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作死”的名将?

瀚海说史


名将原本就可能面临功高震主的情况,如果再不知道收敛而飞扬跋扈,那真是离死不远,最典型的当属明朝名将蓝玉;当然也有将领一时脑热自己带人冲锋陷阵结果死于敌阵。

儿子英雄老子也好汉——苏峻

苏峻是东晋将领,虽然名气不如桓温、谢玄等人,但是苏峻在东晋初期屡次平定动乱,尤其是参与平定王敦之乱,让苏峻在东晋朝廷威望提高,拥精兵一万,镇守江北都。

在庾亮准备架空苏峻时,苏峻联合祖约起兵造反。

在一次战斗中,苏峻率领军队抵抗温峤与赵胤军队,苏峻儿子苏硕和苏孝英武非常,带数十名骑兵在敌营中杀进杀出打败赵胤。

苏峻看着败退的赵胤军队,以及自己勇猛的儿子,不由得大发豪气,说:"苏孝能攻破贼兵,我还不如苏孝吗?"于是苏峻只带领数名骑兵突入敌阵。

可惜苏峻不是赵子龙,苏峻突入敌阵后,被赵胤军队击中,苏峻坠马被斩首分尸。

功高震主还不知道收敛的名将:蓝玉、石亨、年羹尧等

但凡被称为名将的,都有赫赫战功,明智的如郭子仪、王翦能明哲保身,不明智的下场多半无比凄惨。

蓝玉,《明史》评价饶勇略,有大将才。蓝玉大破北元,摧毁其官职体系,近北元君主、太子与几十骑逃跑,功绩被誉为可比卫青、霍去病。

然而蓝玉没有徐达那么谨慎,犯下所有大将都难免会有的毛病,居功自傲。蓝玉强占民田,御史查问,蓝玉竟然将御史直接赶走。御史作为朱元璋检查百官的耳目,此举毫无疑问是对朱元璋权威的挑衅。

当然最严重的还是蓝玉北征时期,强暴元主妃子,导致其自杀,惹怒朱元璋,更乖张的是返回时,喜峰关官吏只是因为没有及时开门,蓝玉直接纵兵毁关。

蓝玉虽然有功,但是行为如此乖张,即便是宽容的君主未必能忍何况是朱元璋。结局自然不必说,蓝玉被抄家灭族不说,本人还被剥皮实草,只能说不作不死。


妖鬼杂谈录


国民党名将邱清泉,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可谓是不作不死,最终把自己活活作死了。

邱清泉是黄埔军校二期的毕业生,作战以不要命闻名,人称“邱疯子”。邱清泉在昆仑关战役和滇西战役时表现颇佳,获得过宝鼎勋章,还获得过美国总统自由奖章。

邱清泉在抗日战争时的表现可圈可点,但是了到了解放战争中,他就不行了。

淮海战役中,黄百韬兵团被解放军围困,国民党统帅部命令邱清泉与李弥两人率部沿陇海路两侧向东攻击前进,救援黄百韬。

邱清泉接到命令后,他的参谋长李汉萍告诉邱清泉,救援黄百韬有两条路,一是迂回潘塘镇,成功概率较大,但有一定风险,容易被解放军分割包围;二是正面进攻,相对安全,没什么风险。但成功概率较较低。

邱清泉选择了第二条,而且把自己战斗力最强的第五军留下,只派了战斗力一般的七十军和七十二军两个军救援黄百韬,被解放军击溃。最终黄百韬兵团被解放军全歼。

救援黄百韬不成,国军统帅部下令杜聿明率领邱清泉、李弥和孙元良三个兵团从徐州撤退。杜聿明让邱清泉的主力-第五军45师殿后,掩护大部队撤退。

第5军45师遭到华野的猛烈攻击,损失惨重,邱清泉接报后非常着急,找到杜聿明要求大部队暂停前进,等他救出了45师再走。杜聿明表示同意,等邱清泉救出了近乎残废的45师,白白浪费了近两天的时间。

等到邱清泉兵团和李弥、孙元良兵团一起,被包围在陈官庄、青龙集一带,统帅部又要求杜聿明率三个兵团改变前进方向,向东南方向攻击前进,去救援黄维兵团。邱清泉又是让七十军和七十二军、七十四军三个军作为前面的攻击部队,轮番攻击,甚至连他本来不信任的十二军,他都已经派出去参加攻击了,但第五军仍然留着不动,不肯投入使用。

黄维兵团被解放军歼灭后,杜聿明率部龟缩到河南永城附近的陈官庄地区。随后解放军发动陈官庄战役,大获全胜,此役歼灭国民党军3个兵团部;10个军;25个师、1个骑兵旅,共26万余人,其中毙伤6万余人,俘虏17.7万人,投诚2.4万人。

在陈官庄战役中,杜聿明本人被俘,邱清泉被击毙,第五军被全歼。


袁卫宇


笑答:

政客作死名人

第一作死人物……萨达姆!

第二作死人物……卡扎菲!

第三作死人物……肯尼迪!

第四作死人物……赫鲁晓夫!

第五作死人物……尼赫鲁!

……………

军事作死名人

第一三国邓艾

第二麦克阿瑟

第三山本五十六

第四拿破仑三世

……………

作死的帝王

第一路易十六

第二尼古拉二世

第三王莽

………………

因果报应,人在做天在看,出来混欠债了迟早要还!


