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現在只有美法兩國擁有核航母,技術門檻在哪裡?

街角在-等待


反應堆吧,核動力上艦最主要的一個技術難點就是如何保證核反應堆的小型化,簡單來說就是:反應堆的體積要儘可能小,但是功率又必須要大。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航母有更多的空間可以用到作戰方面,不然的話,核動力的性價比真的還比不上常規動力,不要說什麼核動力不燒油就省錢,用來維護核動力系統的費用難道不是錢麼?在花費上核動力是隻多不少;什麼?你說核動力不用補給船補給燃油?這個確實是,但是航母上的彈藥、生活物資等確卻仍然需要用到補給船。總之,如果不能在動力系統的功率和體積上佔據一定優勢的話,核動力並不比常規動力好到哪裡去。

▲“戴高樂號”航母

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這玩意被稱為“核動力航母之恥”不是沒道理的,法國就是因為反應堆技術不過關,所以他航母上的2個反應堆其實是潛艇用的K15壓水反應堆,2個反應堆的用於推進系統的輸出功率只有61兆瓦(約8.3萬馬力),也正是因為整個核動力系統的功率不行,所以“戴高樂號”航母的最高航速只有27節,還沒有常規動力航母快,畢竟毛子的庫艦都能飆到30節呢,至於老美的“尼米茲級”就更加不用說了,2個A4W反應堆(單個總功率超過275兆瓦,約37萬馬力,用於推進系統的功率約為14萬馬力)可以讓她輕鬆的跑到30節以上,而目前最強的“福特級”使用的A1B反應堆,功率比尼米茲上的A4W還要高上25%,在這裡就不細說了。

▲“企業號”航母

連法國這樣一個軍工強國都在反應堆上被卡主了,這其中的技術難度可想而知,所以現在全世界也就只有美國一家在能把核動力航母玩出花來,然而,我們要知道,即使是美國,在航母的核動力上這個領域也已經摸索了60年了,舉個例子,美國在上世紀60年代下水的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上面使用了8座A2W核反應堆,用於推進系統的輸出功率卻只有28萬馬力,而同時期常規動力的“小鷹級”航母使用的則是8臺鍋爐+蒸汽輪機,輸出功率也是28萬馬力,然而當時的“反應堆+蒸汽輪機”的動力系統結構在空間利用率上要明顯低於“鍋爐+蒸汽輪機”,所以,核動力的“企業號”真的不見得能比“小鷹號”強到哪裡去,不然也不會只造了一艘就沒有後續了。

▲“福特級”航母

因此,從最開始“企業號”上面的A2W核反應堆到今天“福特級”上面的A1B反應堆,說美國摸索了60年真的毫不誇張,所以,如果不考慮反應堆功率、不考慮航母作戰空間的利用率等因素,造一艘“猴版”的核動力航母出來或許還是有幾個國家可以做到的,法國的“戴高樂”就是個榜樣,但是想要造出“尼米茲級”甚至是“福特級”這種級別的航母,額,說句不客氣的,未來幾十年除了老美應該都不會有其他國家能造出來,大家就這麼想吧,美國是目前為止世界上工業文明最燦爛的國家,並且有著雄厚的冷戰遺產,然而人家玩核動力也玩了60年才有了今天的“福特級”,難道你們覺得在這個領域還有哪個國家會比美國更有發言權麼?想要彎道超車也不是這種超法吧。


哨兵ZH


技術難度不是在某一個具體項目上,而是“一條線”:可能,從原材料到成品的設計安裝,都有難度。

拿飛機來說,一個剎車片,我們到2003年才完成自主研發

。而這個項目從1988年就開始了,2004年,這個項目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項目主負責人黃伯雲還獲得了2005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稱號。

飛機剎車片這件事,我再補充一下。當時新聞說,飛機剎車片壽命很短,國外又限制我們的採購數量。而且,每次買新的,外國還要把舊的回收。。。可以說,某國通過控制剎車片採購數量,就控制了我國飛機的起降次數。。。這要是打仗了,真是不敢想象。

再說飛機更核心的部件----發動機。從原材料到設計,我們和美國都有差距。美國可以拿出最先進的發動機展示給我們,讓我們隨便看,而我們甚至還沒有能力逆向研發出來。

我國最先進的渦扇-10B型發動機,推力只有14噸。推比達到8.1以上,全壽命也達4000小時。

而美國F-35所使用的F135發動機,推力超過18噸。推重比達到11.7,壽命據說“數千小時”。按照一貫套路,美國發動機壽命超過中蘇的兩倍不止。

而這些技術差距放到核動力航母上,差距更大。

就拿瓦良格號航母(我國第一艘航母)來說,蘇聯生產這艘航母,需要九個國防工業部、600個相關專業、8000家配套廠家配合。

蘇聯解體後,歸屬烏克蘭的黑海造船廠也無法獨自完成已建造了67%的"瓦良格"號航母和剛開工兩年的"烏里揚羅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而我國拿到這艘航母以及大部分設計圖紙後,用了七八年,才完成後續33%的建造!!!

