那次苏州粮食短缺时,他开仓振灾。他对待朋友也是很真诚,所以当外国人来找茬时,他的朋友四大财神不留余地的帮助他。

最后一点:朱元璋想把沈万三杀头,因为他生意做得太大影响到皇权的统治,最后万民联名上书求情,再加上沈万三个人对全国经济的影响力,使得朱元璋不得不把沈万三放了。


阿旺影视


古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而作为一代富商的沈万三也是如此,在可考证的历史里说起为元末明初江南一带的巨富士绅,其生意北上大都,南至南洋,从贩卖私盐、采办军务、贩卖丝绸、炒作地产、到海外贸易,到处是生意,处处有算盘,演义了其传奇的一生。然而,在富有的商人也要会更上新的大潮流,不然,就会变成历史终结的牺牲品。在晚年有人说,其家产被充公,全家被处决。另一种是,其在被抓捕后,幡然悔悟,在对家中进行交代后。被发配到云南进行流放时。其通过,钱财上下打点,最终,安然的在云南享受了其一个完美的晚年。

其到底有多少资产,不得而知,众说纷纭。其作为一个成功人士的经历还是非常值得我们进行推敲与学习的。怎样左右逢源、怎样在钢丝上行走,而能取胜。不墨守成规,放眼海外。通过,生活的一些小的细节,而从中发现巨大的商机。通过,曾经学徒的经历,调整与制定自己的管理运营模式。从而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别人看不起,到高攀不起的地步。

然后,时代造就了一代人,也会随着新的时代的开启,让一些人褪去。沈万三的为商之道在于诚,为人处世在于变。最后,更加弥足珍贵的是迷途知返。在被发配云南的途中,通过各种的操作让自己就好想老爷出行一样,安然的急流勇退,安享晚年。真是,善哉,呼


惜花公子


流传最广的是帮助朱元璋修筑城墙,他承担了国家的三分之一的工程。据说因为犒赏官兵,惹怒朱元璋罪名是拉拢官兵谋反,后因马皇后劝朱元璋,才死罪免去,活罪难免,发配云南,家产沒收。可怜的沈万三钱财沒少出,人力没少帮,在皇权的打压下只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只落的客死他乡的结局。

同时警告后人,你无论拥有多少财富,做人要低调,做事不要张狂和耀富,认请时局,认清自己的身份,不要才大欺主,否则自取灭亡!


七星印月


据明史专家、北师大已故教授顾城先生考证,明朝初年根本就没有沈万三这个人。元朝时有个沈姓土豪,但没有那么有钱,他并未见过朱元璋。

我赞同顾教授的结论,我认为元末乱世,不可能有如此富可敌国的人。沈万三是有人物原型的加工产品,他没有这么霸气,没有这么富有,也没有修过出钱南京三分一的城墙。修这么多城墙,需要的银子是天文数字,在当时情况下,不是哪个个人能完成的。

沈万三的人物形象和四川的刘文彩这个人物形象差不多,都是夸大其词,无限夸张。





坐看东南了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富有的人除了皇亲国戚就要属商人了,但是古代商人的身份大多都是比较低下的,而古人又都信封权 力至上,于是在商人与仕宦群体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矛盾:家财万贯却没有权 力,权高位重却没有钱,这个种群体之间可以说是是一种互补关系,但是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又有许多的明争暗斗,矛盾到了一定的地步,就难免会产生流血冲突。

明代著名的财神爷是沈万三,是一个家财万贯,富可敌国之人。客观来说,他是有忠君爱国思想的,根据《明史》的记载,朱元璋曾经主动出资帮助朱元璋修建了南京三分之一的城墙,此后又请求出资犒劳军队,这在今天看来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但是朱元璋却十分愤怒,认为他有谋反之心,说道:“匹夫敢犒劳天子的军队,绝对的乱民,该杀。”后来经过马皇后的劝阻才让朱元璋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但是这件事也为沈万三后来的遭遇埋下了祸根。

后来,朱元璋为了巩固地位对一些当年陪自己南征北战的功臣任意厮杀,罪名是这些功臣凭借自己的战功胡作非为,胡惟庸应该就是最为典型的一个,而古代的刑罚讲究的是一人犯罪,九族受株,不知不觉就牵连到了沈万三的女婿陆仲和,进而又牵涉到了沈万三,这其实正符合朱元璋的心意,于是他以此为借口捎带着把沈万三满门抄斩了。

说实话,沈万三是可以免于一死的,但是他太过高调地在皇帝面前炫富,而且触怒了龙颜,又怎会有好下场呢? 毛主席曾经说过:这些布衣出身的功臣,成为新贵之后,野心和贪欲逐渐膨胀起来。皇帝的礼遇是有限的,他们的贪欲一旦危及到朱氏王朝根本利益,就会落到悲惨境地。这无疑是一语中的。


分享更快乐


一切都是杜撰。


用户106532358406


专政的不允许


别把戏演的那么真781


最后结局是死人,因为他不懂啊,


大嘴影视圈


富可敌国,最后被朱元璋干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