心勇4


国民党中将军长郭景云,作为傅作义集团的“王牌军”军长,在平津战役中,先突出解放军包围,又打退沿途的阻击部队,却大意休整队伍被包围,后又在救援接应部队近在咫尺的情况下,因为自己的意气用事,而错失逃生机会,最后所部被全歼,本人自杀,“大义凛然”的把自己给“作死”了。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发起不久,高瞻远瞩的毛泽东又发出命令,令华北军区杨得志2兵团、杨成武3兵团向张家口一带集结,配合东北野战军准备发起平津战役。

11月29日,杨成武3兵团对张家口外围发起攻击,平津战役打响。张家口国民党守军孙兰峰部立即向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求援。此时,傅作义正在关注着各地的战况,得知攻打张家口的只有杨成武部队,略松了口气,他所担心的是林彪的东北野战军是否入关作战,以现在东北野战军的实力,他是很难应付的。

张家口是傅作义部队的西退之路,必须要保住,所以他立即命令自己的“王牌军”35军,马上驰援张家口。35军是傅作义的起家部队,他曾长期兼任军长,现任军长是郭景云,绰号“郭大麻子”,中将军衔,郭景云能争善战,勇猛忠心,是傅作义不可或缺的得力干将,但骄傲狂妄,任性自大。

郭景云接到命令后,立即率35军约1.6万人,分乘400余辆美式汽车,很快抵达张家口外围。杨成武见机行事也顺势将他一起围住。但因为杨成武兵团只有三个纵队,虽然围住了敌人,但战线过长,力量略显薄弱。

张家口两军相持之时,东北野战军的先头部队程子华部打下了密云,全歼守敌6千余人。傅作义得知后惊出一身冷汗,林彪终于还是入关了,为安全起见,随即电令郭景云火速回归北平,留下孙兰峰死守张家口。

郭景云这边刚刚把部队安顿好,马上又组织回归。利用机械化的速度,冲出杨成武部队的包围圈倒是没费多大劲儿。郭景云率领着汽车队伍浩浩荡荡的踏上北平的归途。

走到新保安时,遭到了强大的阻击,原来是杨得志2兵团的一个先头旅,于前一天占领了新保安,面对来敌展开顽强阻击。但双方力量过于悬殊,郭景云还从北平调来飞机助阵,最后,解放军只能撤出新保安。

郭景云在傍晚时分趾高气扬的进入了新保安城,并不顾部下要他连夜赶路的劝说,坚持在城内休整一夜,并狂言“这是咱家门口的路,难道还怕闹鬼吗?”

但一夜过后形势却大大出乎郭景云的意料,杨得志的后续部队接连赶到新保安外围,35军一夜之间已被团团围住,想走出去,难了!在突围了一整天后,寸步难移,只好又退回城内。

傅作义得知自己的王牌军陷入重围,心急如焚,马上派出两个军前去增援接应35军。可是当援军前来接应时,郭景云因与援军的军长不和,拒绝与援军配合。当援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打到离35军近在咫尺时,郭景云却向另一个方向突围,想凭自己之力脱身。

结果可想而知,面对着又陆续赶到的东北野战军部队,增援接应的两个军也顾不上郭景云了,想跑却没有跑掉,均被歼灭,郭景云也失去了最后的希望。


只能做最后的挣扎,郭景云妄想坚决固守。但解放军的力量早已今非昔比,在上百门大炮的强力打击下,35军很快失去抵抗能力,阵地被一块一块占领。郭景云最后被解放军围在指挥部,眼见大势已去,他让部下和自己一起点燃汽油桶“为国尽忠”,但却没人愿意和他一起死,汽油桶也被部下踢到了远处。郭景云绝望之际,拨枪自尽。“王牌军”全军覆没。

杨得志得知郭景云自杀后,让人买了口棺材,把他安葬了。

郭景云之死,完全是咎由自取,本来有着数次逃生机会,却因为自己的狂妄自负而丢了性命,硬是自己把自己给“作死”了。


我是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历史微点


提及名将的“花样作死”,必须得说一下坑了大宋和大元两代王朝的范大将军!

此人是个奇葩,您看在网页搜索古代将领,名字后面要么被冠以名将、儒将等称呼,再不济也会标注一下是某朝将领,可是您要搜他的名字,后面居然带着十分醒目的四个大字:常败将军,您说说,这人得衰到什么份上?

可是,这厮的运气有超级好,简直好到爆,这么说吧,他总有机会率领超级庞大的水军去攻打超级重要的地方,结果每一次都能打出千古遗恨级别的大败仗来,此人正是宋末元初将领范文虎!