核動力航母這種鎮國重器,更是難度超大。現在為止,只有美國一家擁有真正的核動力航母。法國那個核動力航母(戴高樂號航空母艦),用的是核潛艇上的反應堆(凱旋級彈道導彈核潛艇相同GEC Alsthom PWR Type K-15核反應堆)。其總輸出僅76200軸馬力,而美國的克萊蒙梭級為126000軸馬力,最新的福特號推進功率更是達到280000馬力。福特號航速可超過30節,而法國航母最高只能達到25節。

而且,法國的維護成本也高,六七年就要更換燃料。而美國的福特號據說50年不用換燃料。

技術門檻在哪裡?從設備製造的原材料,到整體設計,都可以說是有門檻。不過,全世界都知道核裂變、核聚變原理,只要會百度都能查到,設計圖到處都是。尤其是對於我國來說,最大的門檻是“經驗”和“安全”。“核”這種東西危險係數太高,沒有幾十年的經驗積累,根本不敢實用。

而且,那玩意貴啊,我們窮啊!一旦失敗,汙染洩露,那損失就太大。我們已經落後怕了,可不敢把步子邁大了。。。對於核動力航母這東西,我們早晚會有的,不用太急。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一方面說,核動力航母對於我國其實沒什麼門檻。

另一方面說,核動力航母對於我國門檻巨大。


有點尷尬吧?


這件事就和當年造手機一樣。在2003年這個階段,製造功能手機對我國其實已經沒有什麼門檻了,但隨後的幾年智能手機開始大範圍流行。以至於現在我們還只有華為有真正意義上的智能手機CPU“麒麟”。


對於航母也是這樣的。我們來看企業級航母:

企業級航母是世界上第一型使用核反應堆為動力系統的航母,在其內部裝有8個Westinghouse的A2W核反應堆。

這種反應堆其實僅僅是能夠勉強上艦的一個堆,由於輸出功率太小,因此企業號也只好裝了8個。

堆有多大,W君這裡有當年運送反應堆的照片:

一列火車僅僅能運送六個堆。因此企業號在使用了A2W後空間浪費太大。並且也沒有獲得想象中那麼大的動力。

而目前福特號就僅僅使用了兩個A1B反應堆就獲得了比企業號大得多的功率。



如果我們自己去研究企業號這個級別的反應堆裝在航母上,以目前我們核工業水平來說並沒有什麼難度。

但是,如果我們現在要按照新的標準對標福特號上面的A1B反應堆,對於我們來說困難還是有的。


但對於航母這種國之重器,其實是寧缺毋濫的。畢竟要持續航行50-80年的時間,所以安下心研究好了反應堆再上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了。


軍武數據庫


航母美英法日都搞過,

核動力,美俄牛逼。

核航母只有美國是比較牛的,法國的很勉強,核反應堆設計水平是關鍵,

體積,功率,瞬時功率,美國在這方面領先,

但美國的技術它自己也不太滿意,想淘汰,

為何?因為它是核子堆燒開水,是蒸汽核子堆。

這東西玩不了電磁彈射,不是一個路數。

核子堆發熱→燒水→發電,

這種核子堆蒸汽多,蒸汽管路相關設備也多,

對於電彈全是絆腳石。

法國用的是核潛艇改的核子堆,噪音小,功率也不夠。

所以關鍵就在怎樣設計個功率足夠,體積也適當的堆型。

燒水散熱還可以改嗎?

當前的水是雙層循環水,

可以燒液態合金嗎?可以燒別的高比熱溶高沸點液體嗎?

我們知道乙二醇,等液體沸點高,冰點低。

沸點高,比熱容大,可以更好的導出核子堆的熱量,

找到更好的適用液體,核子堆性能就會提升,

再有就是能量導出機制,

不燒水不燒液體可以導出能量而又不洩露核子汙染嗎?

