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錄】直面疫情 眾志成城築堅實防線——寫在泰安市婦幼保健院1.31確診病例後


【實錄】直面疫情 眾志成城築堅實防線——寫在泰安市婦幼保健院1.31確診病例後

1月31日,泰山區新增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2例,其中1例為64歲武姓女患者,疾病的高度傳染性引起了市民眾多猜疑和恐慌,記者對接診患者的泰安市婦幼保健院(市兒童醫院)進行了採訪,瞭解事件始末及醫院應對措施。

事件回顧:

1月27日,泰安市婦幼保健院(市兒童醫院)成人內科收入發熱患者武某,其一直對醫護人員隱瞞與武漢返泰人員接觸史,直至病情加重,1月30日武某轉診至定點救治醫院,並於1月31日凌晨3時許,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

該病例確診後的第一時間,市疾控中心專業人員到達該院開展流行病學調查。通過調取監控,跟蹤患者住院期間的所有行動路線,並按照“從嚴”標準(如外出是否佩戴口罩、接觸人員、接觸時間等),篩查出46個密切接觸者,其中包含與武某相鄰病區住院治療的患者及曾為其進行醫療護理操作的醫護人員等。因自有疾病需繼續治療的患者在隔離病區隔離觀察,其餘人員當日全部通過負壓救護車採取嚴格防護措施轉運至定點隔離區進行隔離觀察。現全部密切接觸者均處於嚴格封閉隔離觀察期。

至記者發稿時,全部密切接觸者身體狀況正常,未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

【實錄】直面疫情 眾志成城築堅實防線——寫在泰安市婦幼保健院1.31確診病例後

病例確診後,泰安市婦幼保健院黨委立即召開防控工作視頻會議,部署總體安排,上報、隔離、消毒、防控工作,並駕齊驅。首先對確診患者所接觸環境、空調系統、物品、可能汙染物品等進行徹底終末消毒。

院內留觀患者單間隔離、封閉病區,專業人員管理,每日至少2次體溫測定,重點關注急性呼吸道症狀及病情進展,定時病歷分析,每日保障空氣、物體表面、牆壁、地面、門窗全面規範消毒,定時通風,嚴格檢驗消毒效果。醫學觀察期間,密切接觸者一旦出現發熱、寒戰、乾咳、頭痛、乏力、肌肉痠痛、氣促、呼吸困難、結膜充血、噁心等任何症狀,將立即上報疾控中心,並按規定送至定點醫療機構診治。自1月31日至今,所有留觀隔離患者均病情穩定,未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

加強醫護人員專業培訓及演練,通過視頻會議、微信群等對臨床工作人員進行病例發現報告、流行病學調查、標本採集、院感防控、密切接觸者管理、個人防護等內容的培訓,提高防控和診療能力。同時,醫院克服防控物資緊缺的困難,按照疫情階段防護標準,根據開展流行病學調查、隔離病區及醫學觀察場所工作人員、消毒人員等不同崗位,保障全體人員做好個人安全防護。

據悉,醫院根據國家衛健委最新診療方案,改善就診流程,兒科、產科、外科等各系統完善疫情防控方案,院領導及醫務科、護理部、院感科等相關科室隨時巡查督導落實情況。醫院設立24小時獨立發熱門診,發熱患者與普通就診患者完全隔離,進一步降低人群與發熱患者的密切接觸機率。同時,擴大體溫檢測範圍,醫院封閉南北出入口,僅保留一箇中央出入口,對所有進入醫院人員進行體溫測試,不符合條件者不得進入,將疫情防控在第一道防線。

對於門診就診和新入院患者,該院門診、病區進一步加強流行病學調查力度,通過發放告知書,面對面宣教,增加警示宣傳版面,錄製宣教音頻,患者登記簽字等多種方式爭取掌握最真實的調查結果,幫助臨床及時排查、準確診斷。

微信公眾號開通線上問診功能,每天發佈疫情相關科普信息,孕產保健中心設立線上免費諮詢、產後康復、母乳餵養指導群,普及防疫防控知識,開展群防群控,及時答疑解惑,增強風險溝通。

【實錄】直面疫情 眾志成城築堅實防線——寫在泰安市婦幼保健院1.31確診病例後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泰安市婦幼保健院齊心協力,眾志成城,直面疫情,用行動踐行“生命天使 母泰子安”的承諾。面對疫情,希望廣大市民相信科學、依靠科學,沉著應對、積極配合,不信謠,不傳謠,我們堅信,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只要全市上下同舟共濟、萬眾一心,紮實做好各項防控防護工作,就一定能夠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

相關鏈接:

判斷密切接觸者的標準是什麼?