范文虎,江西丰城人,虽然超级不能打,但是人家娶媳妇娶的好,他岳父是大名鼎鼎的吕文德。吕文德在南宋晚期绝对是首屈一指的武将,吕氏家族遍布朝野,尤其是前线守将,要么是吕家的亲属,要么是吕家的故旧,吕家势力之盘根错节让后来者都难以望其项背。

有了这层关系,范文虎的待遇能差的了吗?先是被授予黄州武定诸军都统之,继而一路提拔到殿前副都指挥使,这是禁军系统的二把手,武将混到这份上可以说都是出类拔萃的。想当年,名将刘琦以顺昌大捷打败金兀术的功劳,也不过才被授予都虞侯的职衔,范文虎有啥战功呢?啥也没有,宋史记载一片空白,就是靠着裙带关系上位的。就这种人,敢重用的脑子绝对有问题。

宰相贾似道就是脑子有问题那一类人,宋元开战,襄樊重镇被围多年,他不救援任由元军肆虐。等到实在瞒不住必须要救援的时候了,他又不好好选将,原本委任名将李庭芝全权指挥京湖战事,却又对李庭芝不放心。当时,范文虎正率领十万水师救援襄樊,这厮竟然置民族存亡于不顾,为了不让李庭芝染指他们吕氏一族的地界,这么看来吕文德的眼光还是可以的!他夸夸其谈向贾似道请命:“

吾将兵数万入襄阳,一战可平(真敢说大话!),但愿无使听命于京阃(李庭芝),事成则功归于恩相矣”!

我范文虎率领十万大军救援襄阳,一站就能把元军打垮,唯一的请求就是不让李庭芝指挥我,如果此战大功告成,功劳就是您贾相公的!

贾似道于是允诺他单独作战,顺便监视李庭芝,范文虎倒好,自己领了独立作战的权限后,每天就知道吃喝玩乐,李庭芝屡次约他进兵,他都视而不见!(庭芝屡约进兵,文虎但与妓妾、嬖幸击鞠饮宴,以取旨未至为辞。

等到不打不行了,范文虎才懒洋洋的进军救援,双方在襄阳城下的鹿门展开激战,宋军初战不利!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儿,毕竟双方加一块将近二十万人,前锋打个败仗太正常不过了,可是在范文虎眼里这不得了了,他的饭桶本色充分的显现了出来。初战不利,范文虎扔下部队就跑了,速度之快连自己的部队都追不上,服气不服气?身为统帅就算是逃跑,您倒是带着部下一块跑啊!十万水师,几千艘战船,失去统一指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这是南宋最后一支大规模建制的水师,被范文虎毁于一旦!

有时候我都怀疑这范文虎就是元军的奸细,因为不久之后他就投降了元朝,元军大都是蒙古草原上套马的汉子,对水战非常之不在行,当年打败宋军靠的还是南宋降将刘整训练的水师。刘整死后,范文虎竟然凭借着自己有统领大规模水师的经历被元朝统治者委以重任,所以说,元朝统治者脑子也有病,范文虎当家,房倒屋塌,这基本是铁的定律了,很快他就给元朝结结实实的上了一课!

元朝灭了南宋以后,放眼四望,没被征服的国家只有岛国小日本了,于是征讨日本的作战计划开始了!范文虎作为“水师宿将”,被元世祖忽必烈任命为征东行省右丞,再次领兵十万,战船3500艘,征讨日本!可是,范文虎这厮既没有海上作战经验,也不懂海上常识,选在台风到来的日子出征日本,果然出海不久遭遇台风,战船折损过半,他自己也掉进了海里,本来用范文虎喂鱼正当其时,可惜被人给救起来了。

范文虎被救之后,大军聚集在鹰岛,虽然损失惨重但打起来还是没问题的,大将张禧建议范文虎学一学项羽,背水一战,肯定能击败元军!可范文虎是什么人啊?当年救援襄阳,前锋吃了败仗他都能抛下大军逃跑,这次可是掉海里差点丢了小命啊,他能有胆量背水一战吗?

不顾将士苦苦哀求,范文虎再次逃跑,同样是丢弃了数万大军。等日军攻打过来的时候,数万大军饥困交加早已丧失了战斗力,全部被日军俘虏,惨遭屠戮!

范文虎虽然在战场上每战必败,但在官场上却是当之无愧的常胜将军!不过才十几万条人命的些许小事么,岂能妨碍我们范大将军的锦绣前程?一代英主忽必烈出于调动广大汉人当汉奸、作走狗积极性的考虑,对这个一无是处的人渣极为器重。

真是应了那句话“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


李老师历史课


很高兴被邀请回答这个问题,个人认为明朝时期洪武四大案之一的蓝玉案,主角蓝玉就是极其“作死”的名将。

蓝玉是明朝开国将领,他率领十五万大军,追击北元军队到捕鱼儿海,一举摧毁北元的领导层,彻底终结了北元势力。



蓝玉的姐夫是明朝开平王常遇春,蓝玉早年在常遇春手底下为将。常遇春是一个汉人,但对骑兵的认知却远超蒙古人,是朱元璋军队中地位仅次于徐达的二号人物。蓝玉和常遇春很像,像的不仅仅是他对骑兵的理解,还有常遇春那个暴脾气。

常遇春脾气很臭,尤其喜欢杀降,朱元璋警告多次都没有用,而蓝玉和常遇春一样骄躁、狂妄,这样的性格伴随了他的一生,为他的死埋下了伏笔。在蓝玉征服北元南归时,在喜峰关因守将开关时间太慢了而直接下令攻打,虽然当时朱元璋因为蓝玉的功劳而没有追究,但这也让朱元璋非常不满,对他有了芥蒂。



之后蓝玉还调戏被俘虏的元朝妃子,朱元璋这次直接就把把蓝玉的梁国公改名凉国公来警告他,但却没被蓝玉重视。之后蓝玉的狂妄愈演愈烈,在一次侍奉皇帝的酒宴上,蓝玉直接就说军中的将领升迁全由他决定,朱元璋封他太子太傅,他还说他难道不能当太师么?

