慌了,子宫,掉、掉、掉出来了???这些女性是高危人群

子宫是女性特有的、孕育胎儿的器官,有人说它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第一个温暖的 “家”。


慌了,子宫,掉、掉、掉出来了???这些女性是高危人群

然而,在怀孕、分娩、衰老的过程中,这个“温暖的家”会慢慢受到损伤,给很多母亲们带来尴尬和不便。


80岁老人患子宫脱垂十来年

80岁的吴奶奶(化名)最近感觉十分畅快,因为困扰她十来年的“心头大患”终于去除了。这个心头大患就是让很多女性朋友深受折磨的“子宫脱垂”。

什么是子宫脱垂?

子宫在女性的盆腔中央,位于膀胱与直肠之间。

子宫能牢牢固定在盆腔,靠的是盆底肌肉和筋膜组织的支持,以及韧带的悬吊支撑。

当由于各种原因,盆底支持组织和韧带松驰,给子宫的支撑力不足,子宫就会沿着阴道的方向向下滑脱,这个过程就叫子宫脱垂。

慌了,子宫,掉、掉、掉出来了???这些女性是高危人群

吴奶奶是一名重度子宫脱垂患者,十年前就开始出现症状,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拖着没有治疗。直到最近病情越发严重,她才找到浙大二院妇科王良主任医师寻求帮助。


想做手术却遭拒绝

一开始的几年病情较轻,吴奶奶并没有过多在意,只是感觉阴道口有“肉球”样的东西掉出来,休息一晚后,第二天早上肉球就缩回去了。

随着病情的发展,吴奶奶阴道口掉出的肉球越来越大,休息之后也不会回缩。家人带着她去妇科医院看诊,被诊断为Ⅱ度子宫脱垂

吴奶奶因为年纪大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医生只得让她使用子宫托,将子宫托放置在阴道内,托住子宫,防止它向下滑动。

不过放置子宫托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子宫托需要每天取出来清洗,否则放置时间过长,会导致阴道分泌物增多,引起炎症、异味。吴奶奶年事已高,无法每天自己清洗子宫托,家属也不能做到每天帮她清洗。时间长了,子宫虽然不往外掉,但却引起严重的阴道炎,吴奶奶便不乐意再戴子宫托了。

一番折腾下来,吴奶奶的病情没有缓解,反而愈加严重了:整个子宫掉到阴道口外,走路时大腿不停地摩擦子宫,造成溃疡、糜烂、疼痛,严重影响生活。

痛苦不堪的吴奶奶再次来到医院,想通过手术解除煎熬。但由于吴奶奶年纪大,又有多年的高血压和糖尿病史,手术产生并发症的风险较大,妇科医院不愿意为她做手术。无奈之下,吴奶奶找到浙大二院妇科王良主任医师。

多年痛苦 一朝得解

经过详细诊断,吴奶奶此时已经是子宫脱垂Ⅲ度,整个子宫体和宫颈都脱出到阴道口外,无法自行回纳。这种情况,手术切除子宫是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鉴于吴奶奶有糖尿病和高血压,医院内分泌科和心内科医生先为她会诊,将血糖和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慌了,子宫,掉、掉、掉出来了???这些女性是高危人群

随后王良主任医师团队为吴奶奶做了阴式子宫切除和阴道前后壁修补手术。

“阴式手术直接从阴道进入,没有其他体表性的创口,对病人来说创伤小、恢复快。”王良主任医师介绍。

整个手术持续不到1个半小时,吴奶奶感觉像是睡了一觉,醒来时折磨她多年的烦恼已消失不见,整个人很轻快,走路的步伐都轻松多了。

子宫脱垂的主要诱因及症状?

王良主任医师介绍,临床上,像吴奶奶这样饱受子宫脱垂困扰的老年女性有很多,也不乏一些中年女性和年轻的产后女性。子宫脱垂主要有以下这些原因。

1.分娩损伤

分娩损伤是子宫脱垂的主要原因。分娩尤其是难产, 容易造成子宫主韧带、骶韧带以及盆底肌肉损伤,如果分娩后这些组织未能及时修复正常,就容易发生子宫脱垂。

慌了,子宫,掉、掉、掉出来了???这些女性是高危人群

2.腹压增加

分娩后,处于产褥期的女性大多喜欢仰卧,容易发生慢性尿潴留,子宫容易跟阴道轴方向一致。在腹压增加的情况下,子宫就会顺着阴道的方向下降而发生脱垂。

慌了,子宫,掉、掉、掉出来了???这些女性是高危人群

慢性便秘,反复支气管炎引起的长期、慢性咳嗽,腹型肥胖等,都可以引起腹压增加。

3.先天发育异常

盆底肌等支持组织发育不良,肌力或韧带张力不足以承托子宫,也容易使子宫脱垂。

4.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会导致盆底肌松弛,失去对子宫的支持作用。营养不良造成的子宫脱垂患者,常常会合并有胃下垂或腹壁松弛等症状。

5.雌激素分泌减少

子宫脱垂一般也多见于老年女性,卵巢功能衰退会导致雌激素分泌减少,使盆底支持组织变得脆弱、松弛,进而出现子宫脱垂。

✦ 临床上,子宫脱垂分为3度。程度较轻的,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

✦ 严重一些的,盆底局部会充血,会让人腰酸背痛,站立过久或劳累后症状更加明显,卧床休息后有所减轻。

✦ 重度子宫脱垂,子宫掉入阴道,压迫膀胱,导致排便排尿困难,便秘,残余尿量增加,严重时会尿失禁

✦ 轻度脱垂时,阴道内脱出物在平卧休息后能自行还纳,严重时脱出物不能还纳,会影响日常活动。且脱出物长期暴露在外经受摩擦,会发生糜烂、溃疡等。

子宫脱垂的治疗,根据病情的轻重,有不同的方式。

对于没有症状的轻度脱垂患者

可以选择随诊观察,也可以辅助一些非手术方法,包括盆底肌训练和改变生活习惯。

盆底肌训练即凯格尔训练,可以增加盆底肌肉的强度、耐力和支持力,缓解或预防脱垂加重。

日常生活中避免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导致脱垂的动作或习惯。

慌了,子宫,掉、掉、掉出来了???这些女性是高危人群

脱垂严重的患者

可以使用子宫托,一些症状严重且没有再生育要求的患者,可以采用手术治疗,切除子宫。至于一些想保留子宫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子宫悬吊术。

子宫脱垂多发生在中老年和产后女性身上,因此这两大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别注意保护自己。

尤其是现在二胎政策开放,产后女性要及时处理分娩损伤;同时注意合理营养,充分休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重体力劳动;避免长期站立或下蹲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和习惯。

中老年女性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和坚持盆底肌训练来预防或减轻子宫脱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