核子堆是中子,電子,質子,之間的事,電荷很活躍,

如用磁場對活躍的電荷加以磁場致偏,電荷就會正負分開,打靶,形成正負極板,組成電源極板,直接輸出電能,

而粒子在內部隔離。

這樣導出的就是電力了,當然散熱製冷降溫又是一套。

電磁彈射器用不著蒸汽,只要電,瞬時大功率放電,還能連續多次(幾十次到一兩百次)

核子動力的輸出功率鍋爐功率是不太容易隨便調節的,啟動之後可調節範圍有限,調節也遲鈍,不太可能像汽車那樣隨便熄火,加油。



星輝650


1.全球核航母只有美國和法國。但是法國那個只能算半個,因為戴高樂航母用的是核潛艇的發動機,功率輸出,航程都比常規還差。如果隨便裝個核潛艇發動機上去就是核航母,那我國也擁有了。可事實牽扯到一項關鍵技術

2.這技術就是“核反應堆小型化”。而掌握這技術的只有美國一家,而且還不是完全掌握,美國最新的福特級核航母不停出問題就是技術還不成熟。

3.核反應堆小型化是核發動機小型化,能裝航母上,不佔用空間,功率和航程無限的發動機。而不是法國的小牛拉大車。這裡區分核武的小型化,核能小型化發動機是可控的,核武是戰爭武器,一次性。不一樣,這裡要區分。所以很多國家掌握了核武器小型化,還是造不出發動機的原因。

4.美國航母技術發展了近百年,核武器美國先發明並唯一實戰過,所以美國單獨有小型化技術不是很驚奇的事,而我們中國需要趕超的地方很多,未來的核航母還需要幾代人去研發並壯大!大家怎麼看?










LY傳媒or大雜燴



作為美國在海洋上優勢的標誌,核動力航母是美國軍事超級大國地位的縮影。在核動力超級航母中,福特級是世界上最新、最大、最快的航母,還有尼米茲級和法國的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 航空母艦是一個浮動機場,每分鐘能夠從航母上的四部彈射器上同時發射四架飛機。此外,這些航母可以為數種不同類型的飛機提供起降平臺,在巨大的飛行甲板上和下面巨大的機庫裡可以容納多達90架飛機。

四部大型升降平臺將飛機帶到飛行甲板,身穿各色服裝的團隊通過精心設計的程序協調艦載機的起降:黃色代表軍官和飛機指揮人員,紫色代表加油員,綠色代表彈射和攔阻裝置人員,藍色代表牽引車駕駛員,紅色代表碰撞和救助團隊以及法令處理人員。 軟管從下面的甲板上伸出來,加滿燃料箱,炸彈和火箭從彈藥庫裡提升裝上飛機的機翼和機身。 航母的主要作用包括搜索和摧毀敵機、水面艦艇和潛艇。此外,可以對敵方陸地目標進行空襲,以保護航母編隊,並支持海上封鎖。



典型的航母戰鬥群由航母、三艘或更多驅逐艦、一艘或兩艘宙斯盾導彈巡洋艦、兩艘或三艘導彈驅逐艦、兩艘攻擊潛艇以及一艘彈藥船、加油船和補給艦組成。 核動力航母的航程幾乎是無限的,最高時速超過30節。事實上,核動力航母可以在不加燃料的情況下運行20年。電力由八臺蒸汽渦輪發電機提供(足以供應一座約10萬人的城市),每艘航母都儲存了足夠5700名船員使用90天的食物和用品。


為了給艦載機提供補給,每艘航母攜帶大約300萬加侖的航空燃料。與一個小城市相比,核動力航母有自己的郵政編碼、電視和廣播電臺、報紙、消防部門、教堂、圖書館、醫院、綜合商店、理髮店和健身中心以及許多其他便利設施。 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成本比傳統動力航空母艦高出約58%。尼米茲級航母1997財年的平均生命週期成本如下: 建設成本-45億美元, 中期大修成本-23億美元, 使用和支持成本-140億美元, 其他成本-10億美元, 平均總成本——每艘220億美元 。