其实朱元璋早就对蓝玉彻底失望了,一直没有杀他的原因是以蓝玉为首的武将集团是太子党的一员。太子朱标是朱元璋最心疼的儿子,朱元璋也有意培养属于朱标的势力,杀了蓝玉会大大削弱太子势力。但很不幸的是,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痛不欲生,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蓝玉的武将集团的重要性大大降低,此时朱元璋便不再容忍他的胡作非为了,把之前的账都翻了出来。洪武二十六年(1393),蓝玉以谋反罪被杀,剥皮实草,蓝玉案当时牵扯了一万五千余人。蓝玉到死才知道,自己能飞扬跋扈这么久不是因为他的势力有多大,只是朱元璋不想动他而已。


御马下南山


说到国民党的王牌精锐部队、抗日铁军74军,不得不提副军长李天霞,与老上级王耀武是同窗,都是黄埔三期生。所谓成也74军、败也74军(整编74师),李天霞一生的兴衰荣辱都与74军息息相关。李天霞可以说是一位抗日名将,抗战期间参加过不少大小型正面作战,其战绩完全不亚于后来的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

自从李天霞投入到王耀武的起家部队补充一旅,也就是后来改编成的51师,便开始了辉煌的抗日生涯。首战淞沪会战担任第51师副师长兼153旅旅长,而此时的张灵甫正是李天霞手下的一名团长,李天霞率部与日军激战数日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随后参加了南京保卫战,李天霞亲自上阵与日寇血战,部队损失惨重,最终寡不敌众而被迫撤出了战斗。

李天霞的成名战是在江西上高会战,当时已晋升为74军第51师师长,率部在鸡公岭与日军进行残酷的肉搏战,歼敌千余人并牢牢守住了阵地,为保证上高大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战后李天霞51师荣获第一号陆海空武功状,而74军荣获最高团体荣誉飞虎旗,也获得了“抗日铁军”的美誉,不久后,李天霞升任74军副军长,负责在贵州为军部训练新兵。

老上级王耀武升任第24集团军总司令后,按理说李天霞无论是在战功和资历上,都有资格胜任74军军长的职务。王耀武是一个非常能干和务实之人,曾征集74军三位师长的意见,但关键人物并不赞成李天霞担任军长职务,主要是看不惯李天霞生活上的“特殊化”,这个人就是58师师长张灵甫,曾是李天霞的直属下级,而老军长王耀武非常在乎张灵甫的感受。

因为张灵甫不仅能打而且不像李天霞有点桀骜不驯,王耀武在权衡利弊下,决定牺牲李天霞,调其任辖下的100军军长,74军军长的位置则由曾担任57师师长的施中诚担任。李天霞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间被调出了曾经一起出生入死的74军体系,心中难免会有所怨恨,与张灵甫从此结下了恩怨,也为日后张灵甫兵败于孟良崮埋下了祸根。

抗日战争之最后一次大会战之湘西雪峰山会战,李天霞指挥的第100军再次立下了赫赫战功,率部在芙蓉山全歼了日军第109联队,而整个抗战期间,国军部队很少有全歼过日军一个完整联队的记录。战后,李天霞再度荣获陆海空武功状及各种勋章,唯一缺的就是国民党军中的最高荣誉勋章,即青天白日勋章。李天霞从淞沪会战至抗日最后一次大型会战,参加过不少大小战役,战功卓著,称为抗日名将不为过。

抗战胜利不久后,国民党进行了部队精编,李天霞第100军整编为第83师,而张灵甫74军被整编为了74师,被誉为蒋委员长的“御林军”,李天霞和张灵甫的地位相比,已经高下立判了。在内战期间,李天霞可谓出气不出力,开始打滑头仗了。鲁南会战期间,张灵甫的整编74师曾划给李天霞指挥,但是张灵甫自命清高根本不听从指挥,甚至向兵团司令打小包括,还要求脱离李天霞的管辖,最终汤恩伯硬是将张灵甫划给了黄百韬指挥,李天霞也因此对张灵甫咬牙切齿。

于是,李天霞开始踏上了“作死”之路,在张灵甫被围于孟良崮前,担任整编74师右翼安全任务的李天霞,为了抢功在不支会兵团司令汤恩伯的情况下,擅自向蒙阴进犯,一度令蒋介石十分恼火;当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轻而易举地切断了张灵甫与李天霞和黄百韬间的联系后,整编74师三万余人已经被华野如同铁通一般团团围在了孟良崮上。

此时的张灵甫已经上天无路、下地无门,宁愿向远在百里开外的同窗老乡胡琏求救,也不肯向近在眼前的李天霞低头。眼看着“御林军”已经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蒋委员长才下了死令要求全力营救张灵甫,否则军法处置。走在“作死”路上的李天霞被吓出了一身冷汗,便将手里可用的部队全部投入到解围的战斗之中。但为时已晚,当李天霞率部赶到孟良崮脚下时,张灵甫三万余人大军已经凉凉了。战后,李天霞因玩忽职守、救援不力被送上了军事法庭,离阎王殿只差一步之遥。


赛门之略


作死的名将很多,其中最典型的一个就是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

🌺🌺🌺🌺🌺

我们知道,在一九四八年,国共双方爆发了决定两党胜负的淮海大战,此时的白崇禧是国民党重要将领,身居华中军政长官,手握几十万大军,却不向淮海战场派一兵一卒,导致国民党败于淮海战役,完全败于共产党。

🌺🌺🌺🌺🌺

淮海战役才是真正决定国共两党胜负的战役,白崇禧的这一举动,无疑帮了共产党的大忙,是共产党的大功臣。

鸟巢将倾,岂有完卵,整个国民党都败了,他白崇禧会胜吗?他会将终日做着中国王的梦想实现吗?这一道理,小诸葛是不懂的,但三岁小孩是懂的,可以说,白崇禧不是小诸葛,而是真正的小猪头!