密切接觸者指與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和陽性檢測者有如下接觸情形之一,但未採取有效防護者:

(1)共同居住、學習、工作或者其他有密切接觸的人員,如近距離工作或共用同一教室或在同一所房間中生活。

(2)診療、護理、探視病例的醫護人員、家屬或其他有類似近距離接觸的人員,如到密閉環境中探視患者或停留,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護人員。

(3)乘坐同一交通工具有近距離接觸人員,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護理人員,同行人員(家人、同事、朋友等);經調查評估後發現有可能近距離接觸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和陽性檢測者的其他乘客和乘務人員。

(4)現場調查人員調查後經評估認為符合其他與密切接觸者接觸的人員。

在判定密切接觸者時,分析其感染的可能性時,要綜合考慮與病例接觸時,病例的臨床表現與病例的接觸方式、接觸時所採取的的防護措施,以及暴露於病例汙染的環境和物體的程度等因素,進行綜合判斷。

為什麼要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觀察14天?

目前是對密切接觸者採取較為嚴格的醫學觀察等預防性公共衛生措施是十分必要的,這是一種對公共健康安全負責任的態度,也是國際社會通行的做法。參考其它冠狀病毒所致疾病潛伏期,結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相關信息和當前防控實際情況。將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期定為14天,並對密切接觸者進行居家醫學觀察。

如出現發熱、乏力、乾咳等早期臨床症狀,是否就是被感染?

出現上述症狀不能確定被感染,但如果出現發熱、咳嗽、氣促等急性呼吸道症狀,且有武漢旅行或居住史,或發病前14天內曾接觸過來自武漢的發熱伴呼吸道症狀的患者,或出現小範圍聚集性發病,應立即到當地指定醫療機構進行排查、診治。

公眾如何做好個人預防?

(1)儘量減少外出活動

1)避免去疾病正在流行的地區。

2)建議疾病流行期間減少走親訪友和聚餐,儘量在家休息。

3)減少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尤其是空氣流動性差的地方,例如:公共浴池、溫泉、影院、網吧,KTV、商場,車站、機場、碼頭、展覽館等。

(2)個人防護和手衛生

1)建議外出佩藏口罩。外出前往公共場所、就醫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氟藏醫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2)保持手衛生。減少接觸公共場所的公用物品和部位;從公共場所返回、咳嗽手指之後、飯前便後,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確定手是否清潔時,避免用手接觸口、鼻、眼;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3)健康監測與就醫

1)主動做好個人與家庭成員的健康監測,自覺發熱時要主動測量體溫。家中有小孩的,嬰早晚摸小孩的額頭,如有發熱要為其測量體溫。

2)若出現可疑症狀,應主動戴上口罩及時就近就醫。若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可疑症狀(包括髮熱,咳嗽、咽痛、胸悶、呼吸困難,輕度納差、乏力、精神稍差、噁心嘔吐、腹瀉、頭痛、心慌、結膜炎、輕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痠痛等)。應根據病情,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儘量避免乘坐地鐵、公共汽車等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員密集的場所。就診時應主動告訴醫生自己的相關疾病流行地區的旅行居住史,以及發病後接觸過什麼人,配合醫生開展相關調查。

(4)保持良好衛生和健康習慣

1)居室勤開窗,經常通風。

2)家庭成員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餐具清潔,勤曬衣被。

3)不隨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紙巾包好,棄置於有蓋垃圾桶內。

4)注意營養,適度運動。

5)不要接觸,購買和食用野生動物(即野味) ;儘量避免前往售賣活體動物(禽類.海產品、野生動物等)的市場。

6)家庭備置體溫計、醫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家庭消毒用品等物資。

【實錄】直面疫情 眾志成城築堅實防線——寫在泰安市婦幼保健院1.31確診病例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