下一代超級航母福特級,諾斯羅普·格魯曼造船公司正在建造,估計每艘造價80億美元。使用新的電磁彈射器而不是蒸汽彈射器、更強大的核反應堆、更新的雷達和電子戰綜合措施以及廣泛使用自動化來降低對人員的要求和成本等技術相結合。 核動力航母的技術難度和成本是大多數國家的門檻,現在只有美國和中國具備大量建造航母的能力。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重要的事說三遍,錢!經費!MONEY!說白了就是國力!核動力航母相比較常規動力航母的建造和維護保障都更為複雜和昂貴,即便對於當今世界來說,也沒有幾個國家能玩的起。相比較起技術門檻,經濟門檻更高。就拿英國來說,他完全有能力製造核動力航母,但新下水的伊麗莎白女王級還是採用了常規動力。對於英國海軍來說,目前擁有一支核潛艇部隊就足夠,高成本的核動力航母根本沒必要,而且在它身上獲得的利益不見得能有太多,完全不適合現在英國國情。也因此可以得到一個硬性的真理,核動力航母並不是誰玩都合適,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和需要。

接著從技術層面來看,對於五常甚至包括日本、印度等國家來說,實際上他們都已具備製造核動力航母的條件和能力,必要的技術不會困擾他們太久,尤其是擁有核潛艇的國家,也因此最頭疼的門檻還是金錢。那麼目前擁有核動力航母的只有法國和美國兩個國家,同時也只有這兩個國家的航母擁有艦載固定翼預警機,他們的綜合作戰實力是不容小覷的。美國擁有如此強大的航母作戰群是因為它給了美國一個延伸的遠程存在,他們需要把力量投射到偏遠的地方,以方便在遠方地區的軍事存在,維護在全球各地區的利益。

不少國家都有核動力潛艇,它們需要更遠的航程和自持力。但正如上文所說,這是非常昂貴的。不過對於需要在水下停留數月、空間和食物有限、超遠程航行的潛艇來說,這至關重要,以此來達到必要的核平衡。在上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美國和蘇聯都曾研發國核動力導彈巡洋艦,其設計目的就是用於與核動力航母作戰。它們的一切成本都非常高昂,以至於它們大部分退役,並建造了常規動力的導彈巡洋艦來取代它們。

以美國的弗吉尼亞核動力巡洋艦為例,這些船的一次燃料補給、大修和升級改裝的費用都非常驚人,加起來的費用大約是一艘新船的一半。此外,它們需要相對較多的船員,造成海軍人員的資源緊張和浪費。接下來由各項成本均較為低廉的提康德羅加巡洋艦和阿里·伯克級驅逐艦所取代,而且後者擁有能力更為強大的“宙斯盾”系統,所以便很快決定了這些核動力巡洋艦的退役。

弗吉尼亞級核動力巡洋艦

接下來看看法國戴高樂號核動力航空母艦,它更能體現出他們擁有完善先進的國防工業體系,而且航母上的大部分關鍵武器和系統都是由自己研發。在這方面法國做的要比英國強多了,堅持一貫的自主研發,但也是由於成本太大,所以也有諸多問題,法國僅裝備這一艘航母就很好的說明了一切。雖然說每個國家都希望擁有核動力海軍艦艇,包括航母、核潛艇,但很少有人能買得起,研發的起,供應的起。

核動力航母的優點就不必贅言了,除了續航性,有吸引力的另原因之一是大量的多餘能量可以用來為蒸汽彈射器產生蒸汽。而傳統動力航母必須攜帶額外的蒸汽製造系統,與他們的推進和動力系統分開,這顯然不太方便。當然有的輕型航母擁有較好的燃氣輪機也能很好的解決這一切。

法國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

最後從實戰方略來看,許多國家擁有建造核動力船的技術和專業知識,然而建造和維護它們的主要限制是成本,而且僅僅擁有一艘核動力航母對一個國家的國防實際上起不了太大作用。一個國家需要經常更換替換戰備船隻以滿足定期維護的要求,所以至少要擁有兩艘核動力航母才可以算的上至少有一艘都在24小時工作,目前能達到這樣程度的僅有美國。

那麼擁有如此多核動力航母的美國面要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必要的定期維護,這就是昂貴的“停機時間”。就在2015年11月,美國11艘核動力航母中只有5艘有可以被部署到“任何地帶”。4艘在“深度維護”,即增加核燃料和現代化升級(需時2年),1艘在進行部署工作和訓練,最新的福特級仍然在最後的海上測試。