🌺🌺🌺🌺🌺

国民党的失败,正如蒋介石所说,是自己的人打败了自己,还有如张汉卿,卫立煌,傅作义等人,都在国共大决战中帮了共产党的大忙,没有这些人的帮助,解放战争要延迟不知多少年,解放军的伤亡代价也要大得多。

🌺🌺🌺🌺🌺

白崇禧是个坚定的内战分子,双手沾满中国人民的鲜血,死在他手里的中国军民,不下几十万,死后迎接他的只是地狱!



用户创维


  • 要问起作死的又被称为名将之人,毋庸置疑当属大明军事鬼才——朱文正,一个迷一样的男人


  • 朱文正,元朝至正二年生人,其父是朱元璋短命的哥哥,正儿八经太祖的大侄,正因为哥哥命苦死的早,朱元璋尤其看重这个不多的亲戚,当做自己的儿子培养。


  • 至正十六年,朱文正随军攻克渡江克太平,剿灭陈埜先,占据建康,作战勇猛,老朱很是开心,在此后不久也就是1356年十月便提升朱文正为枢密院同佥。过了不到五年又做了大都督,成为全军最高统帅。而这却不是他的巅峰,而他真正被后人载入史册的是他那场堪称奇迹的洪都保卫战

  • 1363年四月陈友谅六十万大军猛攻洪都,而镇守洪都的朱文正仅有七万余人,却死守了85天坚持到了援军的到来,完成战略上的绝胜,为朱元璋主力回调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可谓这场战役第一功臣。
但他又如何一步一步作死的呢?
《明太祖实录》卷十六:使守江西,遂骄淫暴横,夺民妇女,所用床榻僭以龙凤为饰。又怒上不先封己,前所对上者皆诡辞。上遣人责之,文正渐惧,谋叛张士诚,江西按察使李饮冰奏之

  • 人无完人,不难看出军事鬼才朱文正在生活作风上有很大的问题,但仅仅是次要的,而他一直想不通的是为什么自己赫赫战功却分文未赏,他越来越气就越发放纵自己,毒打朱元璋派下来的按察使,奸淫掳掠无恶不作,这样做最直接的后果就出现上面的那篇奏折。结果显而易见。
  • 1365年,朱文正在桐城牢中去世,结束其争议的一生年仅29岁。

花溪客


我是长安视界,我来回答:

说到国民党的王牌精锐部队、抗日铁军74军,不得不提副军长李天霞,与老上级王耀武是同窗,都是黄埔三期生。所谓成也74军、败也74军(整编74师),李天霞一生的兴衰荣辱都与74军息息相关。李天霞可以说是一位抗日名将,抗战期间参加过不少大小型正面作战,其战绩完全不亚于后来的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

自从李天霞投入到王耀武的起家部队补充一旅,也就是后来改编成的51师,便开始了辉煌的抗日生涯。首战淞沪会战担任第51师副师长兼153旅旅长,而此时的张灵甫正是李天霞手下的一名团长,李天霞率部与日军激战数日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随后参加了南京保卫战,李天霞亲自上阵与日寇血战,部队损失惨重,最终寡不敌众而被迫撤出了战斗。

李天霞的成名战是在江西上高会战,当时已晋升为74军第51师师长,率部在鸡公岭与日军进行残酷的肉搏战,歼敌千余人并牢牢守住了阵地,为保证上高大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战后李天霞51师荣获第一号陆海空武功状,而74军荣获最高团体荣誉飞虎旗,也获得了“抗日铁军”的美誉,不久后,李天霞升任74军副军长,负责在贵州为军部训练新兵。

老上级王耀武升任第24集团军总司令后,按理说李天霞无论是在战功和资历上,都有资格胜任74军军长的职务。王耀武是一个非常能干和务实之人,曾征集74军三位师长的意见,但关键人物并不赞成李天霞担任军长职务,主要是看不惯李天霞生活上的“特殊化”,这个人就是58师师长张灵甫,曾是李天霞的直属下级,而老军长王耀武非常在乎张灵甫的感受。

因为张灵甫不仅能打而且不像李天霞有点桀骜不驯,王耀武在权衡利弊下,决定牺牲李天霞,调其任辖下的100军军长,74军军长的位置则由曾担任57师师长的施中诚担任。李天霞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间被调出了曾经一起出生入死的74军体系,心中难免会有所怨恨,与张灵甫从此结下了恩怨,也为日后张灵甫兵败于孟良崮埋下了祸根。

抗日战争之最后一次大会战之湘西雪峰山会战,李天霞指挥的第100军再次立下了赫赫战功,率部在芙蓉山全歼了日军第109联队,而整个抗战期间,国军部队很少有全歼过日军一个完整联队的记录。战后,李天霞再度荣获陆海空武功状及各种勋章,唯一缺的就是国民党军中的最高荣誉勋章,即青天白日勋章。李天霞从淞沪会战至抗日最后一次大型会战,参加过不少大小战役,战功卓著,称为抗日名将不为过。

抗战胜利不久后,国民党进行了部队精编,李天霞第100军整编为第83师,而张灵甫74军被整编为了74师,被誉为蒋委员长的“御林军”,李天霞和张灵甫的地位相比,已经高下立判了。在内战期间,李天霞可谓出气不出力,开始打滑头仗了。鲁南会战期间,张灵甫的整编74师曾划给李天霞指挥,但是张灵甫自命清高根本不听从指挥,甚至向兵团司令打小包括,还要求脱离李天霞的管辖,最终汤恩伯硬是将张灵甫划给了黄百韬指挥,李天霞也因此对张灵甫咬牙切齿。

于是,李天霞开始踏上了“作死”之路,在张灵甫被围于孟良崮前,担任整编74师右翼安全任务的李天霞,为了抢功在不支会兵团司令汤恩伯的情况下,擅自向蒙阴进犯,一度令蒋介石十分恼火;当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轻而易举地切断了张灵甫与李天霞和黄百韬间的联系后,整编74师三万余人已经被华野如同铁通一般团团围在了孟良崮上。

此时的张灵甫已经上天无路、下地无门,宁愿向远在百里开外的同窗老乡胡琏求救,也不肯向近在眼前的李天霞低头。眼看着“御林军”已经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蒋委员长才下了死令要求全力营救张灵甫,否则军法处置。走在“作死”路上的李天霞被吓出了一身冷汗,便将手里可用的部队全部投入到解围的战斗之中。但为时已晚,当李天霞率部赶到孟良崮脚下时,张灵甫三万余人大军已经凉凉了。战后,李天霞因玩忽职守、救援不力被送上了军事法庭,离阎王殿只差一步之遥。

黄百韬并不是黄埔嫡系出身,但在解放战争中非常卖力,多次进攻和救援都非常积极。张灵甫在孟良崮被包围后,他救援最积极,最近时距离张灵甫的整编七十四师只有五公里。豫东战役他被包围,差点就被歼灭,但是他死守待援,胡琏赶到后给他解了围,华野外线兵团撤退。这是解放战争少有的几次被解放军包围后还能带着半条命逃出来的战例。

淮海战役前,国军五个兵团沿陇海路一字排开,摆出了长蛇阵,杜聿明原计划是要以这五个兵团向北反攻,收复济南。但没多久形势变化,杜聿明被临时调任东北,这五个兵团摆着没人管,刘峙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一直到1948年11月4日,顾祝同挟命到徐州剿总宣布,放弃海州,国军全线退守徐州,准备依托徐州坚固城防工事,与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

当时的黄百韬兵团下辖25军、63军、64军、100军,共计四个军。原本驻守海州的44军原来归李延年指挥,决定放弃海州后,临时配属给黄百韬指挥。这样,七兵团下辖五个军,共计12万人。该兵团原驻新安镇,任务是阻止已经进到鲁南地区的解放军南下两淮。国军决心退守徐州时,原计划七兵团5日即开始向西撤退到徐州东南,但黄百韬5日下午才回到新安镇,6日召开会议宣布撤退部署,实际上到7日才开始撤退。

当时七兵团兵团部与63军一起行动,撤退时由63军掩护,64军先行撤退至碾庄圩占领阵地,25军则掩护100军和44军撤退。44军原本是一个以做生意著称的军队,其实是刘峙的钱袋子,撤退的命令兵团总部还不知道,44军已经全军都知道了,并要求黄百韬兵团优先安排和照顾。所以,原本应当于5日就开始撤退的黄百韬,一直等到7日才开始撤退,耽误了两天时间。就是这两天,让解放军追上了骑兵团,并包围歼灭了其中一部分。

64军得到撤退命令后,7日凌晨三点半就已经开始撤退,到8日黎明已经全部通过运河,占领运河西岸及陇海路并向南警戒,行动比较快。兵团部8日拂晓时渡过运河,44军在优先照顾之下,也在8日上午渡过运河,只留下25军和100军尚未渡河。其中25军是黄百韬起家的老部队,是七兵团战斗力最强的一个军。

解放军行动也很快,七兵团正在撤退时,8日上午六点左右时,解放军一部已经占领铁路南十里一个靠近运河的村庄。七兵团正在撤退的时候,解放军追上了最后渡河的25军和100军,这两个军边打边撤,从下午两点一直到黄昏时分才渡过运河,损失比较大。其中,25军一个军被歼,100军的44师大部被歼,只剩下2000多人。

最作死的是63军。63军原定任务是掩护兵团部撤退,兵团部撤退后应当马上渡过运河撤退,但63军军长陈章对情况严重性估计不足,到7日上午十一点才开始撤退,路线是从新安镇向窑湾镇撤退,刚走了四十里就被解放军追上,发生战斗,只能边打边撤,8才到达窑湾镇,马上被解放军包围,与七兵团友邻部队失去联系。解放军随即开始攻击,到11日,全军被歼,军长陈章自杀,这是七兵团第一个被全歼的军。