也因此來看對於一些國家來說,擁有核武器或者擁有航母都是毫無意義的,他們既沒有技術也沒有經濟支持。美國自冷戰以後成為了世界上僅剩下的唯一超級大國,它要充分穩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局勢,以維持其作為世界超級大國的地位和利益。簡而言之美國已經進入了一個循環,要是沒有全球軍事存在的利益,恐怕美國也養不起如此之多的核動力航母和其他軍隊。所以說,核動力推進確實相比較常規動力更加便宜,但是高昂的維護費用以及處理舊反應堆的成本仍然讓人望而卻步。

對於我們來講,這是遲早的,麵包會有的,啤酒會有的,我們期待著。


戰武奇兵



鄭宇宇


當然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核心技術門檻不僅僅是核動力,前蘇聯可以建造數萬噸級的核動力巡洋艦和潛艇,但一直沒有吃透建造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技術瓶頸,而題幹中描述的所謂的美法兩國都擁有核動力航空母艦中的法國,也不過是一艘僅僅將常規動力更換為核動力的一款半成品航母而已!



即便是算上常規動力航母和一些準航母,全球也沒有幾個國傢俱備生產和裝備的能力,而且還有幾個國家在艦載設備上還是通用的,可以說航母本身就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作戰系統,這個作戰系統至少有幾個方面的技術和應用難度還是制約大多數國家無法裝備航母的!



第一,核動力:目前可以吃透艦載核動力的國家其實並不多,能夠應用在航空母艦上的更是屈指可數,這決定了裝備核動力航母的國家的數量極少!



第二,複雜的體系工程:建造一艘現代艦船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作,需要在材料、系統集成、武器系統、通訊、探測和艦載機的研發應用等方面要求都是極高的,能夠完成這些技術整個的國家和體系更加稀少,目前擁有這項技術集成能力的國家全球不超過兩家,法國也是這兩家之外的國家!



第三,昂貴的價格:航母是大國重器,這決定研發航母和裝備航母需要獨立的一套工業,這意味著體系中的分項研究就非常昂貴,例如建造航母所需的特種鋼、飛機著艦需要的攔阻索和耐高溫腐蝕飛行甲板,艦載機和艦載機飛行員的培養,如美國的核動力航空母艦基本造價為75億美金,全壽命維修保養和使用費用大致為600美金,當然這還不包括研發新技術的費用,能承受這個軍費的國家實在太少!法國雖然有航母,但大多數時候都是在基地。而像美國這樣動輒就出動航空母艦編隊耀武揚威的國家,也只能是軍費幾千億美金的國家才能承受的起!



航母一般的都是以航母戰鬥群的形式存在的,而建造和維護航母戰鬥群的其它艦隻也是一個非常消耗資金的大項目,國防費用千億以下的建造這些輔助艦隻已經捉襟見肘了,何談建造運行航母?


涇水書生


蘇聯在冷戰末期也準備建造核動力航母,也沒有技術上的問題。蘇聯之所以造的這麼晚,主要是軍事戰略的影響,和技術門檻沒什麼關係。企業號最初也是用的核潛艇反應堆。

英國也有能力製造核動力航母,技術上也沒問題,問題是沒錢。1960年代英國經濟長期衰退,戰略上放棄了蘇伊士運河以東,英國的軍事力量只限於大西洋和地中海。此時美國剛造出核動力航母,英國卻沒有錢了,戰略上也不需要了。79年代還把正在服役的兩艘大型航母皇家方舟號和鷹號退役。改用裝備垂直起降戰鬥機的無敵級直通甲板巡洋艦。

如果中國倉促上馬核動力航母也是沒有社麼問題的。不過是多安裝幾個反應堆的事。限制中國的不是反應堆核動力,而是彈射器。


其他國家,特別是美國的盟國,可以購買美國的彈射器。動力上日本有製造核動力航母的能力。不要以為安倍晉三隻是代表日本的少數人,其實多數日本人是希望日本重新擴張的。以前有人問張召忠日本會不會往海外派兵,中國怎麼辦?局座當時說日本有和平憲法,禁止派兵。這就有點天真了。憲法是可以修改的。前段時間關於日本軍事力量,我說日本有能力建造航母。很多人不屑,覺得日本依賴美國技術,不能叫自主建造,戰時會受到限制。他們就不想一想,美國怎麼會限制日本戰時從美國購買武器?是不是自主建造有那麼重要嗎?只要外購設備、部件沒有障礙,是不是百分百國產根本就不重要。

除了日本,能建造核動力航母的基本就沒有了。印度很想造,技術上也沒有封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