不管怎么样,到8日黄昏,除了被解放军追上包围的63军,其它各部还是按照原定计划撤退到了碾庄圩。但这时候情况又有变化。8日,张克侠、何基沣在鲁南贾汪、台儿庄率部起义,徐州东大门敞开,刘峙不得不紧急将原本在徐州东面不老河南岸掩护七兵团撤退的11兵团李弥部紧急调往徐州,这样,解放军就畅通无阻的通过碾庄圩北面的运河和不老河,追上了七兵团。

黄百韬特意赶到李弥驻地曹八集,本来还想拉住李弥,让李弥不要着急撤回徐州,帮他掩护一下侧翼,但李弥表示,他接到了刘峙的命令,不能不撤。而且,李弥还话中有话的表示,以前邱清泉和黄百韬两个兵团仗着人多势众,看不起他,现在就看邱清泉的了。黄百韬只能苦笑一下说,邱清泉是靠不住的。但李弥毫不耽误,就赶紧撤回徐州去了。不过黄百韬并未死心,被包围之后听说邱清泉和李弥正在救援,还说,要是李弥有邱清泉的兵力,兴许还有点希望。他到死还是把希望寄托在李弥身上。

虽然已经遭到重大损失,但黄百韬仍然按照原计划撤退到了碾庄圩,兵团绝大部分部队也还是到了碾庄圩,于是在被包围之后,商量下一步怎么办。正当他在就地死守待援和突围两个选择之间犹豫不决的时候,常公的催命符来了。常公表示,现在要和解放军决战,黄百韬就在现地死守待援,他已经命令杜聿明率邱清泉和李弥两个兵团增援,黄维兵团也正在东进救援的路上。

其实这时候杜聿明还在东北,并未回到徐州,黄维则在到蒙城之后就受到中野顽强阻击,未能前进,而且逐步掉入中野的袋形阵地,逐步陷入被包围的态势,自顾不暇,哪有能力来解救黄百韬。黄百韬的唯一希望就在于邱清泉和李弥两个兵团,邱李两兵团一直到十三日才从徐州出发,虽然也不能说是不卖力,但有心无力,在解放军的顽强阻击下,他们始终未能突破解放军防线,只能眼看着黄百韬兵团被歼灭。

不过,黄百韬兵团的战斗力仍然是比较顽强的,从8日被包围,一直死守待援。到20日,看援军已经指望不上了,黄百韬终于下决心分散突围。但刚开始突围,二十五军一出阵地,就被解放军全歼,只有军长陈士章化妆逃走了。黄百韬又让六十四军突围,六十四军军长刘镇湘起初不肯,后来试图假投降逃走,被解放军发现,最后被全歼。黄百韬也被迫自杀。

黄百韬虽然不是嫡系,但是是顾祝同的心腹,在国军将领中算是比较忠诚的。但在关键时刻,他的几个错误比较明显。明知道44军是靠不住的,却留下二十五军和一百军来掩护44军撤退,导致二十五军受到严重损失。六十三军和兵团部在一起,他却在兵团部撤退后未马上命令六十三军尽快撤退,让六十三军被分割包围歼灭了。而最严重的失误则是在撤退前准备不足,没有提前在运河上架设浮桥,整个兵团十二万人都只能从一座运河铁桥渡河,耽误了时间。

1950年朝鲜战场上的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确实可谓“二战名将”,作为欧洲战场上巴顿将军的心腹爱将,他曾经率领第三集团军的第20军率先突破齐格菲防线,强渡莱茵河杀入纳粹德国腹地,盟军放弃攻取柏林后所部转向东南,再渡过多瑙河横扫奥地利,战功赫赫并以凶猛强悍出名。

(沃尔顿•沃克中将)

巴顿将军经常夸赞其为“我那个最棒的杂种小子”,沃克由此在欧洲战场曾获得了“攻势权威”的专家称号,并被冠以“虎头狗”的美誉,美军甚至以他的名字命名了M-41轻型坦克:“沃克虎头狗”。就是这样一位名扬欧陆的美军战术家,却在清川江战役中遭到志愿军漂亮的侧袭而全军溃败。

其实沃克虽然脾气暴躁,但用兵颇为谨慎。当时美军在朝鲜主要有两支部队,即西线的第八集团军(司令官沃克中将)和东线的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少将)。“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要求两军齐头并进展开“勇猛的追击”,然而沃克始终担心志愿军会突然出现,主张小心翼翼的稳步推进,遭到麦克阿瑟的痛斥,后者认为那“不是一支不可辱的力量”。

(沃克)

无奈之下的沃克只好督师加速前进,他不知道的是,隐蔽集结的志愿军正准备将第二次战役的第一记铁榔头砸在第八集团军的脑袋上。1950年11月25日上午10时30分,美军先头部队第二师第9步兵团的贝克连突然遭到猛烈攻击,几个小时后便彻底溃败,全连129人仅仅撤下来34人,其中一半还是伤员。

在整条战线上,志愿军第39军、第40军同时发起攻势,第38军则穿插迂回三所里,到11月28日沃克已经意识到,徘徊在清川江北岸的美第二师、第二十四师和第二十五师正全部陷入包围之中。

(麦克阿瑟在前线)

麦克阿瑟却在这一天命令沃克和阿尔蒙德飞往东京开会,前线危在旦夕,部队身处绝境,司令官们还要去上千公里外的麦克阿瑟司令部“东京第一大厦”开会,沃克极度郁闷和不解,而长达四个小时的会议也没有讨论出任何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的方案只有俩字:撤退。匆匆赶回战场的沃克立即下令所有部队向清川江南岸全速撤退,他的计划是放弃平壤后在北纬38度线重新建立防线。

沃克中将本人也乘坐吉普车混杂在向南撤退的美军队伍中,这位三星中将有个习惯,喜欢戴着钢盔,乘坐吉普车或L5轻型飞机穿梭在战场上,为了防止轧上地雷,他还特地在吉普车内铺上了沙袋。他还有个更“作死”的习惯,乘车时总是急不可待的命令赶路,很有巴顿在欧洲战场的风范,如果路上有什么东西妨碍了这位将军的座车速度,他往往历声大吼“绕过它前进”!

(沃克在前线)

沃克另有个绰号叫“斗牛犬”,体态壮实,大腹便便,倒是很符合形象。他总是马不停蹄地奔走在战场各个角落,像巴顿一样突然出现在某处,用最简洁的语言整理要点后下达作战指示,然后又像风一样消失。但这个时段,冒进造成的溃败和组织混乱的撤退,已经使仅有的公路拥挤不堪,他应该老老实实地呆在司令部里才对。

1950年12月23日,沃克的吉普车在公路上被一长串南朝鲜军车迎面堵塞在路上,沃克的司机根据将军的命令试图“绕过它前进”,不料一辆军车突然“开出了车队,向沃克的座车迎面驶来”,吉普车来不及刹车瞬间被撞入路旁沟中,沃克的头部受了重伤,当手下七手八脚把他装进汽车送到战地医院时,这位三星中将已经死亡。

(李奇微中将)

根据美军的官方记载,沃克当时正准备前往第二十师的司令部,嘉奖这支部队同时把一枚银星勋章授予一名叫萨姆•沃克的上尉,他是沃克中将的儿子,来自德克萨斯州的一名步兵连长。至于情况是真是假,那只有天知道了,而朝鲜战场上美军地面部队最高职务和军衔的将军意外阵亡,立即震惊了东京和华盛顿,无奈之下,陆军副参谋长李奇微中将披挂上阵,接替第八集团军司令官一职,真正的对手来了。

早在五年前的1945年12月,沃克的老上级巴顿将军就因为离奇的车祸而身亡,而这位中将非但没有吸取教训,反而用生命诠释了巴顿集团军的“开快车”传统,终于“像风一般出现后又像风一般消失”。在他死前,杜鲁门已经向国会提名授予他四星上将军衔,1951年1月2日沃克终于晋升上将,只不过得称为“追晋”了。

历史上作死的名将年羹尧算得上一个。

年羹尧进士出身,担任过四川巡抚、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年羹尧不仅政绩好,还颇具军事才能。

他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为大清立下过赫赫战功。更重要的是他一直是雍正心腹,在雍正争夺皇位时,年羹尧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雍正对年羹尧宠幸之极。唐朝时玄宗为了杨贵妃“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而雍正对年羹尧之宠幸,不亚于玄宗对杨贵妃。雍正赐给年羹尧荔枝,为了保鲜,八百里加急换马不换人,仅用6天时间就送到西安。

雍正还曾对年羹尧说过:“朕不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赏尔之待朕。”可能历史上也找不出第二位皇帝,会对臣子说出这种肉麻的话了。

有人甚至认为年羹尧之死,除了自己作死外,更多死于雍正的捧杀。

有了雍正特殊的荣宠,年羹尧变得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不守臣道。年羹尧不仅在川陕大权独揽,后来还直接干预朝廷官员任免。

开始雍正估计是拿他当兄弟,一般会听取他的意见。但后来为了安插亲信或为了银子,竟肆意打击、污蔑朝廷重臣,这引起了雍正不满。

更让雍正不爽的是,年羹尧不守臣道。年羹尧自持恩宠,谱特别大,他要求同级官员见了他,都必须行跪拜之礼。甚至他入宫见驾也很随意,这让雍正很不满。

为此雍正还专门下旨警告过年羹尧,但他依然我行我素。

年羹尧的趾高气扬,引起了众多同僚的不满,弹劾他的密件如雪片般飞入宫中。这不得不引起雍正的警惕。

于是他以“阵前历练”为名,派了御前侍卫前去西北监视年羹尧,不料年大将军竟把皇上的特使当牵马的奴才来用。

最终让雍正动了杀心的是:雍正两次传旨到西宁,年羹尧竟不按朝廷规制接旨。这是不臣之举,何况年羹尧当时手握重兵,这在哪个朝代都是谋逆的大罪。

为了防止年羹尧作乱,雍正先调任了其川陕的亲信官员。然后让年交出大将军印,出任杭州将军。

但年羹尧至此还不明白雍正的意图,还幻想着能东山再起,可见年羹尧非常缺乏政治智慧,这可能也是他骄横无度的原因。

年羹尧不懂其中的道理,但朝廷里的官僚们大多都能揣摩雍正的心思,于是纷纷落井下石,网罗年羹尧的罪行。

后来在群臣的共同“努力”下,年羹尧九十二罪状出炉,其中就有三十多条够得上斩立决。不过雍正为了落个“仁君”的美名,赐了年羹尧狱中自裁。

最终,两朝元老、位极人臣的年大将军,为自己的恃功骄横、不守臣道买了单。

欢迎关注长安视界。更多纪录片、知识推送给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